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雨剪春韭,晨风剪春韭。母亲每隔三两日就去园中剪春韭。剪一片留一片,轮流剪,但韭菜比男人的胡子长得快多了。她巡视菜园子,目光沉着,脚步勇毅,像明清水墨名手面对铺展开来的素绢白宣,像春狩路上的王。初生的韭菜绿意盈目,极嫩,怕疼,手指挨上去也会留下伤害的痕迹。
新韭鸡蛋汤,七分绿一分黄一分白,还有一分清虚,是碗中美色。清甜柔软芳香,调和腑脏,也是人间美味。每次下箸前必先踌躇数秒,想到山鬼的发丝。屈大夫《九歌》里的山鬼,似鬼女,似妖女,似巫女,也似山川神女,身披薜荔腰束松萝,縱跃顽皮于荆楚浑茫的大山之间,一睇一笑倾城倾国,见者无不丢魂。食春韭亦如是。食春韭者神秀骨澈,魂不附体,否则滚圆一饱,必是人间碌碌蠢物。
南朝宋齐时期的周颙,当时江表一流人物也。《南史》本传说周颙其人:“音辞辩丽,出言不穷,宫商朱紫,发口成句,泛涉百家,长于佛理,著《三宗论》。”这样的人物,魏晋六朝一抓一把,并不算特别颖异。他在钟山之西筑别业,料理了官家事,余暇逍遥独处其中,摒弃荤腥只吃蔬食,因之有名于当时。卫将军王俭问:“卿山中何所食?”答:“赤米白盐,绿葵紫蓼。”文惠太子问:“菜食何味最胜?”答:“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春初早韭、秋末晚菘,亦我所钟爱也。韭有逸气,食之可以登仙;菘有静气,食之可以成佛。
仙与佛,一个是海外事,一个是世外事,都不问人间事。我读古书多年,先秦诚朴文章和青史之外,尤好佛老,好金简玉字内典经藏,乃至传奇、话本、笔记、南戏、杂剧、碑帖、画论、书论,深厌高头讲章,算得是堕入野狐禅。前人论画艺,说误入歧途者,学道入魔,野狐惑世。又说,取荒率之景,写苍茫之思。我学儒不成,反成野狐,见至圣亚圣的高头讲章即心塞腰软,于荒率苍茫倒是略有领略。
想起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里嘲讽自诩通儒的老学究:
先是,老学究途中遇鬼吏,乃其亡友,正往南村勾人生魂。于是同路而行,见一破屋,鬼说这是文士之庐,理由是破屋之上有七八尺高的光芒,系文士所读之书于睡梦中自然散发。“学究问:我读书一生,睡中光芒当几许?鬼嗫嚅良久曰:昨过君塾,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诸生诵读之声,如在浓云密雾中,实未见光芒,不敢妄语。学究怒斥之,鬼大笑而去。”
狐鬼虽野,却有情有趣,不似老学究一身腐鼠气。话又说回来,书读到老学究的层次,又岂是容易?十九岁时深夜在大山中骑摩托车疾行,灯前忽然闪现一只火红狐狸,美丽不可方物,它掉头看过来,眼媚如秋波婉转,然后翩翩隐入深林之中。
春日山鲜里,香椿芽也是野狐禅。
昨夜与诸友会饮,席上有椿芽。店家洗净,焯水,盐渍,以小磨麻油淋之,青秆紫叶,一脆一绵,鲜活淋漓如在枝头,众人食之如风扫云。香椿树一名春阳树,食椿芽如纳春阳于口中,陡觉腹中春气荡漾,春风荡漾,春色荡漾。千幸万幸,幸好不是春心荡漾。人至四十余,春心荡不得也,也荡不起来。按佛家五辛之说,香椿虽非葱、蒜、韭、藠、阿魏,但其高香浓味蚀人脑肠,也当入五辛之列。想到这一点,赶紧饮白酒一盏,以毒攻毒。人说常读《金瓶梅》可戒色,饮白酒照理也可以洗肠胃。
故园院墙外曾有香椿一株,祖父半百之年手所亲植。先是与我比肩,后来一春高过一春,渐渐高过院墙高过屋檐,树冠长到云层里去了。幼年时我常在树下小解,也算做过贡献。近些年读学者文章,常见后记里注曰:某某对此文亦有贡献。不禁窃笑,忆起当年滴灌椿树了。
家人不吃香椿,受不了那浓郁的气味,只有我和小妹年年去采,是解馋,也是好玩。后来要用钩子去钩,要爬梯子上树,再后来只有望树兴叹的份。祖父日日老,终于在一个水稻初分蘖的清晨驾鹤西去,他的阴宅就在屋后边,与椿树相望。椿树日日长,枝叶婆娑如巨柄大伞,从不见衰更不见老。椿本寿木,庄子《逍遥游》说:“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但寿则多辱,人如此,树也如此。几十年里,它身上伤痕累累,流出树胶,裸露数十个节疤,有一天它终于因为长得太高,危及房屋安全,被叔父和几个堂兄弟轰然伐倒。正月初六那一天我去叔父家吃饭,看见躺在地上截成数段足有一抱粗的枯树,当年祖父植树的情景历历来到眼前,念及树倒人亡,人琴俱杳,忽觉人世空茫如深山寒寺。
