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初中生阅读生态的理由及思路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87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一个国家国民阅读率的高低、阅读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其综合国力的强弱,影响到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和创造能力。而就社会个体而言,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大小、读书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他的成长、职业能力和对社会的作用的发挥。因此,阅读问题已经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2006年4月,中宣部、文明办等多个部门联合倡议在全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我国的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作为正处于阅读的黄金时期、应该成为阅读主力军的初中生,其阅读现状也极不令人乐观。2008年初,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66所学校的万名初中生中进行了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全部阅读过四大古典名著的学生只占27.7%。閱读缺失的情况非常严重。
  
  一,初中生阅读生态现状
  
  1,虽然国家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有近八年的时间,但当前仍依惯性运行的应试教育体制,造成了教与学价值观的严重的功利性,老师和学生更看重学习能否很快产生直接价值即考试分数的增加。学生的生活被课堂教学、作业和培优所占满,很难有空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2,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图书阅读带来了冲击。学生几乎被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视觉信息包围,呈现形式相对单调的纸质读物渐渐难以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3,受整个社会浮躁心态的影响,初中生一般不太愿意阅读有一定内涵、用文字再现精彩情节呈现美丽风景的纸质读物,普遍喜欢轻松、娱乐化的阅读。
  4,教师和家长大多重视孩子们对教材及相关延伸材料的阅读,不太重视对其课外阅读的引导;还因为一些教师和家长自身就很少阅读,自然无法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提供有效的指导。
  可见,当下初中生的阅读生态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身体力行地加以引导。
  
  二,重建阅读生态的几点理由
  
  1,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
  人们要想获取知识,亲身实践固然很重要,但阅读是主渠道。因为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的主要载体是书籍,书籍将人类的经验成功、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让后人通过读书快捷而准确地获取知识。
  2,阅读改变人生的宽度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阅读情况。人的生老病死、健康与否,与基因有着很大的关系,但基因在人的精神的成长过程中远远没有那么重要。人类之所以能够超越其他动物,就在于人类有通过阅读建立和不断丰富的精神世界。并非所有的人在进化中变得越来越聪明,关键在于他能否从先辈的精神世界里汲取营养。《阅读改变人生》一书的编者巴丹曾感慨地说道:“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古人则用“书中自有黄金屋”教导人们努力读书,以此改变命运。今天,读书同样是改变命运的利器。
  3,阅读使文化得以传承、延续
  一个民族的文化得以延续的主要载体是书籍,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打造出一本本文化经典。每一位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从中得到的思想观点、审美情趣可以汇集成一个巨大的时代潮流,在不经意中传播着文化,打造着精品。
  初中生正处于阅读的黄金期,尤其需要一个健康的阅读生态环境。许多有远见的教育专家、教育管理者、老师甚至家长开始注意到阅读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他们希望孩子多读书,多增添一些文化内涵,但是在指导孩子阅读的问题上却显得一筹莫展,不知道到底要让孩子读一些什么样的书,怎样阅读。而对初中语文教师来说,所学专业的优势和所教语文学科的特点,都将其和阅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也必须成为重建初中生阅读生态、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主力军,在全民阅读活动中有所作为。
  
  三,重建初中生阅读生态的几个思路
  
  1,建立健康的阅读教学理念
  阅读本应是一种精神享受。“让学生快乐地阅读,在阅读中获得快乐”,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养成健康个性,使阅读成为终身需求和习惯,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语文教师应该建立并坚持什么样的阅读教学理念呢?从教学目的来说,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考试取得好分数,而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逐步使阅读成为其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教学内容看,阅读不应只让学生读一些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或是风格幽默滑稽的作品,而应该让学生多读一些有一定思想内涵、语言优美耐品的文章,尤其要反复阅读经典书籍;从教学方式看,不能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读,也不能让学生在阅读时仅仅把一个个文字和标点转化为脑海里的印迹,而应该教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对象、运用不同的加工策略从文本中提取丰富的意义;从要达到的效果看,阅读教学应该营造出一种师生互相感染的氛围,让学生的精神面貌悄悄地发生变化,使他们的知识和能力都得以提升。
