初中语文教学“读”与“写”

来源 :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ga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科在养成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仅就“听说读写”而言,作者认为“听”和“说”很重要,但语文教学更应重视“读”和“写”。因为读写能力是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条件,必须着力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写作
  
  1.从读懂标点符号学起
  
  或曰:初中生了,谁不懂标点符号?答曰:未必尽然。君不见有些学生的作文,一篇下来,或者没有标点符号,或者一逗到底。此乃根本不懂得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更加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别人的语言。怎么办?教师可在讲读课文时,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说明不同的语气可以用不同的标点符号来表示,从而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譬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全文标点符号清晰明确,毫不含糊。最值得品味的是第五段,开首“嗟夫”(使用感叹号)一声长叹,转入抒感陈见,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两个分号)从三个方面阐明“古仁人之心”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诊断,自然引出第二设问“何时而乐”,使文意又推进一层,问后而警句出现,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给人以极深的印象。“噫!”再一声长叹,“微斯人,吾谁与归?”深深地寄托着对友人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试想,如果胡乱地一逗到底,能如此淋漓地抒发这样的思想感情吗?
  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依据标点符号识别句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将会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从而对写作产生较好的影响,万万忽视不得。
  
  2.读懂作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常见一些学生的作文,问题出现颠倒重复的现象,或者啰啰嗦嗦,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究其原因,正如姜白石在《白石道人诗说》中所云:“诗之不工,只是不精思耳。”思路混乱,文章的结构必然杂乱无章。
  什么是思路?思路是思维活动过程的线索,是写作者有规律、有条理而又连贯的思维活动过程。不同的文体反映生活的容量不同,角度不一样,表现形式也有差异,所以展开思路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一般说来,叙事类的文章多以写人记事为主,布局谋篇多从时、空顺序着眼,思路展开多以人和事为线索(如鲁迅《藤野先生》);抒情类作品,则多以情感发展变化来展开思路(如杨朔《荔枝蜜》);而议论类的文章往往是以层层推理和周密分析来阐明中心论点,其思路多以“纲举目张,条分缕析”为基本格局(如吴晗《谈骨气》)
  提高结构文章能力的根本途径,在于培养学生和锻炼思路,其方法固然很多,但是针对初中生来说,引导他们编写是锻炼思路的一条有效方法,古人说:“挈领而顿,百毛皆顺。”提纲是思路的文字反映,是文章整体设计的蓝图。编写提纲和修改提纲的过程,也是进一步理顺思路,调整思路,修正思路,使思路更趋完整、明朗、定形的过程。为此,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的文章或者作品,认真分析其结构层次,领会作者思路的开展,借鉴其经验,对锻炼开拓思路都大有益处。
  
  3.广泛阅读,练好写作基本功
  
  什么是基本功?“学字,学句,学篇章,这就是写文章的基本功。”(张志公《怎样进语文关——写给几位青年朋友》,《中国青年》1962年第24期)认得字少,或者虽然认的不少而掌握得不充分,那就无法把文章写好。掌握足够的字,才能写出要用的词,才能写出各种句子。篇章结构反映出作者的思路,把事情想得清楚,顺出头绪,说话就能顺理成章,有条不紊,写下来就成为层次清楚、结构严密的文章。
  学字,学句,学篇章,从哪儿学?当然不能念字典,不能背诵语法书,也不能背诵讲写作方法的书,只能从所读的文章里学。我们的学生除了读懂读透课本基本篇目外,还要较为广泛地阅读课外读物。《我的“长生果”》的作者叶文玲,回忆自己上初中二年级时“创造”的一篇800字小小说《夫妻间的小风波》的感受时说得好:“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800个字。”这正说明广泛阅读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可以从中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大脑;可以学到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可以学到许多优美的语言,学到组织语言的方法,为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打基础。总之,阅读是个基础,它和写作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这个道理。
  
  4.留心生活,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
  
  有的学生反映,为了提高写作水平,他确实努力地学了课本,看了不少的课外书,可是每当作文时,脑子里仍是空空如也。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这样比方,一个人的思想,作文的材料,好比是一个人的身体;词语、句子,好比是一个人外表。如果一个人缺乏思想,词语也就没了“依附”,头脑里没有材料,句子也就很难写出来,因为句子是要表现一定的内容的。尽管你平时阅读了很多的书,积累了不少词语,掌握了许多句子,但它们总是为表现思想、描绘“材料”服务的。词语、句子是思想、材料的“外壳”,思想、材料才是“内核”,“内核”空空,“外壳”当然也就没有了附丽。这就是说:没有材料的文章最难写。
  唯物论的反映论告诉我们:文章,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只能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不存在的。看来,提高学生思想水平,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才是治“本”之举。但是,强调写作对生活的依赖关系,并非主张事必躬亲。对任何人来说,生活经验都有直接和间接两大类。鲁迅先生就说过:“作者写出创作来,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历过,最好是经历过……我所谓经历,是所遇、所见、所闻,并不一定是所作,但所作自然也可以包含在里面。”如此说来,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自己的“所作”、“所遇”、“所见”、“所闻”。“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东坡《稼说》),还愁写不出内容充实的文章吗?
  