祖父暮年,遇事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人要平平而过。”这是他的人生经验,也是人生智慧。但当时我尚是血气少年,听了颇不以为然,以为人生在世,当披坚执锐,至少也应当折冲樽俎。后来,飘荡江湖久了,才深味其中有至理。
至理是大味,大味不过是素,不过是淡。平常人,百姓家,平平而过最好,和和美美最好。
椿树已倒,萱草却是年年绿年年开黄花的。春色渐深了,繁花将尽,不知山上的萱草开花了没有。通常,明前茶采到第二茬的时候,我家茶园附近沟谷中的萱草花也一片灿烂。
椿萱并茂,这四个字古人常常请书家写了刻在匾上,高悬于堂轩的门额。椿指代父亲,萱代表母亲,寓意双亲健在,也是为双亲祈福。古人又植椿树于门前,种萱草于庭中,观赏寄意之外,也可做平常人家的菜肴。椿芽可食,萱草也即金针、黄花菜,古人又名之为谖草,它的花也可食。但其鲜花有微毒,必先焯过水,才可入肴。所谓“谖”,意为忘记,新鲜的萱草花据说致幻,食之可以忘忧。不过谁敢以性命相试呢?为一口吃的送命,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四五岁的时候,乡间有人吃河豚致死,乡人叹惜之余,又多在背后骂此人该死。
吾乡河流中,早先似是有河豚的,但我没有见过。印象深刻的是河豚剧毒,不能吃,当然这是吃死了人的缘故。古人说河豚之毒,在腹、在子、在目、在精、在脊血,而肉脂甚鲜美。蒌蒿生,芦芽长,正是河豚上市时,河豚也是春鲜,但我至今不曾吃过。也并不嘴馋,肉食者未必鄙陋,荤腥吃多了则必定脑满肠肥。何况,经过了非典,又经历了新冠肺炎,如今我连吃家养的动物都心有余悸。里尔克说:“我们只是路过万物,像一阵风吹过。万物对我们缄默,仿佛有一种默契,也许视我们半是耻辱,半是难以言喻的希望。”我以为,这是他在替被伤害的万物代言。
新韭鸡蛋汤,七分绿一分黄一分白,还有一分清虚,是碗中美色。清甜柔软芳香,调和腑脏,也是人间美味。每次下箸前必先踌躇数秒,想到山鬼的发丝。屈大夫《九歌》里的山鬼,似鬼女,似妖女,似巫女,也似山川神女,身披薜荔腰束松萝,縱跃顽皮于荆楚浑茫的大山之间,一睇一笑倾城倾国,见者无不丢魂。食春韭亦如是。食春韭者神秀骨澈,魂不附体,否则滚圆一饱,必是人间碌碌蠢物。
南朝宋齐时期的周颙,当时江表一流人物也。《南史》本传说周颙其人:“音辞辩丽,出言不穷,宫商朱紫,发口成句,泛涉百家,长于佛理,著《三宗论》。”这样的人物,魏晋六朝一抓一把,并不算特别颖异。他在钟山之西筑别业,料理了官家事,余暇逍遥独处其中,摒弃荤腥只吃蔬食,因之有名于当时。卫将军王俭问:“卿山中何所食?”答:“赤米白盐,绿葵紫蓼。”文惠太子问:“菜食何味最胜?”答:“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春初早韭、秋末晚菘,亦我所钟爱也。韭有逸气,食之可以登仙;菘有静气,食之可以成佛。
仙与佛,一个是海外事,一个是世外事,都不问人间事。我读古书多年,先秦诚朴文章和青史之外,尤好佛老,好金简玉字内典经藏,乃至传奇、话本、笔记、南戏、杂剧、碑帖、画论、书论,深厌高头讲章,算得是堕入野狐禅。前人论画艺,说误入歧途者,学道入魔,野狐惑世。又说,取荒率之景,写苍茫之思。我学儒不成,反成野狐,见至圣亚圣的高头讲章即心塞腰软,于荒率苍茫倒是略有领略。
想起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里嘲讽自诩通儒的老学究:
先是,老学究途中遇鬼吏,乃其亡友,正往南村勾人生魂。于是同路而行,见一破屋,鬼说这是文士之庐,理由是破屋之上有七八尺高的光芒,系文士所读之书于睡梦中自然散发。“学究问:我读书一生,睡中光芒当几许?鬼嗫嚅良久曰:昨过君塾,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诸生诵读之声,如在浓云密雾中,实未见光芒,不敢妄语。学究怒斥之,鬼大笑而去。”
