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命教育的主题贯穿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内容的始终,旨在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积极的生命态度,领悟生命内涵,追求生命质量,塑造完整人格。立足课堂教学,开展基于单元或课时主题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以专项调查提升生命认知、以主题探究体验生命价值、以情境体验感悟生命内涵、以多元评价明晰生命意义,是有效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生命教育;专项调查;主题探究;情境体验;多元评价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以小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学生为目标的综合课程。生命教育的主题贯穿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内容的始终,旨在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积极的生命态度,领悟生命内涵,追求生命质量,塑造完整人格。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呵护生命、关爱生命、追求完整的生命意义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生命教育应遵循立足学生、面向生活实践的教育原则,从单纯的课堂走向真实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层面展开。因此,立足课堂教学,开展基于单元或课时主题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以专项调查提升生命认知、以主题探究体验生命价值、以情境体验感悟生命内涵、以多元评价明晰生命意义,是我们所做的尝试和探索。
一、以专项调查提升生命认知
生命教育的目标指向学生的成长而非单纯的知识、技能学习。我们在单元主题的统领下,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和遇到的问题、困惑,设计与学生当下生活紧密相关的系列调查活动。调查活动以提升学生对生命力的感知为指向,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线,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意志品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专项调查,学生走进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找寻蕴藏在琐碎生活中的数据、故事、物品、人物,回顾可感可知的真实生活,让具体的生活事件成为理解生命概念、感悟生命意义、体味生命可贵的载体,提升道德认知。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共有三个学习板块,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生命最宝贵》一课,接受生命历程教育,知道生命来之不易;通过《安全记心上》一课,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进行生命安全技能教育,增强安全防范能力;通过《心中的“110”》一课,警惕人际交往中的安全问题,进行生命安全意识教育,树牢安全防范意识,做到警钟长鸣。进行《生命最宝贵》一课的教学,与学生交流“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的话题时,笔者发现,实际生活中,学生只是懵懂地知道父母爱自己,在家里都宠着自己;个别学生有时候为了达到让父母妥协的目的,甚至会以发脾气、不吃饭、故意受凉生病、离家出走等不理智的方式伤害自己。实际上,他们并不真正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甚至不理解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由此,笔者针对学生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关于生命价值的认知迷惘和行为误区,设计了两个系列调查活动。
系列调查活动一:“亲亲宝贝”。该系列的活动主要有两项,一是搜集自己出生时家人保留的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如小脚丫照、小奶瓶、小衣服、婴儿照、胎毛笔……二是调查自己出生时发生的一些有趣或者特殊的事情,如“我名字的由来”“我这样来到了世界”“家人对我的昵称”“我和亲人的第一面”等,完成表格“我的出生小档案”。这些系列调查活动主要在课前开展,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我”出生这一生活事件的回顾与整理,通过搜集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回忆有特殊意义的事件等,让学生将视角转向对生命成长细节的关注,感知家人对自己生命的重视,以及自己作为一个家庭成员带给家人的快乐和希望。在第一项调查中,学生为自己搜集来的小脚丫、小奶瓶、小衣服等小物品而感到惊讶,真切感受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在与家人的对话中,学生体会到了家人在自己的生命成长中的付出。通过第二项调查,学生知道自己名字中每一个蕴含深意的字都寄托了父母的期望和祝福;知道亲人对自己的昵称也包含着他们对自己的喜爱,感受到生命成长的过程是艰辛亦是幸福的。
系列调查活动二:“妈妈的爱”。该系列活动主要围绕一张调查表格展開,其中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妈妈怀孕后体重的变化”“妈妈怀孕后腰围的变化”“妈妈怀孕前后的食谱”“妈妈生我前12小时身体的感受”。做调查之前,学生对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认知是模糊的。通过调查,看着自己记录的一组组不断变化的数字,他们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了妈妈的体重在不断增加,腰围在不断增粗,行动越来越不方便。调查过程中,学生还听了妈妈的现场描述,感受到了妈妈怀孕九个月的辛苦付出、分娩时所承受的巨大痛苦,明白了自己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人爱的结晶,体会到了妈妈的伟大和自己生命的来之不易。
