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交互式情感课堂,通过激发和运用教师、学生、课程和课堂的情感要素,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效应的最大化,对学生学习智慧的生成、情感意志的涵养以及终生发展能力的奠基,具有巨大推进作用。
问题的提出:
由于历史的原因,城乡二元化发展还影响、制约着我们的农村基础教育,更制约着农村学校教师的教研能力。教师为了弥补教研方面的先天不足,就容易走入教研形式化、速成化、表面化的误区。教师一方面了解并认先进的教科研理念和方法,一方面停留于已经实施了十几年的传统教学手段。学生学科兴趣普遍偏低,而且学科修养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模糊,导致学习缺乏激情,课堂缺乏活力,影响了育人质量的高度。因此,我们开始了交互式情感课堂研究。
理论依据:
“交互式情感体验课堂”是建立在教育心理学基础并融入情感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意识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说、认知学习理论,并借鉴情景教学理论而形成的交互式情感课堂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课堂、教师、学生、课程等,都是情感的载体,教师的职责在将各种要素最大程度地情感化,在各种情感元素的良性互动中,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效应的最大化,将课堂搭建为一个情感互动体验平台。
实施方法:
1、课程情感:“亲其科,信其道”。
“亲其师,信其道。”长期以来,师道信仰逐渐演变为一种因果推定: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个教师如果得不到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如果对学生没有亲和力,那么,他们就不会热爱你所任教的学科,就不会认可并接受你的教育思想。因与教师存在思想感情上的冲突而荒废某门学科的现象不胜枚举。然而,我们的研究证明,作为一名基础学科的科任教师,如何加强自身修养让学生亲其师固然重要,但通过自己的执教艺术让学生“亲其科”更重要。也就是设法补助学生培养课程情感,并以课程情感为基础涵养坚实的学科素养,使之成为人生成功的重要支柱。
教师每接手一个新班,每一个新学年、新学期的开始,都要结合不同的课程和学生认知基础集中进行专门的学科理想教育,时间不低于一节正课。以初中地理为例,初一新生地理第一课,按照常规教学进度,应该是《让我们走进地理》。这一章的核心内容就是地理学科的历史和应用,不管是课程的形式还是内容都有一定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作为课程情感培养和学科理想教育还有较大的距离。因此,我们抛开教材,从古今中外的地里奇迹,哲学和生命学意义上的地理内涵,地理与人生发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学科理想教育,使学生明白地理作为体现生存法则的学问,具有和语文数学一样的地位,谁爱上地理,谁掌握地理,谁就抢占了生存与发展的制高点,探索地理,就是探索生命和自然的奥秘……经过老师精心准备的学科专题教育,大多数学生不再认为地理仅仅是一门必考的学科,而是由衷地喜欢上了这门课程,并将这门课程和自己的人生理想结合起来,为以后的各章节教学做了非常好的情感铺垫。之后,在单元和章节授课中,我们都结合不同的内容渗透学科理想教育,以巩固孩子学科理想的火花。
2、学生情感:于细微处见本真。
从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程、学生与课堂,以及师生与课程、课堂之间的有效互动出发,教师首先把学生预设为不同的情感体验对象,每一个人都是特定情感的承载与接收者。在试图把学生带入课程情感之前,教师首先与他们进行必要的情感互动。在充分的学情调研的基础上,对全班学生的基本信息和独特性格做到了然于心,以确保课堂上师生性感的有效互动。
在讲授八年级《水资源》时,课前,我首先通过班主任和部分家长了解了特殊体质学生和部分生病同学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并在候课和组织教学时仔细观察学生,从面色、身姿、发音、眼神等多个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必要时进行眼神和语言交流,让师生一直处于情感交流状态。在授课时,结合课程情感的渗透,我和学生谈了水资源和健康人生的密切关系,讲述了人体与水的关系以及水本身具有的丰富的情感特征,接着引导学生珍爱水资源珍爱身体,并及时将掌握到的学生健康情况有重点地进行反馈,让学生既感受到老师细致入微的爱,有加深了课程情感,对接受新知识产生了足够的情感欲求。
