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会”期间,各位代表和委员都提交了数千个提案议案,表达了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其中有许多来自职业教育或生产一线的代表委员,提交了他们精心准备的有关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的提案议案。
提案议案一:《关于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模式的建议》
提交人:朱振中,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主席
提案议案概览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在法律地位方面、享受待遇方面、生源模式方面、成长空间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建议改革其发展模式,解决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
建议
落实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等值性,将职业教育纳入国家教育的主流体系中。首先是解除办学层次的受限禁令,消除职业教育及其毕业生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制度性约束。对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技校,应升格为大专层次;对符合条件,且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高职高专院校应升格为本科院校,个别非常突出的职业院校还可试行招收研究生制度。其次是确保职业学校教师及技能人才中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等与国民教育序列的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中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等在职称、待遇及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平等。如财政人均核拨费用拨付与国民教育序列实行对等,技校、技师学院教师最高职称可为正高,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与大专学历人员同等对待等。
提案议案二:《关于“开展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提案》
提交人:马国湘,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
提案议案概览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日渐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是,在法律地位、经费投入、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职业教育仍然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出多门、资源分散、投入不足、效益低下。一方面,是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技能型人才的极度缺乏。归根结底,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不顺畅。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大都成立了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但由于缺乏实体机构,在各部门之间协调的力度还不够。
建议
1.成立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部级),打造协调统一的管理体制;2.制定《学校法》,政府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3.鼓励行业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4.建立健全参谋系统,提高决策科学水平;5.建立职业教育督导评估系统。
提案议案三:《职校毕业生授“工士” 学位》
提交人:田玉科,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
提案议案概览
现在很多企业和用人单位存在盲目追求高等教育的现象,面试时首先要拿出来看的就是学位证书。虽然国家对职业教育已经十分重视,但是用人单位不重视、家长不重视、学生自己也不重视,这样才形成了社会偏见。而社会偏见已成为蓝领就业的最大瓶颈。很多用人单位将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与成绩很差的学生画等号。但其实,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和有文化的劳动者对于社会同样重要。
建议
设立“工士”学位可以帮职业教育“正名”,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学位体系是不完整的,有博士、硕士、学士,但高等职业教育还没有学位。之所以叫“工士”,在“工士”的学位下同样有很多专业化的分类。因此,这是从职业教育特点来说的,具有可实施性。
提案议案四:《关于产业转型升级与教育改革的提案》
提交人:李书福,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
提案议案概览
世界经济的发展表明: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和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最根本途径是要通过关键技术的创新,而创新的本质因素是人的教育问题。但中国的现状是,教育改革的发展同人才素养的提高存在着很大的不适应,当前我国教育所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是教育资源配置错位导致教育供给与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不匹配。按需求决定供给的基本原理,教育供给结构应该朝技工教育普及化、大学教育精英化方向发展。但教育行政化的积弊又令供求信号无法传导,产业一线的企业招工对技能要求在逐步提升,技工荒正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瓶颈。各大高校纷纷运动式扩招,加剧了大学生供过于求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必定倒逼到本科教育中。同时,为了延缓大学生就业困境,硕士和博士也次第扩招,只能重演本科扩招的困境。由此产生了本科教育功利化,大学毕业生蚁族化,民营教育边缘化,技能培训教育信息不对称,教育机会不均等等现象,而这些现象又是互为因果、环环相扣的。
原有的教育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产业升级与教育改革的协调发展必须提高到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考虑,并且切实做好教育改革,为中国的产业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议
