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通常以对话的方式来进行,在师生和生生的交流和探索中完成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本文介绍了数学教学课堂开展有效对话的原则并提出了有效开展对话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课堂 对话 有效性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程新课程鼓励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而对话教学,是新课程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对话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互动的主体,主要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等因素以教学目标为指向,以语言为媒体,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展开多向交流活动。对话教学必须有话可谈,有共同的话题。话题就是问题,就是教师不断向学生质疑问难,直到解决为止,因此设置对话问题是对话教学的切入点,也是对话教学的核心。但是,在目前对话教学中有点没话找话,有的将对话简单地设为一问一答,有的对话问题设置又太深或太陌生而无法唤起探寻的兴趣。
一、要保证对话教学的有效性
1、民主与平等是对话的前提保障
民主与平等对话氛围是实现师生双方共同对话的前提条件,实现真正意义上平等,不存在片面的权威和对真理的独占,让师生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之扉,畅所欲言,彼此接纳,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充满人性、富有个性的对话平台。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以知识权威的身份而存在,主要从事着传授知识的活动,也就是说,教師扮演的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那里,教学变成了一种知识的存储行为,而学生则成了按教师的指定方式保存知识的“存储器”,因而毫无民主和平等可言。我们应转变自己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
2、问题的设置是课堂对话的关键
“问题”是对话教学的核心,传统教学是以学科专家总结出来的学科知识结构为线索而展开的,其中也不乏设置问题 , 然而设置的问题并不是生活中的原始问题,也不是学生提出来的,而是教师为了方便引导新知识而精心加工出来的。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在对话教学中,知识退居到“谈资”的位置,问题上升为学习活动的核心。所有学习活动都应从实际问题入手,而学科知识则隐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此,问题设置的优劣就成为了对话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问题设计的要求
⑴问题的广度性。广度即思考范围或问题空间。广度小可以突出问题的重点,迅速发动学生思维,提高效率,节约时间,但过小容易产生束缚,影响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需要根据问题实际和学生实际设计。
⑵问题深度性。问题深度即规定学生认知活动的层次,具体可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发展几个层次。
⑶问题的难度性。难度表现为广度、深度与学生实际知识水平之间的距离,无距离就无难度可言。广度与深度是问题固有的,难度是在学生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
3、问题的开放性是课堂对话的条件
我们的课堂面对的是多个观众,因为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问题的开放性大,使课堂对话很快展开,这既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又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开放问题的构建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问题本身的开放而获得新问题,其二是问题解法的开放而获得新思路。设计问题的语言暗示性要恰当,防止将思维导入歧途;要把握问题的开放度,不同水平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设问方式,提出不同的解题要求;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要注意问题的可发展性,给学生一个提问题的机会,也许比解题本身更重要。
二、在教学中开展有效对话的方法
1、让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对话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每一堂课都要注意调动学生兴趣,特别讲究课堂导入设计。导入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学、问的兴趣,开拓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情感传导的作用,把学生引入无比瑰丽的知识世界,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奋度,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愉快、高效的学习,使学习成为乐趣,让对话成为需求,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让活动激活学生积极对话
卢梭认为,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的知识要深刻得多,而且能使他们得身心和头脑都得到锻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学习新知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积极的对话欲望。
3、让探究引领学生深层对话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于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经验与体会,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和见解,我们教师要为学生个性的展现提供机会,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重视学生发展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让他们自主分工,自主讨论和汇报,让学生在展示、汇报、交流、碰撞、评价、反思中,达成共识。在教学新知时,让学生去看一看、猜一猜、想一想、动一动、议一议,在这一过程中去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去理解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让师生在有效对话中,完成对知识的领悟,感悟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洪庆.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及解决,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9.
[2]吴树强.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广西教育,2003,(35).
[3]《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 对话 有效性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程新课程鼓励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而对话教学,是新课程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对话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互动的主体,主要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等因素以教学目标为指向,以语言为媒体,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展开多向交流活动。对话教学必须有话可谈,有共同的话题。话题就是问题,就是教师不断向学生质疑问难,直到解决为止,因此设置对话问题是对话教学的切入点,也是对话教学的核心。但是,在目前对话教学中有点没话找话,有的将对话简单地设为一问一答,有的对话问题设置又太深或太陌生而无法唤起探寻的兴趣。
一、要保证对话教学的有效性
1、民主与平等是对话的前提保障
民主与平等对话氛围是实现师生双方共同对话的前提条件,实现真正意义上平等,不存在片面的权威和对真理的独占,让师生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之扉,畅所欲言,彼此接纳,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充满人性、富有个性的对话平台。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以知识权威的身份而存在,主要从事着传授知识的活动,也就是说,教師扮演的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那里,教学变成了一种知识的存储行为,而学生则成了按教师的指定方式保存知识的“存储器”,因而毫无民主和平等可言。我们应转变自己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
2、问题的设置是课堂对话的关键
“问题”是对话教学的核心,传统教学是以学科专家总结出来的学科知识结构为线索而展开的,其中也不乏设置问题 , 然而设置的问题并不是生活中的原始问题,也不是学生提出来的,而是教师为了方便引导新知识而精心加工出来的。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在对话教学中,知识退居到“谈资”的位置,问题上升为学习活动的核心。所有学习活动都应从实际问题入手,而学科知识则隐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此,问题设置的优劣就成为了对话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问题设计的要求
⑴问题的广度性。广度即思考范围或问题空间。广度小可以突出问题的重点,迅速发动学生思维,提高效率,节约时间,但过小容易产生束缚,影响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需要根据问题实际和学生实际设计。
⑵问题深度性。问题深度即规定学生认知活动的层次,具体可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发展几个层次。
⑶问题的难度性。难度表现为广度、深度与学生实际知识水平之间的距离,无距离就无难度可言。广度与深度是问题固有的,难度是在学生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
3、问题的开放性是课堂对话的条件
我们的课堂面对的是多个观众,因为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问题的开放性大,使课堂对话很快展开,这既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又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开放问题的构建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问题本身的开放而获得新问题,其二是问题解法的开放而获得新思路。设计问题的语言暗示性要恰当,防止将思维导入歧途;要把握问题的开放度,不同水平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设问方式,提出不同的解题要求;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要注意问题的可发展性,给学生一个提问题的机会,也许比解题本身更重要。
二、在教学中开展有效对话的方法
1、让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对话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每一堂课都要注意调动学生兴趣,特别讲究课堂导入设计。导入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学、问的兴趣,开拓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情感传导的作用,把学生引入无比瑰丽的知识世界,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奋度,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愉快、高效的学习,使学习成为乐趣,让对话成为需求,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让活动激活学生积极对话
卢梭认为,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的知识要深刻得多,而且能使他们得身心和头脑都得到锻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学习新知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积极的对话欲望。
3、让探究引领学生深层对话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于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经验与体会,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和见解,我们教师要为学生个性的展现提供机会,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重视学生发展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让他们自主分工,自主讨论和汇报,让学生在展示、汇报、交流、碰撞、评价、反思中,达成共识。在教学新知时,让学生去看一看、猜一猜、想一想、动一动、议一议,在这一过程中去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去理解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让师生在有效对话中,完成对知识的领悟,感悟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洪庆.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及解决,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9.
[2]吴树强.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广西教育,2003,(35).
[3]《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