3、教师情感:正能量的引发与传递者。
情感是一种能量,以交互式情感体验为基本特色的课堂,是情感能量的传递系统,教师既是这个系统的启动、引导与掌控者,又是融课程情感、教师情感和学生情感为一炉的感情象征。在情感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带着浓厚、饱满的学科感情上课,而且要时刻把控包括教材、学生、教学环境等在内的多种情感要素,结合提问、提示、提醒、启发、诱导、归纳等教学手段,及时发现、引导和调控情感因素,使学生情感、课程情感、课堂情感与教师情感进行有效的融合与共振,让积极的情感活动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内容伴随着情感活动在学生的认知系统中完成从纳入到融合,再到连续内化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是架设于学生灵魂与学科灵魂之间的桥梁,就是容老师父母为一体的爱的化身,同时,又是沉浸于课程情感中的播火者,不管是讲授,还是主持讨论,还是巡堂、答疑,看似行云流水不着痕迹,但是学生的情感波动无不了然于胸。不需要严格要求,不需要刻意点拨,教师、教材、学生,在同一种情感下,向着同一个目标默契地行进,师生双方在同一旋律的情感共振中体验消化知识、升华思想的积极情感体验。
情感互动体验教学架构和对三维目标效应的放大。
在长达7年的试验中,与非实验班相比,学生的学科成绩平均高出5.6个百分点;家庭问卷表明,接受实验的学生,较过去明显地变得感情细腻,能够体贴父母、理解他人,爱护环境,人格素养得到了明显提高;实验班学生的求知欲、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先后有4名同学的科技创新作品获潍坊市以上奖励;学科学习的有效性助推了其他学科的有效学习,由于交互式情感互动过程本身就是知识的连续内化过程,是学生不断将学习内容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构的过程,这种愉悦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中自然激发其他学科的学科感情和学习兴趣,并因此提高整体学习效率。
问题的提出:
由于历史的原因,城乡二元化发展还影响、制约着我们的农村基础教育,更制约着农村学校教师的教研能力。教师为了弥补教研方面的先天不足,就容易走入教研形式化、速成化、表面化的误区。教师一方面了解并认先进的教科研理念和方法,一方面停留于已经实施了十几年的传统教学手段。学生学科兴趣普遍偏低,而且学科修养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模糊,导致学习缺乏激情,课堂缺乏活力,影响了育人质量的高度。因此,我们开始了交互式情感课堂研究。
理论依据:
“交互式情感体验课堂”是建立在教育心理学基础并融入情感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意识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说、认知学习理论,并借鉴情景教学理论而形成的交互式情感课堂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课堂、教师、学生、课程等,都是情感的载体,教师的职责在将各种要素最大程度地情感化,在各种情感元素的良性互动中,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效应的最大化,将课堂搭建为一个情感互动体验平台。
实施方法:
1、课程情感:“亲其科,信其道”。
“亲其师,信其道。”长期以来,师道信仰逐渐演变为一种因果推定: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个教师如果得不到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如果对学生没有亲和力,那么,他们就不会热爱你所任教的学科,就不会认可并接受你的教育思想。因与教师存在思想感情上的冲突而荒废某门学科的现象不胜枚举。然而,我们的研究证明,作为一名基础学科的科任教师,如何加强自身修养让学生亲其师固然重要,但通过自己的执教艺术让学生“亲其科”更重要。也就是设法补助学生培养课程情感,并以课程情感为基础涵养坚实的学科素养,使之成为人生成功的重要支柱。
