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尊重学生的语言需要和表达意愿,不仅表现在对于他们语言实践的启迪和促进方面,更表现在对他们语言品质的积极培养方面,就本质而言,就是要培养学生不断适应未来生活所需的语言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核心,就是思考能力。通过学生写日记的指导可以教会学生思考,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能生发层出不穷的表达意愿;同时,教会学生思考,坦然为人处世,不断体验,这样写出来的日记或作文也会真的具有生命力。
关键词:日记;学会思考;语言能力
我们经常会说:“这个小孩儿像个小大人一样,有思想,讲话得体,真懂事;那个小孩儿,都十五六岁了说话还是很幼稚,让人听了不舒服。”这种现象在日记教学中也一样存在。
尊重学生的语言需要和表达意愿,不仅表现在对于他们语言实践的启迪和促进方面,更表现在对他们语言品质的积极培养方面,就本质而言,就是要培养学生不断适应未来生活所需的语言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核心,就是思考能力。
所以我们在与学生的日记往来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并使之成为习惯。
一、体验性思考——“在这件事中,我体会到……”
回味也是一种思考,是一种关注情绪体验的思考。善于将过往的记忆进行恰当的回味,常常会获得一种温故而知新的乐趣。在日记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日记中的各种素材,教会学生边写边思考,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思考能力。
布置周记作业的时候,可以附加提示:将事情的过程写具体,同时,写好当时以及现在的体会、想法。教师在批改日记的时候,会发现有些学生喜欢记流水账,描述事情比较粗糙,特别是感受、体会,写得单调而含糊。这时,教师就可以随手在字里行间插入一些记号,提示学生:你当时的体会是什么?现在的想法是什么?
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换位思考”。这种以角色互换来体验当事人的情绪、态度和具体行为的方法,常常能够帮助人们比较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从而化解很多不必要的矛盾,或是使人做到善解人意,控制住情绪,给予别人多一点包容,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教师在批改日记的时候,读到学生那些流露着误解或是敌意,或是抱怨不公待遇,或是同学之间吵架了等文字,教师要学会“停一下”,再细看一下内容,然后为学生想一下化解的办法,留上一两句话,教他一些小招数:“可能人家也气坏了呢!”“换了是你,你会怎么做?”“你认为你那样对她合适吗?”
二、关联性思考——“这件事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事情发生在我们眼前,但学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例如,嘈杂的教室,哭泣的同学,喧闹的课间,调皮的学生,缤纷的墙报等,所有这些都可以写在日记里,但是,学生总是冷漠不关心,仿佛身边的一切与自己无关。到写日记时,却总感觉素材匮乏。学生本能的只关注自己的体验,但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教导学生,把注意力从自己转移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上。
所以,安排学生写日记时,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生活,鼓励他们积极发现,并建议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关系,学生会在思考中去感受身边的事物与自己千丝万缕的联系,并进一步感受自身存在的意义,感受自身的价值所在,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三、反观性思考——“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身边的事发生了也就发生了,牵连到自己的、影响到身边人的事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事情,即便是大事,也未必能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
比如,有个学生在日记中记述——很多同学都对某个老师有意见,甚至在背后说这个老师的坏话,还给这个老师起了很难听的绰号。
这篇日记该怎么批改呢?我没有点评什么,而是在后面写道:“你对这件事怎么看?”后来,这位学生不仅给我回复了,还在课间找到我,具体地说了这位老师的种种“逸事”,告发了其很多条“罪状”。
这让我不禁想到,既然是发生了很久的事情,学生积怨又那么多,为什么只有一位学生把它写进了日记里?其他学生又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师生间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隔阂呢?应该让全班学生公开讨论这件事,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我建议这位学生将那篇日记“贴”在我们班的“静距离贴吧”里。果然,仅半天时间,这篇帖子就被写满了點评和回帖,成为一篇热帖。在这个过程中,积存在学生心里的怨恨也被较好地宣泄了,同时,大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件事,还提出了很多建议,避免了原本发生的许多不愉快。
四、建设性思考——“我的建议是……”
不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学校里,有一些问题总会被人看成是心理问题的反映,我不太支持这个观点。我认为,这些问题的心理因素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主要还是当事人行为策略的缺失,不能合理有效地表达诉求。
教师可以借助与学生观察或讨论一些时事,让学生写写相关的日记。我们经常会在课上,特别是班会课上,就某件事或观点进行热烈的讨论。课后,我会趁热打铁,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再好好思考一下,甚至鼓励他们继续以辩论的正方双方进行论证,并让他们把后续的理解和建议写在日记上,择日再进行交流。
教会学生思考,才能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因此才能生发层出不穷的表达意愿;同时,教学学生思考,坦然为人处世,不断体验,这样写出来的日记或作文才会真的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张金明.日记写作对作文教学的促进功能[J].中国教育学刊.2018(02)
