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成语学习文言文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辞海》对成语的诠释为:古语常为今人所引用者,曰“成语”。或出自经传,或来自谣谚,大抵为社会间口习耳闻,为众所熟知者。可见,成语与文言文有着千丝万缕的直接或间接联系,它保留了古人许多的语言、思想的精华,素有古代文化的“活化石”之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成语是活在现代文中的古文,又是古文中流传下来的现代文。我们灵活运用熟知的成语辨析理解文言文,一定会事半功倍。
  一、名词活用做一般动词
  词的活用是文言文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这在成语中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例如,成语“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其中的“鼓”是动词而非做乐器解释的名词。再如出自《荀子》的成语“兵不血刃”中的“血”放在否定词“不”的后面必须做动词“沾上血”来解释。成语中的名词活用做动词的还有很多,如:不衫不履、先礼后兵、沐猴而冠、沧海桑田、户枢不蠹、不胫而走、华而不实、履险如夷、无所事事、衣冠禽兽等。
  二、名词直接作状语
  《过秦论》中“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一句较难翻译,如果借助成语“狼奔豕突”,问题便可迎刃而解。“狼奔豕突”中狼、豕意为像狼、猪一样,用来修饰“奔”和“突”,分别做它们的状语。“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一句便可仿效这一成语来翻译:“云”意为像云一样,“响”意为像回声一样,“景”通“影”,意为像影子一样。这三个词用来修饰“集”“应”和“从”,分别做它们的状语。整句的意思就是:天下的人像云一样聚集、像回声一样应和,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随。
  名词直接作状语的情况有如下几种类型:
  1.表比喻:如虎踞龙盘、席卷天下、风驰电掣、狼吞虎咽、风起云涌等。
  2.表动作所凭借的工具或方式:如管窥蠡测、刀耕火种、车载斗量、言传身教、口诛笔伐等。
  3.表处所、时间:如野处穴居、南征北战、道听途说等。
  三、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成语中的某个形容词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事物时,它就属于文言文汉语中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的现象,解释时一般要补上名词中心语,而该形容词只用作定语。例如:取长补短、披坚执锐、温故知新、摧枯拉朽等成语中的形容词都处于宾语的位置,可分别解释为:长处、短处、坚韧的盔甲、锐利的武器、旧的知识、心得体会、枯草、烂叶等。杀富济贫、除暴安良、激浊扬清、舍近求远、居安思危等成语都属于这一类型。
  四、意动或使动用法
  形容词或名词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是文言文汉语中特有的,也在成语中保留下来了。如“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辱;“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使人民遭殃。诸如此类的成语还有幸灾乐祸、鱼肉人民、席天幕地、不远万里、草菅人命、破釜沉舟、正本清源、富国强兵、倾国倾城、赏心悦目、丰衣足食、光宗耀祖等。
  五、多义字和多音字
  同字异义现象在成语中俯拾即是。以笔画最少的汉字“一”为例,在“一视同仁”中作“同一“讲,在“一路平安”中做“全部”讲,在“一心一意”中作“专一”讲,在“一失足成千古恨”和“一成不变”里作“一旦、一经”讲。成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是很普遍的,如 “负”:负隅顽抗(依仗)、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 “相”:“相机行事(鉴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互相);“以”:以己度人(用)、以貌取人(凭)、以讹传讹(拿,把); “因”: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凭借)、因材施教(根据)。
  同字异音在成语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如“数(shuo)见不鲜”与“屈指可数(shu )”,“丢三落(la)四”与“落(luo )花流水”,“方兴(xing)未艾(ai)”与“兴(xing)高采烈”“自怨自艾(yi)”,“改朝(chao)换代”与“朝(zhao)气蓬勃”,读音各异。究其原因,当与含义不同和古今音变有关。
  六、倒装现象
  有的成语,例如“时不我待”,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其语序显然是颠倒的。其实这也属于文言文常见的情况--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同样如“人莫予毒”,意思是没有人能危害我,代词“予”是宾语,却放在了动词“毒”的前面了。再如“何去何从”属于文言文中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的倒装。还有如惟利是图、惟命是从、马首是瞻等都属于文言文中用“是”提前的倒装句,以加强语气,而“蠢若木鸡”则属于介宾短语后置。
  利用成语学习古汉语,既可以将一些模糊的成语清晰化,又可以复习到大量的古汉语知识,还可以在作文中应用,可谓一举三得。
  李兴福,甘肃民樂县职教中心教师。
其他文献
古典小说里面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之精粹,其中那厚重的历史意蕴、丰满的人物形象、独具特点的严辞风格,都会使人产生目不暇接之感。现在小学语文教材里面对古典小说也多有涉及,其中《草船借箭》一文歷来都是保留篇目,本文以此篇为例,对小学语文篇章分层教学方法进行了简要说明,以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当然,这里所说的分层,并非是对学生的分层,而是对教材文本的分层,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学
