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营氛围 因班制宜育“君子”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pymh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是德育活动中的主体,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所以德育教学中应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提供有力的标准,抓住有效的契机,扭紧多方力量,在活动中不知不觉进行“无痕迹”教育,从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一、潜移默化渗透,把握教育契机
  人的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需经过一个社会的过程,是人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中形成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乃至对世界的认识。事实也证明,学生的道德学习和道德形成是一个主动摄取、积极为之的过程,是一个与主体自身的活动息息相关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任由外部塑造、被动接受的过程。只通过一节或两节班会课就让学生完全明确、知晓并执行各项规范,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有通过三月春雨式的无声滋润,才能在日常生活教育中感化学生。比如采用情景法,一天,我在班级里上课,正讲到兴头上,忽听隔壁教室门“哐”一声关上了,此时我和我班学生都吓了一跳,再不情愿也始终是导致我和同学们的上课、听课思绪被打断了,我索性停下。此时,同学们开始窃窃私语,我隐约听到一位学生在说“吓死了”,于是我微笑着喊这位学生站起来,问他:“这样关门,您觉得如何?”只见那学生很有礼貌地站了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这样很没礼貌。其实上周二,我妈妈来学校看我,您把我从数学老师的课堂上喊出去时,我也重重地关了门。现在想来,真的很不应该。”我很庆幸那天没有对他颐指气使地说教,也很欣慰他还能记得那天自己的举动,此时我也相信这么一个细微的举动足以震撼他的心灵,让他在以后的生活中更懂得为别人着想,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
  二、“儒雅君子”评选,营造良好氛围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师的责任不是灌输与教给技巧,而是去唤醒、鼓励与启发。”在我班里,有很多才智突出的学生,为了激发他们继续进优和争优。除了认真选好每期的星级学生之外,还因地制宜地根据《学生守则》的内容和本班男生占92%的特点制订了“0902班‘儒雅君子形象’标准”,包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十项内容,分别下设贴近实际的一些内容,比如“爱国”要求表现在周一升旗仪式端庄,大声歌唱国歌,敬礼手势到位;热爱学校的一草一木,保护学校及周边环境,爱护公物;勤俭就表现在不摆阔气,不以穿名牌鞋子为傲,爱惜粮食,节约水电等。我们每个月进行“班级之星”的评选活动,参加评选的学生之踊跃,对待自荐的态度之认真,真是出人意料,最后通过全班同学的民主评选,分别选出了“儒雅状元君子”“儒雅榜眼君子”“儒雅探花君子”,并把他们的照片贴在班级的“风采栏”上进行表彰和鼓励,他们自信的笑容是全班学生良好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人类的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钦佩、赞美和尊重。”激励和尊重能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内在前能,使之昂扬奋进。而榜样的力量又是无穷的,利用学生“从众”心理效应,使全体学生时刻处在积极争取、争先创优的动力之中。
  三、形成家校协作,促成共同发展
  德育不仅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也融于整个社会生活之中,如果离开生活就丧失生命力,所以应该致力于学校、家庭、社会的互补与融合中,密切学生、家长、老师之间的关系,增进了解,使家校协作形成合力。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家长,双管齐下。正因为家庭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息息相关的基石,而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生的老师,班主任就是其中一位重要的信息传输的中间人,所以作为职业中学的班主任,应从“灌输教育之根”入手,有效的途径比如“家校路路通”,经常性地提醒、告知并联络感情;开学初的告家长书,根据以往带班经验将棘手的、难缠的问题一一在“告家长书”中列清;每月与家长进行信函交流,本着“多一点情感交流,少一点情况汇报”的原则,真正做到走进学生心灵,跟家长进行观点、情感沟通;期末学生的成绩报告单里附上一份针对每个同学的一百字的“班主任寄语”,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也让我更有信心收到下学期开学初家长的“家长寄语”。发的短信多了,写的信多了,心与心的距离也近了,家长教子育女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提高了。这些也许不会在眼前立即表现出效应,但我坚信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逐渐显现出质的变化。
  道德是全面发展一切方面的光源,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立足教育主体性,还需要民主的、和谐愉快的教育氛围,需要教师对学生人格尊重等等。有力地渗透道德意识,让学生时时受教,处处获益,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受到教育,内化素质。只要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就一定能实现德育实效的全面提升,为培养真正的、合格的人而做出我们的贡献。
  作者单位:吴江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合适的教学情境中愉快地学习,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美术教育的特殊作用。  关键词:教师 情境教学 实践    我在教学工作中尝试运用总结情境教学,下面,我将从美术教师运用教学情境这一角度,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精心创设悬念,点燃思维火花  一年级美术课本中有节课是《漂亮的瓶子》,我借鉴了曾经听过的一个新颖的教学设
摘 要: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学生学情的把握、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策略的实施,都事关课堂教学的效能。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执教者未必能时时在意课堂中各种资源的匹配和策略的运用。尤其是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每一个执教者都应根据学生情况,高度重视教学资源的合理匹配、教学策略的科学运用,智慧地引领学生,激发学生的智慧,实现最佳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阅读教学 学情 资源 策略 目标    语文课堂阅读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多彩多姿、五彩斑斓、悬念丛生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抓住这一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兴趣的诱导下轻松步入化学的大门。因而要求:    一、教学中注重教法,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演员、又是导演。成功的教师,他的课堂一定是妙趣横生、快乐洋溢的。这就要求教师有不拘一格的教法,其课堂语言必须富有科学性、艺术性。口语不仅要准确、精练、精彩,而且要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在朗读训练中应注重 “情”的落实,让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和真实的感受。那么,在低年级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情的朗读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浅显的认识:    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激发朗读情感     只有引导孩子们进入课文中的境界,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内容,才能用正确的语气来表达出课文中的感情。比如在教学《雪孩子》这篇
摘 要: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受到很大的束缚。在素质教育条件下,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必须转换好角色,成为与学生平等的指导者和朋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出不同要求,使其得到相应的提高。  关键词: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课 课堂教学改革    一、素质教育体制下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高中数学新课标特别谈到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说明创新教育是数学教育的重点。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很多数学教师的口头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与同行一起进行探讨。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要培养富
生活中有数学,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当学生们把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当他们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生活、熟悉世界,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就会变得越来越近,数学的面纱就会被揭开,它不再神秘,不再深不可测。  一、课堂:大胆地向生活开放  如何让学生们主动地用“生活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而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课程目标就是让孩子多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大胆进行识字教学的改革,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    一、激发兴趣,活动中识字    1.做游戏。学生喜欢游戏,通过游戏能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识字教学中,我设计了多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教学后记是教学教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师对每节数学课的总结,是对课堂教学工作的自我评价。如果长期坚持写教学日记,将会给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以莫大的帮助,那么,写数学课的教学后记应写些什么呢?    一、把课堂上的成功之处记下来    教学之所以成功,就有成功的道理。或是运用了某种教学方法,或是正确贯彻了某种教学原则,或是某一片断精彩,如教师在讲课中,或是各环节课的过渡性评议富有启发性,或是在激发学习
每到新学期开学,总会有学生从外边转来,学校为了公平起见,就给我们几个教学班平均分配人数。2007年夏天,我们八年级陆续转来了十几个。但是,分在邻居班里的3个学生最多的在班里只待了一周,就陆续退学了。最典型的是有个男生,家里不许退学,竟然不肯进校门,自己赤手空拳到北京去了,家里找了好久才找到。可是分在我们班里的几个没有一个退学的,他们都上到了毕业,还有两个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时的重点中学。我当时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