教师每接手一个新班,每一个新学年、新学期的开始,都要结合不同的课程和学生认知基础集中进行专门的学科理想教育,时间不低于一节正课。以初中地理为例,初一新生地理第一课,按照常规教学进度,应该是《让我们走进地理》。这一章的核心内容就是地理学科的历史和应用,不管是课程的形式还是内容都有一定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作为课程情感培养和学科理想教育还有较大的距离。因此,我们抛开教材,从古今中外的地里奇迹,哲学和生命学意义上的地理内涵,地理与人生发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学科理想教育,使学生明白地理作为体现生存法则的学问,具有和语文数学一样的地位,谁爱上地理,谁掌握地理,谁就抢占了生存与发展的制高点,探索地理,就是探索生命和自然的奥秘……经过老师精心准备的学科专题教育,大多数学生不再认为地理仅仅是一门必考的学科,而是由衷地喜欢上了这门课程,并将这门课程和自己的人生理想结合起来,为以后的各章节教学做了非常好的情感铺垫。之后,在单元和章节授课中,我们都结合不同的内容渗透学科理想教育,以巩固孩子学科理想的火花。
2、学生情感:于细微处见本真。
从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程、学生与课堂,以及师生与课程、课堂之间的有效互动出发,教师首先把学生预设为不同的情感体验对象,每一个人都是特定情感的承载与接收者。在试图把学生带入课程情感之前,教师首先与他们进行必要的情感互动。在充分的学情调研的基础上,对全班学生的基本信息和独特性格做到了然于心,以确保课堂上师生性感的有效互动。
在讲授八年级《水资源》时,课前,我首先通过班主任和部分家长了解了特殊体质学生和部分生病同学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并在候课和组织教学时仔细观察学生,从面色、身姿、发音、眼神等多个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必要时进行眼神和语言交流,让师生一直处于情感交流状态。在授课时,结合课程情感的渗透,我和学生谈了水资源和健康人生的密切关系,讲述了人体与水的关系以及水本身具有的丰富的情感特征,接着引导学生珍爱水资源珍爱身体,并及时将掌握到的学生健康情况有重点地进行反馈,让学生既感受到老师细致入微的爱,有加深了课程情感,对接受新知识产生了足够的情感欲求。
3、教师情感:正能量的引发与传递者。
情感是一种能量,以交互式情感体验为基本特色的课堂,是情感能量的传递系统,教师既是这个系统的启动、引导与掌控者,又是融课程情感、教师情感和学生情感为一炉的感情象征。在情感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带着浓厚、饱满的学科感情上课,而且要时刻把控包括教材、学生、教学环境等在内的多种情感要素,结合提问、提示、提醒、启发、诱导、归纳等教学手段,及时发现、引导和调控情感因素,使学生情感、课程情感、课堂情感与教师情感进行有效的融合与共振,让积极的情感活动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内容伴随着情感活动在学生的认知系统中完成从纳入到融合,再到连续内化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是架设于学生灵魂与学科灵魂之间的桥梁,就是容老师父母为一体的爱的化身,同时,又是沉浸于课程情感中的播火者,不管是讲授,还是主持讨论,还是巡堂、答疑,看似行云流水不着痕迹,但是学生的情感波动无不了然于胸。不需要严格要求,不需要刻意点拨,教师、教材、学生,在同一种情感下,向着同一个目标默契地行进,师生双方在同一旋律的情感共振中体验消化知识、升华思想的积极情感体验。
情感互动体验教学架构和对三维目标效应的放大。
在长达7年的试验中,与非实验班相比,学生的学科成绩平均高出5.6个百分点;家庭问卷表明,接受实验的学生,较过去明显地变得感情细腻,能够体贴父母、理解他人,爱护环境,人格素养得到了明显提高;实验班学生的求知欲、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先后有4名同学的科技创新作品获潍坊市以上奖励;学科学习的有效性助推了其他学科的有效学习,由于交互式情感互动过程本身就是知识的连续内化过程,是学生不断将学习内容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构的过程,这种愉悦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中自然激发其他学科的学科感情和学习兴趣,并因此提高整体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