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验是指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亲身经历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去探索,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有人曾打过比方: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为什么要尊重、帮助残疾人,为什么要对残疾人献爱心,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到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前进、爬坡,亲自感受残疾人生活的不便与艰辛,从而增进对他们的理解和同情,便是体验学习。两种学习方式产生的效果肯定不一样,后者由于有了学生的亲身体验,亲身经历,印象深刻,学习效果会明显优于前者。
体验学习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它是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提出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一、让学生在体验中去理解和建立数学概念
概念的理解和建立,是数学教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多数概念学生难于理解,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把那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方法深入浅出地教学,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数学概念。
如“千克的认识”,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了以下的操作活动:
1. 称一称:学生动手称自己组事先准备的1千克物品,如1千克苹果、1千克梨子、1千克广柑、1千克盐、1千克味精等。
2. 数一数:1千克物品的数量,1千克苹果、梨、广柑分别有几个?1千克盐(500克装)有几袋?1千克味精(250克装)有几袋?
3. 掂一掂:学生们用手掂一掂组内称出的1千克物品的轻重,边掂边体会,然后让学生说说掂后的感觉。
4. 寻找千克: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学生在班级交流。
上面的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把1千克变成了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现实,正是有了上面的过程,学生才会在脑子里真正建立起千克的概念。
二、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算理和算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加强数学与生活联系,给数学配上生活原型,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理解算理和算法。
如:123-99=123-100 1=23 1=24,学生学习时常常对题里减中有加不理解,于是创设了下面的情境。
师:你能根据算式编一道购物的应用题吗?
生1:王老师带上123元钱去超市购物,用去了99元,还剩多少元?
生2生3……(同生1编的题相似)
师:好。编得真不错!下面谁来表演王老师购物后付钱的过程(事先准备好1张100元币,1张20元币,和3张1元币)?
生1:(高兴地走上讲台),老师我能把100元币换成零钱吗?
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换成了零钱)
生1 :先拿90元,再拿9元,最后剩24元。
师:如果不换成零钱,你会付钱吗?
生沉思片刻后马上有人举手上台了。
生2 :我先付100元,还剩23元,再找回1元,一共剩下24元。
师:为什么要找回1元?你们理解吗?谁来说说看?
生3 :因为多付了1元。
生4 :因为本应该付99元,付成了100元,多付了1元,所以要找回1元。
……
师:理解得真清楚!付出100元,找回1 元,这种付整找零的方法在购物活动中经常使用,请同学们想想刚才付整找零的过程,然后看看“123-99”这道题,你认为怎样算简便?并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想的?
(生交流算和想的过程)
上面的教学从编题到模拟购物、付整找零,学生都全程参与,通过对过程的体验,会轻松自然、真切地理解该算法的道理。
三、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解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由于小学生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足,对解决问题中涉及到的情境的理解难免会出现偏差,从面造成解题策略错误。
如一年级上期有这样一题:“有一排学生,从左往右数,小红是第5,从右往左数,小红是第4。请问:这排学生有多少人?”解题时半数以上的学生都错误地列式为:5 4=9(人),就其原因,学生缺乏这类题的感性认识,对题中涉及的情境缺乏正确理解,于是就让班上的学生到台前来站一站,演一演,其中一人代表小明,站后发现,这排学生数不是9 人,而是8 人,为什么呢?学生观察讨论后发现,小明既包括在5 里面,又包括在4里面,5加4把小明多算了一次,因此应减去1,正确列式为5 4-1=8(人)
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几何初步知识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和体验了以下过程 。
1. 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去量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每个角的度数,并作好记录。
2. 算一算:将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加求和。
3. 折一折: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折在一起,看看是什么图形?(平角)
4. 拼一拼;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先剪下来,然后拼在一起,看看是什么图形?(平角)
5. 议一议:通过上面的操作过程,你有什么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度)。
如果说将上述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也能记住,也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且省时省力,但这样的教学,哪有民主,学生只能机械记忆,学生的能力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上面的探究过程,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例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结论,而且正是在重复和再现前人科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工作作风和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是大有益处的。
体验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与之相伴而行学习方式还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它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体验学习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它是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提出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一、让学生在体验中去理解和建立数学概念
概念的理解和建立,是数学教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多数概念学生难于理解,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把那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方法深入浅出地教学,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数学概念。
如“千克的认识”,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了以下的操作活动:
1. 称一称:学生动手称自己组事先准备的1千克物品,如1千克苹果、1千克梨子、1千克广柑、1千克盐、1千克味精等。
2. 数一数:1千克物品的数量,1千克苹果、梨、广柑分别有几个?1千克盐(500克装)有几袋?1千克味精(250克装)有几袋?
