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学生的视角看“规矩执行”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b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政治规矩”的清风在全国上下劲吹,荡涤着曾经的官场浊流,用姥姥的话讲,“八项规定”治好了吃喝风,“一瓶酒喝不倒红旗,一顿饭吃不垮江山”的时代真过去了。的确,通过“八项规定”这个“小切口”引来“向上向善”的崭新气象,老百姓点赞声声。由此,不禁试想,用“八项规定”执行管理模式,是否也能将我们的家规入脑入心、如影随形?因而,有必要从中学生的视角去探索当前家规教育的疲软、缺失,借“八项规定”执行有效之鉴,来呼吁家长学校的重视、社会各界的关注,传承与再塑与时俱进的家规教育,共同厚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根基。
  【关键词】“八项规定执行”“规矩执行”“家规”缺位
  一、研究设计
  通过分层取样,一方面,重点对城乡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非正式访谈,样本主要从家规的存在、遵守等方面设计,了解城乡中小学生对家规理解度、知晓度、遵守度;另一方面,简略对城乡公务人员代表、群众代表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样本主要从“八项规定”执行前的作风问题、执行后的作风转变等方面设计,了解八项规定执行的经验做法和群众对“正风反腐”的获得感。本研究着重反观当前家规缺位的诸多问题、成因和“八项规定”的执行启示,为家规的重塑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进而促使青少年内化规矩执行,养成遵规守纪的终身习惯。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家规的研究
  家规是指家庭的行为规范,蕴含着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言语行为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体现了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从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到袁采的《袁氏世范》,再到朱用纯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其“忠孝、勤俭、礼善、仁爱、有为”等传统思想精髓对立德树人的作用有目共睹。
  为客观了解当前家规教育现状,我们在城乡各选择一所中学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91份,访谈35人次。
  1.现代城乡家庭中家规教育的现状。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家规是否存在”,33%的学生表示家里没有具体明确的家规;46%的学生不确定哪些是家规的具体内容;只有21%的学生能准确说出一些家规内容;这充分表明在考试成绩几乎异化为学生唯一目标的现代教育中,学生对家规的知晓度不高,家规教育几近缺失;对于“家规是否有用”,25%的学生认为很重要,能够塑造人的性格与品德;57%的学生认为只是父母空洞的叨唠,无足轻重;18%的学生认为家规是束缚,限制自由发展;反映出中学生对家规的理解度不深,认为家规可有可无。对于“是否践行家规”,16%的学生表示能达到家规的要求,25%的学生表示基本上能够达到,59%的学生认为践行家规有困难,可见中学生对家规的遵守度不强,家规的德育功能严重弱化。
  2.由于家规缺位导致青少年成长的问题症状。在沒有良好家规的家庭中成长的学生,缺乏立德成人、立身行事的成长环境和最基本的自我约束,言行往往随心所欲,不同程度表现为以下几类问题。
  一是“无志”。《孟子》记载:“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作为祖国明天的我们,却在安逸娇宠的生活中钝化了志向。一方面,缺胸怀天下的家国之志。如今,在父母一味要求孩子拿高分的疲惫中,在奔波赶特长证书的茫然中,在以考名牌大学为最终追求中,很鲜见父母从小教育孩子为国家富强而努力了。另一方面,缺责任使命的担当之志。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小朋友摔跟头、撞墙壁,一旁照顾的家长忙不迭怪罪地不平、墙挡路,在孩子幼小心灵里,还会为自己的错误主动承担责任吗?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少家长大包大揽,更多的父母教育孩子只要读好圣贤书,两耳休闻窗外事,在将来大事大难面前,他们还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吗?
