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银行收益绝大部分仍来自于信贷资产的今天,信贷资产的安全不但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发展潜力,更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基于此对商业银行现行个人贷款信用风险作了粗浅的探讨,在分析商业银行现行个人贷款信用风险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1 商业银行现行个人贷款信用风险状况
1.1 个人信贷管理内控制度不完善
银行各项业务离不开规章制度,但是规章制度充其量只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而不能代替内部控制机制。由于这种认识的偏差,使一些银行在实践上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有的制度缺乏全面性,对信贷过程中的一些环节存在控制盲点;有的制度缺乏系统性,缺乏配套的业务操作规程徇私舞弊;有的个人贷款不是先向信贷部门提出申请,由信贷员进行信用分析一级一级地审查上报批准,而是直接先找主管领导,由领导一级一级向下指派,具体经办人员再具体进行办理。为徇私舞弊和假公济私创造了可乘之机,同时也使金融资产面临较大风险。
1.2 消费潮流促进了个人信贷信用风险的产生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较快,各级银行机构遍布全国,人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构成了我国庞大的银行体系,成为我国金融业务发展的坚实基础。随着社会医疗、养老、保险等制度的日益成熟,以原始积累的方式进行消费的传统观念正逐步被信贷消费理念所取代,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接受消费信贷服务,进行信贷消费。
1.3 信贷监管体制不健全
近几年来,城市化基础设施及房地产个人消费信贷成了国内商业银行追逐的目标,这些行业及项目时间周期长,行业变化的周期也长,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这些行业未来发展出现周期性问题,对个人信贷责任的影响可能也不会太大。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办理个人按揭贷款去买房子很容易。贷款人的财务状况、信用状况、就业情况等问题一般不会得到太多追究与审查。基层银行为了完成信贷指标,·不仅会按照现有的规则,使其个人行为短期化,而且会为了完成指标而造假。
2 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信用风险管理对策
2.1 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征询体系是银行控制消费信贷风险的前提保证。从目前的实际出发,可以分两步走:先在银行内部建立全行性个人客户信用数据库,使每个存量客户都有相对完整的信用记录,个人与银行的所有信用业务均有记录登记。同时,加快建立国内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制度,金融机构和个人查询时要付费,以便保证征信公司正常运转。建立专业的个人信用评估和调查机构,贷款人可以通过专门搜集和保管申请人信用资料的商业性信贷报告部门获得申请人信用资料。
2.2 联合保险业开拓个人信贷市场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要做的就是必须提供高效的服务。按揭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日趋成熟,在钣行整体信誉都很好的条件下,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就是银行服务是否到位,哪家银行提供的服务更好、效率更高,就会吸引消费者去哪家银行进行消费贷款。具体操作可以实行将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和保险业务结合,让银行本身既是保险的投保者和受益者又是保险的代理商,即银行针对个人或其他小额贷款客户的贷款金额进行投保,如果客户在预期内还完贷款,则银行就有固定的利息收入,如果客户没有在预期内还完贷款则保险公司将承担该责任,银行也不会有损失,当然保费要银行承担。这样的措施将个人信贷的风险降低为零,使得银行转嫁风险给相应的保险公司,然后保险公司再利用他的优势设计保费和具体防范风险的措施。
2.3 加强政府对债务人信息披露的监管
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应通过立法强制借款人向银行披露真实的、全面的信息,政府应对借款人作为信息优势方利用信息优势对银行隐瞒真实信息的行为进行足够的处罚。加大对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可以增加信息不对称环境中借款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成本,减少欺诈的期望收益,有利于缓和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提高银行增加贷款的能力。
2.4 进一步完善授信风险责任制
要明确规定各个部门、岗位的风险责任和相应的风险处罚措施。信贷调查人员要承担调查事务和评估失准的责任;审查和审批人员要承担审查、审批失误的责任;贷后检查人员要承担检查事务、清收不力的责任;放款操作人员应当对操作性风险负责;高级管理层应当对重大贷款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要对违法违规造成的授信业务风险和损失进行逐笔责任认定,认真剖析发生风险和损失的关键,追究相应的责任岗位和责任人。
3 结语
