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存在于人类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认知浅显,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学习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往往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密切地结合学生日常的生活,选择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情境展开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本文就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开始重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展开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興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动力,只有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学习,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从单元教学目标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努力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教授与“乘法”的相关内容时,因为这部分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繁琐,这时教师就可以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展开乘法教学。为了做好乘法与之前所学加减法的衔接,可以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比如: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水果,柚子16元一个,苹果每斤3元,橘子每斤4元,小明和妈妈买了3斤苹果、2斤橘子和一个柚子,并付给收银员5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因为这是学生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场景,在听到这个问题后,他们积极展开了思考,联系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不但掌握了乘法的运用规则,同时也较好地巩固了加减法的知识,马上就得出了结果:50-16-3×3-4×2=17。学生通过计算解决了这一生活实际问题,数学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加强了对这一知识点的运用,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开发教学资源,挖掘生活素材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努力开发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明白,如果只仅仅依靠课本上的内容展开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应充分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这些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学习与掌握相关的教学知识点,进而有效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比如,在学习“小数加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讲解,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也会不理想。而教师通过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进行教学时,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地学习相关的内容,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掌握知识。如小红去商店买学习用品,一支铅笔0.5元,一支圆珠笔1.5元,一支钢笔9.8元,一块橡皮0.65元,小红一共应付给收银员多少钱?通过利用生活中的这一数学素材,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便积极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还能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作业需要体现生活化,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因此,布置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就成为了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如果想要真正地实现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应该体现出生活化的内容。也就是说,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课后作业的形式,不要只是给学生单一的布置书本上的作业,而应布置一些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作业,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比如,在教授“估算加减法”之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放学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去调查一下水费、电费和燃气费,估算一个月需要缴纳多少费用?如果你拿150元去缴纳这些费用够不够呢?这样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渗透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数学知识。通过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探究欲望,从而提高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度。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进而有效呈现出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数学与我们生活的纽带。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能够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在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真正促进数学与生活一体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邓尔水.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08)
[2]马占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22)
[3]白克垒.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2)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开始重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展开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興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动力,只有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学习,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从单元教学目标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努力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教授与“乘法”的相关内容时,因为这部分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繁琐,这时教师就可以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展开乘法教学。为了做好乘法与之前所学加减法的衔接,可以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比如: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水果,柚子16元一个,苹果每斤3元,橘子每斤4元,小明和妈妈买了3斤苹果、2斤橘子和一个柚子,并付给收银员5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因为这是学生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场景,在听到这个问题后,他们积极展开了思考,联系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不但掌握了乘法的运用规则,同时也较好地巩固了加减法的知识,马上就得出了结果:50-16-3×3-4×2=17。学生通过计算解决了这一生活实际问题,数学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加强了对这一知识点的运用,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开发教学资源,挖掘生活素材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努力开发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明白,如果只仅仅依靠课本上的内容展开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应充分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这些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学习与掌握相关的教学知识点,进而有效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比如,在学习“小数加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讲解,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也会不理想。而教师通过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进行教学时,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地学习相关的内容,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掌握知识。如小红去商店买学习用品,一支铅笔0.5元,一支圆珠笔1.5元,一支钢笔9.8元,一块橡皮0.65元,小红一共应付给收银员多少钱?通过利用生活中的这一数学素材,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便积极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还能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作业需要体现生活化,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因此,布置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就成为了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如果想要真正地实现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应该体现出生活化的内容。也就是说,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课后作业的形式,不要只是给学生单一的布置书本上的作业,而应布置一些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作业,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比如,在教授“估算加减法”之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放学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去调查一下水费、电费和燃气费,估算一个月需要缴纳多少费用?如果你拿150元去缴纳这些费用够不够呢?这样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渗透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数学知识。通过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探究欲望,从而提高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度。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进而有效呈现出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数学与我们生活的纽带。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能够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在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真正促进数学与生活一体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邓尔水.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08)
[2]马占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22)
[3]白克垒.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