  二是“无礼”。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传统养育了一代代人,但如今,“仁义礼智信”的家风家规已渐行渐远。一方面,缺孝亲敬长的感恩之心。新读一篇短文《爸妈不配拥有我这么好的儿子》,文中小男孩属于学习型全能,但觉得属于中产的父母配不上自己,在庆幸这对父母智育成功的同时,不禁反思,如此养育的结果是精英还是“白眼狼”?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敬重,还会感恩他人、回馈社会?另一方面,缺尊崇规矩的敬畏之心。网上曾流传一段视频“成都市温江区某中学7名女生排队殴打同学”,引起网友强烈愤慨。如此恶劣行径,是缺少对规矩、人权甚至法律的敬畏。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对规矩没有敬畏心,对行为没有边界感,种种逾规行为,司空见惯。
  三是“无章”。曾经,“高分低能”是社会对新时期青少年最为痛心的评价。不可否认,孩子的自理能力差、交往能力弱等的确带着家庭的影子。一方面缺高效有序的生活之道。德国人的严谨细致举世闻名,无论是整齐有序、细如盘丝的数据线机柜,还是技师检修机器时,所用工具用好一律“物归原地”,这些都说明了他们严格的规矩、良好的习惯。相较于我们,东西摆放杂乱无章、做事安排紊乱无序,这些应该都是从小的家规积淀、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另一方面缺素养良好的交往之道。随着传统习俗的淡忘、智能手机的侵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发简单,关于吃饭、过年、待客的诸多传统规矩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很多细节的确反映家规缺失,如,冬天防风,食堂安装门帘,不少学生快速进出,丝毫不顾门帘甩在紧跟着进门人的脸上;同学聚餐,不少人随意转盘,休管他人正举筷夹菜,等等细节,都反映了新生代的我们教养不足。
  3.导致家规缺失的原因分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是智育唯上,“一叶障目”式的教育理念冲淡了家规教育。重智轻德已成为我国教育的普遍现象,家长只顾培养孩子的智力因素,至于情商、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等教育则很少关注,更少培养。成绩好就是好孩子,如此“一俊遮百丑”的评价方式让传承了几千年的家规文化逐渐沦失。二是几代集宠,“四二一”式的家教环境遗忘了家规教育。由于倒三角的家庭结构,几代人的爱集结给孩子,导致不少家庭教育患上“祖辈溺爱综合症”“父辈甩手不管症”“孩子无所适从症”等等,家规的统一性、严肃性均受到挑战。三是传统丢失,“穿越”式的社会发展颠覆了家规教育。大人常说,中国用三十年的发展颠覆了“五千年”的历史。喜忧参半看到民族进步的同时,也不可否认,很多传统的文化精髓被遗弃,类似曾国藩家规这样的优质文化遗产,未能植入我们的血液。   (二)“八项规定”执行的启示
  通过对城乡公务人员代表和群众代表的调研,以及平时从电视、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我们真切感受到,“八项规定”执行以来,马路上带有“公务用车”字样的车多了;超市里“高价月饼”等商品更为平价了;饭店里大操大办的现象得到了遏制;奋战在酒场的公务应酬少了;黨员干部和老百姓关系亲近了;等等。用老百姓的话说,“八项规定”就是管用,管好了干部、带好了群众。的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作风建设入手,顶层设计立规矩、建制度,强化监督抓整改、严问责,有效管住了“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下的腐败”等诸多久治不愈的歪风陋习,以优良的作风带好了社风民风。
  四、建议与策略
  从“八项规定”执行的效果,再次验证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管理出效益”。心理学研究表明,原生家庭对人成长至关重要,孩子的脾气秉性、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都是从原生家庭中习得的。因此,针对家规缺失带给青少年成长的种种弊病,强烈呼吁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孕育与时俱进、宽严相济的新家规,给孩子安上守规懂礼的“隐形翅膀”。
  (一)重塑家规文化,突出“新”与“实”
  良好的家规明确是非曲直和人生目标,规定应该做的、不该做的和不能做的,让孩子从中学规矩、知文明、懂礼仪,在成长中内生界限感,自觉自律。但传统的言传身教式的家规是零散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不少家庭都是在孩子出现问题后才悔悟家规教育太少。因此,很有必要在传承与创新中再塑家规文化,一方面秉承古人“忠孝、勤俭、礼善”等方面的家规精华,舍弃等级尊卑等局限性的内容,另一方面与时俱进融入电子化产品使用等方面的要求,形成“立德、勉学、孝亲、择交”等家规新体系。如,奥巴马夫人米歇尔给孩子的家规有“平时不允许使用电子产品、必须参加两种体育锻炼、必须吃完蔬菜”等内容。试想,如果我们全社会能普及新颖实用的家规文化,每个家庭结合自身修订各自的家规,那么,定能有效帮助家长和孩子的成长缩短进程、规避弯路。
  (二)注重家规教育,突出“早”与“严”
  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时形成的品质,往往会根深蒂固,影响人的一生,现在不教好孩子,总有一天,社会会替你教训孩子。很多家长在孩子早教时,就用数字、字母等挂图给孩子布置成长环境,却鲜见把礼仪、规矩如此动心地投入早教中去。对于家规的教育,要抓早抓小,紧紧抓住成长的每个第一次,驯化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近年来,一些“二代”们违法犯罪、一些贪官被“全家端”,多是由家规不严、甚至根本没有家规造成的。我们要充分运用好家规“道德与法”的双重内涵,既注重温情化引导,又辅助惩戒性管理,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触雷、不踩线,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三)孕育家规环境,突出“常”与“恒”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规连着国法,家规是防非止恶的第一道“防火墙”,家规教育不仅是家庭责任,更是全社会的重任。家规不是空洞无物的教条,更不仅仅止于长辈对晚辈的耳提面命,而是通过一代代言传身教、躬行实践,来实现家规力量的最大化。在家庭里,长辈的率先垂范和统一要求至关重要,用榜样作用春风化雨;孩子也可将一些终身受用的家规张贴在学习、起居的醒目处,以环境力量润物无声。在学校里,老师可以借助学生横向比较,用生动的典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近年来,习大大非常注重家规家风建设,在他的治国理政新论里多次提及,全国上下都在轰轰烈烈开展“树家风、立家规”教育。我们更期待家庭、学校、社会有机融合,将宏观的理念变成微观的要点,使传统家规和时代新规内化为我们的自觉言行。
其他文献
