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安教育体制改革对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物证分析》课程改革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加强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案例教学 物证分析 应用
在公安教育体制改革新形势下,公安教育的本质特征将从以普通本科学历教育为主体转变为大学后教育的公安专门人才职业教育。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从事公安教育教学的教师也在不断摸索着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既能学到应知的理论知识,还能掌握应会的技术,是教师探索教学改革切实要解决的中心问题。笔者认为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物证分析》课程的教学,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物证分析》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提供一个真实的具体案例,让学生置身于其情境中,然后学生借助案例中提供的信息,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主张从实践中学习、从做中学,他认为学生只通过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他主张知识的获得不是个体旁观的过程,而是探究的过程。探究是主体在与某种不确定的情境相联系时所产生的解决问题的行动。在行动中,知识不是存在于旁观者的被动理解中,而是表现为主体对不确定情境的积极反应。知识是个体主动探究的结果。从这个思想出发,杜威认为所有成功的探究都遵循一般的模式。这种探究模式既可以是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模式,也可以是学校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物证分析》课通过实行案例教学法,就是在认知主体与认知对象间建立桥梁,将认识对象呈现给学生,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行合一,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满足新时期培养公安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笔者以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为指导,将物证分析理论和公安实战的结合,在《物证分析》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学会从物证分析技术的角度探寻破案手段的技术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案例教学中,教师结合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实施自主探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案例教学法能帮助学生理解物证分析技术知识,进而加强对物证分析技术的掌握及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大体包括课前案例设计和课堂教学应用两个程序。
(一)案例教学的准备-案例设计
设计案例是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决定实施成效的关键。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设计时应依据案例的基本特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意状态来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必须能对学生的现有知识技能构成一定的挑战,只有这样的案例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并能促进行学生开拓思维、积极参与、主动创新地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在《物证分析》课程的案例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在全面分析教材和不同层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选择公安实战部门承办的影响重大的、典型的真实案件。教学活动中,以案例作为物证分析知识的有效载体,并通过科学设计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物证分析知识要点相关的情境中。
(二)案例教学课堂实施方法
《物证分析》课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可遵循“引导→实践体验→讨论→再实践→评价”的模式进行。
1.创设情境,引入将要学习的内容
创设情境,相当于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导课环节,在教学方式上可以以教师讲授为主。首先将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简明扼要告知学生,并辅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讲述案件现场及相关人陈述等具体案件背景资料,将学生引入实际案件情境之中。案件相关信息可以案件系统关系图和物证整体、细节图表再辅以必要文字说明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透过案件系统各要素关系,依据其关联性制订工作方案,便于学生通过案件的证据链条环环相扣的基本原则印证检验结论的可靠性。
2.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勘验分析实践
案例检验实践环节可采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体实施方法是,将学生分组后,每小组指定不同学生作为该案件中的现场勘验人员和检验分析人员,根据不同角色承担的各自任务分别制订工作方案并予以实施,如实撰写工作报告。此教学环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案件背景和物证构成的系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处理相关问题。
3.讨论质证,取长补短
讨论质证环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勘验分析工作方案及结果进行讨论和质证,最终使学生取人所长补已之短,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目的。讨论质证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组织和吸引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对案件的勘验分析技能切实得到训练和提高。
4.修正工作方案进行再实践
经过讨论质证环节之后,学生明确了初始勘验分析工作方案中的漏洞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完善工作方案,重新进行检验实践活动。通过这种反复强化训练,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师点评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是主体,但是真正驾驭课堂的却是教师。教师是主导,是方向,是决策。经过“引导→实践体验→讨论→再实践”的学习模式后,学生对案件的认识更为深刻, 教师在结课之前对案件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及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阐释和评价,可以起到进一步强化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积极作用。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课堂驾驭能力。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不能只注重学科内容的传输,而忽略了公安实践。教师应紧密关注违法犯罪活动的新动向,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不断提升自身将微量物证分析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联系公安实战的水平, 才能更好地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二)《物证分析》课案例的编选要有针对性
案例的选择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指导思想。所选择的案例,既要具有典型性和综合性,还要便于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要点。例如选取交通肇事类案件时,应精选覆盖油漆、纤维等微量物证的案件,使学生通过案例的探究,理解和掌握相关物证的检验程序和技术方法。
(三)合理安排课时,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为了保证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每一个案例的教学工作需在2学时之内完成。时间紧、内容多,这就需要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提前做出安排,要求学生自己查资料,预习知识点,为适应案例法教学做好必要知识准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要严格控制时间分配,不可先松后紧,要张弛有度,确保每一环节均达到最佳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辽宁沈阳)