从吉利集团办教育的实践效果来审视,首先,眼睛要盯在不断发展的市场上,不迷信、不顾忌、不拘泥传统的羁绊,办学定位针对满足社会多层次的高等教育需求进行改革试验。其次,教育事业能否按照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健康发展,取决于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而这种“满足程度”,有赖于吸引多方面、多元化的社会资本流向高等教育领域。如果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鼓励民营企业投资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产业升级与教育改革的协调发展。再次,实现生源渠道多元化、广覆盖,从市场上广罗适龄青年入学,实现“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促进教育公平,可以创造大量社会就业岗位,有效提升和利用社会智力资源。最后,希望国务院或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出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实用型政策,调动中央、地方两方积极性,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标,有效地引导、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学调控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频率,加快提升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质量,保护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积极性。
提案议案五:《关于修改〈职业教育法〉的议案》
提交人:周晓光,全国人大代表、新光控股董事长
《职业教育法》颁布于1996年5月15日,1996年9月1日实行至今已整整13年了,现在的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亟需对该法进行修改并重新颁布。
建议
提出如下修改意见:
1.应明确职教的投入与保障。现行职业教育法涉及保障的条款有13条,但具体可操作的不多。尤其是西部地区,本级财政只能解决人头经费,无力改善办学条件。因此,在修改职业教育法时,应细化职业教育的投资渠道,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应以国家投入为主,同时建立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机制,明确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
2.目前,国家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这应该成为一项制度。为此,在修改职业教育法时,应明确规定学校和企业应承担的责任,学生及教师在学习期间权益的保护,对接受实习实践的企业所给予的税收优惠或补贴等。
3.鉴于目前我国职教师资总量不足,专业教师尤为缺乏,“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而现行“职业教育法”又没有相关条款,为此,要求在修改时,增设“关于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门条款。
提案议案六:《九年义务教育应延伸或者涉及职业教育》
提交人:朱天慧,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
提案议案概览
教育是有社会责任的,它不仅仅是教育系统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教育的目标是要帮助年轻的一代树立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责任和自我的人生目标,同时掌握达到人生目标的本领。要让他们不仅树立远大的人生的理想,还要掌握实现人生理想的智慧和技巧。如果把小学入学年龄定为6岁,则九年制义务教育后的年龄为15岁,并未达到新劳动法规定的最小工作年龄16周岁。即使入学年龄为7岁,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年满16岁的青年也没有掌握一门可以养活自己的专门技能。
建议
国家承担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应延伸到一种完全的职业教育,应当认为义务教育不是终结。因此建议国家和政府把义务教育延伸到一种职业教育的结束,这对和谐社会的建立会有很大的帮助。
提案议案一:《关于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模式的建议》
提交人:朱振中,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主席
提案议案概览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在法律地位方面、享受待遇方面、生源模式方面、成长空间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建议改革其发展模式,解决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
建议
落实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等值性,将职业教育纳入国家教育的主流体系中。首先是解除办学层次的受限禁令,消除职业教育及其毕业生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制度性约束。对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技校,应升格为大专层次;对符合条件,且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高职高专院校应升格为本科院校,个别非常突出的职业院校还可试行招收研究生制度。其次是确保职业学校教师及技能人才中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等与国民教育序列的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中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等在职称、待遇及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平等。如财政人均核拨费用拨付与国民教育序列实行对等,技校、技师学院教师最高职称可为正高,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与大专学历人员同等对待等。
提案议案二:《关于“开展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提案》
提交人:马国湘,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
提案议案概览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日渐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是,在法律地位、经费投入、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职业教育仍然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出多门、资源分散、投入不足、效益低下。一方面,是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技能型人才的极度缺乏。归根结底,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不顺畅。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大都成立了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但由于缺乏实体机构,在各部门之间协调的力度还不够。
建议
1.成立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部级),打造协调统一的管理体制;2.制定《学校法》,政府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3.鼓励行业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4.建立健全参谋系统,提高决策科学水平;5.建立职业教育督导评估系统。