两个系列的调查,让学生在搜集各种与成长相关资料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了生命的珍贵和来之不易,还重温了亲人对自己的疼爱和期待。
二、以主题探究体验生命价值
学生所面对的现实的生活世界和未来的生活世界是复杂多变的,是不可预测的,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状态也不仅仅是知识意义上的简单选择,更多的是从生活的经验中生长出来的。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参与主题探究活动,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交流、碰撞、探索,达成生命的互动与共融,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在参与主题探究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指令的执行者,不是习惯的被塑造者、道理的被灌输者,而是生命活动的体验者、学习者、合作者、探究者,他们会通过针对主题的协作讨论、对话交流和互动合作,不断探索未知,学会创新,实现生命的共同成长。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指向对学生的生命健康教育,从学会“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学会交流沟通”“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三个方面,关注五年级学生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和认知能力的提高所面临的新问题: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又有价值的课余生活;如何在集体生活中有效化解矛盾,学会交流沟通;如何面对生活中烟酒和毒品的诱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自己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体验克服困难后成功的喜悦;学会欣赏、宽容、尊重他人;远离烟酒与毒品,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这些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要面对的现实生活,也是未来生命历程中不可逾越的实际问题,更是生命成长的必经之路。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笔者组织学生分别就“课余生活”“交流沟通”“拒绝烟酒和毒品”三个主题展开探究,并针对每个主题确定了多个可以探究的话题。以“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的主题探究为例,我们决定聚焦“图片说危害”“数据说危害”“家人说危害”“案例说危害”“医生说危害”“实验说危害”等,深层次挖掘烟酒与毒品对人体的危害。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已有的资源,自由组建探究小组,民主商议确定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一起商定实践活动计划。总体来看,每个小组的计划都包含查找资料、小组采访、数据收集、案例筛选、文稿设计、PPT制作等,并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分工,预设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等。由此,我们看到了多元丰富的探究:有学生家长是医生,学生便以咨询的方式获取了烟酒危害身体的典型案例和相关数据;有的学生擅长画画,就以画图的方式,展示吸食烟酒和毒品的人与健康的人的状态对比图,印证烟酒和毒品的具体危害;有的学生家长或者祖父母抽烟喝酒,并因此患上疾病,甚至因为饮酒、长期抽烟造成严重后果,他们便以实际事例现身说法,阐明自己对烟酒和毒品的认识……学生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地深入生活实际去探究,在不断的协商、合作、体验中,让数据、图片、案例等发声,让实证说话,切实感受到烟酒和毒品对生命的危害,更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与脆弱,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三、以情境体验感悟生命内涵
围绕教学主题,基于教材内容生发的面向学生生活的情境体验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拓展性、跨学科性,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观察与思考、收集与整理、辨别与判断、对话与协商,能使他们的生命感受与体验逐步得到唤醒,生命智慧与能力不断得到提升。道德与法治生命教育主题的活动实践,要借助生动具体的情境,唤醒与激活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视角引领学生观察世界,以学生可以接纳的方式带领他们探索世界,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生命内涵,提升道德认知。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这一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与本单元的主题极为契合。于是,笔者创设了“小小口罩真重要”的情境体验活动,让学生结合当前的实况,反思疫情发生时人们的行为,思考规则在公共生活中的意义和重要性,知道规则与生命的安全、健康密切相关,明白在公共生活中人人遵守规则才会带来秩序、安全和幸福。