[2]范月萍.阅读+观察+练笔,提高作文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7(18)
关键词:日记;学会思考;语言能力
我们经常会说:“这个小孩儿像个小大人一样,有思想,讲话得体,真懂事;那个小孩儿,都十五六岁了说话还是很幼稚,让人听了不舒服。”这种现象在日记教学中也一样存在。
尊重学生的语言需要和表达意愿,不仅表现在对于他们语言实践的启迪和促进方面,更表现在对他们语言品质的积极培养方面,就本质而言,就是要培养学生不断适应未来生活所需的语言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核心,就是思考能力。
所以我们在与学生的日记往来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并使之成为习惯。
一、体验性思考——“在这件事中,我体会到……”
回味也是一种思考,是一种关注情绪体验的思考。善于将过往的记忆进行恰当的回味,常常会获得一种温故而知新的乐趣。在日记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日记中的各种素材,教会学生边写边思考,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思考能力。
布置周记作业的时候,可以附加提示:将事情的过程写具体,同时,写好当时以及现在的体会、想法。教师在批改日记的时候,会发现有些学生喜欢记流水账,描述事情比较粗糙,特别是感受、体会,写得单调而含糊。这时,教师就可以随手在字里行间插入一些记号,提示学生:你当时的体会是什么?现在的想法是什么?
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换位思考”。这种以角色互换来体验当事人的情绪、态度和具体行为的方法,常常能够帮助人们比较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从而化解很多不必要的矛盾,或是使人做到善解人意,控制住情绪,给予别人多一点包容,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教师在批改日记的时候,读到学生那些流露着误解或是敌意,或是抱怨不公待遇,或是同学之间吵架了等文字,教师要学会“停一下”,再细看一下内容,然后为学生想一下化解的办法,留上一两句话,教他一些小招数:“可能人家也气坏了呢!”“换了是你,你会怎么做?”“你认为你那样对她合适吗?”
二、关联性思考——“这件事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事情发生在我们眼前,但学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例如,嘈杂的教室,哭泣的同学,喧闹的课间,调皮的学生,缤纷的墙报等,所有这些都可以写在日记里,但是,学生总是冷漠不关心,仿佛身边的一切与自己无关。到写日记时,却总感觉素材匮乏。学生本能的只关注自己的体验,但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教导学生,把注意力从自己转移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上。
所以,安排学生写日记时,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生活,鼓励他们积极发现,并建议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关系,学生会在思考中去感受身边的事物与自己千丝万缕的联系,并进一步感受自身存在的意义,感受自身的价值所在,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三、反观性思考——“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身边的事发生了也就发生了,牵连到自己的、影响到身边人的事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事情,即便是大事,也未必能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
比如,有个学生在日记中记述——很多同学都对某个老师有意见,甚至在背后说这个老师的坏话,还给这个老师起了很难听的绰号。
这篇日记该怎么批改呢?我没有点评什么,而是在后面写道:“你对这件事怎么看?”后来,这位学生不仅给我回复了,还在课间找到我,具体地说了这位老师的种种“逸事”,告发了其很多条“罪状”。
这让我不禁想到,既然是发生了很久的事情,学生积怨又那么多,为什么只有一位学生把它写进了日记里?其他学生又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师生间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隔阂呢?应该让全班学生公开讨论这件事,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我建议这位学生将那篇日记“贴”在我们班的“静距离贴吧”里。果然,仅半天时间,这篇帖子就被写满了點评和回帖,成为一篇热帖。在这个过程中,积存在学生心里的怨恨也被较好地宣泄了,同时,大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件事,还提出了很多建议,避免了原本发生的许多不愉快。
四、建设性思考——“我的建议是……”
不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学校里,有一些问题总会被人看成是心理问题的反映,我不太支持这个观点。我认为,这些问题的心理因素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主要还是当事人行为策略的缺失,不能合理有效地表达诉求。
教师可以借助与学生观察或讨论一些时事,让学生写写相关的日记。我们经常会在课上,特别是班会课上,就某件事或观点进行热烈的讨论。课后,我会趁热打铁,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再好好思考一下,甚至鼓励他们继续以辩论的正方双方进行论证,并让他们把后续的理解和建议写在日记上,择日再进行交流。
教会学生思考,才能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因此才能生发层出不穷的表达意愿;同时,教学学生思考,坦然为人处世,不断体验,这样写出来的日记或作文才会真的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张金明.日记写作对作文教学的促进功能[J].中国教育学刊.2018(02)
[2]范月萍.阅读+观察+练笔,提高作文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