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氛围、设计问题情境是对学生进行高效的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的举措。因为多媒体以其鲜明的图像、灵活多变的画面以及适宜的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让很多生活情境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关键词:提出问题;问题意识;提问热情;提问质量
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心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何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学会自主提问,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环节,是教师角色转变的主要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也是我们大家的共识。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没有问题就不能使人善于思考,就不能使我们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就不会有新的创造。因此,我们应维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老师应使学生明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道理。如果学生能通过老师运用课件呈现出来的直观情境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经过教师的引导或者学生自己的讨论而得到解决,则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还能从中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角》时,在引导学生按角度不同把角分成三类后,为了使其更进一步理解角概念,可以通过课件的呈现启发学生对这些角进行转换、进行质疑,质疑之后通过课件对边的伸缩,直观地在学生面前呈现出这些角之间的转换过程:锐角进行怎么样的变化可以变成直角或者钝角,直角进行怎么样的变换又可以变成锐角或者钝角,钝角进行怎么样的变化可以变成锐角或者直角。对此设例实践与分析,让学生产生质疑之后,逐个用学具进行实践操作并验证讨论并课件直观呈现。通过实践操作并验证后,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得到了解释:角的大小变化由角两边撑开的大小决定的。
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猜想,大胆地去怀疑,对自己的疑问一定要提出来。同时,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只要他提出问题了,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其分析;对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摸索,大胆创新。
二、优化教学策略,激发提问热情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提问热情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问题,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小学生虽说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又充满了好奇。所以通过课件呈现生活的情境可以吸引学生,也可以增强他们提问的兴趣。在教材中,特地安排有“生活中的大数”等内容,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班级情况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我就课件呈现出我班春游时的照片,让他们根据这个很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了我班参加春游的一共有几人,男生有几人,女生有几人,男生比女生多几人,女生比男生少几人等问题。引申出去要求学生针对学校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学生天天在学校里学习、在学校里游戏,对学校是最了解不过了,他们提出了学校有几位教师,几个班级,几间教室,全校有多少个学生;对于高年级学生,他们提出了本班的学生数占全校的几分之几,校园面积有多少平方米等问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身边的一些事物来提一些问题,只要提得有理就行!
(二)借助故事情景,激发提问热情
各种各样的小故事学生都爱听。教学时,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将教材提供的一些材料编成一个个精美动人而又数学化的故事,学生听完这些故事后都提出一些相应的数学问题。
如教学“过河”,本人根据教材提供的男生29人,女生25人,有4艘船,每艘限乘9人,编写了一个小小的故事,再运用视频把这个故事展现得活灵活现:春天到了,小朋友们要出去春游,他们到小河边的草坪上野餐,看到河对岸的风景非常漂亮,所以想过去玩一下,但是现在河上只有4艘船,每艘船限乘9人。请根据给我们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再让他们自主探究几分钟之后,我让他们到小组中去交流。他们发言积极、激烈讨论,提出了男生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全部过河至少需要几艘船等问题。借助故事情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提问思维,能使他们在精美的故事中提出很多很多问题来。
(三)开展各种活动,激发提问热情
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都是有好处的,在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既能丰富活动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认识元、角、分后,開展了“购物”活动,在购物活动中,我先展示了一段商场购物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根据刚才看到的情境,用虚拟的钱和物品进行开店,再进行商品交易。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活动,切身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他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他们学到的数学内容,有的甚至超出他们所学的内容;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富有创见性。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是教学的方法,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它更能使学生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有深刻的思考。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必须积极创造各种各样的条件,将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学生,在课外也要积极组织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成为学习真正的小主人。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名师怎样观察课堂[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斯苗儿.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编辑 谢尾合
关键词:提出问题;问题意识;提问热情;提问质量
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心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何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学会自主提问,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环节,是教师角色转变的主要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也是我们大家的共识。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没有问题就不能使人善于思考,就不能使我们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就不会有新的创造。因此,我们应维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老师应使学生明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道理。如果学生能通过老师运用课件呈现出来的直观情境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经过教师的引导或者学生自己的讨论而得到解决,则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还能从中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角》时,在引导学生按角度不同把角分成三类后,为了使其更进一步理解角概念,可以通过课件的呈现启发学生对这些角进行转换、进行质疑,质疑之后通过课件对边的伸缩,直观地在学生面前呈现出这些角之间的转换过程:锐角进行怎么样的变化可以变成直角或者钝角,直角进行怎么样的变换又可以变成锐角或者钝角,钝角进行怎么样的变化可以变成锐角或者直角。对此设例实践与分析,让学生产生质疑之后,逐个用学具进行实践操作并验证讨论并课件直观呈现。通过实践操作并验证后,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得到了解释:角的大小变化由角两边撑开的大小决定的。
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猜想,大胆地去怀疑,对自己的疑问一定要提出来。同时,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只要他提出问题了,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其分析;对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摸索,大胆创新。
二、优化教学策略,激发提问热情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提问热情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问题,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小学生虽说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又充满了好奇。所以通过课件呈现生活的情境可以吸引学生,也可以增强他们提问的兴趣。在教材中,特地安排有“生活中的大数”等内容,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班级情况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我就课件呈现出我班春游时的照片,让他们根据这个很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了我班参加春游的一共有几人,男生有几人,女生有几人,男生比女生多几人,女生比男生少几人等问题。引申出去要求学生针对学校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学生天天在学校里学习、在学校里游戏,对学校是最了解不过了,他们提出了学校有几位教师,几个班级,几间教室,全校有多少个学生;对于高年级学生,他们提出了本班的学生数占全校的几分之几,校园面积有多少平方米等问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身边的一些事物来提一些问题,只要提得有理就行!
(二)借助故事情景,激发提问热情
各种各样的小故事学生都爱听。教学时,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将教材提供的一些材料编成一个个精美动人而又数学化的故事,学生听完这些故事后都提出一些相应的数学问题。
如教学“过河”,本人根据教材提供的男生29人,女生25人,有4艘船,每艘限乘9人,编写了一个小小的故事,再运用视频把这个故事展现得活灵活现:春天到了,小朋友们要出去春游,他们到小河边的草坪上野餐,看到河对岸的风景非常漂亮,所以想过去玩一下,但是现在河上只有4艘船,每艘船限乘9人。请根据给我们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再让他们自主探究几分钟之后,我让他们到小组中去交流。他们发言积极、激烈讨论,提出了男生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全部过河至少需要几艘船等问题。借助故事情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提问思维,能使他们在精美的故事中提出很多很多问题来。
(三)开展各种活动,激发提问热情
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都是有好处的,在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既能丰富活动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认识元、角、分后,開展了“购物”活动,在购物活动中,我先展示了一段商场购物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根据刚才看到的情境,用虚拟的钱和物品进行开店,再进行商品交易。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活动,切身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他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他们学到的数学内容,有的甚至超出他们所学的内容;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富有创见性。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是教学的方法,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它更能使学生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有深刻的思考。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必须积极创造各种各样的条件,将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学生,在课外也要积极组织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成为学习真正的小主人。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名师怎样观察课堂[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斯苗儿.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