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材料作文立意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ch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所说的材料作文是指2006年之后新出现的一种材料作文形式,它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这种新的命题形式从根本上来说,是材料作文,这材料可以是现实材料、理论材料,也可能是寓言材料,但只给出材料,不确定话题,按照新课程的大纲要求是“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就要求学生自主审题立意,自主确定标题和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从而引导学生把审题的注意力从关注材料本身集中到对材料的全面解读上。“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因此,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一步。
  可是,在作文实践中,学生由于对材料的理解受到自身现实条件的束缚,“三点一线”的生活不能给予他们丰富的现实体验,更多的知识来源于课堂中的教师传授和书本学习,这样大大限制了他们的作文思维。大部分学生作文是只是停留在机械的模仿上,根本没有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在作文立意上,学生只是从材料文本的只言片语中随便选取一个角度,匆忙地完成规定时间内的作文,不可避免地出现偏题离题。如何有针对性地立意,是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一个首要的、基本的课题,笔者结合近几年对高中作文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全面阅读材料,抓住材料中所要表达的关键句
  材料是作文的依据,材料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可能为作文提供写作文的角度,但是如果学生仅对字、词、句孤立地、肤浅地理解,而他们对材料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倾向往往表象化,那么,在拟题或谋篇布局时学生常常会偏题甚至是离题,造成不应有的作文挫败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全面阅读材料,抓住材料中所要表达的关键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针对所给的材料,紧抓关键句不放,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如: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孩子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了账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这则材料介绍了两种类似的做法,都是做好事,可是人们的看法和孔子的看法却截然相反,这是从材料中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信息,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告诉学生在作文时对于一件事或一种现象要辩证地理解、分析。
  关键句从某种意义上是理解、分析的钥匙,比较阅读关键句,目的是突出主旨,而把握住主旨便是不至于偏题离题。如材料所述,对于救人这事,人们“认为他太贪心”,这是一句关键句;对于赎人这事,“人们夸他品格高尚”,这也是一句关键句。而对于救人这事,“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这是一句关键句。对于赎人这事,“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了账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有看见”,这也是一句关键句。
  这些关键句找出之后,通过“人们”的做法和孔子的做法进行比较,以及孔子的精辟分析,就容易看到事物的差别,从这种不同中抓住不同的原因——一件事或一种现象都具有两面性。结合这两面性,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积累的知识,作文的立意就清晰了。
  二、抓住明显流露出情感倾向的字或词
  找出关键句只是立意的第一步,也就是审题。在作文时,通过全面阅读材料,抓住关键句透露的写作信息,学生不至于偏题甚至离题。但是如何才能结合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写材料作文呢?显然,材料中那些明显流露出情感倾向的字或词,一方面是这则材料作者的情感倾向,出题者希望学生能从作者的情感倾向出发去理解去立意,另一方面是容易与学生情感产生共鸣的刺激点,学生能在阅读这些字词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
  在材料中,流露出情感倾向的字或词往往通过动词、形容词及副词等这类词语表达出来,在学生全面阅读材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这类词语作为重点给予关注。学生在阅读时紧紧抓住那些明显流露出情感倾向的字或词不放,往往能获得与之生活体验产生共鸣的情感,立意也就比较有内容。
  如唐人李翱的《李文公集》中有这样一个寓言:两人分乘国马(指平时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征用的马)和骏马并驾而行,骏马咬破国马长鬃之颈,使之流血不止,国马若无其事,仍行走自如。骏马回家后却浑身颤抖,水草不沾,国马主人说:“它大概是因为咬了国马而羞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国马牵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了。
  这则寓言给定的主人公是:国马和骏马。在描写国马时,用了“若无其事”、“行走自如”、“亲近”三个很形象生动的词语,但还不能只孤立在国马的身上立意,否则就会出现偏题现象。毕竟国马的这种正面形象是需要借助骏马的这种反面形象衬托出来的,所以有必要引导学生对骏马进行了解。在描写骏马时,材料用了“咬破”、“浑身颤抖”、“水草不沾”、“恢复如初”这四个很形象生动的词语。再连缀一下这些流露出情感倾向的词语:咬破——若无其事——行走自如——浑身颤抖——水草不沾——亲近——恢复如初,这则寓言所要表达的一个情感倾向也就明确了。
  三、结合亲身体会进行启发式联想
  其实抓住明显流露出情感倾向的字或词,立意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但是要写好一篇作文,这样的立意只是在初级阶段,只能保证在作文时不会偏题或者离题。现在材料作文往往还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写,这对于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高中生确实有不小的难度,他们的生活体验只来源于三点一线,除此之外,就只有书本上、课堂上的间接经验。
  在作文课堂中,教师的启发式联想教学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其实,启发式联想就是一种发散性思维,也是立意的一种必要的补充。一则材料,如何利用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呢?
  如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早年参加过一次指挥家大赛。他按评委交给他的乐谱指挥乐队,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不和谐的旋律,他开始以为是演奏错了,但重奏几次依然如此,于是指出乐谱有问题。不料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声称乐谱不会有错。他考虑再三,仍然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就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声音刚落,作曲家和评委立刻起立,报之以热烈的掌声,并祝贺他在大赛中夺魁。这个故事说明什么?有人认为,这是自信的胜利;也有人认为,这是固执的胜利。
  在立意方面,学生在全面阅读材料、抓住材料中所要表达的关键句和抓住明显地流露出情感倾向的字或词后,很容易就能想到这是写一篇关于“自信”这类话题的作文,也很容易联系自身平常学习生活的体验。可是在课堂作文中,学生却更容易出现一些大话空话。可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很重要。
  要让学生言由心生,言之有物。教师需要应用一些启发式的语言帮助学生丰富作文内容,就这则材料,可以这样引导:“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物体现了自信呢?”“你们在平常阅读中,哪些人的自信让你记忆犹新呢,报纸上的、杂志上、名著上的?”然后提问学生,不同学生的回答可以让全班每一学生都有所体会,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就顺手多了。
  只有到这一步,材料作文的立意才能宣告完成。
  在高中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如果能结合材料的特点,依据这三点组织教学,那么学生就能根据材料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组织语言,有条理、深入地写好作文。
其他文献
摘 要: “赏识”即欣赏、认识,它提出的前提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潜力。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使之学习心境保持“愉悦”,从而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强化学习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需做到:把握学生心理,善待学生言行;尊重学生人格,倾听学生心声;激励学生上进,真诚表扬学生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当今少儿读者阅读现象的分析,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提出了少儿图书馆要努力做好指导工作,推荐健康有益的图书给广大少儿读者,为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出一分力。  关键词: 少儿图书馆 阅读指导 阅读水平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来自学校,还有一部分来自平时的阅读与观察。阅读能够给孩子的童年带来无穷乐趣,同时也是他们获取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它已不仅是练习一项技能,而且对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怎样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字写得“入体”呢?这就需要老师在指导方法上加以强化。具体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字也如此。学生一旦对写字失去兴趣,视写字为负担,字就无法写好,教师再罚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有关阅读的新理念和学段的阅读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
摘 要: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文章提出只要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设置、课堂问题设置、学生主体性发挥及教师语言等方面的有效性,就能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策略  新课改的理念虽然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也出现了很多值得反思的现象。语文课改纠正的是在中小学系统传授语言学等知识的教学方法,而没有反对“必要的语文知识”的学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常伴发动脉硬化,心血管,眼,肾及神经系统等慢性疾患。全世界大约有1.2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与心血管,癌症被称为世界性三大疾病。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