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保持这种“短暂”的兴趣并能稳定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化学实验所起作用是其它教学方法无法取代的。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中如何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一、注重实验演示与操作
(一)强化实验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感知活动,是提高创造力的前提条件。对于学生来说,每个实验前应事先告诉他们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观察?怎样观察? 解决什么问题?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才能仔细、全面。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做到有的放矢。但是,课本中有些实验可见度低,达不到预期目的,这就需要老师开动脑筋,就地取材,对实验进行灵活、机动地加工、处理。可借助幻灯、投影、电视、录像、光盘等辅助手段,也可根据实验特点,把演示实验改成随堂小实验或让学生当老师的助手直接演示。这样,学生不但观察主动,而且能达到激发兴趣,提高联系实际和动手的能力。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可以找一们同学来帮老师点燃酒精灯,或固定试管,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二)勤于做好实验笔记
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③安装试管时,为什么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记:“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试管,导致试管破裂”。
(三)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在做学生分组实验时,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一定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二、注重探究实验的过程
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如在讲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
(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
(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在此基础了老师再次将知识面拓展,“其它的金属也有锈蚀的情况,情况和铁一样吗?大家可以在课外继续探究。”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再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这套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最后再给出其它几种气体的相关信息,组织学生再次分析、讨论,看看自己设计的装置还能适合哪种气体的制取。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
三、注重实验现象的分析
演示实验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在认真的看,期待实验现象的发生,但有一部分爱捣乱的学生却期盼着这个实验出现问题,想看老师出丑。例如,探究CO2熄灭台阶蜡烛的实验时,我故意将CO2从蜡烛的上方直接倒下去,结果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蜡烛后熄灭,与书本介绍的现象刚好相反。这时我就问大家:“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个地方做错了?”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书本上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问我刚才做的实验哪儿做错了?这时就有人说:“倒CO2的方向不对。”然后我将这个实验正确的操作一遍,正常的现象出来了,学生们对这个实验的印象也就加深了。
在学生分组实验时,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做得完美无缺,每组实验都现象一致。我们应当表扬实验操作正确,实验现象正常的学生,我们也要鼓励实验时出现意外的学生,让他们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引导他们检查并改进实验使其最终达到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并且抓住这个错误做为典型,让其它的学生引以为戒。让他们知道每做一个实验时,应当认真观察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养成严谨求实的实验态度。
四、注重实验成果的巩固
实验完成后,一定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和完成一定的实验习题加以巩固。一定要让学生们观看一个演示实验,就要理解这个实验;完成一个分组实验,就要掌握这个实验。如果不及时巩固,时间一长,学生们就遗忘了这个实验的现象、探究过程和实验结论了,那就等于根本没做这个实验。
总之,我们要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精神。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使学生能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学习方法的指导应结合教学实际,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把化学实验教学与思想、情感、能力的教育,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一、注重实验演示与操作
(一)强化实验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感知活动,是提高创造力的前提条件。对于学生来说,每个实验前应事先告诉他们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观察?怎样观察? 解决什么问题?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才能仔细、全面。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做到有的放矢。但是,课本中有些实验可见度低,达不到预期目的,这就需要老师开动脑筋,就地取材,对实验进行灵活、机动地加工、处理。可借助幻灯、投影、电视、录像、光盘等辅助手段,也可根据实验特点,把演示实验改成随堂小实验或让学生当老师的助手直接演示。这样,学生不但观察主动,而且能达到激发兴趣,提高联系实际和动手的能力。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可以找一们同学来帮老师点燃酒精灯,或固定试管,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二)勤于做好实验笔记
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③安装试管时,为什么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记:“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试管,导致试管破裂”。
(三)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在做学生分组实验时,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一定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二、注重探究实验的过程
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如在讲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
(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
(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在此基础了老师再次将知识面拓展,“其它的金属也有锈蚀的情况,情况和铁一样吗?大家可以在课外继续探究。”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再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这套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最后再给出其它几种气体的相关信息,组织学生再次分析、讨论,看看自己设计的装置还能适合哪种气体的制取。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
三、注重实验现象的分析
演示实验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在认真的看,期待实验现象的发生,但有一部分爱捣乱的学生却期盼着这个实验出现问题,想看老师出丑。例如,探究CO2熄灭台阶蜡烛的实验时,我故意将CO2从蜡烛的上方直接倒下去,结果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蜡烛后熄灭,与书本介绍的现象刚好相反。这时我就问大家:“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个地方做错了?”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书本上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问我刚才做的实验哪儿做错了?这时就有人说:“倒CO2的方向不对。”然后我将这个实验正确的操作一遍,正常的现象出来了,学生们对这个实验的印象也就加深了。
在学生分组实验时,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做得完美无缺,每组实验都现象一致。我们应当表扬实验操作正确,实验现象正常的学生,我们也要鼓励实验时出现意外的学生,让他们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引导他们检查并改进实验使其最终达到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并且抓住这个错误做为典型,让其它的学生引以为戒。让他们知道每做一个实验时,应当认真观察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养成严谨求实的实验态度。
四、注重实验成果的巩固
实验完成后,一定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和完成一定的实验习题加以巩固。一定要让学生们观看一个演示实验,就要理解这个实验;完成一个分组实验,就要掌握这个实验。如果不及时巩固,时间一长,学生们就遗忘了这个实验的现象、探究过程和实验结论了,那就等于根本没做这个实验。
总之,我们要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精神。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使学生能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学习方法的指导应结合教学实际,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把化学实验教学与思想、情感、能力的教育,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