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纵观当今人文教育在中学的发展和落实情况,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对人文教育认识不到位,在课程体系中没有体现等等。然而,教育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播之外,更根本的职责在于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因而,中学生的人文教育工作必须紧握脉搏,从中学教育特点出发,以学生为本,探索适合中学教育特点的人文教育方式,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中学 人文教育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167-01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教育应该是一种探索,使人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的教育不应该仅重视那些有利于学生们升学考试,有利于学生将来能够找到一份职业的专业知识教育,我们的教育应当首先告诉学生们如何去善待他周围的人,如何去过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
一、加强对人文教育的认识
学校培养的应该是理想崇高、社会责任感强、高素质的人才。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不能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一门心思的只讲自己课程中的那点知识,应更多的教导学生做人的方法,做人的道理。比如,要尊老爱幼,扶贫助弱,伸张正义,就要求学生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明辨是非;要自强不息,发奋有为,就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知难而进,拼搏进取;要体现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就要求学生珍爱生命,崇尚文明,破除迷信,反对邪教;要正道直行,爱国爱家,就要求学生讲道德,重信誉,热爱党,热爱祖国,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
二、重视人文教育,提升中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1、重视人文教育,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人物,是学生作为榜样并可学习模仿的人物,这就对教师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去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身体力行,发扬光大,让真善美自然地流入学生心田。相信在传统文化精神的潜移默化中,早教师师德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的人文品行是可以逐步培养塑造出来的。[1]
2、重视人文教育,加强思想理论课的有效性
思想理论课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要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根据要求进行专题性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3、重视人文教育,加大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很多学生在思想道德上的问题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比如自我定位不准确引起的忧虑、自卑或自负;对环境的不适应引起的孤独、忧郁等等。2004年云南大学的马家爵事件足以为我们的教育敲响警钟。只有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人文教育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时,学生是主体,因此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2]
4、重视人文教育,营造人文气息
人文教育不仅要落实在人文学科建设和人文课程的开设上,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一种人文气息。学校内各种学生活动丰富多彩:球类比赛、群体性文艺活动、辩论赛、社会实践等。活动要有人文教育内容,教师要对学生活动正确引导,树立典型、宏扬正气,提高对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能力。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加强修养、规范言行,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教育。
5、重视人文教育,关注学生生活全过程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它对人产生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一个人的修养,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因此,人文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体生活,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味人生,要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的目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形成完整的精神生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把加强人文修养作为学生自己生活的方式,主动、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尽可能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并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和熏陶学生,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和先进事迹去感染、影响学生。
总之,教师应着眼于教好课,把教育好学生作为己任,摒弃社会上那些功利至上的思想,真正的为学生尽自己真正的义务。每名教师都应该以人文精神为主导,在教育好学生做人的前提下,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文素质高、社会需要的急需人才。
参考文献:
[1]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2]武艳萍.影响当代学生思想状况的原因探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关键词:中学 人文教育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167-01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教育应该是一种探索,使人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的教育不应该仅重视那些有利于学生们升学考试,有利于学生将来能够找到一份职业的专业知识教育,我们的教育应当首先告诉学生们如何去善待他周围的人,如何去过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
一、加强对人文教育的认识
学校培养的应该是理想崇高、社会责任感强、高素质的人才。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不能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一门心思的只讲自己课程中的那点知识,应更多的教导学生做人的方法,做人的道理。比如,要尊老爱幼,扶贫助弱,伸张正义,就要求学生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明辨是非;要自强不息,发奋有为,就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知难而进,拼搏进取;要体现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就要求学生珍爱生命,崇尚文明,破除迷信,反对邪教;要正道直行,爱国爱家,就要求学生讲道德,重信誉,热爱党,热爱祖国,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
二、重视人文教育,提升中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1、重视人文教育,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人物,是学生作为榜样并可学习模仿的人物,这就对教师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去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身体力行,发扬光大,让真善美自然地流入学生心田。相信在传统文化精神的潜移默化中,早教师师德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的人文品行是可以逐步培养塑造出来的。[1]
2、重视人文教育,加强思想理论课的有效性
思想理论课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要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根据要求进行专题性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3、重视人文教育,加大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很多学生在思想道德上的问题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比如自我定位不准确引起的忧虑、自卑或自负;对环境的不适应引起的孤独、忧郁等等。2004年云南大学的马家爵事件足以为我们的教育敲响警钟。只有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人文教育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时,学生是主体,因此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2]
4、重视人文教育,营造人文气息
人文教育不仅要落实在人文学科建设和人文课程的开设上,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一种人文气息。学校内各种学生活动丰富多彩:球类比赛、群体性文艺活动、辩论赛、社会实践等。活动要有人文教育内容,教师要对学生活动正确引导,树立典型、宏扬正气,提高对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能力。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加强修养、规范言行,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教育。
5、重视人文教育,关注学生生活全过程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它对人产生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一个人的修养,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因此,人文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体生活,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味人生,要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的目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形成完整的精神生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把加强人文修养作为学生自己生活的方式,主动、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尽可能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并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和熏陶学生,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和先进事迹去感染、影响学生。
总之,教师应着眼于教好课,把教育好学生作为己任,摒弃社会上那些功利至上的思想,真正的为学生尽自己真正的义务。每名教师都应该以人文精神为主导,在教育好学生做人的前提下,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文素质高、社会需要的急需人才。
参考文献:
[1]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2]武艳萍.影响当代学生思想状况的原因探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