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与矮小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1102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晨,一只山羊在栅栏外徘徊,它想吃栅栏里的白菜,可是进不去。这时,太阳东升,斜照大地,山羊看见了自己被太阳拖得很长很长的影子。它想:我如此高大,肯定能吃到树上的果子,吃不吃这白菜又有什么关系呢?于是,它朝果园奔去。到果园时已是正午,太阳当顶,此时山羊的影子变成了很小的一团,山羊就叹道:“唉,原来我这么矮小,是吃不到树上果子的,还是回去吃白菜好了!于是,它折身往回跑。到栅栏外时,太阳已经偏西,它的影子重新又变得很长很长。山羊非常懊恼:“干吗非要回来呢?”最终,这只山羊什么也没吃到。
  这个寓言故事中的山羊如果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就不会因为影子的长短而转变为对自己能力的誤判了。人贵在自知,只有认清自己才能散发出应有的光和热。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执行着一个神秘任务,那就是认识自我。只有充分地认识自己,才能全面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能准确地衡量自我,在面对人生中不同的任务时,我们才不会因为外界条件的影响而踯躅不前。只有抓住自身的优势去实现理想,人生才会更加辉煌。
  (若子摘自《大江晚报》2018年7月4日 图/潆夏)
其他文献
偶尔读读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助人明德。司馬迁说:“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孔子说什么呢?“管仲之器小哉。”器者,度量也。孔子还说:“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意思是说,管仲有三处私人藏金的府库,家里的管事们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能谈得上是节俭呢?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又说:“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
手机短信提醒:尊敬的会员,您的积分将于12月31日清零,请前往门店兑换积分并及时使用。我选择需要就开心购买,否则让积分清零。  打开朋友圈,意外发现朋友已经开启好友验证功能。明白连说“你好”都可省略,或许我们曾相识相知,同路同行的友谊到此为止,谢谢遇见,不打扰,是最得体的告别。  光阴如在昨日,不会这样释然。四季教会人思考,领悟世间万物自有时序。  这个冬天,生活的城市竟无半点冬日的清寂。斑驳的行
太阳鸟是热带雨林里一种小巧玲珑的鸟,从喙尖到尾尖不到十公分长,叫声清雅,羽色艳丽。  每到太阳鸟孵卵的季节,野芒果树上便鸟声啁啾,雄太阳鸟飞进飞出,忙着给在窝里孵蛋的雌太阳鸟喂食。  那天早晨,我刚刚穿好衣服,突然听见野芒果树上传来鸟儿惊慌的鸣叫。我抬头一看,差点连魂都吓掉了,一条眼镜王蛇正爬楼梯似的顺着枝丫爬上树冠。  我赶紧躲在一丛巨蕉下面,在蕉叶上剜个洞,偷偷窥视。  眼镜王蛇爬到高高的树丫
有一种现象,被《人民日报》归纳为“慢不下、坐不住、脾气大”,很是让人担忧。“慢不下”是急躁,“坐不住”是浮躁,“脾气大”是暴躁。  看看“慢不下”的表现:去超市买东西,不愿意排队;十字路口遇到红灯,急不可待;干什么都离不开手机,受不得一点委屈;做什么工作,总是投机取巧;做学术,不是踏踏实实搞研究,而是东拼西凑;为了升迁,总是惦记着位子,热衷于制造“短平快”政绩。这种急躁,就像传染病一样,一个人传给
八月桂花香。  读到有人描写桂花飘落的句子,“金色的花瓣飘落一地”,不由得想到了花落的姿势。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一直用“花瓣飘落”,甚至“花瓣凋零”来描绘所有花落的姿势的,包括桂花。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一篇文章,其中的一句话我记住了:“春天的花,是一瓣一瓣飘零的;秋天的花,是整朵整朵萎谢的。”  这是我第一次读到说花落在不同季节有不同姿势的文字。  我开始观察花落的姿势。真是不看不知道花落有多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许多年后回望那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化不开的浓浓乡愁,是舌尖上挥之不去的记忆。有人说,所有的乡愁其实都是馋,儿时吃过的食物仿佛是记忆的纽带,恒久绵长的记忆,在时间的胶片上永不褪色。  杏子熟了,麦子也慢慢变黄,老家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麦子,虽然孱弱,但一片一片连在一起的麦田,在夏日的风中滚着麦浪,一阵阵麦香在空气中弥漫。  那时候还是生产队的麦田,伴着阵阵麦香,小村热闹起来了,
“小蜘蛛,牵银线,?荡来荡去荡秋千。  怕白天,忙夜晚,?织出一个大网篮。  网苍蝇,网飞蛾,网个蚊子当晚餐。”  这儿歌,引领我回到童年的夏日黄昏。红日西沉,燥热渐消,天色渐暗。蝙蝠在院子上空往来穿梭,蚊子在屋门口嗡嗡集群,屋檐下,一只蜘蛛却在悄无声息地织网。猛然间,一只蚊子或者飞蛾不慎撞到网上,那蛛网立刻晃动起来。蜘蛛先是迅速地躲到檐下,待蛛网稍稳定下来后,又立即出击,抓住猎物,吐出蛛丝将其缠
25岁以前,我和我妈经常吵架。七天一小吵,每月一大吵,吵架的时候简直是天崩地裂,地动山摇。我站在地铁里,对着手机歇斯底里地大喊,即使下班高峰期的人群再拥挤,我身边的乘客也总是能惊恐地为我让出方寸空间来。与此同时,我妈就在电话那头声泪俱下,梨花带雨。每次吵架,都苦了我爸和我的那群阿姨,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忙着给我发短信、打电话,让我平复情绪,顺带小心翼翼地教育我她也是为了我好;另一路则聚到我妈身边递纸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千百年来,欧阳修受人推崇的不仅仅是学问和才华,还有他的人品和高超的教育手段。  欧阳修爱才,对有才华的人往往竭力提拔重用。他了解有才的人往往恃才傲物,所以即使是批评,也采用巧妙暗示的方法,让对方改正,达到规劝的目的。  欧阳修喜欢读书,有一次读到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妙文,发现里面有一段尧与下属的对话从来没有看到过,于是找来文章的作者苏轼求教。谁知苏轼
前段时间回老家,从母亲家出来的时候见到邻居大婶,打了招呼,她叫我过去坐一会儿。说是坐一会儿,就是想同我聊聊天而已,走到她家门口,她拉出一条矮长凳放在屋檐下先坐下来,然后示意我坐在另一头。这场景是那么熟悉而又温馨。  以前,家乡几乎每家都有这种矮长凳,不过最先对这种凳子有印象是在学校里,那时候学生没有单独的椅子。我们村办小学课桌与凳子都是双人的,两人坐一条凳子,共用一张课桌。上课的时候,有时被老师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