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的三昧真火:思悟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96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思考、体悟、灵活运用的作用,以及培养学生这三个方面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思 悟 活
  
  高中语文教学直面高考,背负了太多的期望与功利,逐渐走上了极端化的发展道路,严重脱离了语文教与学的客观规律,舍本逐末,高耗低效,贻害无穷。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无论是要教好语文,还是要学好语文,其实质性的方法只有三个:思,悟,活。
  一、思
  这里所谓的“思”,就是思考,就是对语言材料、语言现象、语言运用规律的深入加工,就是自己真切的用心的个性化的感受过程。只有经过这样一个加工内化的程序,才能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在的营养和血肉,否则,不论你知道了多少知识,记下了多少实例,读过了多少作品,到头来充其量只不过是个掉书袋或者是个移动的书橱。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说的就是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没有收获。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过硬的思考本领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战略目标来抓。
  在当前形势下,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必须发挥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一个好的思考习惯可以简化记忆,让记忆变成一件轻松的事;一个好的思考习惯还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丰富联想和想象,让我们从一个随处可见的事物或场景中想到许多相关相似的事物或者场景;一个好的思考习惯还可以锻炼出敏捷的思维和缜密的逻辑,让我们在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现象中一眼洞穿问题的实质,做到有条不紊;一个好的思考习惯能帮我们快速地整理出一件新事物的特征或发展规律,抓住问题的重点、难点。一个拥有好的思考习惯的人也是一个去除了浮华躁动的人,遇事冷静,沉着应对;拥有一个好的思考习惯的人,总能在思考中获得收益。
  二、悟
  这里所谓的“悟”,就是体会、揣摩、升华、顿悟、豁然开朗、会心一笑,就是对规律性的科学把握,就是对情感人性的入微体察,就是对外部事物和内心世界进行整体的历史的变化的辩证的综合的观照和认识。
  北宋张载说:“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清代教育家陆世仪则强调“学必求悟”。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悟性”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入境”是悟性培养的基础。若把掌握基础知识作为学语文的必要前提,那么,让学生调动全部心智机能,进入一定的语言环境,就成了培养学生悟性的基础。据统计,语文教材中80%以上的文章是文学作品,它们是从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中筛选出来的精品。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要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把握其精要,首先要引导他们进入作品的具体语境中去,将语言符号“还原”成作者所建构起来的具象,然后让自己置身于其境之中。如读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得设法让学生眼前出现这十个字构成的画面:辽阔的大漠,奔腾的长河,孤烟袅袅直上,夕阳悬挂在西天的地平线上,一幅北方旷远荒凉静寂的场景。同时把自己摆进去,好像自己身临其境。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方能去理解作者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之情、之旨。
  2.“察情”是悟性培养的重点。文学作品,常常是人物的情感信息激发作者的感情功能的产物。作者的愿望是真诚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传达给读者,以唤起读者相类似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读者的道德情操。所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但是,读者要把握这个“情”并非易事,读者必须在“入情”后加以细察、咀嚼、体味,这就是所谓的“察情”,它是悟性培养的重点。主要训练方法有三种。
  (1)寻觅动情点法。有的作品中有表现作者感情的画龙点睛之笔,抓住了它,就能感悟作者的感情。在《風景谈》中,茅盾在描绘了“沙漠驼铃”的画面后情不自禁地说道:“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这些语句并不难寻觅。“一切景语皆情语”,从“景语”入手感悟作者在其中蕴含的深情,这样的“景语”特别是那些具有动情点的“景语”有时需要寻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以寻觅的“动情点”也不少,其中有:“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从整体上考察,我们可以悟到作者用独特的表达方式,抒发了对平常事物的不平常的感情。
