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教学强调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和探究精神;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学必须讲求科学性,必须遵循科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及其表达方式的规律性和原则性,灵活地运用教学原则,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只有把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数学教学艺术独特性形象性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活动主体,只有教师的努力,而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人们常称之为“独角戏”,这样的教学是不适应新课程教学的。为了实现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认真运用和把握好课堂教学艺术中的“独创性、形象性”。
一、数学教学艺术的独特性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必须有独创性”。因为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同时最忌模式化。艺术贵在创新,所以教师要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走出模仿的圈子,进行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不断创新。
1、处理教材的独特性。
教师处理教材就好像导演处理剧本,需要一个艰苦的再创造过程。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有灵活性和自主性。教材只是为了达到课程目标而使用的教学材料,并不是课程的全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利用新理念,改变过去过于强调的接受性学习,突出对问题的探究。教师不应该把教材变成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时的模仿对象。
具体说来,要先“入教材”,看到教材提供的思路和教学方法是什么,这样才有利于“出教材”。即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知识的逻辑顺序,适当改变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新教材表现在教材中的“想一想、做一做、思考、探究”等栏目的开放性资源较为丰富,既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又可最优化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好好地借鉴和利用。尽可能把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现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教学信息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教师通过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是用好新教材的保证。教材体现的是设计者的意图,但在一线教师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总会发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只要我们紧扣数学新课标,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发展,勤于钻研,灵活处理教材,相信能弥补某些不足。
2、教学语言的独特性。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与探究”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各自的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也能让学习较差的同学得到帮助。数学解题的思路与步骤需要采用一定形式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以便于广泛地传播与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对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讲完一定内容和做一定量习题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后,总结其解题思路与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于适当的时机进行归纳。从具体学习主体的可接受性水平考虑,归纳时应在语言文字方面作普通化处理,使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更容易被一般学生顺利地理解和接受。
例如教师在讲完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后,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讲到立体几何中球的问题时,总结出解球的题型要注意利用球半径、截面园半径、球心与截面园距离构成的直角三角形;锥体、台体解题时要注意利用三个直角三角形; “函数定义域好求,分母不能等于0,偶次方根须非负,零和负数无对数”;“正切函数角不直,余切函数角不平;其余函数实数集,多种情况求交集”等等。这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加记忆的长度和深度,简洁易用,效果好。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步确立和巩固,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结构设计和教学行为。但是,教师在大胆创新、追求独创性教学风格、使学生充分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的同时,应忌在课堂上耍弄“花拳绣腿”。
二、教学艺术的形象性
1、教学语言的形象性。
平庸的教师只会叙述和满堂灌,优秀的教师会生动地讲解、恰当的比喻。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首先,要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一般地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解“阶乘”的概念时,以计算100!为例,其结果大的惊人,所以我们使用符号“!”加以表示。这样的讲解方法可使学生对“数的阶乘”的概念记忆深刻,终生不忘。又如,讲直线公理前,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小黑板上,可以发现木条绕着钉子转动,当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小黑板时,可以发现细木条被固定住了。可边操作边念道:“一点晃悠悠,两点定终身”。通过实验及时点拨得到结论: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而且只有一条直线。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
2、体态语言的形象性。
“教师说话要通俗化、要明确、要有趣味、以姿勢助说话”。也就是说要以各种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辅助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准确、熟练地运用体态语言来辅助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眼神的运用。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是人所共知的。从一个人的眼睛里,可以看出其内心的疑问、好恶、鼓励、赞许等等。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用好眼睛,对于辅助教学语言,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眼神的运用具体分为:环视和注视。
环视是针对所有学生运用眼神的一种方法。环视包括:课前环视;提问环视;维持秩序环视。注视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出于教学的某种需要,把视线短暂地停留在个别学生身上的方法。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用不同眼神产生的评价效果,来告知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度。从而,一方面学生可以及时修正答案,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回答问题所用时间。
(2)手势的运用。所谓手势,就是指表示意思时用手所做的姿态。在课堂教学中,准确适度的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教师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教学中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始停手势、警示手势、提示手势、强化渲染手势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运用好各种手势。始停手势主要运用于学生回答问题时,一是鼓励并请学生勇于站出来回答问题,二是回答问题后及时请学生坐下,而不打断流畅的教学过程。警示手势,一是当遇到学生有轻微的违纪行为时,教师用手势警告并制止其行为;二是遇到学生瞌睡,教师为了不使学生难堪,提醒其注意听讲。提示手势,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用手势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强化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等,而且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细心揣摩体态语言。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多种多样,远非上述所包罗,教学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如此,我们的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成为讲台上的“表演艺术家”。