期刊
由于地缘和文化的关系,笔者所在学校的高中学生作文写作素养较低,作文堂课缺乏有效教学研究与成果应用。2009年,笔者参加了学校课题《中学生写字与作文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实践研究工作,在课题专家的指导下,借助指导学生自主作文学习的途径,反思自己以往那种指令性的传统作文教学法的不足,重新分析学情,定位教情,吸收新课程改革“用教材教”的理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组织教材和二次开发课本教材展开作文教学,培养学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信息化,过去以书面形式为主的交际活动,取而代之的是以口语交际为主的如竞争上岗、招聘、求职等活动,口语交际成为人们最基本、最经常的交流活动,口语交际能力也成为了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新课程标准》适应时代的要求,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表达训练是当前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项教育任务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教师独霸讲台一讲到底为特征的教学方式,早已被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所取代,自主课堂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是,教学实践中,语文自主课堂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教师以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为名,“放手”让学生自由随意地阅读,没有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学前指导;有的课堂表面热热闹闹,讨论、表演、争吵……实际上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甚至谈论交流的都
目前,人们对语用教学的重视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提起语用,许多教师都会说自己是如何重视语用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等等。但是,重视语用教学并不意味着语言训练要脱离教材孤立的进行,语用教学只有与课堂教学紧密衔接,才能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受到教育,从而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润物细无声的训练效果。  一、在对话中发展语言  在语文课文中,许多文字背后大都隐藏着深刻的内涵,只有与文本深入对话
期刊
“专题学习”是苏教版第四学段语文教材建设的一大亮点。每册教材设计一到两个专题,围绕“专题”确定阅读参考内容,以“文章选读”“资料参考”等为阅读文本,设计“思考讨论”“观察联想”“活动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既有内容选读,又给学生留足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既拓展了阅读教学内容,又将课内与课外的语文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材既科学地利用了课堂教学资源,又创新开发了课外学习资源,充分留白于教师和学生,满足
字词教学滑向“边缘化”,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学思路也转向更为开明、活泼的方向。面对字词教学的转变,教师在求新求变的前提下,容易陷入一些教学的误区。本文对造成语文字词教学“边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  一、“边缘化”表现及原因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字词教学陷入“边缘化”,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蜻蜓点水般的教学。字词
期刊
翻开任何一部宋词选集,我们都会大量地看到“雨”的飘洒,听到“雨”的声响,感到“雨”的情韵。词人们种种的志趣情怀,离情别绪,喜乐哀愁,似乎都随雨而来随雨而去。婉约也好,豪放也罢,又都何曾少了“雨”呢?“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晏殊)“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周邦彦)“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等等,不胜枚举。虽说唐诗中也有“雨”的意象描写,但数量程度远不及宋词,当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美的欣赏和创作,发展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树立学生美好的理想。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小学所有的教材都有美育内容。我在教低年级学生识字时,发现从汉字明快的读音、形象的结构、丰富的字义上也能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美育素质。于是,我把识字课上成一堂融识字、美育于一体的综合课。  一
期刊
片段(一)  阅读教学《愚公移山》  整个教学过程:疏通文意――开展辩论――剧本表演。  本课教学在进行第一个环节的基础上,主要进行第二个环节。  师:我们已经疏通了文意,了解了文章大概讲了什么故事,那么对文中愚公与智叟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二者的愚智之分,该如何评论呢?请就“愚公愚,智叟智”和“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展开辩论,畅谈自己的看法。正方,“愚公愚,智叟智”;反方,“愚公不愚,智叟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