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立意构建灵动的初中历史课堂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统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三个教学案例,提出基于教学立意构建灵动的初中历史课堂策略:“靈”之初——分析教学背景;“灵”之深——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灵”之源——多读史学史料。
  【关键词】教学立意 教学背景 核心素养 史料阅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125-02
  教学立意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对课堂教学起着统领作用。就历史学科而言,何谓教学立意呢?历史学科的教学立意在宏观上是历史教学的取向或意旨,承载着历史的内涵和价值,体现了历史教育的理念和视野,能帮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体悟历史;在微观上则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以及为之服务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立意明确的历史课堂更为灵动、更吸引学生。以下,笔者结合统编历史教材八年级的三个教学案例,具体谈谈历史课堂教学如何立意。
  一、“灵”之初——分析教学背景
  追求“灵动”的课堂需要好的教学立意,而经历深入的教学分析可以更好地立意。笔者认为,分析教学背景,是确定教学立意的首要环节。教学背景包含的因素众多,如学情、教材内容安排、编者意图等。笔者在确定某一课教学立意前,常规的做法是解读课程标准之后,依据课程标准对学生和教学内容,即学生背景与教材背景进行分析。学生背景即学情,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了解清楚学情,可以更好地为确定立意、设计教学奠定基础。对教材进行充分的解读,首先是分析教材的总体要求及基本内容,对学生应了解、掌握、熟知的历史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其次是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课时教学内容中知识点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以更好地领悟单课的教学内容。做好以上课堂知识储备后,笔者再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等,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立意和设计教学方案。
  例如,统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其主题内容是“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在设计教学前,笔者首先明确本课在学科与教材中的地位,然后分析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历史学习能力,并提问:“你是否关心台湾问题?你是否了解海峡两岸的关系?你是否考虑过海峡两岸的未来发展前景?”通过互动了解学情,最后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意向及课程标准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台湾与祖国大陆隔绝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推动祖国统一进程;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问题终将得到解决,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完成。在这一前提下,笔者从中华民族特有的故土情怀出发,以祖国是海峡两岸的“根”,也是两岸人民的“根”这一角度立意,确立以“根”为本课的“灵魂”,并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追根——史实重现,追寻台湾的历史。
  2.寻本——合作探究,探寻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3.剖底——现状分析,剖析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外因素。
  4.归根——达成共识,统一大业必将完成。
  设计本课,笔者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纵向整理,先回顾历史,再分析现状,最后根据两岸人民的愿望,展望未来。教学时,则以“根”为课魂,把各个教学环节串联起来,让学生吃透、吃深教材内容;以“剖底”为源,依托精选的史料,寻求问题起源,让学生回归现状,跳出课本,看到问题本质。这种建立在认真分析教学背景基础上的教学立意,让课堂较为生动、灵活,学生也热情高涨、兴趣盎然,既熟知了历史,又唤起了强烈的爱国心。
  二、“灵”之深——关注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根据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确定教学立意,除了能让历史课堂更有深度,还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他们能用客观、理性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能正确看待身边发生的事件,并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因此,笔者在设计教案时会充分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或者干脆以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为教学立意进行课堂设计。
  例如,统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课,有两个子目: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通过分析教材,笔者发现本课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孙中山之所以进行革命活动,是早期思想的转变促使他朝着民主革命的方向努力。从“医人”到“医国”,是源于他的爱国情怀与“济天下”的胸襟。于是笔者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为教学立意,并据此进行了教学设计:先阅读有关孙中山的个人传记,由浅入深了解孙中山由“医人”到“医国”这一艰辛历程,感受孙中山思想与行动的变化,让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和孙中山的遭遇有一定的认识;然后结合孙中山的思想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将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比作“良药”,把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内忧外患比作“病症”,用孙中山“如何医国”这一条线,把他追求民主思想的历程串联起来,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史料分析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时空观念”“史料证实”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最后通过引用历史文献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对“三民主义”进行细致深入的了解,又通过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全国性政党的建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着重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深层次的学科素养。
  历史教学中需要教师思考两大问题:我们的课堂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人?这种以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立意的历史教学,可以很好地为教师提供教学新思路。但不可否认,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艰难、抽象的过程,它不仅要求教师对课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与独到的认知,还需要教师有掌控教材的能力以及充分的自信心、强烈的责任感。教师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工作取得成效,让历史课堂有血有肉有情怀,朝着有深度的教学迈进。   三、“灵”之源——多读史学史料
  书籍是我们获得智慧的源泉,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广博地阅读史学史料,能让历史教师在不断发展的时代,应对不断提高的专业性与学术性要求,适应不断推进的历史教学改革,同时为寻到更好的教学立意提供灵感。经历多年历史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经验:要设计有深度的教案,提升教学品质,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因此,笔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余,多读史学史料,以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例如,统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五四运动》一课,讲述了一场青年爱国运动。在设计该课教学时,笔者尝试依据教材又跳出教材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在查阅许多相关的文献资料,经过反复思考后,最终确立“体验爱国行动、感悟爱国情怀、弘扬爱国传统”为本课教学活动的主线。围绕这一教学立意,笔者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环节一:尊严,用行动去捍卫;环节二:爱国,用激情引共鸣;环节三:内涵,用智慧去解读;环节四:传承,用青春去诠释。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笔者沿着教学立意与教学思路,提前查阅了大量的史学史料,对每一个环节的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如针对“尊严,用行动去捍卫”这一教学环节,笔者阅读了李新、董谦总主编的《图说近代中国》、張筱强的《图片中国百年史》、中国历史博物馆编的《中国近代史参考图录》等书籍,经过精挑细选、反复对比,才选定了几张图片作为教学资源;为了剪辑出几分钟合适本环节教学用的影视片段,笔者还观看了多部反映这一事件的影片。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对图片进行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当时的情景,体会当时北京学生如何用行动去反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藐视;通过观看影视片段,让学生直面五四运动,感受青年学生用行动去捍卫国家尊严的豪情,体会当代青年学生的爱国激情。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流程繁复,但是效果理想,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内心,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设计“内涵,用智慧去解读”这一教学环节时,笔者查阅了周策纵的著作《五四运动史》、何成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下)》、刘再复的《共鉴“五四”》等多本书籍,选取相关的内容作为教学材料,再引导学生解读材料,分析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解读五四运动的性质、理解五四运动彰显的意义、探讨五四运动反映的精神。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从多角度分析理解五四运动的内涵,能让历史的课堂既丰实又有意义。
  结合以上三个教学案例的设计,可以从三个方面总结确立教学立意的心得:分析教学背景,是确定教学立意的首要环节;关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并以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立意进行课堂设计,能让历史课堂有血有肉有情怀;阅读史学史料能为提炼有内涵的教学立意提供“源泉”,充分的、高质量的史学史料阅读,能让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做到巧入、深究、浅出,使历史课堂的教学更灵动、更有深度、更有品质。
  【参考文献】
  [1]蒲艺果.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J].广西教育,2020(1).