  2,确定和新课标精神相宜的阅读教学方式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形成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因为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他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虽然语文教师们都有强化阅读教学的意识,但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对课文进行“抽筋扒骨”式的“理性”分析,七嘴八舌、热闹非凡的师生问答,或大量机械的练习等现象,背离了阅读教学的根本——多诵读、多感悟、多积累。当然,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分析也不是没有必要,只是不要太过琐碎和程式化。无论是对阅读材料的分析讲解还是对阅读方法的介绍,都只是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其阅读能力的形成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在大量具体的阅读实践中通过诵读和感悟自然习得。
  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背诵、多积累、多涵咏、多体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根本所在,也是新课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基本理念的体现。教师在讲解课文前,要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最好精心设计几个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其有所思的问题,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思考、体悟。
  实施新课程后,广大语文教师大胆改革、创新,探索出以下几种和新课标精神相适宜的阅读教学的新形式:
  (1)对话式阅读教学
  现代阅读教学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教师和文本的对话、学生与作者(文本)的 对话、以文本为中介的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以文本为中介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体。
  (2)探究式阅读教学
  在学生通过阅读基本上熟悉了阅读材料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几个探究主题,让学生分组研讨,课后查资料、讨论,整理出探究成果。
  (3)自主式阅读教学
  即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自由的阅读。如:教师推荐阅读的篇目,给出阅读的方式和方法,提出阅读的要求,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期自主阅读。
  (4)对照比较式阅读教学
  即将文学作品与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进行比较赏析,或对同一类型、同一主题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5)问答式阅读教学
  也可归为对话式阅读教学,不过更加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问答,问答贯穿整个教學过程的始终。老师先提出若干个问题,学生在逐个解答的过程中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然后学生提出问题。由老师答疑解惑。
  此外,还有一些创新型阅读教学方式,如编课本剧、写调查报告等。
  要注意的是,不管采用哪一种阅读教学形式,都必须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探究。哪怕学生当时不能全懂、全消化也不要紧,那些诸如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知识以及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语感、韵味等,都是在阅读实践中渐渐获得的。
  3,做阅读的示范者和指导者
  英国作家和阅读专家艾登-钱伯斯认为,如果能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富有经验的成年阅读者给予帮助和示范,阅读者遇到的所有障碍都可以被克服。从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看,能很好地起到这种帮助和示范作用的成年阅读者非语文教师莫属。自身专业的优势,使得他们能够从选书、朗读、默读、理解、概括、判断、创意、提问、讨论等各方面对学生施以专业的指导。基于此,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阅读驱动力、较大的阅读量、不断增加的阅读积累,才能为学生的阅读指导提供强有力的智能储备。教师为学生开列的书目,自己首先应该读过,对重点图书更要研读;对要为学生作示范朗读的篇且和要讨论的话题事先应作精心的准备,在自身阅读实践和阅读指导实践中不断探索,积极思考。
  4,为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储备、阅读的实际水准及阅读需求,制定学年、学期、月度、周阅读计划,既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有目标、有计划、循序渐进地阅读,也使学生的阅读行为有了制度保障和时间制约,能有效消除学生在阅读的初级阶段因惰性可能出现的中断、延误阅读的现象。
  5,保证学生有充裕、固定的阅读时间
  阅读是需要时间作保证的,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安排适量、安静、独立的阅读时间。七、八年级的学生以每个单位时间40—45分钟为宜,九年级学生则以45—60分钟为宜。
  学生更多的阅读是在家里进行的,为了保证其课外阅读的时间,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的作业时间,严格控制作业量。让学生在每天做完作业后、每个双休日的下午,能持续、安静地阅读半个小时,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定时阅读的习惯。
  6,为学生创造丰富的阅读资源
  要指导学生阅读,教师必须为他们建立足够的阅读资源储备。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对象有两类——书籍和期刊。那么,哪些类型的书籍适合初中生阅读呢?