狐鬼虽野,却有情有趣,不似老学究一身腐鼠气。话又说回来,书读到老学究的层次,又岂是容易?十九岁时深夜在大山中骑摩托车疾行,灯前忽然闪现一只火红狐狸,美丽不可方物,它掉头看过来,眼媚如秋波婉转,然后翩翩隐入深林之中。
春日山鲜里,香椿芽也是野狐禅。
昨夜与诸友会饮,席上有椿芽。店家洗净,焯水,盐渍,以小磨麻油淋之,青秆紫叶,一脆一绵,鲜活淋漓如在枝头,众人食之如风扫云。香椿树一名春阳树,食椿芽如纳春阳于口中,陡觉腹中春气荡漾,春风荡漾,春色荡漾。千幸万幸,幸好不是春心荡漾。人至四十余,春心荡不得也,也荡不起来。按佛家五辛之说,香椿虽非葱、蒜、韭、藠、阿魏,但其高香浓味蚀人脑肠,也当入五辛之列。想到这一点,赶紧饮白酒一盏,以毒攻毒。人说常读《金瓶梅》可戒色,饮白酒照理也可以洗肠胃。
故园院墙外曾有香椿一株,祖父半百之年手所亲植。先是与我比肩,后来一春高过一春,渐渐高过院墙高过屋檐,树冠长到云层里去了。幼年时我常在树下小解,也算做过贡献。近些年读学者文章,常见后记里注曰:某某对此文亦有贡献。不禁窃笑,忆起当年滴灌椿树了。
家人不吃香椿,受不了那浓郁的气味,只有我和小妹年年去采,是解馋,也是好玩。后来要用钩子去钩,要爬梯子上树,再后来只有望树兴叹的份。祖父日日老,终于在一个水稻初分蘖的清晨驾鹤西去,他的阴宅就在屋后边,与椿树相望。椿树日日长,枝叶婆娑如巨柄大伞,从不见衰更不见老。椿本寿木,庄子《逍遥游》说:“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但寿则多辱,人如此,树也如此。几十年里,它身上伤痕累累,流出树胶,裸露数十个节疤,有一天它终于因为长得太高,危及房屋安全,被叔父和几个堂兄弟轰然伐倒。正月初六那一天我去叔父家吃饭,看见躺在地上截成数段足有一抱粗的枯树,当年祖父植树的情景历历来到眼前,念及树倒人亡,人琴俱杳,忽觉人世空茫如深山寒寺。
祖父暮年,遇事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人要平平而过。”这是他的人生经验,也是人生智慧。但当时我尚是血气少年,听了颇不以为然,以为人生在世,当披坚执锐,至少也应当折冲樽俎。后来,飘荡江湖久了,才深味其中有至理。
至理是大味,大味不过是素,不过是淡。平常人,百姓家,平平而过最好,和和美美最好。
椿树已倒,萱草却是年年绿年年开黄花的。春色渐深了,繁花将尽,不知山上的萱草开花了没有。通常,明前茶采到第二茬的时候,我家茶园附近沟谷中的萱草花也一片灿烂。
椿萱并茂,这四个字古人常常请书家写了刻在匾上,高悬于堂轩的门额。椿指代父亲,萱代表母亲,寓意双亲健在,也是为双亲祈福。古人又植椿树于门前,种萱草于庭中,观赏寄意之外,也可做平常人家的菜肴。椿芽可食,萱草也即金针、黄花菜,古人又名之为谖草,它的花也可食。但其鲜花有微毒,必先焯过水,才可入肴。所谓“谖”,意为忘记,新鲜的萱草花据说致幻,食之可以忘忧。不过谁敢以性命相试呢?为一口吃的送命,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四五岁的时候,乡间有人吃河豚致死,乡人叹惜之余,又多在背后骂此人该死。
吾乡河流中,早先似是有河豚的,但我没有见过。印象深刻的是河豚剧毒,不能吃,当然这是吃死了人的缘故。古人说河豚之毒,在腹、在子、在目、在精、在脊血,而肉脂甚鲜美。蒌蒿生,芦芽长,正是河豚上市时,河豚也是春鲜,但我至今不曾吃过。也并不嘴馋,肉食者未必鄙陋,荤腥吃多了则必定脑满肠肥。何况,经过了非典,又经历了新冠肺炎,如今我连吃家养的动物都心有余悸。里尔克说:“我们只是路过万物,像一阵风吹过。万物对我们缄默,仿佛有一种默契,也许视我们半是耻辱,半是难以言喻的希望。”我以为,这是他在替被伤害的万物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