该情境体验活动链接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主要从六个层面引发学生体验:第一,“想一想,哪些场合要戴口罩”,让学生思考佩戴口罩的场合特点,突出即使在空旷的室外人员聚集地也应佩戴口罩的主旨,并能从口罩佩戴的要求启发学生思考新冠病毒极强的传染性;第二,“学一学,口罩应该怎样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练习和互相纠正,学习佩戴口罩的方法,知道戴口罩的目的;第三,“辨一辨,他们这样做对吗”,让学生反思生活中佩戴口罩的错误做法,分析疫情下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第四,“做一做,如何处理用过的口罩”,结合生活中的垃圾分类情况,让学生思考如何处理防疫废弃物,纠正随手乱丢口罩的不文明行为;第五,“演一演,在小区遇到不戴口罩的人怎么办”,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角色扮演,换位思考,明白佩戴口罩利人利己,懂得遵守规则,人人有责;第六,“画一画,口罩可以这样设计吗”,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不同图案、不同材质的口罩,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聚焦小小的“口罩”,聚焦“戴口罩”这一在平时无足轻重的行为,以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不同角度的体验,让学生明白:公共生活中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影响到其他人;戴口罩不是个人行为,而是遵守规则、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疫情之下,人们应严格遵守防控规则,既保护自己,又善待他人;既学会辨别是非,又履行公民义务。面对生命历程中的重大危机事件时,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大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既要学会自律,做最好的自己,又要善待他人,与他人相互依存;在公共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培养公德心,在非常时刻、危难时刻,还要克服“小我”,发扬“大我”精神。
回顾疫情发生至今,居家隔离、不聚集、公共场所戴口罩等做法,都为防疫作出了贡献。学生通过对当下生活的回顾、梳理、反思,对“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反思和体悟甚为深刻。
四、以多元评价明晰生命意义
生命教育主题的实践活动开展倡导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内容的多元、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多元,以使学生在追求完整、健全的人格和富有人文精神的生命價值观的过程中明晰生命意义。实践活动的评价既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又重视学生过程性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以成长记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来说,就是评价学生合作学习时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困难的勇气、克服苦难的意志、创造性完成任务的兴趣和热情等。
以主题实践活动“说说烟酒或毒品的危害”为例,笔者不仅会鼓励学生及时在课堂中交流总结探究经验,还会借助黑板报、晨会、班会等平台,鼓励学生适时展示自己搜集和创作的与活动有关的图片、海报、PPT、抖音小视频等物化成果。学生交流经验与展示成果的过程中,笔者会以教师评价、生生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些经验和成果作出即时评价,强化学生对“烟酒毒”危害的认识,巩固学生的道德认知,引领学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基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对家人、医生、朋友等做过采访,笔者也将他们纳入了评价主体团队,请他们对学生搜集烟酒和毒品危害的数据和资料的方法可靠性、方式可用性、素材丰富性、图标严谨性等作出评价。对主题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不单纯评价学生画的烟酒和毒品危害人的作品是否传神、制作的图文作品是否逼真、搜集的数据是否精确无误等,还评价每个小组的合作是否融洽和谐,是否分工合理,是否高效地助力实践活动的推进,使得每个成员对生命意义的体悟更为深刻,等等。
有教师组织二年级学生参与“我种一粒籽”的主题实践活动,在评价学生的实践成果的时候,除了让学生自我评价外,还调动了家长、学习伙伴等多个主体参与评价。这项主题探究活动中,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选择西瓜籽、青菜籽、豆子、花生籽、向日葵籽等进行种植、观察、记录,最终呈现了如观察日记、小视频、图片日记、照片等活动成果。多元评价主体不仅对学生种植幼苗的过程和效果做了评价,还对学生的各项活动成果做了评价,促使学生在发现生命的不同历程后,进一步反思自己的种植过程,学习他人的种植养护方法,不断完善种植方案,优化养护过程。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知更为全面、深刻。
