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数学课堂的“激趣”溯源固本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laderun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堂的激趣在现阶段由于缺乏“新的营养”,已渐渐失去往日蓬勃的生机,以“三性”为理论依据,为“激趣”溯源固本显得非常必要,激趣的植入点——人本性;激趣的根本点——生活性;激趣的生长点——实践性。这些应引起广大数学教师重视。
  关键词:激趣;溯源固本;人本性;生活性;实践性
  如果把“激趣”比作一棵老树,那是因为这棵老树作为历经十多年课改,被广为熟识和培育,尤其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上的运用占有尤为重要的位置而盘根错节。但时至今日,“老树”由于缺乏“新的营养”,已渐渐失去往日蓬勃的生机。
  下面是我对我校本部六个年级的男女学生各随机抽取15人进行数学课堂调查的情况:喜欢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学习的学生85人,占47.2%,一般喜欢程度的有95人,占52.8%;喜欢做游戏的学生122人(女同学和低年级学生占多数),占67.7%,不喜欢的58人,占32.3%;喜欢运用直观教具学习的学生116人,占64.4%,一般喜欢程度的64人,占35.6%;喜欢有实用性的学习的学生173人(男同学多于女同学),占96.1%,喜欢娱乐性的学习的学生135人(女同学多于男同学),占75%……
  从以上数据分析,不难看出几年前受喜欢程度占90%以上的传统的激趣手段已风光不再,且在逐渐失去吸引力;是长期以来赖以数学教学的激趣手段不灵光吗?细而想之……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丰富了包括小学生在内的人群之见识,更高的求知欲望日益增长,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已渐失新、奇、趣的魅力;流于形式的无新意游戏、功能有限的直观教具等在司空见惯中褪色;定势的教学语言经不住岁月的洗礼而习以为常……所有的这一切变化,无不说明小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要求已悄悄发生了改变,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例和符合学生本性的教学手段得到了青睐。这种“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并对客观具有能动作用”现象应引起广大数学教师重视。近几年的数学课堂激趣的摸索和探究,我以“三性”为理论依据,体会到了为“激趣”溯源固本的必要性。
  一、 激趣的植入点——人本性
  激趣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除了数学学科特点带来的必要性之外,更重要的是激趣的目的是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其面向的是小学生的主体,围绕着小学生各方面人本性特点设计一切激趣方法的植入点。小学生的活泼好奇、好动好问、喜欢模仿、乐于动手实践等都是年龄特征,而且每一个学龄段又有每个学龄段的性格差异。在诸多数学公开课、示范课上,只要稍加留意,不难发现执教者为了展示教学手段多样性以迎合听课教师的口味,往往脱离学生实际需要、不加选择或一味模仿地进行激趣,其激趣效果可想而知:要么展示的多媒体课件无新奇趣的吸引力,要么一成不变的举手抬脚简单游戏,不是逼鸭子上架式的情景活动,就是枯燥的摆摆、画画实践活动……整个激趣场面看似热闹非凡,课后调查学习效果——一塌糊涂。因此,坚持激趣以人本性为植入点要做到以下几点:
  多媒体激趣:内容要新颖、有趣、独特、现实、有启发性和逻辑性;演示形式要多样、以动画、视频为主。
  情景游戏激趣:要符合学生兴趣和教学内容的实际;要充分考虑学龄段的性格、性别差异。
  直观教具激趣:以直观为主、启发为辅;学生动手制作为主、现成教具为辅。
  教学语言激趣:大力提倡鼓励性评价语言,注意语言的精、巧与启发性。
  我在《认识人民币》教学中,导入新课时我截取人民币10元的背面“三峡”图片展示在多媒体上,然后提问学生:“这幅气势雄伟的山水图是每位同学家里都有的、常见的,谁能说说这幅图在你家的什么地方呢?”一听是“每个人的家里都有的、常见的”,学生的再现思维和求知欲望高涨。接着学生思无头绪的情况下,多媒体慢慢展开了10元人民币背面的全部图案,学生在恍然大悟中就体会到了认识人民币的趣味,从而也引导学生观察人民币的积极性。这应该归功于导入的独特、新颖、有趣;在教具的使用和制作上,我本节课的课前布置用薄纸蒙住人民币正反面,利用人民币的凹凸感用铅笔横扫出币值不一的人民币的图案,涂出栩栩如生的黑白“人民币”。这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人民币和热爱人民币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情景游戏中,设置让学生演“售货员”与“顾客”,利用手中的黑白“人民币”进行交钱与找钱的活动,学生在耳熟能详场景初步学会了分角元之间的换算,学得快,学的真,学得趣;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保护着学生的好奇、好胜的心理,诸如:“他也不差”“想到点子上了,再……会更好”“你的新看法真不错”……可以说这节课之所以被称为激趣的典范课,与密切植入人本性息息相关。
  二、 激趣的根本点——生活性
  从某种意义来讲,知识是生活经验总结,它源于生活实践,也服务于生活。人类作为认知意识的载体,其最终目的、动机是用于认识和改造生活世界。而对在校获取知识小学生来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生活实际,加上学生年龄特征、数学学科特点和无更新换代式激趣手段的影响,数学课堂的激趣如一潭死水。值得庆幸的是十多年的课改已从花俏中走向理性,广大教师、甚至是社会大众都认识到教育的生活本质;从以上的调查数据分析,不难看出学生在熟识用惯了的激趣手段后,兴趣的眼光也悄然转变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和物,近几年来,我常在学校数学教研会上多次提出“要善于运用学生生活中熟知的一切事物,创造性地设置激趣手段与方法,解决激趣之根本”。经过几年的尝试,证实自己的说法。如:教学下面这道解答题时,我尝试把“甲乙两地”改成“龙海市的程溪镇和隆教乡”;把“甲地开往乙地”改成“程溪开往隆教”;把“乙地开往甲地”改成“隆教开往程溪”。(“龙海市的程溪镇和隆教乡相距80千米,一辆客车从程溪开往隆教,每小时行60千米;一辆货车从隆教开往程溪,每小时行50千米,如果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多久相遇?”)结果学生纷纷急于解答并且争先抢答。分析成功之处:学生学习生活于龙海市,程溪镇和隆教乡是相邻的乡镇,程溪镇是水果之乡,隆教乡是水产之乡,两者都是学生慕名向往的旅游胜地,一方面是乡情的亲切感,一方面是有前往的预知欲望,问题的生活性也就成了解答推动力。
  又如这道题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是咱班一位同学每天早上起床的时間安排:
  问:“这位同学如果要准时到校上课,至少要在几点起床?”设置这道题的亮点是:
  1. “咱班的一位同学”用于激发亲切感;
  2. 这是寓数学于生活常识,学生觉得与同学、自己密切相关,有急于了解和寻找解决方案的愿望;
  3. 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
  三、 激趣的生长点——实践性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是强调数学的实践性重要性。另一方面学生的好动好问的天性也为激趣提供了实践的必要性。无数数学课堂实践证明,一切合乎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实践均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可动手实践、验证的机会,把抽象转变为直观,把理论与运用有效融合。如在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我设置这样的问题:“老师想给自家的菜地围上篱笆,下面( )的围法更牢固。”
  这样的设置目的在于: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几根小棒和橡皮泥便可以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到“三角形稳定性”的魅力,这种便于实践操作的问题设计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动手习惯的养成,这道题的激趣无疑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培养学生预估能力的教学中,我运用了实物再现法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右图中这块橡皮大约有3cm长,估计下图中铅笔的长度大约有 cm。
