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周时期,黄河祭拜等级分明,礼节繁冗。天子和诸侯有权祭拜黄河,望祀和巡守祀是天子祭拜黄河的主要形式。西周黄河祭拜具备了以天命、王权观念为核心的时代政治思想内容。
关键词:西周;黄河祭拜;望祀;巡守祀
西周时期的黄河祭拜与殷商时期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关系,但周人着眼天下名山大川,有针对性的黄河祭拜甚为少见,并未形成专门的黄河祭拜仪式系统。三礼中并未出现专祀黄河的记载,对黄河的祭拜暗藏于祭拜四镇、四渎、四岳的“望祀”及祭大山川的表述之中。
等级分明,礼节繁冗是西周黄河祭拜的突出特点。等级权限分明是造成西周时期黄河祭拜礼节繁冗的重要原因,反之,纷繁复杂的仪式程序也是为了显示西周明确的等级分野。在周代,有资格对黄河进行祭拜的只有天子和诸侯。《礼记·王制》载,“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鲁人祭泰山,晋人祭河是也。” “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意即诸侯只能祭祀在自己封邑范围之内的山川,“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 西周时期黄河祭拜等级分明,可见一般。司马迁于《史记·封禅书》中评论:“自五帝以至秦,轶兴轶衰,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其礼损益世殊不可胜记。”可见,诸侯是否拥有祭拜黄河的权利是根据诸侯国疆域的变迁据因时而动的。
周天子祭拜黄河的情况比较复杂。除每年定期举行的“时祭”中有固定的山川祭祀规定之外,国家有重大灾变时要祭祀山川以祈福,国中有重大变化时要祷告山川,天子巡守经过大山川时也要行祭拜礼。
“时祭”中固定的山川祭拜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孟春之月,即春季的第一个月正月,天子“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时祭中天子多不亲自祭祀,而是让有司代为祈祷。像仲夏之月,即五月,天子就“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 。最后一次对山川的祭拜在仲冬之月十一月,“天子命有司祈祀四海、大川、名源、渊泽、井泉”。时祭中对山川的祭拜多是祈祷性的,希望山林川泽保佑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此外,天子还要不定时对山川进行祭拜。望祀和巡守祭是其主要形式。
1、望祀
望,取遥望之意,不到跟前,远远观望。望祀指采取远眺的方式祭祀五岳、四镇和四渎。四渎指以黄河为首的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四大水系。望祀属外祭,不能在宗庙进行,要于国都四郊设坛而祭。据《周礼·小宗伯》载,小宗伯要“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如之”。天子望祀有固定着装。司服专门掌管王之吉凶衣服,天子“祀四望山川则毳冕”。 望祀仪式复杂。《礼记·曲礼下》载天子“践阼,临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践阼,指宗庙或祭坛的阼阶。外事,指宗庙之外的祭祀,包括望祀。由此判断,望祀之始,天子登上祭坛,自称或由祭祀的官员代喊“嗣王某某”,以告之四镇、五岳、四渎谁在对其进行祭拜。望祀的祭品主要是牲和圭。玉人负责治玉,典瑞负责执掌所执的玉瑞、礼神的玉器的保管工作。《周礼·典瑞》记载:“两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牧人负责祭祀用牲的繁殖和饲养。望祀时”则各以其方之色牲,毛之“ 。鬯人和酒正掌管祭祀时所用的酒器和祭祀用酒的添加工作。祭祀种类不同,所用酒器亦不相同。鬯人”掌共秬鬯而饰之。凡祭祀,社壝用大罍,禜门用瓢齎,庙用脩,凡山川四方用蜃,凡裸事用概,凡疈事用散。“ 望祀所用酒器当为蜃,一种漆尊。酒正负责祭祀时添酒。”凡祭祀,以灋共五齐三酒,以实八尊。大祭三贰,中祭再贰,小祭壹贰“。 望祀为中祭,”再贰“,祭祀仪程中可添酒两次。舞乐部分,大司乐和舞师要相互配合,大司乐要“奏姑洗,歌南吕,舞大磬,以祀四望”, 舞师要“教羽舞,师而舞四方之祭祀”。
2、巡守祀
天子除了在国都举行祭祀仪式之外,每五年还要“巡守”一次,到各诸侯所辖的封邑进行视察。巡守途中所经过的山川都要进行祭祀。周在继承商代巡守祭河的基础上,祭祀细节上更为缜密、细致。在祭祀用牲问题上,“凡外祭用毁事,用尨可也”。外毁事,郑玄注为表貉及王行所过山川用事者。尨为杂色不纯之意。“凡将事于四海、山川,则饰黄驹”。 巡守用玉也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厚寸,黄金勺,青金外,朱中,鼻寸,衡四寸,有缫,天子以巡守,宗祝以前马。”郑玄注“天子巡守,有事山川,则用灌焉。于大山川则用大璋,加文饰也。于中山川,用中璋,杀文饰也,于小山川用边璋,半文饰也。” 于黄河而言,必是用大璋,加文饰。
西周时期的黄河祭拜等级分明、礼节繁冗,隐藏于等级、礼节背后的是传统文化中深刻的天命和王权观念。西周的黄河祭拜具备了以天命、王权观念为核心的时代政治思想内容。这一时期,传统的黄河信仰与国家政治权利相结合,黄河求雨、丰年的自然权能减弱,安邦定国的社会政治权能大大增强。