[关键词]案例教学 物证分析 应用
在公安教育体制改革新形势下,公安教育的本质特征将从以普通本科学历教育为主体转变为大学后教育的公安专门人才职业教育。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从事公安教育教学的教师也在不断摸索着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既能学到应知的理论知识,还能掌握应会的技术,是教师探索教学改革切实要解决的中心问题。笔者认为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物证分析》课程的教学,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物证分析》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提供一个真实的具体案例,让学生置身于其情境中,然后学生借助案例中提供的信息,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主张从实践中学习、从做中学,他认为学生只通过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他主张知识的获得不是个体旁观的过程,而是探究的过程。探究是主体在与某种不确定的情境相联系时所产生的解决问题的行动。在行动中,知识不是存在于旁观者的被动理解中,而是表现为主体对不确定情境的积极反应。知识是个体主动探究的结果。从这个思想出发,杜威认为所有成功的探究都遵循一般的模式。这种探究模式既可以是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模式,也可以是学校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物证分析》课通过实行案例教学法,就是在认知主体与认知对象间建立桥梁,将认识对象呈现给学生,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行合一,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满足新时期培养公安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笔者以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为指导,将物证分析理论和公安实战的结合,在《物证分析》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学会从物证分析技术的角度探寻破案手段的技术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案例教学中,教师结合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实施自主探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案例教学法能帮助学生理解物证分析技术知识,进而加强对物证分析技术的掌握及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大体包括课前案例设计和课堂教学应用两个程序。
(一)案例教学的准备-案例设计
设计案例是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决定实施成效的关键。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设计时应依据案例的基本特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意状态来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必须能对学生的现有知识技能构成一定的挑战,只有这样的案例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并能促进行学生开拓思维、积极参与、主动创新地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在《物证分析》课程的案例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在全面分析教材和不同层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选择公安实战部门承办的影响重大的、典型的真实案件。教学活动中,以案例作为物证分析知识的有效载体,并通过科学设计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物证分析知识要点相关的情境中。
(二)案例教学课堂实施方法
《物证分析》课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可遵循“引导→实践体验→讨论→再实践→评价”的模式进行。
1.创设情境,引入将要学习的内容
创设情境,相当于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导课环节,在教学方式上可以以教师讲授为主。首先将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简明扼要告知学生,并辅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讲述案件现场及相关人陈述等具体案件背景资料,将学生引入实际案件情境之中。案件相关信息可以案件系统关系图和物证整体、细节图表再辅以必要文字说明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透过案件系统各要素关系,依据其关联性制订工作方案,便于学生通过案件的证据链条环环相扣的基本原则印证检验结论的可靠性。
2.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勘验分析实践
案例检验实践环节可采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体实施方法是,将学生分组后,每小组指定不同学生作为该案件中的现场勘验人员和检验分析人员,根据不同角色承担的各自任务分别制订工作方案并予以实施,如实撰写工作报告。此教学环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案件背景和物证构成的系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处理相关问题。
3.讨论质证,取长补短
讨论质证环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勘验分析工作方案及结果进行讨论和质证,最终使学生取人所长补已之短,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目的。讨论质证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组织和吸引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对案件的勘验分析技能切实得到训练和提高。
4.修正工作方案进行再实践
经过讨论质证环节之后,学生明确了初始勘验分析工作方案中的漏洞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完善工作方案,重新进行检验实践活动。通过这种反复强化训练,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师点评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是主体,但是真正驾驭课堂的却是教师。教师是主导,是方向,是决策。经过“引导→实践体验→讨论→再实践”的学习模式后,学生对案件的认识更为深刻, 教师在结课之前对案件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及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阐释和评价,可以起到进一步强化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积极作用。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课堂驾驭能力。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不能只注重学科内容的传输,而忽略了公安实践。教师应紧密关注违法犯罪活动的新动向,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不断提升自身将微量物证分析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联系公安实战的水平, 才能更好地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二)《物证分析》课案例的编选要有针对性
案例的选择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指导思想。所选择的案例,既要具有典型性和综合性,还要便于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要点。例如选取交通肇事类案件时,应精选覆盖油漆、纤维等微量物证的案件,使学生通过案例的探究,理解和掌握相关物证的检验程序和技术方法。
(三)合理安排课时,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为了保证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每一个案例的教学工作需在2学时之内完成。时间紧、内容多,这就需要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提前做出安排,要求学生自己查资料,预习知识点,为适应案例法教学做好必要知识准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要严格控制时间分配,不可先松后紧,要张弛有度,确保每一环节均达到最佳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辽宁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