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筆者尝试在针对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教学上,引入文秋芳的“产出导向法”,并尝试进行相应的教学实践。该体系符合学生学业水平和学业需求,挑战了传统的“课文中心”、“学用分离”的教学理念,强调从教课文转变为教学生用英语做事。衡量教学成效的标志是学生是否能通过选择性学习完成输出任务,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中教学流程中最大特点是将“驱动”阶段放在首要阶段,强调输出对学习的强大内驱力。
关键词:产出导向、教学假设、驱动
【中图分类号】G633.41
1 引言
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专、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是英语专业的一门综合技能课,其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并达到新《大纲》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要求。课程要求学生对基础语法和词汇的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为进入高年级的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用外语来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同时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然而,现在的基础英语教育仍然没有摆脱僵化的模式,未能有效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的技能。例如,大部分基础英语新授课的流程是:“热身活动”,分析文章结构、阐述修辞特点,总结文章内容、揭示写作意图、分析语言重难点和语法点等。这个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而课文串讲结束后,再逐一完成讲解课文后面的多种练习,以教师对学生的笔头测试为主。学生在此阶段获得性知识过多,却难以转化为语言技能,由于课时限制,也难以保证每个学生有比较独立的表达某个完整主题的输出时间。学习内容相对零散,学用分离,不能通过有效手段检验学生习得知识后迁移的水平。而语言的学习如果停留在填鸭式教育模式上,势必大大挫伤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因此,笔者尝试在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基础英语教学上,引入文秋芳的“产出导向法”,并尝试进行相应的教学实践。该理念符合专业学生的学业水平(中高级学习者)和学业需求,符合二语习得理论的新发展(Swain提出输出假设),挑战传统的“课文中心”、“学用分离”的教学理念,强调从教课文转变为教学生用英语做事。
2 “产出导向法”理念及假设
“产出导入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假设以及教学流程,针对一定自学能力且主动学习意识强烈的中高级学习者。其中,整个体系建立在“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三大理念之上,并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输入促进假设”和“选择性学习假设”。
输出驱动假设认为输出相对于输入,是一种更强大的学习内驱力,强调学生用英语做事,提高学生迁移的能力,能进一步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率。然而如果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律性要求过高,因此POA在“学习中心论”支持下,提倡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发挥脚手架的作用,通过输入直接为输出任务提供语言材料和语言结构等相关知识。而该体系在输出任务的要求和课时缩减的限制下进一步提出了“选择性学习假设”:根据产出任务的要求,聚焦于可以直接运用的语言材料,有选择性地挑选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深度加工、记忆和创造。该假设认为有选择性语言学习其效果要优于非选择性语言学习,因此教师将与输出任务直接相关的结构和语言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其效果要大于对于全篇文章的泛泛而谈。
3 具体应用
在具体应用中,教师将传统的授课模式转变成了“驱动、“促进”和“评价”三大阶段。其中最具有变革思维、最能体现POA理念的是“驱动”阶段,包括教师呈现交际场景,学生尝试完成交际活动,教师说明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
教师在教学开始,就提供出具体的场景,展示在未来的生活或者工作中,学生有可能面临的交际场景和产出的话题。强调输出的任务与学生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是有着实际价值的。在新授课”The real truth about lies”(《基础英语》第三册)中,教师可以首先提供以下几个场景(1)假设你在外国某大学做交流生,在联谊会上,外国学生问你如何回答中国的“客套话”;(2)假设你给外国留学生教授对外汉语的课程,讨论在中国哪些“谎言”被认为是可以理解并原谅的;(3)作为亲子教育工作者,邀请外国同行吃饭,期间谈论中国人对诚信这一品质的看法以及中国父母的诚信教育。(4)假设你在一次外出公干时,与国外同行聊起中国传统“曾子杀猪”的故事,以说明中国人向来重视诚信。
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尝试性输出。教师可以通过对子活动、自我录音或者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第一次输出。通过自己实践的方式体会到输出任务和已有知识储备之间存在的差异,使之产生一种积极学习、完善输出的强大动机。例如,在上述课文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视频或图片呈现大家熟知的中国传统的“曾子杀猪”的故事,并希望学生分别站在曾子和曾夫人的角度为他们的行为进行解读或辩护。任务看似简单,学生在输出却凸显了一些问题,例如,无法为曾夫人的行为作出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语言表达单一贫瘠,表达名词“谎言”基本只会用”lies”,而动词则基本都采用”lying”。 通过简要及时的评价,教师随即提出本单元主要需要完成的交际目标和语言任务,明确其产出的任务类型和内容,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清晰,其具体学习效果也更加明晰可测。随着现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使用,这一部分可以进一步制作成微课的形式,以节约时间将课上的宝贵时间留给后面的阶段。
在接下来的促进阶段和评价阶段,教师首先进一步细分输出分任务,再交替使用不同的信息传递渠道,帮助学生定位输入材料并就内容、语言结构和形式进行学习、记忆和练习。最后教师将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评价、评分以及指导,并督促在课下能将完整地将分任务中的成果组合,从而自主将选择性学习的成果应用到输出任务中。POA主张将学生的输出成果和评价统一放入档案袋,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依据,同时学生也可以体会到自己学习的成果和收获。
4 结语
外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亟待各位学者、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实践。POA就理念层面和假设层面不落人窠臼,提出了“输出驱动输入促进假设”,有着巨大的实践指导性。但由于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自身进行全面深刻的理解,努力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同时需要花时间进行导学,充分向说明这次尝试的内容、流程和具体优势;也需要学生克服思维惰性,打破只动笔不动脑的习惯,积极参与输出的活动并根据反馈进一步完善。虽然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从接受到适应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笔者相信,这一定会是一种非常有生命力、符合教改目标的教学模式,对高校英语教学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文秋芳,2015,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4)547-558.
