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景 实现四大转变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逐渐发现,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不仅能形成宽松、舒适的教学氛围,同时还能实现人文精神的关怀,促进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协调发展。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共鸣、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产生思维的共振,真正实现心灵与心灵的交汇、智慧与智慧的撞击、情感与情感的沟通。
  1 精彩纷呈的引入,让暂时兴趣变为永久兴趣不再是神话
  八年级学生在刚学习物理时,面对未知的物理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和探求新知的渴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会逐渐的消退,如何将这种暂时的兴趣转变为永久的兴趣,即保持兴趣的持久性,摆在了每一个物理教育者面前。实践表明,“方式常常变,手法时时新”不断创设问题的情景,变换新课的引入方式是让物理课堂常葆青春魅力的“保鲜术”。例如:在学习“令人厌烦的噪声”一节时,以读报接谜底的方式引入新课:1.据《大河报》报道:“在许昌市魏都兴农食用菌厂,1999年1到7月,许昌市健康路东段工程有大型机械施工,导致在路边的食用菌厂里的老鳖死亡2万多只,经济损失高达160多万元”,你认为上述报道是否属实,如若属实,谜底何在?2.又据《楚天金报》消息:4月15日清晨,湖北十堰市竹山县一单位在搞宣传活动时,伴随着激扬的音乐声,飞翔的十五只珍稀红嘴相思鸟纷纷落地死亡!你能解密珍稀红嘴相思鸟集体自杀的原因吗?针对上述来源于生活的消息,同学们能意识到与声音有关,但对于声音为何具有此本领却心求通而未知,此时他们的心理正处于一种“心求迫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急切状态,继而以浓厚的兴趣、急需的心理去学习新知识当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又如:在学习《物体的浮与沉》一节时,以说评书的手法让怀丙智捞铁牛的故事娓娓道来;在学习《压强》一节时,以玩杂技的方式让气球在多块砖块的重压之下有惊无险的一路走来;在学习《气体的压强》一节时,让集气瓶不仅能将鸡蛋“吃”进,而且还能“吐”出,在演示的同时赋予它魔术的外衣,将物理学的魅力展现到极致……
  这些别开生面的、新颖别致的课堂引人就如同拉开的大屏幕,让学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场景;又如:演奏会的序曲,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正如打开知识殿堂的大门,引导着学生竞相登堂入室。的确,“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能在每一节新课的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扣住学生的心弦,保持持久的兴趣,让学生盼望着你的课堂、向往着你的到来,这不就是我们终身探索并努力实践的“兴趣课堂,魅力教学”的真谛吗?
  2 让情景蕴含问题,变重点为趣点
  只有经历了物理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得到了实惠和切身体会,体验到物理学是有用的,学生才会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将重点知识蕴含在有趣的生活情景中,让趣味激发潜能,使学生把学习感同呼吸一样自然,是自己不可或缺的必然活动,这样的学习活动才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例如,在学习透镜对光的作用这一重点知识时,我是通过以下情景引入课题的:夏日的中午,骄阳似火,小明担心花木会被晒死,他赶快提来水正要浇花,爷爷制止他说,这时候不宜向阳光下的花木上洒水。否则,待水蒸发后,原来叶片上附着水珠的地方,会出现枯黄色的烫伤斑点。小明对此感到困惑,现在每位同学都有一组透镜,赶快行动吧,或许你能帮助小明揭开疑惑!温馨的氛围、激励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将同学们引入自主探究的殿堂。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正是因为贴近生活的问题情景激发了兴趣,进而诱发了其内在的潜能,调动了其原始的内驱力,伴随着愉悦的心情,学生以“玩中学”的方式轻松解决了知识要点。
  3 让情景引发思考,变难点为易点
  物理课堂中的难点一般都是一些较抽象、逻辑思维较强、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如果能把这些难点分解并呈现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化抽象为形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如:在学习光沿直线传播这一难点时,我的问题情景是这样设置的:
  1.漆黑的夜晚,用手电筒照向远处,会发现光束在空气中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用激光手电照向空中,然后在光束通过的路径喷洒空气清新剂的气雾,你又会有何发现?
  2.让激光手电筒发出的光射向滴有几滴牛奶的水中,会发现光束在水中的形状如何?
  3.让激光手电筒发出的光通过透明的果冻,会发现光束在透明果冻中的形状又是怎样的?
  根据以上事实,你能说出光的传播有什么规律吗?你能把这个规律形象的表达出来吗?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直观呈现过程,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触摸”到了物理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一认识的形成可以说是呼之即出。
  又如:在学习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时,播放《骄傲的大公鸡》中这样一段视频:当大公鸡面对平静的水面时,发现水里有一只跟它一模一样的大公鸡,于是河面上的大公鸡向河里的大公鸡发起了挑战,最后落得个淹死河中的下场,在学习了光的反射定律后,你能从反射定律的角度帮助大公鸡解释水面为什么能成像吗?这样以故事情景做铺垫,让学生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生活到物理的一个思维蜕变的过程,正是这个以情境做载体,将难点逐渐“融化”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孩子的畏难情绪,实现了难点的有效转化,进而从光的反射定律出发积极构建平面镜成像原理图。正如《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写到,孩子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只有被点燃,才有能量。教师就是有“预谋”的“电子打火器”,通过预设问题情景诱发“火种”,点燃学生的思维,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引起学生广泛的联想和想像,思维已启动,何惧“难点”?
  4 编制情景习题。将枯燥的解题过程变的亲切、温馨
  学习物理归根结蒂还是要回归问题的计算,这一过程往往被视作苦行僧般的历程,既枯燥又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以社会的热点、趣点问题为背景编制物理习题,让学生在阅读解题的过程中倍感温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们在初三物理复习时,以上海世博会为背景,命制了这样一道习题:
  上海世博会浙江馆内有一只直径8米的“青瓷巨碗”,内装6吨“水”。在灯光下,青瓷碗内碧波荡漾,伴随着悠扬悦耳的丝竹,游客宛若置身如画江南。
  (1)游客看到碧波荡漾的“水”面,是因为“水”面对灯光的——;
  (2)围绕“青瓷巨碗”的是一个巨大的环形升降台,游客在升降台上站成一圈,升降台上升后可以同时看到“青瓷巨碗”内的景象。在某次升降中,升降台把80名游客匀速升高3米,若每位游客的质量以60千克计算,则升降台在这次上升过程中对游客所做的功为_______焦。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上述习题,如诗如画的意境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题中声、情、形、色并茂,情景交融,兴趣盎然,让解题过程亲切、自然。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我们用心去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的成长构建一个舒适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平台,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才会有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是我国近些年来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  实验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实验报告能力,一要培养观察能力。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都有一个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