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毕业当老师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eqiang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承刚
  男,1983年生,汉族,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镇人,2002年毕业于潢川师范学校(现为潢川幼儿师范学校)。作为最后一届包分配的中师生,毕业后回到家乡白雀园镇工作,先后在白雀园镇雷堂中学、骆寨小学、九里小学、赛山小学、李寨小学、陶岗小学任教,2015年担任白雀园镇中心学校工会主席。
  一、童年记忆
  1983年,我出生在光山县雷堂乡李榜村,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小时候家里比较穷,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里照顾我们兄弟姐妹三人。母亲每天五点起来干农活,会把我叫起来做饭。母亲会先把米下进锅里后再出门。那时候我个头比较矮,锅台比较高,待饭烧滚之后,我就站在椅子上面,把饭搅一下。等饭烧好之后,我就去山上或湾里面收粪。那时候农村都养猪,有很多粪。拾到的粪就用作农家肥。我每天收一圈粪回来,大概是六点半。我再把饭热一下,母亲也便回
  来了。
  家人对我的教育很上心,尤其是我爷爷。爷爷是个文盲,他一生吃过很多不识字的亏。新中国成立之后,爷爷当过生产队队长。但是他不识字,被别人坑过很多次。尤其是在和别人写合同的时候,别人念给他听,等他按了手印,却发现内容不对。他知道不识字非常吃亏,所以教育我一定要读书。我爷爷对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非常尊重,他希望后辈能有一个读书人。在农村人看来,只有当老师,才算是个文化人。我爷爷也特别希望家里有一个这样的文化人。这也是我选择读师范的原因之一。
  二、小学与初中的求学经历
  1990年,我开始在李榜小学上小学。我们上学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学校是土坯房,没有桌椅,都是自己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校长就用砖垒起架子,然后铺上板子,再把泥巴抹在板子上,作为课桌。二年级后,我们换了新桌椅,新桌子上面是石板,下面是砖砌的,比之前泥巴糊的桌子好些,但表面坑坑洼洼的,我们在桌子上面写字,经常一写一个洞,不平整。特别是到了冬天,手放在石板上非
  常凉。
  李榜小学有六七个老师,都是民办教师,没有一个正式师范毕业的老师,但教得都很好,都很负责,也很严厉。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天上课老师都拿着一根
  棍子。
  因為都是本村人,老师和家长都认识。那时候家长对孩子上学非常重视,虽然家长一个字不认识,但是对老师非常尊重。有时老师会跟家长说:“最近你的孩子在学校很调皮呀。”家长就会说:“调皮就打呀,老师,没关系的。”我的语文老师叫王万生,是一位民办转正的老师,初中刚毕业就开始教我们。他教书非常严谨认真。为了更好地管理教学,他专门准备了一把一米长的三角形戒尺。如果我们作业完不成或者上课不遵守纪律,王老师就会用戒尺惩罚我们。我上学的时候很调皮,经常因为不听话而挨打。戒尺打手很痛,有时候能打出血印,所以我们都很怕他。在学习上,他对我们要求相当地严格,作业写得不工整或是写歪了都要重写。他的严厉对我的影响很大,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喜欢写写东西。
  1996年,我在雷堂中学(现为白雀园第三中学)上初中。学校有两排砖瓦房,前面一排是教室,后面一排是老师住的地方。没有学生宿舍,女生住在3间瓦房里,大概睡了50人;男生自己带被子和竹箔,在教室住。我和同桌商量好,我带一床被子,他带一床竹帛(用竹子做成凉席),我们合铺。晚上下了夜自习后,我们把书放在桌兜里,然后铺上竹帛。一年四季,都是这样睡觉。
  学校有一个大伙房。我们每个月从家里扛一袋米过去,每斤米学校收1~2角的加工费。比如带20斤米,学校就给20斤的饭票,再交两元加工费。那时的伙房是对外承包的,餐厅就把饭做得很蓬松,一碗饭看起来很多,但是实际上不够分量,我从来没吃饱过。我们吃的菜都是从家里带的咸菜,不能带熟菜,容易坏。
  三、为什么选择中师
  1.多亏了爷爷的坚持
  1999年初中毕业后,我选择了师范专业。老师说,我的成绩不能上免费的师范班,如果上的话,就只能交费。因为成绩排在前50名才能免费上师范专业,而我的成绩只能排到70多,所以我只能上非师
  范类。
  潢川师范学校的通知书下来了,上面写的是非师范生,我的内心很矛盾。当时大家都想上师范,因为上师范是一种荣耀;可要是上师范,就得支付高昂的学费,我学的又是音乐理论,学费大概一万五千元,会给家庭造成很大的