参考文献
[1] 王黎;;如何增强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5期
[2] 赵传利;;教师轻松地教,学生快乐地学[J];吉林教育;2011年20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艺术独特性形象性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活动主体,只有教师的努力,而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人们常称之为“独角戏”,这样的教学是不适应新课程教学的。为了实现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认真运用和把握好课堂教学艺术中的“独创性、形象性”。
一、数学教学艺术的独特性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必须有独创性”。因为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同时最忌模式化。艺术贵在创新,所以教师要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走出模仿的圈子,进行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不断创新。
1、处理教材的独特性。
教师处理教材就好像导演处理剧本,需要一个艰苦的再创造过程。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有灵活性和自主性。教材只是为了达到课程目标而使用的教学材料,并不是课程的全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利用新理念,改变过去过于强调的接受性学习,突出对问题的探究。教师不应该把教材变成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时的模仿对象。
具体说来,要先“入教材”,看到教材提供的思路和教学方法是什么,这样才有利于“出教材”。即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知识的逻辑顺序,适当改变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新教材表现在教材中的“想一想、做一做、思考、探究”等栏目的开放性资源较为丰富,既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又可最优化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好好地借鉴和利用。尽可能把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现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教学信息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教师通过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是用好新教材的保证。教材体现的是设计者的意图,但在一线教师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总会发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只要我们紧扣数学新课标,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发展,勤于钻研,灵活处理教材,相信能弥补某些不足。
2、教学语言的独特性。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与探究”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各自的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也能让学习较差的同学得到帮助。数学解题的思路与步骤需要采用一定形式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以便于广泛地传播与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对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讲完一定内容和做一定量习题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后,总结其解题思路与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于适当的时机进行归纳。从具体学习主体的可接受性水平考虑,归纳时应在语言文字方面作普通化处理,使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更容易被一般学生顺利地理解和接受。
例如教师在讲完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后,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讲到立体几何中球的问题时,总结出解球的题型要注意利用球半径、截面园半径、球心与截面园距离构成的直角三角形;锥体、台体解题时要注意利用三个直角三角形; “函数定义域好求,分母不能等于0,偶次方根须非负,零和负数无对数”;“正切函数角不直,余切函数角不平;其余函数实数集,多种情况求交集”等等。这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加记忆的长度和深度,简洁易用,效果好。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步确立和巩固,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结构设计和教学行为。但是,教师在大胆创新、追求独创性教学风格、使学生充分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的同时,应忌在课堂上耍弄“花拳绣腿”。
二、教学艺术的形象性
1、教学语言的形象性。
平庸的教师只会叙述和满堂灌,优秀的教师会生动地讲解、恰当的比喻。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首先,要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一般地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解“阶乘”的概念时,以计算100!为例,其结果大的惊人,所以我们使用符号“!”加以表示。这样的讲解方法可使学生对“数的阶乘”的概念记忆深刻,终生不忘。又如,讲直线公理前,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小黑板上,可以发现木条绕着钉子转动,当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小黑板时,可以发现细木条被固定住了。可边操作边念道:“一点晃悠悠,两点定终身”。通过实验及时点拨得到结论: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而且只有一条直线。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
2、体态语言的形象性。
“教师说话要通俗化、要明确、要有趣味、以姿勢助说话”。也就是说要以各种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辅助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准确、熟练地运用体态语言来辅助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眼神的运用。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是人所共知的。从一个人的眼睛里,可以看出其内心的疑问、好恶、鼓励、赞许等等。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用好眼睛,对于辅助教学语言,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眼神的运用具体分为:环视和注视。
环视是针对所有学生运用眼神的一种方法。环视包括:课前环视;提问环视;维持秩序环视。注视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出于教学的某种需要,把视线短暂地停留在个别学生身上的方法。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用不同眼神产生的评价效果,来告知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度。从而,一方面学生可以及时修正答案,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回答问题所用时间。
(2)手势的运用。所谓手势,就是指表示意思时用手所做的姿态。在课堂教学中,准确适度的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教师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教学中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始停手势、警示手势、提示手势、强化渲染手势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运用好各种手势。始停手势主要运用于学生回答问题时,一是鼓励并请学生勇于站出来回答问题,二是回答问题后及时请学生坐下,而不打断流畅的教学过程。警示手势,一是当遇到学生有轻微的违纪行为时,教师用手势警告并制止其行为;二是遇到学生瞌睡,教师为了不使学生难堪,提醒其注意听讲。提示手势,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用手势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强化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等,而且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细心揣摩体态语言。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多种多样,远非上述所包罗,教学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如此,我们的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成为讲台上的“表演艺术家”。
参考文献
[1] 王黎;;如何增强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5期
[2] 赵传利;;教师轻松地教,学生快乐地学[J];吉林教育;2011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