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水平、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历程,合理恰当地评价,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思考。
一、评价要客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以及对所授新知接受能力的强弱,对生活、对事物的认识千差万别,因此他们在同一课堂中的学习必然会表现出个性的一面。对老师提出的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就需要教师的评价要客观,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讲究激励和表扬的语言和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周长计算后,出示如下一道练习题,制定了这样的三个目标:
目标1:能用1种方法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目标2:能用2种方法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目标3: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说出你是怎么想的,并能归纳出最简单的方法。
在检查时发现有如下几种解法:
A、5 5 10 10=30(cm)
B、5×2 10×2=30(cm)
C、5 5=10(cm) 10×3=30(cm)
D、(10 5)×2=30(cm)
在这个环节中,每个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达成目标,老师在反馈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客观地评价。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目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困生能达到目标1,中等生能达到目标2,优等生能达到目标3,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困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的弊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的起点上获得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的快乐,教育的快乐。
二、评价要真挚,激励学生学习热情。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只有当教师把每一位学生都有视为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独特的生命个体,对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善意宽容,对每一位学生真挚地去评价,才使所有的学生能在温馨的课堂里倾吐心灵的声音,无拘无束地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位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以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这样课堂环境下的评价才能真正有效力、有份量,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学生在仔细观察教学挂图并用学具动手分一分后,我让学生说说其过程,一个学生说:“我把8个圆片分成2份,一份是4个。”另一个学生说:“是平均分成”。我激励他们:“两位同学握握手,你们俩的发言合起来就完整了。”学生在相视而笑中轻松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课堂上,面对学生偶尔一句精彩完整的发言,我总会情不自禁地为他叫好:“多有创意的想法!你真聪明!”、“你的发言简直让人刮目相看,太精彩了!”、“你的好学令老师感动,你的博学令老师敬佩。”面对学生闪现创新火花的解题策略,我总是真诚的发动全班同学进行鼓励:“大家为他这个独特的策略而表扬!”“嗨,嗨,你真棒!”的掌声,欢呼声使他感受到成功的快乐。面对成绩平平的学生有点滴进步,我总是由衷地为他高兴:“老师看到你在不断努力,有明显进步,为你喝彩!”“你提的问题虽然比较简单,但也是经过自己思考的。”“老师发现你其实很聪明,如果你上课认真听,你定会是班里最棒的!”学生在这样充满鼓励和关爱的课堂上,思维更加活跃,参与活动更加积极,并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情感与智慧得到了和谐发展,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意想不到的提高。
教师评价的评言要真挚、亲切、充满人文关怀,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用教师真切的爱正确评价,让学生如沐春风,快乐学习。
三、评价要多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课堂评价要多样,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多方面的体验与感受,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成为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不竭动力。
1、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
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高频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师生间的口头评价交流,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口头评价的随机性、无记录性等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口头评价的范围与效果,它与评价的深刻性、效果的长期性的书面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大地发挥作用。书面评价时,尽量注意语言的运用,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即使不是表扬,是批评也要注意用语的委婉。
2、期末总体评价和平时分项分层评价相结合。
评价学生的学习,教师如果只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不能很好发挥个性所长,往往不能全面地认识自己。而平时的分项分层评价则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在分项评价中找到比别人好的方面,发现比别人差的方面;让学生在评价中清楚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从而扬长避短。同时,也能让老师从总的评价中发现学生的差异。
3、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只重视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这样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都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之说,所以就数学来说,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而这相同的答案却往往有着不同的学生独到的解题过程,如果只是注重得数的正确与否,而忽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那么就会影响学习活动的开展。
4、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交融。
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即时评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延时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提高了学生理解的深度。延时评价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开放课堂交流的内容和空间,延伸课堂的内容,也不会因教师的及时评价而阻碍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两者相互使用,能更好地达到评价目的。而且,教学中的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让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过程,形成积极、民主的评价关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提高自己并促进学生发展。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堂课几十个学生知识水平、智力因素、思维方式不尽相同,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人所得,教师必须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从情感上给予不同的关注,从方式方法上给予不同的指导,从能力的培养上要有不同的要求,全面地给每一个学生评价,评价要多样化,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教学评价要关注个体差异,评价要真挚,评价要多样,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科学辩证、准确全面、充满人关怀的评价,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与个性发展。