  (一)图书
  (1)讴歌民族精神、赞美高尚品格,引导青少年树立不断进取的人生志向的书籍。
  以讴歌坚强勇敢、团结互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赞美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高贵品质为内容的书籍。均能滋养青少年的心灵。如上海三联书店的《为生命喝彩》,用真实的故事,展现出我国当代残疾人身残志坚的顽强精神,能给青少年读者以启示和鼓舞。
  (2)反映青少年生活、心理、情感的文学艺术作品。
  少儿文学艺术作品无论是小说、童话还是报告文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审美观及世界观的养成、健康心理及良好性情的培养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近几年来畅销的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列、伍美珍的“阳光姐姐小书房”系列等,或因为情节曲折离奇、生动有趣、贴近生活,或因为人物个性独特、语言优美,成为少年儿童热捧的对象。
  除了本土原创少儿文学作品,国外优秀的少儿图书也应该进入我们的储备库,以此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比如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意大利作家普密尼的《马提与祖父》、美国作家芭芭拉-库尼的《花婆婆》等,均曲折生动、纯真感人,是绝好的情商教材。
  (3)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中外经典名著。
  虽然经典名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离初中生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初中生在阅读某些名著时甚至还会碰到许多语言文字的障碍,但这种阅读仍然十分重要。我们要让学生在一次次的阅读中体味名著的文字之美、情节之美,获得审美愉悦,从而不由自主地去分析、思考名著里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当然,由于生活阅历和思想认识的不足,初中生对名著的理解会存在一些障碍甚至会出现错误,需要语文教师施以必要的指导,明确告知名著所承载的历史和思想价值,引导学生多接触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题材的经典名著。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阅读,让他们讲述各自的阅读心得,或者就某个故事、情节乃至某个人物形象展开探讨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前提条件是,自己首先爱上名著,认真阅读、感悟名著。
  (4)科普和知识类图书。
  科普和知识类图书,富有科学性、知识性和可读性,引导青少年热爱科学,养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例如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新科学读本珍藏本丛书》。分成《聆听大自然的呼吸》《生命的颜色》《地球还会转多久》《科学家不能做什么》等八个分册,力图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将更多与科学知识相关的人文背景、社会环境、思想文化等因素包蕴其中,能帮助孩子们开阔眼界、关注自然。
  (二)少儿类期刊
  在成熟中不断创新的少儿期刊同样应该进入我们的储备库。少儿期刊作为一种服务于青少年教育的期刊,承担着抵御不良文化侵蚀、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任。在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下,现有的二百余种少儿期刊无疑应该而且能够为创建书香校园、丰富少年儿童的课外生活、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起到重要作用。从刊物的内容看,少儿期刊可分为两种:
  (1)生活类期刊。这类期刊主要反映学生的生活、心理、情感。以小说和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散文为主,有人也称之为青春类期刊。因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困惑及情绪变化、追踪其成长的过程,甚至表现这一时期少男少女们的朦胧情愫,这类期刊深受初中生们的 喜爱。比如《少年文艺》《少男少女》《青苹果》等。此外,由郭敬明主编的新锐青春类期刊《最小说》面市后即以其好看的故事、唯美的封面、精致的版式、漂亮的插图受到了学生们的狂热追捧。现代初中生自我意识较强,缺少玩伴,和老师、父母又存在着思想上的距离,难以找到倾诉和交流的对象,生活类期刊便像朋友一样走進了他们的生活。这类期刊在丰富初中生的业余生活、培养健康的心理、使之形成良好的情商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2)教辅类期刊。从办刊宗旨看,这类期刊主要是为初中生的学习提供辅导、帮助。诸如指点学习方法、解题思路,提供和教材内容相关联的学习材料,以夯实课本知识、拓宽视野。教辅类期刊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生活类期刊,在少儿期刊中的比重占到了70%以上。仍然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谈到教辅类期刊,有人说它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应试教育的又一推手。对此,我觉得应作一些客观的分析和评判。且不说在过去教育资源稀缺的年代,教辅期刊为教师补充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教材之外的学习资源作出的贡献,单从自本世纪初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教辅期刊自身的变化和所起的作用看,仍然是其它读物不可替代的。