多元评价,评价的是过程,强调的是对学生自身生命状态的关注以及学生对他人生命状态的关注,评价本身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生命意义认知的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自发评价、小组内同伴相互评价,也是每个学生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 高伟.从生命理解到生命教育——一种走向生活的生命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与儿童一起研究:丰富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行动研究”(编号:Bb/2013/02/2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生命教育;专项调查;主题探究;情境体验;多元评价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以小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学生为目标的综合课程。生命教育的主题贯穿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内容的始终,旨在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积极的生命态度,领悟生命内涵,追求生命质量,塑造完整人格。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呵护生命、关爱生命、追求完整的生命意义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生命教育应遵循立足学生、面向生活实践的教育原则,从单纯的课堂走向真实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层面展开。因此,立足课堂教学,开展基于单元或课时主题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以专项调查提升生命认知、以主题探究体验生命价值、以情境体验感悟生命内涵、以多元评价明晰生命意义,是我们所做的尝试和探索。
一、以专项调查提升生命认知
生命教育的目标指向学生的成长而非单纯的知识、技能学习。我们在单元主题的统领下,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和遇到的问题、困惑,设计与学生当下生活紧密相关的系列调查活动。调查活动以提升学生对生命力的感知为指向,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线,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意志品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专项调查,学生走进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找寻蕴藏在琐碎生活中的数据、故事、物品、人物,回顾可感可知的真实生活,让具体的生活事件成为理解生命概念、感悟生命意义、体味生命可贵的载体,提升道德认知。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共有三个学习板块,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生命最宝贵》一课,接受生命历程教育,知道生命来之不易;通过《安全记心上》一课,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进行生命安全技能教育,增强安全防范能力;通过《心中的“110”》一课,警惕人际交往中的安全问题,进行生命安全意识教育,树牢安全防范意识,做到警钟长鸣。进行《生命最宝贵》一课的教学,与学生交流“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的话题时,笔者发现,实际生活中,学生只是懵懂地知道父母爱自己,在家里都宠着自己;个别学生有时候为了达到让父母妥协的目的,甚至会以发脾气、不吃饭、故意受凉生病、离家出走等不理智的方式伤害自己。实际上,他们并不真正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甚至不理解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由此,笔者针对学生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关于生命价值的认知迷惘和行为误区,设计了两个系列调查活动。
系列调查活动一:“亲亲宝贝”。该系列的活动主要有两项,一是搜集自己出生时家人保留的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如小脚丫照、小奶瓶、小衣服、婴儿照、胎毛笔……二是调查自己出生时发生的一些有趣或者特殊的事情,如“我名字的由来”“我这样来到了世界”“家人对我的昵称”“我和亲人的第一面”等,完成表格“我的出生小档案”。这些系列调查活动主要在课前开展,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我”出生这一生活事件的回顾与整理,通过搜集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回忆有特殊意义的事件等,让学生将视角转向对生命成长细节的关注,感知家人对自己生命的重视,以及自己作为一个家庭成员带给家人的快乐和希望。在第一项调查中,学生为自己搜集来的小脚丫、小奶瓶、小衣服等小物品而感到惊讶,真切感受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在与家人的对话中,学生体会到了家人在自己的生命成长中的付出。通过第二项调查,学生知道自己名字中每一个蕴含深意的字都寄托了父母的期望和祝福;知道亲人对自己的昵称也包含着他们对自己的喜爱,感受到生命成长的过程是艰辛亦是幸福的。
系列调查活动二:“妈妈的爱”。该系列活动主要围绕一张调查表格展開,其中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妈妈怀孕后体重的变化”“妈妈怀孕后腰围的变化”“妈妈怀孕前后的食谱”“妈妈生我前12小时身体的感受”。做调查之前,学生对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认知是模糊的。通过调查,看着自己记录的一组组不断变化的数字,他们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了妈妈的体重在不断增加,腰围在不断增粗,行动越来越不方便。调查过程中,学生还听了妈妈的现场描述,感受到了妈妈怀孕九个月的辛苦付出、分娩时所承受的巨大痛苦,明白了自己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人爱的结晶,体会到了妈妈的伟大和自己生命的来之不易。