一、评价要客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以及对所授新知接受能力的强弱,对生活、对事物的认识千差万别,因此他们在同一课堂中的学习必然会表现出个性的一面。对老师提出的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就需要教师的评价要客观,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讲究激励和表扬的语言和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周长计算后,出示如下一道练习题,制定了这样的三个目标:
目标1:能用1种方法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目标2:能用2种方法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目标3: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说出你是怎么想的,并能归纳出最简单的方法。
在检查时发现有如下几种解法:
A、5 5 10 10=30(cm)
B、5×2 10×2=30(cm)
C、5 5=10(cm) 10×3=30(cm)
D、(10 5)×2=30(cm)
在这个环节中,每个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达成目标,老师在反馈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客观地评价。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目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困生能达到目标1,中等生能达到目标2,优等生能达到目标3,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困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的弊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的起点上获得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的快乐,教育的快乐。
二、评价要真挚,激励学生学习热情。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只有当教师把每一位学生都有视为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独特的生命个体,对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善意宽容,对每一位学生真挚地去评价,才使所有的学生能在温馨的课堂里倾吐心灵的声音,无拘无束地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位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以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这样课堂环境下的评价才能真正有效力、有份量,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学生在仔细观察教学挂图并用学具动手分一分后,我让学生说说其过程,一个学生说:“我把8个圆片分成2份,一份是4个。”另一个学生说:“是平均分成”。我激励他们:“两位同学握握手,你们俩的发言合起来就完整了。”学生在相视而笑中轻松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课堂上,面对学生偶尔一句精彩完整的发言,我总会情不自禁地为他叫好:“多有创意的想法!你真聪明!”、“你的发言简直让人刮目相看,太精彩了!”、“你的好学令老师感动,你的博学令老师敬佩。”面对学生闪现创新火花的解题策略,我总是真诚的发动全班同学进行鼓励:“大家为他这个独特的策略而表扬!”“嗨,嗨,你真棒!”的掌声,欢呼声使他感受到成功的快乐。面对成绩平平的学生有点滴进步,我总是由衷地为他高兴:“老师看到你在不断努力,有明显进步,为你喝彩!”“你提的问题虽然比较简单,但也是经过自己思考的。”“老师发现你其实很聪明,如果你上课认真听,你定会是班里最棒的!”学生在这样充满鼓励和关爱的课堂上,思维更加活跃,参与活动更加积极,并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情感与智慧得到了和谐发展,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意想不到的提高。
教师评价的评言要真挚、亲切、充满人文关怀,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用教师真切的爱正确评价,让学生如沐春风,快乐学习。
三、评价要多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课堂评价要多样,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多方面的体验与感受,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成为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不竭动力。
1、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
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高频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师生间的口头评价交流,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口头评价的随机性、无记录性等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口头评价的范围与效果,它与评价的深刻性、效果的长期性的书面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大地发挥作用。书面评价时,尽量注意语言的运用,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即使不是表扬,是批评也要注意用语的委婉。
2、期末总体评价和平时分项分层评价相结合。
评价学生的学习,教师如果只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不能很好发挥个性所长,往往不能全面地认识自己。而平时的分项分层评价则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在分项评价中找到比别人好的方面,发现比别人差的方面;让学生在评价中清楚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从而扬长避短。同时,也能让老师从总的评价中发现学生的差异。
3、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只重视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这样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都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之说,所以就数学来说,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而这相同的答案却往往有着不同的学生独到的解题过程,如果只是注重得数的正确与否,而忽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那么就会影响学习活动的开展。
4、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交融。
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即时评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延时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提高了学生理解的深度。延时评价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开放课堂交流的内容和空间,延伸课堂的内容,也不会因教师的及时评价而阻碍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两者相互使用,能更好地达到评价目的。而且,教学中的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让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过程,形成积极、民主的评价关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提高自己并促进学生发展。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堂课几十个学生知识水平、智力因素、思维方式不尽相同,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人所得,教师必须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从情感上给予不同的关注,从方式方法上给予不同的指导,从能力的培养上要有不同的要求,全面地给每一个学生评价,评价要多样化,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教学评价要关注个体差异,评价要真挚,评价要多样,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科学辩证、准确全面、充满人关怀的评价,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与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