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要求,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学生成绩即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摆在我们面前。以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流程的研究为核心,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打造、完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
一、何为优质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需要人们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便成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总抓手。在实施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将优质高效课堂的研究作为重要突破口,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胆创新教学管理机制。
二、优质高效课堂提出的背景
(一)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促进了课改的步伐。
随着我市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对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不断查找,我们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普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
1、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教学导入无悬念,无疑惑,无问题,无情境,简单直接,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新旧知识衔接与铺垫,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教师的讲解充斥课堂,老师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很少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需求,忽视了学生思考的过程、说的过程和写的过程,多是依靠课后的强化训练和重复操练来加以巩固,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纳入自己事先搭好的教学框架。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非常简单,要么是事实性的问题,学生阅读课本就可以找到答案;要么是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几乎没有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密度和深度,达不到应有的效度。
4、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追求上关注形式互动,追求表面上的课堂活跃,气氛热烈,而忽视活动的效益和及时反馈矫正,不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更不能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底。
5、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由于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了解和研究得不够深入全面,作业设计不科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巩固练习和整齐划一的作业多,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和分层分类选择的作业少。
6、课型研究少,课堂效率低。不少教师由于受规范办学行为之前的惯性影响,不少教师缺乏课型意识和优化教学流程意识,寄希望于“广种薄收”,把新知探索、巩固复习、检测讲评、阅读欣赏等课型上成一个模式,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但是随着课堂授课时间的减少,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了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7、题海战术多,有效延伸少。学生自主修习时间已大大增多,自主修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仅仅依靠题海战术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挑战。关注学生自主时间,关注自主修习的方法和效率,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越来越受到重视。
8、继续传统多,自主创新少。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教法,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
而上述种种现象表明,新课程的理念还只是在教师的口头上,并没有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当前,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要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转化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支持者、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重视有意义的教学,强调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服务于学。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改变当前新课程实施的肤浅状态,促进新课程的实施由“边缘”到“核心”,我们必须加强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
三、加强优质高效课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必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这些目标构成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体现了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总之,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要转变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以知识灌输为主的课堂。要求构建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为主,轻负担重实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课堂。
(二)重要性
规范办学行为催生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我省规范办学行为后,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相对减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传统的一讲到底,教师包办一切的课堂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了。为此,我们提出了减少讲与听、增加说和做,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剔除课堂假问题等明确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只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素质发展,在有限的时间内带给学生最大的收获,就是成功的课堂
一、何为优质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需要人们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便成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总抓手。在实施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将优质高效课堂的研究作为重要突破口,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胆创新教学管理机制。
二、优质高效课堂提出的背景
(一)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促进了课改的步伐。
随着我市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对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不断查找,我们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普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
1、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教学导入无悬念,无疑惑,无问题,无情境,简单直接,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新旧知识衔接与铺垫,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教师的讲解充斥课堂,老师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很少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需求,忽视了学生思考的过程、说的过程和写的过程,多是依靠课后的强化训练和重复操练来加以巩固,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纳入自己事先搭好的教学框架。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非常简单,要么是事实性的问题,学生阅读课本就可以找到答案;要么是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几乎没有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密度和深度,达不到应有的效度。
4、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追求上关注形式互动,追求表面上的课堂活跃,气氛热烈,而忽视活动的效益和及时反馈矫正,不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更不能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底。
5、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由于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了解和研究得不够深入全面,作业设计不科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巩固练习和整齐划一的作业多,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和分层分类选择的作业少。
6、课型研究少,课堂效率低。不少教师由于受规范办学行为之前的惯性影响,不少教师缺乏课型意识和优化教学流程意识,寄希望于“广种薄收”,把新知探索、巩固复习、检测讲评、阅读欣赏等课型上成一个模式,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但是随着课堂授课时间的减少,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了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7、题海战术多,有效延伸少。学生自主修习时间已大大增多,自主修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仅仅依靠题海战术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挑战。关注学生自主时间,关注自主修习的方法和效率,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越来越受到重视。
8、继续传统多,自主创新少。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教法,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
而上述种种现象表明,新课程的理念还只是在教师的口头上,并没有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当前,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要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转化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支持者、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重视有意义的教学,强调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服务于学。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改变当前新课程实施的肤浅状态,促进新课程的实施由“边缘”到“核心”,我们必须加强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
三、加强优质高效课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必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这些目标构成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体现了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总之,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要转变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以知识灌输为主的课堂。要求构建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为主,轻负担重实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课堂。
(二)重要性
规范办学行为催生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我省规范办学行为后,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相对减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传统的一讲到底,教师包办一切的课堂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了。为此,我们提出了减少讲与听、增加说和做,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剔除课堂假问题等明确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只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素质发展,在有限的时间内带给学生最大的收获,就是成功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