  负担。
  当时全家讨论这个学到底上不上。我爷爷很坚定地说:“必须要上!没钱,我就去借钱。”然后我爷爷就拄着拐杖去借钱。没有我爷爷的坚持,我今天也不可能做教师。
  2.考上中师就是一种荣耀
  上初中的时候,我经常吃不饱饭、饿肚子。当时老师们也在伙房吃饭,可以随便吃。那时我就在想,如果有一天当老师了,我也能吃饱饭。这个想法很单纯,因为老师能吃饱吃好,所以想到当
  老师。
  更重要的一点是,当时上师范就意味着能就业,就可以转成商品粮。城镇户口吃商品粮,意味着吃国家饭。上中师,户口和工作问题就都能解决了。在农村人看来,没有哪条路比这条路更好。那时候上师范,就相当于现在考上了大学,确确实实是一种荣耀。考上后,很多家庭都大摆筵席庆祝。
  中师选拔的都是全乡镇成绩最好的学生。唯一的选拔方式就是考试。那时候没有面试,但是要体检,体检不过关,就没法入学。潢川师范每年分给白雀园镇几个指标,从高分开始录取,基本上最好的学生都去了中师。
  我报考的是潢川师范的小学音乐理论班。报考这个专业,是受我母亲的影响。小的时候,母亲经常唱歌哄我睡觉。从那时起,我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初中的时候,全校只有一个音乐老师,还是数学老师兼任的。他不仅唱歌好,还识五线谱。在农村,学校里会识谱的人很罕见。我们这一届有很多人学音乐,就是受到这位老师的影响。
  四、美好的求学记忆
  中师的生活相当充实。我们上师范的时候,重点是培养师范能力。中师虽然不像大学一样学习特别深奥的知识,但是,中师培养了我们许多技能,让我们勇敢地站在讲台上,知道如何做一名小学老师,如何思考,如何与人交流。   1.严格的教师培养体系
  (1)一周一演讲练胆量
  每个星期日晚上,我们都要进行主题演讲,比如,围绕“现行教育问题”每个人轮流上台发言,时间不超过5分钟。每个人都要说,什么时候说完,什么时候下自习。刚开始真不适应,以前从来没有公开说过话。刚入学时,我一上台就脸红。记得第一次上讲台时,班长喊我名字,让我上台。我对班长说:“我不说,写行不行?我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大家在下面哈哈笑了起来。班长说不行,非得逼着我开口。这个每周演讲非常锻炼口才与
  胆量。
  此外,我们每个星期都会进行一个大讨论,到三年级的时候,就演变成了讲课的形式。那时候有一个社团,实际就是一个兴趣小组,我们主要讨论的主题是怎么上课,或者怎么教学生唱歌。
  (2)“三字一话”提素养
  我们主要锻炼读、说、写的能力。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块小黑板,每天练“三笔字”,这是必须的:写一篇钢笔字,写一篇毛笔字,再写一个小黑板的粉笔字。我们很重视这方面的训练,班里每星期要评比一下,学校每学期还有一个“三笔字”大赛。
  (3)学习就是为了当老师
  我们的学习内容是非常有针对性的。音乐理论班的培养目标是农村中小学音乐老师,所以,我们那时候学的都是农村音乐老师用得着的,非常实用。学习怎么教书,是最核心的。首先是专业课,如钢琴、舞蹈、理论等。我们是音乐理论班,理论学得最多,如乐谱、五线谱、开谱、高音低音,还有简谱与和声。我们还学习钢琴、舞蹈、唱歌等,虽然都只学习些皮毛,但只要是与音乐相关的,我们都学。除了专业课,我们也学文化课。语文、数学、政治、心理学、教育学、教材教法,都是要学的。
  (4)辛苦的音乐学习之路
  学校管理很严,时间安排很紧。每天5:30起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做操。做完操后,就上自习,大概是40分钟,自习时间比较自由,可以背书,可以学理论。7:10下自习,然后是吃饭时间。8:00开始打扫卫生,8:30上课,11:30放学,上午三节,下午三节。下午5:30放学,先打扫卫生,然后去吃饭。7:10上夜自习,时间非常长。下了夜自习已经9:30了。如果下了夜自习不回宿舍,宿舍大门就关了,回不去了。
  我们夜自习的课程很丰富,有时候去琴房练琴,有时候老师给我们讲音乐理论,有时候上艺术专业课,有时候练声。学校专门有一个艺术楼,我们和幼师班在艺术楼学习,因为艺术专业的学生经常练声,会影响其他同学。我们上专业课,都是上一上午。比如我们练声都是一上午,练钢琴经常都是一下午。有时候两点到琴房,到六点还不知道放学了,一直在练琴。学音乐是非常辛苦的。
  (5)毕业考核严要求
  毕业论文也是围绕如何做老师展开的。我们那一年的题目是“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音乐老师”,所有的人都要写这个题目,要求800~1000字。每个学期,我们都有音乐专业的考试。一是专业技能考试,分两类,声乐和乐器,主要是钢琴。二是理论考试,主要是音乐理论,和弦、音乐基础、简谱的使用与书写等。我们还有文化课考试,学什么就考什么。考试还不能挂科,一挂科就得重考,考不过就拿不到毕业证。
