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新课程下的初中生物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2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它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新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四个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具有收集和利用图文资料及信息的能力;学会科学探究能力;运用所学生物学理论分析解决生活生产及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新课程改变了沿用多年的以“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等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了以“人在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新教材的应用为生物教学注入了诸多活力,给生物教改带来机遇,也给师生带来挑战。怎样更好地做到教学合一、教学相长,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构建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强调师生人人参与,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并给学生构建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使他们在认知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能及时无顾及地向教师求援。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不再由教师主观意愿所决定,而是由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来决定的。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认知能力所完成的认知,教师应作为积极的旁观者、倾听者,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给他们创设合适的学习氛围。教师要采取尊重、宽容、激励的态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却能得到充分发展。
  对教师而言要更新观念,改变教学策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重视学生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让学生成为资源开发的帮手,让他们的经验再现,为实现亲课程提供环境。对学生而言,要突出学习的主体性,解放创造性,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
  
  二、要重视实验与实践教学方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从而能发现或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许多学生正是因为做实验及野外实践才喜欢上生物学的。因此,生物教师要重视生物实验的开展,充分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尽可能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变“选做实验”为“必做实验”,让每一个学生能真正动手操作实验。例如,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根据观察内容选用“观察—思考—总结”的观察程序的探索式同步观察法。
  教师应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和进行野外观察。学生在课外活动和野外观察中,通过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栽培植物、饲养动物、进行杂交实验、组织培养、生态调查等,可以观察到大量的感性材料,这不仅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还培养了观察兴趣、观察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例如,学习《生物的特征》、《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等内容时,教师要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到野外实地考察,指导他们采集和制作简单的植物、动物标本,使学生开拓视野,寓教于乐。
  
  三、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
  
  生物世界本是多姿多彩的,在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中,许多生命现象、生理活动是无法通过语言、黑板、挂图讲清楚,往往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来解释。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不易观察到的现象真实地呈现在眼前,可以反复地重现,不断地提示,使学生观察真切,理解透彻,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多媒体CAI应用于生物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形、声、色等的变化来获取知识,认识其内在规律,而不是通过抽象的信息获取知识。栩栩如生的植物形象、近乎逼真的动物叫声、立体动念的人体器官,把学生引入一个具有丰富的色彩、直观的形象、千变万化奥妙无穷的生命世界中去,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血液循环流动的动态过程,以鲜红色代表动脉血,以淡蓝色代表静脉血,用提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的形式帮助学生弄清楚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颜色变化的具体原因,心脏各部分的结构,血管的名称……这样,把学生不易观察到的血液循环流动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多次生动地呈现。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并且印象深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我时常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术,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热点、焦点和进展,使自己的生物学知识更丰富完善。
  
  四、要合理调整评价体系
  
  新课程强调评价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改变评价方式和方法,改变一张试卷定分数的弊端;在面向全体学生的评价过程中,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他们在生物课上所学的全部学习成果。教师要从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评价的内容包括道德品质、生物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等。因此,课程评价改革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评价应体现出以下特点: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原有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功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转而注重培养学生包括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于是,配合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着根本性转变,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2.重综合评价,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爆炸、竞争加剧、网络与信息时代的来临,仅仅掌握知识与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于是全球都在进行关于“教育与人”的大讨论,学业成就作为评价单一指标的局限凸显出来。3.强调参与和互动,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改变以往管理者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
  新课程是一个全新课题,仍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课堂结构的优化也会越来越合理,教育前景将会更加美好。
其他文献
一、梅田矿区石门揭煤突出概况 梅田矿区主采层为单一无烟煤层,不稳定,透气性低,厚度大致为中厚以上,属急倾斜,有煤与沼气突出危险。矿区11对生产矿井中有8对发生过突出,从19
摘 要: 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本文论述了问题情境的涵义,以及在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的六种策略,即“质疑式”、“悬念式”、“矛盾式”、“阶梯式”、“发散式”和“开放式”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关键词: 化学课堂教学 问题情境 创设策略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学生很少提问题,不善于提问题,很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
煤泥水处理是选煤厂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回收煤炭资源,实现洗水闭路循环,消除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保护环境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民族后代生存的大事;保护环境也是我国社会主
(本刊讯)十一月中,北京电视台邀集首都电视新闻界的专家、学者、老前辈温济泽、刘志筠、任金洲等十余人对北京电视台举办的社会新闻三个栏目《社会广角》、《大家谈》及《市
肌肉生长抑素(Myostatin,MSTN)又称为生长分化因子8(GDF-8),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的重要成员,在调节动物肌肉含量上发挥负调控作用,因此,在医学治疗和畜牧业生产中,具有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式及化合价的知识这部分的内容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双基的重要部分,又是初三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分化点,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便于学生记忆,通常教师都会把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编成口诀,然后让学生背诵。但是学生往往把口诀背得很熟,真正应用化合价推导化学式,或者计算元素的可变化合价时,却一点都不知道使用,根本不理解那段口诀是什么意思;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标出元素化
随着露天采场深度的增加,矿床开采的矿山地质条件恶化,岩石的硬度及其成块性和含水性提高。开采运输条件变得很复杂:剥采比及剥离量增加,矿岩运距和提升高度增大,新水平开拓
摘 要: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发挥着调节和动力性作用。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若能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能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而学生的素质也能在真正意义上得到提高。  关键词: 化学教学 非智力因素 培养    化学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真正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除了要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外
摘 要: 成绩波动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本文分析了产生成绩波动的原因,并指出,在学生出现成绩波动时,教师和家长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化压力为动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成绩波动 原因 对策    前言    在新课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学习成绩仍然是教师、家长和学生关注的重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我们总能发现一些学生的成绩很不稳定,忽高忽低,表现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学生认识自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智能活动。 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实践中才能形成和发展。生物教学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观察,它们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