关键词:产出导向、教学假设、驱动
【中图分类号】G633.41
1 引言
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专、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是英语专业的一门综合技能课,其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并达到新《大纲》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要求。课程要求学生对基础语法和词汇的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为进入高年级的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用外语来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同时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然而,现在的基础英语教育仍然没有摆脱僵化的模式,未能有效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的技能。例如,大部分基础英语新授课的流程是:“热身活动”,分析文章结构、阐述修辞特点,总结文章内容、揭示写作意图、分析语言重难点和语法点等。这个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而课文串讲结束后,再逐一完成讲解课文后面的多种练习,以教师对学生的笔头测试为主。学生在此阶段获得性知识过多,却难以转化为语言技能,由于课时限制,也难以保证每个学生有比较独立的表达某个完整主题的输出时间。学习内容相对零散,学用分离,不能通过有效手段检验学生习得知识后迁移的水平。而语言的学习如果停留在填鸭式教育模式上,势必大大挫伤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因此,笔者尝试在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基础英语教学上,引入文秋芳的“产出导向法”,并尝试进行相应的教学实践。该理念符合专业学生的学业水平(中高级学习者)和学业需求,符合二语习得理论的新发展(Swain提出输出假设),挑战传统的“课文中心”、“学用分离”的教学理念,强调从教课文转变为教学生用英语做事。
2 “产出导向法”理念及假设
“产出导入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假设以及教学流程,针对一定自学能力且主动学习意识强烈的中高级学习者。其中,整个体系建立在“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三大理念之上,并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输入促进假设”和“选择性学习假设”。
输出驱动假设认为输出相对于输入,是一种更强大的学习内驱力,强调学生用英语做事,提高学生迁移的能力,能进一步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率。然而如果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律性要求过高,因此POA在“学习中心论”支持下,提倡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发挥脚手架的作用,通过输入直接为输出任务提供语言材料和语言结构等相关知识。而该体系在输出任务的要求和课时缩减的限制下进一步提出了“选择性学习假设”:根据产出任务的要求,聚焦于可以直接运用的语言材料,有选择性地挑选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深度加工、记忆和创造。该假设认为有选择性语言学习其效果要优于非选择性语言学习,因此教师将与输出任务直接相关的结构和语言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其效果要大于对于全篇文章的泛泛而谈。
3 具体应用
在具体应用中,教师将传统的授课模式转变成了“驱动、“促进”和“评价”三大阶段。其中最具有变革思维、最能体现POA理念的是“驱动”阶段,包括教师呈现交际场景,学生尝试完成交际活动,教师说明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
教师在教学开始,就提供出具体的场景,展示在未来的生活或者工作中,学生有可能面临的交际场景和产出的话题。强调输出的任务与学生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是有着实际价值的。在新授课”The real truth about lies”(《基础英语》第三册)中,教师可以首先提供以下几个场景(1)假设你在外国某大学做交流生,在联谊会上,外国学生问你如何回答中国的“客套话”;(2)假设你给外国留学生教授对外汉语的课程,讨论在中国哪些“谎言”被认为是可以理解并原谅的;(3)作为亲子教育工作者,邀请外国同行吃饭,期间谈论中国人对诚信这一品质的看法以及中国父母的诚信教育。(4)假设你在一次外出公干时,与国外同行聊起中国传统“曾子杀猪”的故事,以说明中国人向来重视诚信。
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尝试性输出。教师可以通过对子活动、自我录音或者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第一次输出。通过自己实践的方式体会到输出任务和已有知识储备之间存在的差异,使之产生一种积极学习、完善输出的强大动机。例如,在上述课文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视频或图片呈现大家熟知的中国传统的“曾子杀猪”的故事,并希望学生分别站在曾子和曾夫人的角度为他们的行为进行解读或辩护。任务看似简单,学生在输出却凸显了一些问题,例如,无法为曾夫人的行为作出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语言表达单一贫瘠,表达名词“谎言”基本只会用”lies”,而动词则基本都采用”lying”。 通过简要及时的评价,教师随即提出本单元主要需要完成的交际目标和语言任务,明确其产出的任务类型和内容,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清晰,其具体学习效果也更加明晰可测。随着现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使用,这一部分可以进一步制作成微课的形式,以节约时间将课上的宝贵时间留给后面的阶段。
在接下来的促进阶段和评价阶段,教师首先进一步细分输出分任务,再交替使用不同的信息传递渠道,帮助学生定位输入材料并就内容、语言结构和形式进行学习、记忆和练习。最后教师将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评价、评分以及指导,并督促在课下能将完整地将分任务中的成果组合,从而自主将选择性学习的成果应用到输出任务中。POA主张将学生的输出成果和评价统一放入档案袋,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依据,同时学生也可以体会到自己学习的成果和收获。
4 结语
外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亟待各位学者、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实践。POA就理念层面和假设层面不落人窠臼,提出了“输出驱动输入促进假设”,有着巨大的实践指导性。但由于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自身进行全面深刻的理解,努力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同时需要花时间进行导学,充分向说明这次尝试的内容、流程和具体优势;也需要学生克服思维惰性,打破只动笔不动脑的习惯,积极参与输出的活动并根据反馈进一步完善。虽然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从接受到适应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笔者相信,这一定会是一种非常有生命力、符合教改目标的教学模式,对高校英语教学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文秋芳,2015,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4)547-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