  (2)设身处地法。有的作品,要想悟出其中的精妙之处,读者“以当境者一员的身份,调动和发挥自身巨大的主观能动性和再创造潜力,认真思考,切实体验,全身心投入”去感受作者的情感。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若要把握作者怎样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的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的特点,就得努力使自己进到1934年作者写此文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去,并领悟作者当时的处境,体察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那种思想感情的合理性: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客观描述,正是作者当时心灵的映射。
  (3)视角转换法。对作品精要的语言作增、减、调、换,从而悟出作品表情达意的精妙。《守财奴》中葛朗台赞美女儿时说:“你真是我的女儿。”他为何不说“你真是我的好女儿”呢?鲁迅在描绘祥林嫂手里拄着的竹竿时用“下端开了裂”,将这五个字删去行吗?《荷花淀》中描写水生女人那句经典对白:“怎么了,你?”调成常式句,效果会有什么不同呢?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的“执”字,换成“握”、“拉”、“抚”、“牵”等动词,表现力有何不同呢?使用这种视角转换法,对把握作者在作品中的感情脉搏非常有帮助,更能引导学生去真切体察作者创作作品时的那种特有的观察、感受、体验和情感。
  3.“悟理”,悟性培养的升华。文学既然是现实在作品反映的产物,它必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宣扬某种思想或观点。所谓“寓理于景”、“寓理于情”、“情景交融,富有哲理”便说明了这一点。文学作品中的“情”、“理”难分难解又相互有别,“理”往往决定着“情”。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感情,是因为这种感情建立在诗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理性之上,舍此便没有该诗震撼千古的感染力。别林斯基说:“感情是对真理的直接观察。没有感情,就没有理性;没有感情的人,他就只有有限的知性而没有理性。对于他来说,对生活的崇高理解是不可能的。”因此,对文学作品的理性理解,应是语文教学中悟性培养的升华。
  三、活
  这里所谓的“活”,就是灵活运用、随势变通,就是因事而变、因时而化、因题而对,就是不拘于陈式而有所创造。那么,怎么样才能达到这样随心所欲的灵活运用和有所创造的境界呢?其实,“活”的基础就是“思”和“悟”,思考清楚了,体悟明白了,自然就会生出运用能力来了;但是,行动也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大量实践的检验和磨炼,就不会有真正的创造,这是不辩自明的道理。因此,要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实践机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实践可能,去不断地深入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打磨学生的“活”的能力。
  当然,思、悟、活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彼此联系却又各有侧重的三昧真火,只有综合运用它们,才能炼出高中语文教学的好钢来。
其他文献
做好基金资助工作的几点体会于晟朱志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北京100083)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国家目标创新研究1突出国家目标科学基金的重要任务
本文主要讨论了影响折射率分布测量精度的试样平行差、试样边缘折射率确定以及试样厚度选取的问题。同时对测量仪器的光路原理也进行了介绍。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黑白图象彩色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遥感、天文、生物及医学等各个领域。在实现假彩色化的许多方法中,“光栅调制位相型密度假彩色编码”法,对光读度变化的灵敏度大,衍射效率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愈来愈高。如何培养具有高度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人才,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社会的发展雄辩地说明:现代社会要求现代教育
长期以来,有个传统观念,考大学选专业就像大姑娘选婆家一样,关系着终身的命运与幸福。事关重大,考生和家长哪敢怠慢。可是大家眼里的热门专业毕竟有限,而且绝大多数热门专业
半导体剂量仪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辐射测量手段,较之其它测量方法有独到之处,在北欧、西欧一些国家首先投入临床使用。近十年来北欧的物理学家针对使用中出现的问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管钢生产的质量特点及难点,结合重钢七广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管钢四大质量缺陷的形成机理,重点介绍了20~#管钢生产工艺控制要点,指出了进一步提高管钢质量的具
没有清晰的战略目标,就不会有明确的战术布局。立足过去10余年济南创业中心良好发展的基础平台,进一步细化创业中心未来发展战略,对济南创业中心各项工作更上层楼,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要经常地跟别人交流,而交流最主要的手段是口语,那么,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就直接关系到交流的效果,因此,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又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课改势在必行,无需讨论,但必须解决在此过程中的四假,以达成真正课改的四性。唯有如此,课堂效率才能真正提高。一、做到四假1.假预习打造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