  A. 18cm
  B. 15cm
  C. 12cm
  D. 9cm
  教学效果表现出来的是:学生不但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而且培养了学生比较与观察、记忆与运算等能力。
  此外,类似于问题的开放性设计、学生设计问题等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手段,总之,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寻找学生之所需,设计学生之所好,才是为“激趣”溯源股本之所在。
  作者简介:周玉珠,福建省龙海市,紫泥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攻坚战,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重点围绕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效果等关键环节进行分析,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抽样方法,对130名大一、大二的抽样个体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结论]由于我院在思想政
摘 要:化学学科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化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发展。同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高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实验的改进,可以使实验操作更加简单,让学生观察到更加明显的实验现象,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中我们会以焰色反应实验为例进行创新改进,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关键词:焰色反应;实验;改进  化学学科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化学实验
摘 要:幼儿教师核心素养是幼儿教师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怀为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而发展幼儿核心素养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幼儿教师核心素养是影响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需要从幼儿教师自身以及高校、幼儿园、政府与社会这几大主体共同努力来提高核心素养,以此来创办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  关键词:幼儿教师;核心素养;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
摘 要:灵感是一种创造力高度集中的突发性心理过程。常常被蒙上神秘的色彩。揭密灵感让语文课堂充溢灵感,是对语文教学中注重技术性图解的挑战,是语文教学本真的回归。本文试图探讨在阅读教学中训练灵感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尊重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践行。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灵感;质疑  一、 问题提出  一切科学发明、文艺经典之作的问世莫不与科学家、文艺工作者的灵感有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及不断深入,对于教师的“传道授业”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学识上要更加广博精深,而且对于礼仪修养也有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既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尊崇,更是对培育学生礼仪修养等德育教育方面的重视。在儿童青少年时代,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最多,其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其受影响更甚。正所谓:“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潜移默
摘 要:在全面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各学科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在旧式的美术教学方式中,主要是以学科知识、美术的绘图技巧的学习为主要内容的,随着美术课改的进行,美术的教育开始从过去的以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开始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主动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重视,学生的各项发展开始有了质的进步。笔者将以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为依据,提出如何创建高效的小学美术课堂模式。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新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以应用,其中几何直观便是目前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较广的手段,主要思想在于将复杂的数学关系用几何图形直观地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直观的理解。基于此,文章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工作实践,对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展开分析。  关键词:几何直观;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只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离不开事物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心理问题者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暴力事件的出现率逐步上升,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出高素质的高水平的人才,已经成为中职生素质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文中通过介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中职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
摘 要:本文介绍了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九种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充分发挥了导语集中注意力、诱导思维、激发情趣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入方式;思维  一、 引言  课堂导入虽占时不多,寥寥数语,却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像美酒,酝酿醉人的情绪;它像磁铁,紧扣动人的心弦;它像金桥,联系新旧的知识;它像动画,引人入胜,流连忘返;它像魔术,启迪思维诱发情趣。  那么如何使
摘 要:写作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也是教师心中之痛。要想探出一条作文教学有效之路,首先需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获取独特体验,同时加强读书积累,点亮语言挖掘素材,再者,强化指导点拨,有步骤有规划地进行训练,最终推动写作能力的提升,写出真性情、有个性的好文章。  关键词:参与生活;个性标签;读书积累;强化训练  一、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写作的总体要求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