(作者简介:曲丽丽,山东师范大学历社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西周;黄河祭拜;望祀;巡守祀
西周时期的黄河祭拜与殷商时期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关系,但周人着眼天下名山大川,有针对性的黄河祭拜甚为少见,并未形成专门的黄河祭拜仪式系统。三礼中并未出现专祀黄河的记载,对黄河的祭拜暗藏于祭拜四镇、四渎、四岳的“望祀”及祭大山川的表述之中。
等级分明,礼节繁冗是西周黄河祭拜的突出特点。等级权限分明是造成西周时期黄河祭拜礼节繁冗的重要原因,反之,纷繁复杂的仪式程序也是为了显示西周明确的等级分野。在周代,有资格对黄河进行祭拜的只有天子和诸侯。《礼记·王制》载,“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鲁人祭泰山,晋人祭河是也。” “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意即诸侯只能祭祀在自己封邑范围之内的山川,“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 西周时期黄河祭拜等级分明,可见一般。司马迁于《史记·封禅书》中评论:“自五帝以至秦,轶兴轶衰,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其礼损益世殊不可胜记。”可见,诸侯是否拥有祭拜黄河的权利是根据诸侯国疆域的变迁据因时而动的。
周天子祭拜黄河的情况比较复杂。除每年定期举行的“时祭”中有固定的山川祭祀规定之外,国家有重大灾变时要祭祀山川以祈福,国中有重大变化时要祷告山川,天子巡守经过大山川时也要行祭拜礼。
“时祭”中固定的山川祭拜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孟春之月,即春季的第一个月正月,天子“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时祭中天子多不亲自祭祀,而是让有司代为祈祷。像仲夏之月,即五月,天子就“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 。最后一次对山川的祭拜在仲冬之月十一月,“天子命有司祈祀四海、大川、名源、渊泽、井泉”。时祭中对山川的祭拜多是祈祷性的,希望山林川泽保佑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此外,天子还要不定时对山川进行祭拜。望祀和巡守祭是其主要形式。
1、望祀
望,取遥望之意,不到跟前,远远观望。望祀指采取远眺的方式祭祀五岳、四镇和四渎。四渎指以黄河为首的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四大水系。望祀属外祭,不能在宗庙进行,要于国都四郊设坛而祭。据《周礼·小宗伯》载,小宗伯要“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如之”。天子望祀有固定着装。司服专门掌管王之吉凶衣服,天子“祀四望山川则毳冕”。 望祀仪式复杂。《礼记·曲礼下》载天子“践阼,临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践阼,指宗庙或祭坛的阼阶。外事,指宗庙之外的祭祀,包括望祀。由此判断,望祀之始,天子登上祭坛,自称或由祭祀的官员代喊“嗣王某某”,以告之四镇、五岳、四渎谁在对其进行祭拜。望祀的祭品主要是牲和圭。玉人负责治玉,典瑞负责执掌所执的玉瑞、礼神的玉器的保管工作。《周礼·典瑞》记载:“两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牧人负责祭祀用牲的繁殖和饲养。望祀时”则各以其方之色牲,毛之“ 。鬯人和酒正掌管祭祀时所用的酒器和祭祀用酒的添加工作。祭祀种类不同,所用酒器亦不相同。鬯人”掌共秬鬯而饰之。凡祭祀,社壝用大罍,禜门用瓢齎,庙用脩,凡山川四方用蜃,凡裸事用概,凡疈事用散。“ 望祀所用酒器当为蜃,一种漆尊。酒正负责祭祀时添酒。”凡祭祀,以灋共五齐三酒,以实八尊。大祭三贰,中祭再贰,小祭壹贰“。 望祀为中祭,”再贰“,祭祀仪程中可添酒两次。舞乐部分,大司乐和舞师要相互配合,大司乐要“奏姑洗,歌南吕,舞大磬,以祀四望”, 舞师要“教羽舞,师而舞四方之祭祀”。
2、巡守祀
天子除了在国都举行祭祀仪式之外,每五年还要“巡守”一次,到各诸侯所辖的封邑进行视察。巡守途中所经过的山川都要进行祭祀。周在继承商代巡守祭河的基础上,祭祀细节上更为缜密、细致。在祭祀用牲问题上,“凡外祭用毁事,用尨可也”。外毁事,郑玄注为表貉及王行所过山川用事者。尨为杂色不纯之意。“凡将事于四海、山川,则饰黄驹”。 巡守用玉也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厚寸,黄金勺,青金外,朱中,鼻寸,衡四寸,有缫,天子以巡守,宗祝以前马。”郑玄注“天子巡守,有事山川,则用灌焉。于大山川则用大璋,加文饰也。于中山川,用中璋,杀文饰也,于小山川用边璋,半文饰也。” 于黄河而言,必是用大璋,加文饰。
西周时期的黄河祭拜等级分明、礼节繁冗,隐藏于等级、礼节背后的是传统文化中深刻的天命和王权观念。西周的黄河祭拜具备了以天命、王权观念为核心的时代政治思想内容。这一时期,传统的黄河信仰与国家政治权利相结合,黄河求雨、丰年的自然权能减弱,安邦定国的社会政治权能大大增强。
(作者简介:曲丽丽,山东师范大学历社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