两个系列的调查,让学生在搜集各种与成长相关资料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了生命的珍贵和来之不易,还重温了亲人对自己的疼爱和期待。
二、以主题探究体验生命价值
学生所面对的现实的生活世界和未来的生活世界是复杂多变的,是不可预测的,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状态也不仅仅是知识意义上的简单选择,更多的是从生活的经验中生长出来的。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参与主题探究活动,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交流、碰撞、探索,达成生命的互动与共融,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在参与主题探究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指令的执行者,不是习惯的被塑造者、道理的被灌输者,而是生命活动的体验者、学习者、合作者、探究者,他们会通过针对主题的协作讨论、对话交流和互动合作,不断探索未知,学会创新,实现生命的共同成长。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指向对学生的生命健康教育,从学会“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学会交流沟通”“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三个方面,关注五年级学生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和认知能力的提高所面临的新问题: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又有价值的课余生活;如何在集体生活中有效化解矛盾,学会交流沟通;如何面对生活中烟酒和毒品的诱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自己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体验克服困难后成功的喜悦;学会欣赏、宽容、尊重他人;远离烟酒与毒品,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这些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要面对的现实生活,也是未来生命历程中不可逾越的实际问题,更是生命成长的必经之路。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笔者组织学生分别就“课余生活”“交流沟通”“拒绝烟酒和毒品”三个主题展开探究,并针对每个主题确定了多个可以探究的话题。以“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的主题探究为例,我们决定聚焦“图片说危害”“数据说危害”“家人说危害”“案例说危害”“医生说危害”“实验说危害”等,深层次挖掘烟酒与毒品对人体的危害。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已有的资源,自由组建探究小组,民主商议确定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一起商定实践活动计划。总体来看,每个小组的计划都包含查找资料、小组采访、数据收集、案例筛选、文稿设计、PPT制作等,并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分工,预设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等。由此,我们看到了多元丰富的探究:有学生家长是医生,学生便以咨询的方式获取了烟酒危害身体的典型案例和相关数据;有的学生擅长画画,就以画图的方式,展示吸食烟酒和毒品的人与健康的人的状态对比图,印证烟酒和毒品的具体危害;有的学生家长或者祖父母抽烟喝酒,并因此患上疾病,甚至因为饮酒、长期抽烟造成严重后果,他们便以实际事例现身说法,阐明自己对烟酒和毒品的认识……学生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地深入生活实际去探究,在不断的协商、合作、体验中,让数据、图片、案例等发声,让实证说话,切实感受到烟酒和毒品对生命的危害,更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与脆弱,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三、以情境体验感悟生命内涵
围绕教学主题,基于教材内容生发的面向学生生活的情境体验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拓展性、跨学科性,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观察与思考、收集与整理、辨别与判断、对话与协商,能使他们的生命感受与体验逐步得到唤醒,生命智慧与能力不断得到提升。道德与法治生命教育主题的活动实践,要借助生动具体的情境,唤醒与激活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视角引领学生观察世界,以学生可以接纳的方式带领他们探索世界,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生命内涵,提升道德认知。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这一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与本单元的主题极为契合。于是,笔者创设了“小小口罩真重要”的情境体验活动,让学生结合当前的实况,反思疫情发生时人们的行为,思考规则在公共生活中的意义和重要性,知道规则与生命的安全、健康密切相关,明白在公共生活中人人遵守规则才会带来秩序、安全和幸福。