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语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教育同仁们应该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名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者,我分享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方式,愿和大家共勉。
小学良好的学习习惯,无非就是课前预习,课堂专注,课后复习,这些几乎所有的老师们都熟记于心,但是培养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对学习重视不够,贪玩好动、自律意识薄弱等,所以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需要监督和约束;二是理论指导落实到具体细节时,会遇到各种阻力,对小学生而言,需要有针对他们的有效方法。针对这两点,我概括如下:
一、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语文预习是学生学习的起点,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更是帮助学生事半功倍地学习的有效方法。
对于小学语文预习的细节,我会做如下要求。
1.读:每天用10分钟时间通读上课要学习的新内容,对不理解或难点一一记录下来,带着问题听课,这样有的放矢;
2.写:预习的过程中将模糊的、有障碍的、思维上的断点,一一书写下来;
3.练:我认为这是预习的最高层次,做相应的练习,将预习的知识点清晰化。
事实证明,课前不预习,听课当堂能有效掌握的知识有50%-60%左右,而预习后能掌握80%~90%。
另外,预习时期可以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学期预习,是在发下新书后,学生对新书感到特别新鲜、特别好奇的情况下进行,可对课本目录做大体的浏览。周预习,学生独立进行,需要特别细致。让学生往后看书,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笔特别标记出来。如果周预习特别细致,那么一般不需要进行日预习。如果周预习比较粗,或者没有进行周预习,则需要进行日预习。
二、语文课堂——听课习惯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最基本途径,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才能真正实现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成绩。那么,如何才叫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呢?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听课必须做到跟老师、抓重点、当堂懂。上课时,听课要跟着老师的思维走,抓住学习的重点、预习的难点。当堂没听懂的知识当堂问,当堂解决。
另外上课纪律上,强调学生们做到:专心听讲,不讲小话不做小动作;积极做笔记记录,积极举手发言,发言时声音响亮,别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听,取长补短。
三、语文课后——复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反复复习是掌握知识点至关重要的方法,复习的有效方法,我总结为:想、查、看、写、说。
1.想:回想,回忆,闭着眼睛,在大脑中像放电影一样,回想上课的内容。
2.查:查漏补缺,间歇性回想两三遍,基本上课的内容都能复习到,同时发现想不起来或者记忆模糊的部分,马上回头查。
3.看:课后看課本,看课堂笔记。
4.写:随时记下难点、重点和自己的漏缺点。
5.说:复述。俗话说,看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说明白才是真的明白,所以让小学生说出当天所学的内容,不但有助于知识点的巩固和学习,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表达总结能力。
总而言之,复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知识会掌握得更扎实。
四、作业的检查与订正的必要性
作业管理方面,首先要培养学生自律的做作业习惯,具体到细节:
1.不计时不作业:计时作业,记录作业时间,专一完成一顶作业;
2.不复习不作业:先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再完成作业;
3.遇到难题,百思不解时,先放下,找请教的机会再攻克;
4.不检查不作业:作业后必须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5.作业好习惯的培养:作业独立完成、字迹工整清晰,写完作业适当回想总结;
6.错题订正本:容易写错的字、词,单独抄在错题本上,复习时再浏览一遍。
作业有助于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因此应要求学生做到:创造安静良好的作业环境: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今日功课今日毕,作业不拖拉不抄袭;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格式规范,卷面整洁;作业前看清楚题目要求,复习有关内容,作业后仔细检查,自觉验正;作业本发下后发现答错题自觉及时地订正。
五、课外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语文学习,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阅读和理解的学习,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新课标的一个重大议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实践证明,一个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相对就强一些,阅读不但有助于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还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老师要作以下指导:
1.课内外结合:课堂上经常向学生们推荐针对他们年龄的好书,课外时间,帮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2.增设阅读指导课,激发阅读兴趣,培养正确阅读的习惯;
3.开展多种读书活动:现在各类小学基本上都有图书角,方便学生随时阅读,老师可以就此开展一些讲故事、阅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们节约零用钱订阅多种书报,扩大阅读范围,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
实践证明,一个行为持续3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的行为,超过100天就可以养成习惯,所以,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需要恒心和毅力,小学生自律意识薄弱,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共同配合,积极监督,有效管理,才能取得最佳成绩。