  5.在反复修改中提高写作水平
  
  传统的课程表中,每周必须安排两节紧接着的作文课。时间支配的方式一般是:第一节,首先由教师总体讲评上一次作文的得失,或者重点评析1-2篇较好的学生作文。接下去,布置一篇新的作文题,老师指导后,让学生写草稿。第二节,誊写,交差。时间少,催得紧,学生无法从容构思,只好信手写去,以图交差。于是口号式的句子,公式化的结构,晦涩不通的语言,杂乱无章的作文便应运而生了。试问,这样的作文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有何收益?
  古今中外,优秀文章的写作,往往都是反复修改成功的。宋代散文大家欧阳修就是从韩愈手稿的点窜涂抹删改的过程中悟出写文章的道理的;托尔斯泰《复活》的定稿本的开头部分,是从二十多种稿本中挑出来的,他写的《为克莱塞尔乐章而作》的文章,只有五页,手稿却用了八百多页;果戈里规定自己的稿子起码要改八次;徐迟说他的每篇稿子,改一遍抄一遍,至少要抄五遍;古人常说的反复推敲,就是指这么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我们在讲范文时不是大讲作者如何一丝不苟、精心设计吗?为什么又不让学生一丝不苟、精心设计呢?我们在讲范文中的字词句时,不是大讲其字斟句酌、千锤百炼吗?为什么又不让学生也字斟句酌、千锤百炼呢?为此,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不宜机械地安排在某一课时完成任务,可以结合课文教学内容,随时拟订作文题目,把它作为课外练习,在较为宽裕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勉励学生在起了稿后,誊写清楚,逐字逐句逐段地推敲琢磨,看看有没有哪个字用错写错了,有哪个句子不通,哪一段跟前后不连贯了,哪些话说得不恰当了,细细改一遍,再誊写清楚。放置书桌或床头,过上一些时候,再拿来看看,这时一定又会发现问题。再改,再誊,直至定稿交送。在这中间一定会不断有所提高,逐渐发现自己写作上的缺点,逐渐认识并且巩固学习中的所得。
  面向21世纪,初中语文教育该如何加快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轨,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现实,抛却急功近利的思想观念,抓住教学中的“读”和“写”的训练,仔仔细细地阅读,认认真真地写作。二者缺一不可,而前者又是基础。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是理解能力(或曰认识能力),目的在达到能独立阅读跟他们的程度相适应的书籍报刊,从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获得间接经验,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自己练习写作的借鉴。通过练习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或曰实践能力),目的在达到能够自由写作工作中生活中需要的文章。
  从事语文教学的同志们,努力啊,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真正达到“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这一目标而勤奋耕耘吧!
  收稿日期:2008-07-18
其他文献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阅读这块阵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阅读创造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创造原理来指导阅读实践    1.1置换。读物形式上是一串串书写、印
期刊
【摘要】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推动素质教育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本文试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渗透的意义、渗透的可行性、在渗透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五个方面做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探索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
期刊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发展性学生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排队,而是要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逐步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1.发展性学生评价注重过程评价    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对学生发展全过程的不断关注,
期刊
辩证法是一切思想方法的基础,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指导方法。怎样在语文课程改革中坚持辩证法呢?我认为:必须坚持一个根本原理三个基本原则和几个基本范畴。一个原理即适应与转化的原理;三个基本原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原则、认知与情感统一原则、遵循规律与追求创新统一原则等;辩证法运用的范畴较多,有语文学习与综合学习、教学目标与年龄特征、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等。    1.运用辩证法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中观念更新,就是从孩子角度出发,结合孩子原有经验寻找教学突破点,营造一个让孩子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发挥孩子主体能动性和教师作为观察者、引导者的作用,改变重学习技能为掌握学习的方法,努力使每个活动都能让孩子在自主学习中充分的、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反思教学;自主学习;活动方式    1.活动背景    大班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
期刊
班主任工作,尤其是小学班主任工作决不是一种机械的、简单化的管理,而是一种需用心去创造的艺术。小学生富于幻想、思想幼稚单纯,又处于蒙发阶段,如果班主任只凭严格的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不注意思考工作的艺术性,势必要事倍功半。因此在教育科学发展的今天,教育观念得有新的思考,除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外,还要有一套工作的艺术。    1.放与管相结合    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提出整体要求,不宜过多、太
期刊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这就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物理概念、定理、规律;又要培养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使学生将来能应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解答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物理问题。  【关键词】审题意;析过程;选公式;构模式    中学阶段,主要从培养学生分析解题的能力入手。物理学科由于公式多,解题方法多,许多学生解题时思路紊乱,无从着手
期刊
学习向量,我们知道①a与非零b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一个实数λ,使a=λb;②若a=(x1,y1 )b =(x2,y2)则a与b平行的充要条件是x1y2=x2y1,利用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可以解决一些代数、三角和平面几何问题,本文现举几例,  1.证明平行问题:  例1、求证:梯形对角线的中点的连线与两底平行,证明,如图所示,梯形ABCD中,AD∥BC,E、F分别为对角线BD,AC的中点,设AB
期刊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智力水平,它还受到非智力因素以及其他因素中的道德、意志品质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探讨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品质进行培养,寓德育教育于生物教学中,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生物教学;德育;渗透    叶圣陶说:“课堂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而新课改理念下的生物学教学,强调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和人
期刊
【摘要】地理教学是师生演绎生命价值的一个重要平台,“提高学生素质”是地理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地理有法而无定法,只要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只要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只要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切教学方法皆可取。  【关键词】地理教学;素质教育;品德;习惯;责任感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地理教学是师生演绎生命价值的一个重要平台,“提高学生素质”是地理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学生的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