提案议案三:《职校毕业生授“工士” 学位》
提交人:田玉科,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
提案议案概览
现在很多企业和用人单位存在盲目追求高等教育的现象,面试时首先要拿出来看的就是学位证书。虽然国家对职业教育已经十分重视,但是用人单位不重视、家长不重视、学生自己也不重视,这样才形成了社会偏见。而社会偏见已成为蓝领就业的最大瓶颈。很多用人单位将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与成绩很差的学生画等号。但其实,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和有文化的劳动者对于社会同样重要。
建议
设立“工士”学位可以帮职业教育“正名”,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学位体系是不完整的,有博士、硕士、学士,但高等职业教育还没有学位。之所以叫“工士”,在“工士”的学位下同样有很多专业化的分类。因此,这是从职业教育特点来说的,具有可实施性。
提案议案四:《关于产业转型升级与教育改革的提案》
提交人:李书福,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
提案议案概览
世界经济的发展表明: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和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最根本途径是要通过关键技术的创新,而创新的本质因素是人的教育问题。但中国的现状是,教育改革的发展同人才素养的提高存在着很大的不适应,当前我国教育所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是教育资源配置错位导致教育供给与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不匹配。按需求决定供给的基本原理,教育供给结构应该朝技工教育普及化、大学教育精英化方向发展。但教育行政化的积弊又令供求信号无法传导,产业一线的企业招工对技能要求在逐步提升,技工荒正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瓶颈。各大高校纷纷运动式扩招,加剧了大学生供过于求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必定倒逼到本科教育中。同时,为了延缓大学生就业困境,硕士和博士也次第扩招,只能重演本科扩招的困境。由此产生了本科教育功利化,大学毕业生蚁族化,民营教育边缘化,技能培训教育信息不对称,教育机会不均等等现象,而这些现象又是互为因果、环环相扣的。
原有的教育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产业升级与教育改革的协调发展必须提高到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考虑,并且切实做好教育改革,为中国的产业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议
从吉利集团办教育的实践效果来审视,首先,眼睛要盯在不断发展的市场上,不迷信、不顾忌、不拘泥传统的羁绊,办学定位针对满足社会多层次的高等教育需求进行改革试验。其次,教育事业能否按照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健康发展,取决于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而这种“满足程度”,有赖于吸引多方面、多元化的社会资本流向高等教育领域。如果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鼓励民营企业投资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产业升级与教育改革的协调发展。再次,实现生源渠道多元化、广覆盖,从市场上广罗适龄青年入学,实现“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促进教育公平,可以创造大量社会就业岗位,有效提升和利用社会智力资源。最后,希望国务院或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出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实用型政策,调动中央、地方两方积极性,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标,有效地引导、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学调控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频率,加快提升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质量,保护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积极性。
提案议案五:《关于修改〈职业教育法〉的议案》
提交人:周晓光,全国人大代表、新光控股董事长
《职业教育法》颁布于1996年5月15日,1996年9月1日实行至今已整整13年了,现在的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亟需对该法进行修改并重新颁布。
建议
提出如下修改意见:
1.应明确职教的投入与保障。现行职业教育法涉及保障的条款有13条,但具体可操作的不多。尤其是西部地区,本级财政只能解决人头经费,无力改善办学条件。因此,在修改职业教育法时,应细化职业教育的投资渠道,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应以国家投入为主,同时建立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机制,明确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
2.目前,国家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这应该成为一项制度。为此,在修改职业教育法时,应明确规定学校和企业应承担的责任,学生及教师在学习期间权益的保护,对接受实习实践的企业所给予的税收优惠或补贴等。
3.鉴于目前我国职教师资总量不足,专业教师尤为缺乏,“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而现行“职业教育法”又没有相关条款,为此,要求在修改时,增设“关于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门条款。
提案议案六:《九年义务教育应延伸或者涉及职业教育》
提交人:朱天慧,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
提案议案概览
教育是有社会责任的,它不仅仅是教育系统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教育的目标是要帮助年轻的一代树立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责任和自我的人生目标,同时掌握达到人生目标的本领。要让他们不仅树立远大的人生的理想,还要掌握实现人生理想的智慧和技巧。如果把小学入学年龄定为6岁,则九年制义务教育后的年龄为15岁,并未达到新劳动法规定的最小工作年龄16周岁。即使入学年龄为7岁,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年满16岁的青年也没有掌握一门可以养活自己的专门技能。
建议
国家承担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应延伸到一种完全的职业教育,应当认为义务教育不是终结。因此建议国家和政府把义务教育延伸到一种职业教育的结束,这对和谐社会的建立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