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平凡,但拒绝平庸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除了极少数精英人士外,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是极普通极平凡的小人物。岗位平凡,角色平凡,生活也平凡。
  但人可以平凡,却不能平庸。
  在工作中,我们追求的应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最大潜能,做出最大贡献。虽不一定要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但要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成为某方面的专家。而平庸则不然,是不思进取,敷衍塞责,碌碌无为,麻木不仁,如行尸走肉,醉生梦死,最终流于平淡而庸俗。平凡与平庸,只一字之差,半步之遥。稍有不慎,平凡便滑入平庸的泥淖。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袁隆平是一个农大毕业生,到农校任教。他教学十分认真。他教授生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等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边教边学,并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在漫长的19年教学生涯中,他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又通过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农业科技成果。后来他依据遗传学的知识,对退化植株仔细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进行了有战略意义的杂交水稻的研究。如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仅破解了拥有超过三分之一世界人口的中国粮食短缺问题,而且全国已累计增产粮食5000多亿公斤,每年新增产量可多养活6000多万人口,也为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研究或引种杂交水稻,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2001年袁隆平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先后获得11项国际大奖。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
  一个平凡的教书匠,不囿于三尺讲台,放眼大地,放眼未来,种植梦想和希望,播洒心血和汗水,终于做出了泽惠世界的大事业,收获了沉甸甸的人生。平凡的岗位,拥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就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个邮递员会向客户做自我介绍,并请客户也介绍自己,为的是当客户出差不在家的时候,他可以把客户的信件暂时代为保管,打包放好,等客户回家的时候再送过来。这个邮递员就是邮差弗雷德。弗雷德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不做到尽善尽美决不罢休。他的准则是,无论人们怎么慌乱,其他人怎样担心和着急,他都不会因此而敷衍了事。他从未耽误或误投过任何一个邮件。他从不投机取巧,追求绝对准确。他一心一意地为客户着想,通过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为客户提供了不少超值的服务,让每一天都成为自己职业生涯的精彩一天。在美国,无论是全球顶尖的大公司,还是一些正在成长的中小公司,邮差弗雷德已经成为创新服务和增值服务的代名词,企业每年都设立“弗雷德奖”,专门鼓励那些在服务、创新和尽责上具有敬业精神的员工。弗雷德改变了2亿美国人的观念。
  身处平凡,但拒绝平庸!不是平凡为人带来平庸,而是人给平凡蒙上平庸。要坚信“不是职业为人带来尊严,而是人给职业赋予尊严”。没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看不起自己工作的人。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在何种行业,也不论你身居何处,只要调整工作态度,振奋精神,使自己生机勃勃,你都是一个全新的人,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就定能挥别平淡与庸俗,迈向杰出与卓越。
其他文献
曾几何时,“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激励教育”成为了我们教育的亮点和主流,而与此同时,惩戒似乎成了教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唯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很多媒体对因体罚学生而引发的学生弃学、离家出走、自杀或杀人等恶性事件一再披露,不时地在向教师们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教育不能有惩戒。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连一句批评的话也不敢说。面对不做功课、不专心听课、没礼貌、扰乱课堂纪律、
有效教学情境,就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借助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建构过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氛围。它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手段。    指向教学目标。提高情境的针对性    有效教学情境必须为课堂教学服务,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显教学重点,以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说,判断教学情境
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事件有血有肉,如果仍旧使用老的教学方法,一只粉笔一本书,念完了事,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凶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各种情感的流露,教师的语调、节奏、表情都应随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以下是《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一节的结尾部分教学片段。  教师:我们可以从郑和、戚继光的身上学到什么?  (小组讨论,归纳,发言,然后评出三个较好的小组答案,由组长把答案抄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分享
一位母亲,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参加完夏令营活动回来时,摔得鼻青脸肿,崭新的运动衣也划了一道口子,便气不打一处来,怒斥道:“你怎么就那么笨!长大了还能干点什么?以后这样的活动说啥也不能让你参加了。”同时,另外一位母亲,面对此情此景,不是怨气袭人、怒不可遏,而是心平气和、疼爱有加:“孩子,来让妈看看,摔到哪了?”当得知孩子下山不小心因脚下一小石于绊倒后,便语重心长地说:“上下山时,你遇到过大石头没有?”“
徐特立先生曾说:“教师要有两种人格,一种是教师,是教学问的;一种是人师,是教行为的。”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班级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更加具有挑战性。如何让班级里一个个活泼、好动、可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呢?    走近学生,深入学生    进入小学后孩子就开始摆脱对大人的依赖,逐步独立处理遇到的事情。作为教师要多和他们交流,使其能尽快融入学校生活。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首
“我是一个农民的女儿,像农民那样珍爱着土地。从成为教师的第一天起,我就把那份珍爱,深情地融进了这片充满希望的教育沃土,在追求与探索中精心地耕耘着这块属于自己的‘田园’,收获着无穷的快乐。”这是李杰在她的教育自传里的一段心灵独白。    初登讲台。学做孩子们喜爱的老师    1981年的夏天,李杰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吉林师范学院,背负着行囊,怀揣着梦想,来到了哈尔滨汽轮机厂子弟中学,走上了三尺讲台,开
近几年来,针对“问题学生”而开设的“择差教育”训练中心和“问题学校”日益增多,它们以准军事化的管理、独特的教育方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某种角度也反映了当今社会对青少年“磨难”教育的需求。应当承认,磨难教育的积极意义是很大的,它曾是多少身处逆境者的精神支柱和奋斗的动力,也成就了许多伟人和伟大的事业。但这种高强度、超负荷、军事化的“磨难教育”形式是否符合青少年的成长规律?是否有益于青少年的健康
师资均衡是保证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平等的重要基础,采取“走教”制度,让老师们“走”起来。这样,可以更迅捷、更直接的实现师资均衡,提高教育效果。  何谓“走教”制度?通俗地说就是让教师把原来的学校当作自己的家,定期到其他学校去上课,课后再回到自己的学校。这样,学生能够接受所有老师的教育,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公平的,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共分享;同时,老师的各种待遇关系不变,只是工作对象变了,方便操作。  
暮春三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坐沐其中,不禁想起会稽山阴兰亭的那场修禊盛会,还有那篇千古名传的佳作——《兰亭集序》(以下简称《兰亭》)。在《兰亭》中,王羲之的情感由“乐”至“痛”继而又“悲”。开篇羲之用清新愉悦的笔调叙写了暮春三月文人雅士集会兰亭之乐。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具,实在“可乐”。然置身于此,王羲之又因何道“痛”?“悲”又从何而来?情感突变又缘于何?下面我就结合文章内容,略陈拙见
新课程改革让老师“走”下了讲台,角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变成组织者,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习的参与者,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的“权威人士”。但不知不觉地,课堂中又形成了另外一股“权威”:在一些公开课、研究课的课堂中总有几个发言积极、回答正确率高的同学。这些同学是课堂中的积极分子,有时甚至是公开课教学中老师的“救命稻草”。我暂且称这些同学为“课堂中的权威学生”。这些“权威学生”在课堂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