该情境体验活动链接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主要从六个层面引发学生体验:第一,“想一想,哪些场合要戴口罩”,让学生思考佩戴口罩的场合特点,突出即使在空旷的室外人员聚集地也应佩戴口罩的主旨,并能从口罩佩戴的要求启发学生思考新冠病毒极强的传染性;第二,“学一学,口罩应该怎样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练习和互相纠正,学习佩戴口罩的方法,知道戴口罩的目的;第三,“辨一辨,他们这样做对吗”,让学生反思生活中佩戴口罩的错误做法,分析疫情下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第四,“做一做,如何处理用过的口罩”,结合生活中的垃圾分类情况,让学生思考如何处理防疫废弃物,纠正随手乱丢口罩的不文明行为;第五,“演一演,在小区遇到不戴口罩的人怎么办”,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角色扮演,换位思考,明白佩戴口罩利人利己,懂得遵守规则,人人有责;第六,“画一画,口罩可以这样设计吗”,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不同图案、不同材质的口罩,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聚焦小小的“口罩”,聚焦“戴口罩”这一在平时无足轻重的行为,以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不同角度的体验,让学生明白:公共生活中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影响到其他人;戴口罩不是个人行为,而是遵守规则、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疫情之下,人们应严格遵守防控规则,既保护自己,又善待他人;既学会辨别是非,又履行公民义务。面对生命历程中的重大危机事件时,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大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既要学会自律,做最好的自己,又要善待他人,与他人相互依存;在公共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培养公德心,在非常时刻、危难时刻,还要克服“小我”,发扬“大我”精神。
回顾疫情发生至今,居家隔离、不聚集、公共场所戴口罩等做法,都为防疫作出了贡献。学生通过对当下生活的回顾、梳理、反思,对“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反思和体悟甚为深刻。
四、以多元评价明晰生命意义
生命教育主题的实践活动开展倡导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内容的多元、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多元,以使学生在追求完整、健全的人格和富有人文精神的生命價值观的过程中明晰生命意义。实践活动的评价既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又重视学生过程性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以成长记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来说,就是评价学生合作学习时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困难的勇气、克服苦难的意志、创造性完成任务的兴趣和热情等。
以主题实践活动“说说烟酒或毒品的危害”为例,笔者不仅会鼓励学生及时在课堂中交流总结探究经验,还会借助黑板报、晨会、班会等平台,鼓励学生适时展示自己搜集和创作的与活动有关的图片、海报、PPT、抖音小视频等物化成果。学生交流经验与展示成果的过程中,笔者会以教师评价、生生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些经验和成果作出即时评价,强化学生对“烟酒毒”危害的认识,巩固学生的道德认知,引领学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基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对家人、医生、朋友等做过采访,笔者也将他们纳入了评价主体团队,请他们对学生搜集烟酒和毒品危害的数据和资料的方法可靠性、方式可用性、素材丰富性、图标严谨性等作出评价。对主题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不单纯评价学生画的烟酒和毒品危害人的作品是否传神、制作的图文作品是否逼真、搜集的数据是否精确无误等,还评价每个小组的合作是否融洽和谐,是否分工合理,是否高效地助力实践活动的推进,使得每个成员对生命意义的体悟更为深刻,等等。
有教师组织二年级学生参与“我种一粒籽”的主题实践活动,在评价学生的实践成果的时候,除了让学生自我评价外,还调动了家长、学习伙伴等多个主体参与评价。这项主题探究活动中,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选择西瓜籽、青菜籽、豆子、花生籽、向日葵籽等进行种植、观察、记录,最终呈现了如观察日记、小视频、图片日记、照片等活动成果。多元评价主体不仅对学生种植幼苗的过程和效果做了评价,还对学生的各项活动成果做了评价,促使学生在发现生命的不同历程后,进一步反思自己的种植过程,学习他人的种植养护方法,不断完善种植方案,优化养护过程。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知更为全面、深刻。
多元评价,评价的是过程,强调的是对学生自身生命状态的关注以及学生对他人生命状态的关注,评价本身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生命意义认知的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自发评价、小组内同伴相互评价,也是每个学生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 高伟.从生命理解到生命教育——一种走向生活的生命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与儿童一起研究:丰富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行动研究”(编号:Bb/2013/02/2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