  [2]王耘.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标准与评价(初中历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苏妮妮(1978— ),女,汉族,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玉州区仁东镇初级中学,研究方向为初中历史教学。
  (责编 黄健清)
其他文献
江苏南京某大学一研究生,因女友不愿复合,拔刀杀死了女友。在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时,辩护人认为,犯罪嫌疑人找女友是为了复合,没有杀人的动机。另外,他成绩很好,多次获得奖学金,希望法庭从轻处罚。公诉人则表示,嫌疑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应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刑责。至于成绩好坏,和本案无关。  二马点评:英雄不問出处,坏人不看分数。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习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一块硬骨头”的现实,提出借势运力,通过阅读助力、学科整合、细节指导、赏评结合等方式让习作走入学生的心田,成为常态的一种表达方式的教学建议,以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阅读助力 学科整合 自改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116-02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块硬骨头”。究其原
【摘要】本文论述在初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通过加强基础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有序发展;围绕地理教学内容进行问题思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整合所学内容促进思维发展,逐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 高阶思维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131-02  何谓高阶思维?美国
【摘要】本文论述通过寻找歌曲创作规律打造高效音乐课堂的实践,提出分析“重复”结构,力求简约不简单;探究“组合”乐句,追求1+1>2系统效果;体验“鱼咬尾”,习得音乐表达与创作等教学建议。  【关键词】歌曲 创作规律 音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151-02  音乐是一门基础教育课程,开课目的是推进美育实施、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本文以人教版数学教材《倍的认识》为例,论述认知结构视角下《倍的认识》教学难点突破策略,通过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建立“倍”的模型及在比较中深化“倍”的内涵三个方面,以创设情境、操作活动和方法指导等途径突破难点,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摘要】本文论述课前预习的必要性,建议教师布置预习作业时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有针对性的、更高效的预习作业,以充分发掘和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潜能。  【关键词】差异教学 小学语文 高年段 预习作业 设计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114-02  预习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具有帮助学生熟悉学习内容、
走进北流市富林中学,一股浓郁的党建气息扑面而来。震撼人心的百年党史宣传画,详尽规范的党务信息公开栏,还有党建长廊上一幅幅党建活动的精彩照片……将党建阵地融入校园环境,营造出浓郁的党建氛围,形成了一道师生可见可感的党建文化,展现了我校推进党建的真功夫,树立了党组织的良好形象。  作为北流市第一所民办普通高中,我校从无到有,由弱转强,一路攻坚克难、持续健康发展的背后,少不了党支部这个“红色引擎”的强力
“成立党支部后,我们教育集团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玉林市红苹果教育集团董事长、总园长吴坷宗说.2020年7月,该集团成立了党支部,此后仅一年时间,集团中就有三分之二的教师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就是党的号召力,让我们的老师有信仰、有追求”.rn“无论公办、民办,党的事业都要重视办;无论体制内、体制外,党建工作都不能有例外.”玉林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运桥说.按照这一理念,玉林市在推进教育党建工作时,坚持“谋篇布局一体部署,质量标准一把标尺,工作落实一并推进”,切实提升全市民办教育党建工作
期刊
中江縣纪委监委开展全覆盖警示教育,倡导“警示教育+”模式,增加“五味”,全县各乡镇部门5000余名党员干部接受教育。学英雄,增加“红味”。走进黄继光纪念馆,弘扬“不怕困难 敢于胜利”的继光精神。诵誓词,增加“党味”。全体党员面向党旗,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重塑信念和理想。过生日,增加“情味”。入党纪念日,党员们站成一排,集体过“政治生日”。再次学习组织赠送的生日礼物——《党章》。讲党课,增加“廉
期刊
民办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加强民办教育党的建设,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玉林市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民办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三四五”工作法,全面加强民办学校(包括幼儿园,下同)党建工作。  一、坚持“三统一”原则,一体化推进民办学校党建工作  一是统一部署。我市坚持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