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文章提出只要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设置、课堂问题设置、学生主体性发挥及教师语言等方面的有效性,就能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策略
新课改的理念虽然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也出现了很多值得反思的现象。语文课改纠正的是在中小学系统传授语言学等知识的教学方法,而没有反对“必要的语文知识”的学习、传授。相反,我们必须研究,中小学到底需要教授哪些语文知识,如何教授这些语文知识;需纠正的是不民主的、不倾听学生个性声音的教学,并不反对教师必要的、关键性的价值引导。因此,语文教学不能搞新的形式主义,必须体现教师、学生、教学存在的真正价值,即“教学的价值”。那么,如何使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呢?
一、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的有效性
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没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点,也没有一个要达到的具体的目标,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但凡这种没有明确目的性的环节,一定不能让它占取课堂时间。所以,每一节课,我们一定要结合目标找准切入点,由这个切入点展开具体的学习,这样,既能使课堂简洁,又能使课堂更有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善于用形象、直观的表达方式,创设情境,以情生情,让学生感受到形象的鲜明性,进而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课堂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四环节教学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使教学悄悄地发生了转变。语文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科学把握教学四个环节,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语文课堂达到高效。
二、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因学定教。脱离学生的实际,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不是新课改追求的课堂教学。其实,细想一想,现在各种研究课、大赛课上,执教老师最担心的是什么?往往是担心所遇到的“这个班的学生”水平是不是能适应自己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教师往往就在“撞大运”,如果学生的学力与自己的教学设计“合拍”,教学就顺利推进;反之,就很难顺利进行。因此,我以为,有效的教学首先不是考虑教师用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而是要首先研究学生,然后是研究适宜的内容与目标,最后才是方式、方法问题。一句话,学生的实际是最重要的教学设计的起点。一是问题的设置既要有挑战性,又要能够达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目的,但也要难易适中。正如大家都熟悉的摘苹果理论:枝头的苹果要是让摘的人感觉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他才会有兴趣,有信心,但如果他一看就觉得即使努力跳了,使劲跳了,还是连够都够不着的话,那么那个苹果再鲜艳、再诱人他也不可能感兴趣。同样,如果是一个已经蔫了的甚至是烂掉的苹果的话,那么就算摘的人一伸手不费一点力气就可以摘到,谁又会稀罕呢?二是问题的设置要灵活。有些问题,换一种问法,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但学生的接受度就不一样了。
三、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有效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为核心。它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具有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它将建立起把服务祖国人民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统一的教育机制。二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能思考、能活动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
四、语文教师语言的有效性
教师语言素养也是教育艺术修养的一部分。教师语言是向学生表达思想感情和传递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儿童,因此,语言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教师的语言必须清楚明白、科学准确和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教育和教学中,小语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口语儿童化,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力争做到清晰、准确、科学、符合逻辑,并具有幽默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教师素养概括为六条,其中第五条便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语言修养。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思想交流的工具,掌握和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首要的基本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加强自身语言修养十分重要。一是教学语言要准确。教学中,教师无论是介绍、引导、总结,还是下指令,语言都一定要是精准的。二语言要有效。很多老师老觉得课堂上时间总是不够用,其实老师废话太多就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如鼓励学生,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对学生突出的表现,只需要送上老师或真诚的赞美、或肯定的眼神、或会心的微笑,或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掌声就已经足够。
参考文献:
[1]刘芳总主编.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专家指导汇编.和平出版社出版.
[2]阮望兴,朱建人主编.嘉兴市小学教师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策略
新课改的理念虽然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也出现了很多值得反思的现象。语文课改纠正的是在中小学系统传授语言学等知识的教学方法,而没有反对“必要的语文知识”的学习、传授。相反,我们必须研究,中小学到底需要教授哪些语文知识,如何教授这些语文知识;需纠正的是不民主的、不倾听学生个性声音的教学,并不反对教师必要的、关键性的价值引导。因此,语文教学不能搞新的形式主义,必须体现教师、学生、教学存在的真正价值,即“教学的价值”。那么,如何使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呢?
一、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的有效性
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没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点,也没有一个要达到的具体的目标,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但凡这种没有明确目的性的环节,一定不能让它占取课堂时间。所以,每一节课,我们一定要结合目标找准切入点,由这个切入点展开具体的学习,这样,既能使课堂简洁,又能使课堂更有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善于用形象、直观的表达方式,创设情境,以情生情,让学生感受到形象的鲜明性,进而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课堂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四环节教学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使教学悄悄地发生了转变。语文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科学把握教学四个环节,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语文课堂达到高效。
二、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因学定教。脱离学生的实际,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不是新课改追求的课堂教学。其实,细想一想,现在各种研究课、大赛课上,执教老师最担心的是什么?往往是担心所遇到的“这个班的学生”水平是不是能适应自己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教师往往就在“撞大运”,如果学生的学力与自己的教学设计“合拍”,教学就顺利推进;反之,就很难顺利进行。因此,我以为,有效的教学首先不是考虑教师用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而是要首先研究学生,然后是研究适宜的内容与目标,最后才是方式、方法问题。一句话,学生的实际是最重要的教学设计的起点。一是问题的设置既要有挑战性,又要能够达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目的,但也要难易适中。正如大家都熟悉的摘苹果理论:枝头的苹果要是让摘的人感觉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他才会有兴趣,有信心,但如果他一看就觉得即使努力跳了,使劲跳了,还是连够都够不着的话,那么那个苹果再鲜艳、再诱人他也不可能感兴趣。同样,如果是一个已经蔫了的甚至是烂掉的苹果的话,那么就算摘的人一伸手不费一点力气就可以摘到,谁又会稀罕呢?二是问题的设置要灵活。有些问题,换一种问法,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但学生的接受度就不一样了。
三、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有效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为核心。它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具有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它将建立起把服务祖国人民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统一的教育机制。二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能思考、能活动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
四、语文教师语言的有效性
教师语言素养也是教育艺术修养的一部分。教师语言是向学生表达思想感情和传递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儿童,因此,语言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教师的语言必须清楚明白、科学准确和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教育和教学中,小语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口语儿童化,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力争做到清晰、准确、科学、符合逻辑,并具有幽默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教师素养概括为六条,其中第五条便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语言修养。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思想交流的工具,掌握和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首要的基本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加强自身语言修养十分重要。一是教学语言要准确。教学中,教师无论是介绍、引导、总结,还是下指令,语言都一定要是精准的。二语言要有效。很多老师老觉得课堂上时间总是不够用,其实老师废话太多就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如鼓励学生,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对学生突出的表现,只需要送上老师或真诚的赞美、或肯定的眼神、或会心的微笑,或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掌声就已经足够。
参考文献:
[1]刘芳总主编.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专家指导汇编.和平出版社出版.
[2]阮望兴,朱建人主编.嘉兴市小学教师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