詹姆士有一句名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现在有些学生往往因为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影响到成绩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致力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良好的学习习惯,无非就是课前预习,课堂专注,课后复习,这些几乎所有的老师们都熟记于心,但是培养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对学习重视不够,贪玩好动、自律意识薄弱等,所以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需要监督和约束;二是理论指导落实到具体细节时,会遇到各种阻力,对小学生而言,需要有针对他们的有效方法。针对这两点,我概括如下:
一、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语文预习是学生学习的起点,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更是帮助学生事半功倍地学习的有效方法。
对于小学语文预习的细节,我会做如下要求。
1.读:每天用10分钟时间通读上课要学习的新内容,对不理解或难点一一记录下来,带着问题听课,这样有的放矢;
2.写:预习的过程中将模糊的、有障碍的、思维上的断点,一一书写下来;
3.练:我认为这是预习的最高层次,做相应的练习,将预习的知识点清晰化。
事实证明,课前不预习,听课当堂能有效掌握的知识有50%-60%左右,而预习后能掌握80%~90%。
另外,预习时期可以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学期预习,是在发下新书后,学生对新书感到特别新鲜、特别好奇的情况下进行,可对课本目录做大体的浏览。周预习,学生独立进行,需要特别细致。让学生往后看书,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笔特别标记出来。如果周预习特别细致,那么一般不需要进行日预习。如果周预习比较粗,或者没有进行周预习,则需要进行日预习。
二、语文课堂——听课习惯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最基本途径,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才能真正实现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成绩。那么,如何才叫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呢?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听课必须做到跟老师、抓重点、当堂懂。上课时,听课要跟着老师的思维走,抓住学习的重点、预习的难点。当堂没听懂的知识当堂问,当堂解决。
另外上课纪律上,强调学生们做到:专心听讲,不讲小话不做小动作;积极做笔记记录,积极举手发言,发言时声音响亮,别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听,取长补短。
三、语文课后——复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反复复习是掌握知识点至关重要的方法,复习的有效方法,我总结为:想、查、看、写、说。
1.想:回想,回忆,闭着眼睛,在大脑中像放电影一样,回想上课的内容。
2.查:查漏补缺,间歇性回想两三遍,基本上课的内容都能复习到,同时发现想不起来或者记忆模糊的部分,马上回头查。
3.看:课后看課本,看课堂笔记。
4.写:随时记下难点、重点和自己的漏缺点。
5.说:复述。俗话说,看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说明白才是真的明白,所以让小学生说出当天所学的内容,不但有助于知识点的巩固和学习,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表达总结能力。
总而言之,复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知识会掌握得更扎实。
四、作业的检查与订正的必要性
作业管理方面,首先要培养学生自律的做作业习惯,具体到细节:
1.不计时不作业:计时作业,记录作业时间,专一完成一顶作业;
2.不复习不作业:先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再完成作业;
3.遇到难题,百思不解时,先放下,找请教的机会再攻克;
4.不检查不作业:作业后必须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5.作业好习惯的培养:作业独立完成、字迹工整清晰,写完作业适当回想总结;
6.错题订正本:容易写错的字、词,单独抄在错题本上,复习时再浏览一遍。
作业有助于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因此应要求学生做到:创造安静良好的作业环境: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今日功课今日毕,作业不拖拉不抄袭;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格式规范,卷面整洁;作业前看清楚题目要求,复习有关内容,作业后仔细检查,自觉验正;作业本发下后发现答错题自觉及时地订正。
五、课外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语文学习,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阅读和理解的学习,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新课标的一个重大议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实践证明,一个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相对就强一些,阅读不但有助于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还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老师要作以下指导:
1.课内外结合:课堂上经常向学生们推荐针对他们年龄的好书,课外时间,帮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2.增设阅读指导课,激发阅读兴趣,培养正确阅读的习惯;
3.开展多种读书活动:现在各类小学基本上都有图书角,方便学生随时阅读,老师可以就此开展一些讲故事、阅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们节约零用钱订阅多种书报,扩大阅读范围,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
实践证明,一个行为持续3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的行为,超过100天就可以养成习惯,所以,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需要恒心和毅力,小学生自律意识薄弱,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共同配合,积极监督,有效管理,才能取得最佳成绩。
詹姆士有一句名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现在有些学生往往因为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影响到成绩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致力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