  2.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那时候校园活动非常多,美术比赛、音乐比赛等,我们经常去看。每学期学校和班里也会组织举办各种晚会,活动很丰富。周末学校会免费发电影票,班里的电视也是开放的,什么频道都有。现在我喜欢体育运动,看篮球、足球,都是那时候培养起来的爱好。那时候电视转播NBA比赛,上午看NBA,下午就去球场练
  一练。
  五、我的教师之路
  2002年9月,我毕业了。那时候的分配原则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我就回到了母校雷堂中学任教,教音乐和政治。全校只有我一个音乐老师,我一个人带全校十几个班的音乐课,一个星期十二节音乐课,还有三节政治课。
  当时,我是全校最受欢迎的老师,很多学生都喜欢上我的课,原因很简单,学习非常枯燥,学生最喜欢就是音乐课。比如,我提着录音机去二(2)班上课,路过二(1)班门口,学生会站起来鼓掌,以为去他们班上音乐课。那时候,学校条件非常有限,连电子琴和录音机都没有,我就自己买了一台录音机,下周要教什么歌,这周就到镇上买磁带。我教的主要是民歌和校园歌曲,像《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在水一方》《鸿雁》这
  些歌。
  2004年9月,我調到骆寨小学工作,做了两年的班主任。骆寨小学的条件比较艰苦。学校没有宿舍,就把村里的平顶屋给我住。房子很小,夏天热,冬天冷。那个房间是水泥地,地上有一些洞,刚开始我没在意,后来经常半夜感觉身上有东西在爬。甚至有一次,爬到头上蛰我的头,打开灯一看,是两条大蜈蚣。住在那间屋里,经常有蜈蚣爬出来,在我头
  上咬。
  骆寨小学缺老师。我一个星期上22节课,还当五年级的班主任。我们班除了数学,其他科目都是我教,白天基本上都是满课,写教案、改作业都是在晚上做。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一个月多少钱,就干多少活”,管他给多少钱,就认真地干呗,用心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比什么
  都强。
  2006年9月,我从骆寨小学调到九里小学任教导主任。2010年9月,又到赛山小学、李寨小学、陶岗小学做校长。2015年至今,担任白雀园镇中心学校工会主席,为全镇的教师服务。
  我从一名初中老师到小学老师,教过所有的科目,再从一线老师到教导主任、校长、工会主席,在很多岗位工作过。之所以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到现在,和我在潢川师范学校接受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全科教师的培养模式使我能胜任绝大部分科目的教学工作,也磨炼了我吃苦耐劳的品质。现在回想起来,这段中师教育的求学经历非常珍贵。我们学校的校训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也一直激励着我好好学习,当个好老师。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口述史研究中心;3.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镇第一完全小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其他文献
书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观念与  教学实践  作者:方维保杨四平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3月  ISBN:9787567624894  定价:58.00元  文学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状态密不可分,我国现当代文学诞生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殊历史时期,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宏博的思考、隐秘伟大的情感、复杂的人生等,它联结现实,超然想象,描绘出了迷人的图景。现
观点1    教师批评权的伦理审视  胡娇在《教师批评权的伦理审视》一文中认为:严格批评是规训文化传统下的现代复现,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伦理要求。我国传统教育历来倡导严师对学生的规训,批评是严师的表达手段之一,是帮助受教者向善的必要手段之一,在传统师道中具有其合理性。在现代社会里,批评权本应是天赋师权,是教师之所以为教师的特殊权利之一,然而,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一些观点要求教育尊重个性和差异,师生关系要