  众所周知,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这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形成仍然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施素质教育之间并非截然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互相促进的,只是要把握好度,亦即知识的难度和深度、学习的强度。教辅期刊就是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难易适度、视野开阔,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的课外学习环境,使学生们在获得知识的增长的同时提升综合素质。事实上,在实施课改的近8年时间里,教辅期刊紧跟课改的步伐,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需求。转变办刊理念,不断调整办刊宗旨,革新栏目,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推进进行了很多探索,获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翻开一些比较受读者欢迎的教辅期刊,你会发现它们大多装帧时尚、精美,栏目设置和选文既体现出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考虑到了学生的阅读需求和接受心理,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能较好地拓展课堂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比如《语文教学与研究》的“读写天地”版就既好看又耐读,在学生中颇有市场。很多教辅期刊以读者为本,将关注的目光投到了学生学习以外的其它方面,包括心理、情感等,增添了生活类期刊的元素,使得教辅期刊不仅具有辅导学生学习的功能,还有为学生排解烦忧、培养良好情商的作用。
  当然,初中生阅读生态的重建非一日之功,重建途径也远非文中所论几种,但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只要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真正从我做起,初中生阅读生态的修复之路就不会太遥远。
其他文献
据史书记载,楚霸王项羽年少时对待学习用心不一,学书识字不多久就没兴趣了,想去学剑术,练剑时间不长又腻了,又欲学兵法。其叔父项梁对此大为恼火,然而项羽却是“壮志凌云”,回答起来
从理论上来说,学生什么时候需要教师去指导,可以由“最近发展区”理论来确定.从实际操作的时机上来说,“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实际应用,必须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观来
【摘要】本文从人文环境建设、制度建设、物质条件建设三方面阐述了高校管理工作创新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巨大意义和作用,以及作者对高校管理创新的具体做法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管理 创新 人文环境建设 制度建设 物质条件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051-01    当今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李渔是一个多面手,他在戏曲理论、戏曲、小说、史论、诗词散文、生活艺术、园林艺术等多方面都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色彩. 笠翁好友许茗车曾说:“若以词曲知笠翁,即不知笠翁
期刊
59岁的周翠兰平时以走街串户卖豆饼为生,2011年11月6日早展,她在推自行车卖豆饼途中,捡到1700元现金。在几经周折找到失主周继伟后,让她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周继伟坚称丢的是820
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是最受教师欢迎的校本教研形式,也是对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最直接、最有效的教研形式,是当前校本教研最推崇的方式.那么,如何使课例研究成为学校常态化的校
20世纪90年代至今,课改实践二十多年,阅读教学主要经历了几场理念的革新。  首先,小学阅读教学重提“双基”,重视“语言文字训练”,课堂教学出现“为训练而训练”的现象。跨入新世纪,语文课程明确定性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被抬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基于这种理念,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编排,将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隐性化,教师教学以“内容分析”为主,忽略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课堂教学又出现了得意而不得
期刊
请回归“课”的本原  我们在教室读书学习,听老师讲课,上讲台演排,为什么偏偏叫“上课”而不叫其他什么呢?我揣摩所谓“课”,即“课农桑”之“课”,“督促”“劝勉”之意。从“课”的这个意义上我们就能体会到,学生是课堂上从事“农桑”的主动者,老师不是“我说了算”的主宰者,而就是督促、劝勉学生从事“农桑”的引导者,组织者,调度者。  从这个意义出发,老师备课的着眼点除了“把教材弄懂后,要思考我打算讲什么”
期刊
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我国文化瑰宝。“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国学文化经典,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民族智慧,弘扬民族精神,造就具有中华气韵、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当代学子,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因此,我们应该把国学经典巧妙地融入到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与国学经典零距离对话,既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体味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更可让学生从学生时代就奠定良好的传
期刊
书籍,让过去留存,让我们今人能够感念过去。江南水乡的我,加上多年读书的氤氲,对过去知书达理的读书人,我更欣赏和追念。喜欢他们那种追求自然、崇尚自由、洒脱本真的家国情怀。  我喜欢那些读书人,热爱自然、志向高远的人,一如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着山间的变化,朝有林霏开,暮有云霞归;春有野芳发而幽香,夏有佳木秀繁,秋有水落石出,冬有白雪满枝。欧阳修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