【摘要】克服乃至逾越幼儿语言方面的发展障碍,一是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引,向先进理念要成效;二是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引,向先进方法要成效;三是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引,向学习品质要成效。  【关键词】幼儿 语言教育 活动策略  目前,农村幼儿语言教育的生活园地“空旷荒芜”。大部分年轻夫妇在孩子刚出生不久,就因外出打工而离开了孩子。离开父母的幼儿只能由祖父
【摘要】随着多媒体运用于英语教学,打破了以往“一言堂”的教学局面,形成了全方位的教学空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结合教学实践,试谈几点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教学 多媒体 兴趣  一、激发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主动参与教学互动,进而积极地学习和探究知识。多媒体教学设备是唤起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望的重要一招,其效果是其他手段不易实
摘要:在我国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同数学教学版本中,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客观场景出发,将学生带入到一个生活式的数学世界中,带领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与实用性,在教授学生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切实提高了小学生善于分析勤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入新世纪后,伴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教材的设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的就在于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数学教师必须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也就是说,不仅仅要注重对于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德育的培养,让德育教育与数学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渗透在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当中,德育教育俨然成为了一个重点。作为小学课程中的重要科目,数学将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主力军,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普及贡献巨大的力量。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不是个别教师的工作,而应该是每一位
摘要:在新课堂改革中,如果能够抓住了评价这一有效、有力的措施,就相当于是在新课堂这个“鱼舱”里放入了活力鲶鱼,新课堂方能一直“保鲜”,永葆活力。  关键词:评价 活力鲶鱼 新课堂  大海上,浩浩荡荡的船队将刚捕获的鱼从一个港口运往另一个港口。路途遥远,许多船到达目的地后,船上的鱼会死很多。只有一艘船与众不同,它运的鱼每次都是活的。后来船长解密,并没有什么绝招,只不过在鱼舱里放进了一条鲶鱼,因为鲶鱼
【摘要】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此,从五个方面做了尝试。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生个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摘要:由幼儿园课程整合的概念出发,以台湾及香港幼儿园课程及幼教培养经验为实例,探讨体育与艺术领域课程的有效整合及其特征、课程整合对于学前儿童及幼儿教师培养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对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相关发展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 体育教育 艺术教育 课程整合  一、概念界定  1.课程与整合课程  古今中外对“课程”的界定不一,本文中的“课程”特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自发获得的各种经验或体验。“整合课程”
【摘要】在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参与,通过学生体验来进一步增强并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第一,要做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小学数学教学体验情境,引领学生在“做中学”。第二,要做到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细化小学数学教学体验过程,引导学生“边做边学”。第三,要做到以渗透核心素养为指标,重构小学数学教学体验评价,引导学生构建学做一体的学习方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
摘要:课堂是一个时刻在发生着变化的“生命体”。学生是在犯错、吸取教训、获得进步中成长,是一个螺旋式变优过程的“生命体”。课堂随时会给教师带来的“始料不及”,其实往往是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更是为教师超越自我,指点迷津。  关键词:课堂 案例 教育  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的场所,每天发生新的变化,也每天考验着教师的智慧。因为课堂是一个时刻在发生着变化的“生命体”。一个课前备得再完美的教案,也是不完美的
“问题学生”教育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学生不多,但常常会遇到。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往往令人头痛,并占去了老师的大部分时间,甚至苦口婆心的教育后却收效甚微。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之一,也是衡量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探讨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提高教育艺术尤为重要。  问题学生尊重人格惩戒得当教育艺术有一次,陶行知教育一位用石头砸同学的男生,他先让男生到办公室等他。当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