3. 掂一掂:学生们用手掂一掂组内称出的1千克物品的轻重,边掂边体会,然后让学生说说掂后的感觉。
4. 寻找千克: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学生在班级交流。
上面的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把1千克变成了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现实,正是有了上面的过程,学生才会在脑子里真正建立起千克的概念。
二、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算理和算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加强数学与生活联系,给数学配上生活原型,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理解算理和算法。
如:123-99=123-100 1=23 1=24,学生学习时常常对题里减中有加不理解,于是创设了下面的情境。
师:你能根据算式编一道购物的应用题吗?
生1:王老师带上123元钱去超市购物,用去了99元,还剩多少元?
生2生3……(同生1编的题相似)
师:好。编得真不错!下面谁来表演王老师购物后付钱的过程(事先准备好1张100元币,1张20元币,和3张1元币)?
生1:(高兴地走上讲台),老师我能把100元币换成零钱吗?
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换成了零钱)
生1 :先拿90元,再拿9元,最后剩24元。
师:如果不换成零钱,你会付钱吗?
生沉思片刻后马上有人举手上台了。
生2 :我先付100元,还剩23元,再找回1元,一共剩下24元。
师:为什么要找回1元?你们理解吗?谁来说说看?
生3 :因为多付了1元。
生4 :因为本应该付99元,付成了100元,多付了1元,所以要找回1元。
……
师:理解得真清楚!付出100元,找回1 元,这种付整找零的方法在购物活动中经常使用,请同学们想想刚才付整找零的过程,然后看看“123-99”这道题,你认为怎样算简便?并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想的?
(生交流算和想的过程)
上面的教学从编题到模拟购物、付整找零,学生都全程参与,通过对过程的体验,会轻松自然、真切地理解该算法的道理。
三、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解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由于小学生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足,对解决问题中涉及到的情境的理解难免会出现偏差,从面造成解题策略错误。
如一年级上期有这样一题:“有一排学生,从左往右数,小红是第5,从右往左数,小红是第4。请问:这排学生有多少人?”解题时半数以上的学生都错误地列式为:5 4=9(人),就其原因,学生缺乏这类题的感性认识,对题中涉及的情境缺乏正确理解,于是就让班上的学生到台前来站一站,演一演,其中一人代表小明,站后发现,这排学生数不是9 人,而是8 人,为什么呢?学生观察讨论后发现,小明既包括在5 里面,又包括在4里面,5加4把小明多算了一次,因此应减去1,正确列式为5 4-1=8(人)
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几何初步知识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和体验了以下过程 。
1. 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去量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每个角的度数,并作好记录。
2. 算一算:将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加求和。
3. 折一折: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折在一起,看看是什么图形?(平角)
4. 拼一拼;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先剪下来,然后拼在一起,看看是什么图形?(平角)
5. 议一议:通过上面的操作过程,你有什么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度)。
如果说将上述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也能记住,也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且省时省力,但这样的教学,哪有民主,学生只能机械记忆,学生的能力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上面的探究过程,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例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结论,而且正是在重复和再现前人科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工作作风和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是大有益处的。
体验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与之相伴而行学习方式还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它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