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24334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结合我校开展的系列教学研究课活动及进行的课题研究,我们提出“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展开讨论——反思练习、归纳总结——质疑深化、学以致用”这一教学方式,目的就是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一、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科(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所谓数学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具有丰富素材的数学教学情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假设、讨论与验证假设,进而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开展探究式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教育改革应当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当然我们不能全盘西化,西方也借鉴我们的基础教育形式,我们要本着“在批判中继承,在批判中学习和引进”的原则,不能什么都拿来,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努力发挥一线教师的潜能,力争创设一种“适合我们学生实际的,适应时代发展与需求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式课堂教学。
  
  三、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的提出通常依赖情境的创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创设问题情境一般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学生能否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察觉问题的存在;二是探究的内容对学生来说一定是未知的,经过努力是可以掌握的;三是能否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需要和期望,问题的提出,可以由教师直接给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可以由实际问题引出,也可以用数学问题引出;可以由旧内容引出,也可以开门见山直接给出,提出问题时,应该先大后小,先难后易,先一般后特殊,给学生多留一些思考的余地,常言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往往能激活课堂,唤醒学生的探究意识,其实,就是以情境创设为契机,以问题为纽带,以师生互动为特点,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探究,作为一线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应精心设计一个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经历和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来感知问题,他们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联想、演绎等逻辑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学生自行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引导学生合作与讨论,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理等活动,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有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加以分析,作出判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能力,又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
  3 启发引导,解决问题
  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尝试知识形成的过程,对探究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在此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解决“善于学习”的问题,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落实重点,突破难点,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教师在启发引导发时要善于在知识生长点上设疑,特别是当学生不能凭借原有知识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陷入迷惑不解的困境时,这里既是新旧知识发生矛盾的焦点,又是教师启发引导的最佳情境,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良好契机,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一要注意暴露学生学习过程的困难、障碍、错误和疑问,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发现和解决;二是注意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画龙点睛,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见解,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三要注意加强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先从操作中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认真的对比、分析、判断和综合等思维活动,再启发引导学生把思维过程或总结概括的结论用简练的语言,有层次地准确表述出来,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操作,又发展了思维和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反思练习,归纳总结
  在学生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共同来分析讨论思维的正误,让他们在心态轻松的情况下自我检查、反省,逐步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此时,教师要善于收集学生学习的各种信息。
  5 质疑深化,学以致用
  如果说反思练习主要是巩固和完善所得出的结论,那么质疑深化、学以致用则是提高性的练习,要求学生初步能将所学的新知与旧知有机地结合起来,比较灵活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勇于提出自己的疑惑,必要的时候可以展开第二次的讨论。
  
  四、结语
  
  新课改倡导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深层次地参与,因此例题的教学目的不仅是为了解题,而要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线教师应精心设计典型例题,指出探究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探究出例题的解决方案,同时,课堂教学中的例题,作为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载体,不能只是让学生间接地从教师那里学习解题的经验,应让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体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其他文献
【摘要】 数学生活化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沐浴着生活的阳光.   【关键词】 数学;生活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要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摘要]“有效教学”策略为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保证了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学内容,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现象,结合我国教育现状进行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分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的基础上,阐述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有效教学;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引 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教育者一直在进行关于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和理
【摘要】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的目标不仅要有知识、能力的目标,还应更多地关注与体现学习情感的目标. 数学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比较枯燥,容易引起学习疲劳,这就给我们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构建融洽和谐的数学课堂,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精神需求,成为一种欢快、愉悦的活动,进而让学生幸福,从而乐于学习呢?我们可以通过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