近几年参与在职语文教师培训,交谈中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对于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有何区别、进学校学语文与不进学校学语文有何区别,都不太清楚。前一个问题,反映了对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模糊,后一个问题,涉及对语文课程内容认识的模糊。教育部2011年12月28日印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语文课程性质与课程内容的表述,也都有待完善。认定语文课程的性质、建构语文课程的内容,直接关系到语文教材
2014年9月25日至26日,我们荣幸地参加了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绵阳站的活动。其间,听了黄厚江老师《孔乙己》的示范课,颇多感慨,最深刻的感受可以借一句古诗来传达:“看似寻常最奇崛”。想来这样精彩的课,非我辈之人能轻易学来,正所谓“成如容易却艰辛”。以下详叙一二,略述所感。  一、平易的导入中蕴含良苦用心  课一开始,跟学生几句寒暄之后,黄老师即切入正题,可见他调控课堂节奏的能力,但切入正题的语言又
在中国,说有小学生处必读杨红樱,一点也不夸张。  佩服她的人,因为她的书卖得好,非议她的人,也因为她的书卖得好。她的书不是一本两本畅销,而是全部畅销。这是为什么?孩子们谈起她塑造的人物形象滔滔不绝,能够大段背诵《笑猫日记》里的景物描写。这是为什么?想知道答案的人不止一个。  杨红樱的小书迷称自己为“小樱桃”,能够受到孩子们热爱,杨红樱感到欣慰和骄傲,感到自己的写作有价值。她说,她的书不会给孩子制造
统编本语文教材在全国投入使用,以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正式颁布,标志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语文学科的全面落实。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语文核心素养的深刻内涵与目标指向,充分发挥教材的教学价值与育人功能,让学生充分经历真实的语文学习过程,实现从“教语文”到“用语文教儿童”的实践转型,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一、聚焦语文核心素养  统编本语文教材是语文核心素
在春秋时代,《老子》(作者老聃:约公元前571年一公元前471年)、《孙子》(作者孙武:约公元前545年一约公元前470年)那样文章全靠抽象概念的系统推演,连例子也不举的著作,是带着奇迹的性质的。即使在古希腊,晚于孔子一百年的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也只有对话录,其师苏格拉底的思想,只存在于他的对话录中。在古希腊以抽象逻辑归纳和演绎为文,要积累一个世纪,到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
现在报刊上常把不知道结局或下落表述为“不知所踪”,如:  (1)2004年4月7日,法国文化部宣布,一个水下打捞小组在法国南部海港马赛以外的地中海海底发现了圣埃克絮佩里飞机的残骸,但作家的遗体始终下落不明,很可能将永远不知所踪。(《光明日报》2008年3月19日)  (2)每一次,责任都被推到了增值服务商和不知所踪的“骗子”身上,唯独没有运营商的责任。(《光明日报》2008年3月24日)  (3)
一、2018年度论文转载概况  1.来源期刊转载排名  《复印报刊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以下简称《初中语文教与学》)2018年共转载论文193篇,分布在55种刊物上。其中,学术水平相对较高、影响力较大的前9名来源期刊及转载篇数依次为:《中学语文教学》19篇,《语文教学通讯》17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4篇,《教学月刊(中学版)》13篇,《语文建设》12篇,《中学语文》10篇,《语文学习》8篇,
根据《香港基本法》和《香港法定语文条例》,中文和英文都是香港的法定语文。香港语文推行“两文三语”政策,即以中文、英文为书面语,以广东话、普通话和英语为口语。因此,在香港中小学都有两门学科,即中国语文与英国语文,类似于内地中小学的语文与英语。  那么,香港小学的中国语文学科是如何考试的呢?它有什么特点呢?  一、推行三学段一贯制的评估格局  根据2000年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发表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