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品德的形成,重要的是在儿童少年时期。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思品课就担负着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重要使命,它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有实效,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高低。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力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变化授课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
传统的教室授课,在思品课中的很多课时中显得苍白无力。对学生的认知和教育犹如隔了一层窗户纸,总是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课堂上索然无味,学生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对于走进大自然,走进社区,走进生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比较紧密的内容,我们应大胆地采取室外教学或课后进行实践活动,以达到教学目的。如教学《请到的家乡来》后,我就安排了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工厂、街道、名胜古迹。通过参观,学生亲眼目睹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激起对家乡、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起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学习的积极性。正如陶行知先生强调的“做、学、教合一”:“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
二、开创“辩论课堂”,让学生知行统一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特别是一些与生活常识、安全知识、道德观察之类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创“辩论课堂”,进行课堂辩论,学生兴致高,能达到明事理、懂规范、晓常理这一目的。“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选手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如上网,它的利弊,众说不一。我采取了学生辩论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表扬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到实处。
三、创设角色体验,让学生情景交融
有人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对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
我们还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让学生角色扮演,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家人的爱》,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表演,演一演、评一评、看一看,培养孩子的孝心,增强孩子的感恩意识,让德行孝贤扎根于孩子心中,从小懂孝道、行礼仪,爱驻心中。
四、运用现代手段,让学生心智升华
我们应将多媒体合理、灵活运用到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让它以特殊的表现手法,更好地、真正地为思品课教学服务,让学生在课堂这个有限的空间、时间里使抽象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强化感知,加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强化记忆,达成知识能力领域和情感领域目标。应充分利用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可控性等特点,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让学生运用多种感观进行观察、分析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道德认识,逐步做到激情、明理、导行。如进行国旗、国歌、国徽的爱国主义教育,将图像、音响有机结合的多媒体,可将祖国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画面展现出来,让学生在祖国“昨天、今天、明天”的历史场合中畅游,更多地了解国旗的故事、国旗的意义,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富强,用实际行动为国旗添光彩的强烈愿望会在心中萌生,爱国主义思想会在心田扎根。适时、适地、合理、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的形象、生动、鲜明等优势,就会给思想品德课带来生机,给课堂教学的改革开辟新的天地,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适时适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使整堂课活起来,让孩子学中有乐,乐中有学,从而真正收到实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可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又可提高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使思品课真正适用高效。
一、变化授课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
传统的教室授课,在思品课中的很多课时中显得苍白无力。对学生的认知和教育犹如隔了一层窗户纸,总是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课堂上索然无味,学生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对于走进大自然,走进社区,走进生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比较紧密的内容,我们应大胆地采取室外教学或课后进行实践活动,以达到教学目的。如教学《请到的家乡来》后,我就安排了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工厂、街道、名胜古迹。通过参观,学生亲眼目睹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激起对家乡、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起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学习的积极性。正如陶行知先生强调的“做、学、教合一”:“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
二、开创“辩论课堂”,让学生知行统一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特别是一些与生活常识、安全知识、道德观察之类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创“辩论课堂”,进行课堂辩论,学生兴致高,能达到明事理、懂规范、晓常理这一目的。“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选手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如上网,它的利弊,众说不一。我采取了学生辩论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表扬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到实处。
三、创设角色体验,让学生情景交融
有人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对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
我们还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让学生角色扮演,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家人的爱》,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表演,演一演、评一评、看一看,培养孩子的孝心,增强孩子的感恩意识,让德行孝贤扎根于孩子心中,从小懂孝道、行礼仪,爱驻心中。
四、运用现代手段,让学生心智升华
我们应将多媒体合理、灵活运用到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让它以特殊的表现手法,更好地、真正地为思品课教学服务,让学生在课堂这个有限的空间、时间里使抽象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强化感知,加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强化记忆,达成知识能力领域和情感领域目标。应充分利用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可控性等特点,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让学生运用多种感观进行观察、分析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道德认识,逐步做到激情、明理、导行。如进行国旗、国歌、国徽的爱国主义教育,将图像、音响有机结合的多媒体,可将祖国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画面展现出来,让学生在祖国“昨天、今天、明天”的历史场合中畅游,更多地了解国旗的故事、国旗的意义,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富强,用实际行动为国旗添光彩的强烈愿望会在心中萌生,爱国主义思想会在心田扎根。适时、适地、合理、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的形象、生动、鲜明等优势,就会给思想品德课带来生机,给课堂教学的改革开辟新的天地,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适时适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使整堂课活起来,让孩子学中有乐,乐中有学,从而真正收到实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可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又可提高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使思品课真正适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