目前银行贷款质量问题,既有银行内在原因。也有银行外部原因,两者综合作用、共同影响,使银行贷款质量问题日益严重,银行信贷风险越来越大。及时有效地解决贷款质量问题,防范与化解信贷风险,需要进一步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自身管理,同时还应该联合保险业共同开拓个人信贷市场,并加强政府部门的信用监督力度。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1 商业银行现行个人贷款信用风险状况
1.1 个人信贷管理内控制度不完善
银行各项业务离不开规章制度,但是规章制度充其量只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而不能代替内部控制机制。由于这种认识的偏差,使一些银行在实践上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有的制度缺乏全面性,对信贷过程中的一些环节存在控制盲点;有的制度缺乏系统性,缺乏配套的业务操作规程徇私舞弊;有的个人贷款不是先向信贷部门提出申请,由信贷员进行信用分析一级一级地审查上报批准,而是直接先找主管领导,由领导一级一级向下指派,具体经办人员再具体进行办理。为徇私舞弊和假公济私创造了可乘之机,同时也使金融资产面临较大风险。
1.2 消费潮流促进了个人信贷信用风险的产生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较快,各级银行机构遍布全国,人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构成了我国庞大的银行体系,成为我国金融业务发展的坚实基础。随着社会医疗、养老、保险等制度的日益成熟,以原始积累的方式进行消费的传统观念正逐步被信贷消费理念所取代,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接受消费信贷服务,进行信贷消费。
1.3 信贷监管体制不健全
近几年来,城市化基础设施及房地产个人消费信贷成了国内商业银行追逐的目标,这些行业及项目时间周期长,行业变化的周期也长,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这些行业未来发展出现周期性问题,对个人信贷责任的影响可能也不会太大。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办理个人按揭贷款去买房子很容易。贷款人的财务状况、信用状况、就业情况等问题一般不会得到太多追究与审查。基层银行为了完成信贷指标,·不仅会按照现有的规则,使其个人行为短期化,而且会为了完成指标而造假。
2 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信用风险管理对策
2.1 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征询体系是银行控制消费信贷风险的前提保证。从目前的实际出发,可以分两步走:先在银行内部建立全行性个人客户信用数据库,使每个存量客户都有相对完整的信用记录,个人与银行的所有信用业务均有记录登记。同时,加快建立国内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制度,金融机构和个人查询时要付费,以便保证征信公司正常运转。建立专业的个人信用评估和调查机构,贷款人可以通过专门搜集和保管申请人信用资料的商业性信贷报告部门获得申请人信用资料。
2.2 联合保险业开拓个人信贷市场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要做的就是必须提供高效的服务。按揭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日趋成熟,在钣行整体信誉都很好的条件下,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就是银行服务是否到位,哪家银行提供的服务更好、效率更高,就会吸引消费者去哪家银行进行消费贷款。具体操作可以实行将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和保险业务结合,让银行本身既是保险的投保者和受益者又是保险的代理商,即银行针对个人或其他小额贷款客户的贷款金额进行投保,如果客户在预期内还完贷款,则银行就有固定的利息收入,如果客户没有在预期内还完贷款则保险公司将承担该责任,银行也不会有损失,当然保费要银行承担。这样的措施将个人信贷的风险降低为零,使得银行转嫁风险给相应的保险公司,然后保险公司再利用他的优势设计保费和具体防范风险的措施。
2.3 加强政府对债务人信息披露的监管
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应通过立法强制借款人向银行披露真实的、全面的信息,政府应对借款人作为信息优势方利用信息优势对银行隐瞒真实信息的行为进行足够的处罚。加大对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可以增加信息不对称环境中借款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成本,减少欺诈的期望收益,有利于缓和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提高银行增加贷款的能力。
2.4 进一步完善授信风险责任制
要明确规定各个部门、岗位的风险责任和相应的风险处罚措施。信贷调查人员要承担调查事务和评估失准的责任;审查和审批人员要承担审查、审批失误的责任;贷后检查人员要承担检查事务、清收不力的责任;放款操作人员应当对操作性风险负责;高级管理层应当对重大贷款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要对违法违规造成的授信业务风险和损失进行逐笔责任认定,认真剖析发生风险和损失的关键,追究相应的责任岗位和责任人。
3 结语
目前银行贷款质量问题,既有银行内在原因。也有银行外部原因,两者综合作用、共同影响,使银行贷款质量问题日益严重,银行信贷风险越来越大。及时有效地解决贷款质量问题,防范与化解信贷风险,需要进一步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自身管理,同时还应该联合保险业共同开拓个人信贷市场,并加强政府部门的信用监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