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的数字化实验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841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4-0002-01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4.001
  
  全国首届“威尼尔”(Vernier)杯化学数字化实验创新设计大赛(以下简称“V杯赛”)于2011年3月12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顺利结束。
  V杯赛由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和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共同主办,江苏省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承办,得到美国威尼尔公司赞助。V杯赛旨在推动化学数字化实验研究,提高化学教学信息化水平。
  V杯赛参赛内容为“使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等数字化实验系统的原创化学实验”,参赛者为中学化学教师和教研人员、化学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赛程分为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初赛时参赛者将原创实验设计以论文形式投寄大赛组委会指定网站,复赛为现场实验演示。评委根据选手实验设计、演示效果、讲解答辩情况评奖。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张健如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王晶秘书长、北京大学严宣申教授、南京师大周志华教授、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理科室彭实主任、南京金陵中学邹正校长、《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王军翔主编、《化学教育》朱玉军副主编、南京师大马宏佳教授等9人担任了本届V杯赛的评委。本次大赛共评出一等奖作品13件、二等奖14件、三等奖7件,评选结果见www.jschemedu.com。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数字化实验通常指利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进行的实验,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字化实验可以大大提高化学实验的准确性、精确性、实时性和可视性,它将原本不可见的微观变化数据化、图表化、动态化。如同天平的发明让化学从定性进入定量时代、电子扫描隧道显微镜让人们可以看见和排列原子……我们相信数字化实验的引入和推广也会让中学化学实验走上新的高地和平台。但从全国范围看,数字化实验的推广还需要一个过程,意识、设备、教师能力、实验创新等都还需要提高。
  本届V杯赛的参赛实验从研究内容上可分类三大类:认知性研究、技术性研究和教育性研究。认知性研究侧重化学原理的探究,如“对镁铝氢氧化物沉淀反应的研究”、“温度对碱与酚酞反应平衡影响的研究”、“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热效应的研究”等。技术性研究侧重实验设计创新,如“用湿度传感器演示浓硫酸的吸水性”、“用电导率传感器研究物质的溶解性”、“用压强传感器研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用pH传感器和导电率传感器实时监测次氯酸光照分解实验”等。教育性研究关注实验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影响。如:“用pH传感器演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要用稀盐酸而不用浓盐酸”、“用温度传感器研究撒盐为什么能融冰”、“用湿度传感器测试保鲜膜保鲜能力”等。借助数字化实验仪器所具有的准确性、精确性、实时性和可视性等强大功能,人们对化学原理的认知可以更科学、实验现象的展示可以更便捷,实验教育性的发挥可以更充分。
  从使用的传感器上看,温度传感器、导电率传感器、压强传感器、pH传感器是四种使用频率最高的传感器,也是稳定性相对较高的传感器。从比赛过程看,在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和相应软件”组成的数字化实验系统中,最脆弱的部分是传感器,最关键的部分也是传感器。所以,中学阶段可以充分利用比较稳定又相对便宜的温度、导电率、压强等传感器设计和开展数字化实验。pH传感器在化学实验中用处很大,特别有利于进行认知性实验研究,但pH传感器使用前需要用缓冲溶液校准,不用时要保存在保护液中,更适用于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研究性学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本次大赛是化学数字化实验的首次全国性大赛,大赛为各地的骨干教师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也在专家和选手的思想碰撞中产生了许多美丽的火花和再探究的灵感。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着大赛对化学数字化实验的积极推动和深刻的影响。
其他文献
出生日期:2005年12月16日  爱好:画画  座右铭:人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  但放弃了就一定会失败。  就读学校班级: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罗阳中学七(2)班  指导教师:陈传光  I will always remember what happened to me this morning.  Mum got up too late to cook breakfast for me this
摘要:文章依托吴地碧螺春茶文化为情境,构思设计一堂高三复习课“物质的检验”,并通过对该课的教学构思及特点的分析,说明如何将地域文化资源真正融入化学课堂教学中,在不冲淡课堂教学主题的前提下,让学生深切感受吴文化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吴文化;化学研究;预处理;物质的检验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2-0011-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
摘要:同课异构可以激活教师的智慧,探索教材内容呈现的崭新方式;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构建学生学习的新方式,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新课堂需要:创设生活实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的探究过程;小组合作下共同探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形成非一日之功,科学探究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组合作;科学探究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
摘要:科学大概念背景下的教学,对大概念进行分层解析,获得学科核心概念、主题核心概念、重要概念、基础概念等。如在“质量守恒”这个重要概念基础上组织“四线五阶”课堂模式教学,以情境、问题、活动和目标这四条立柱式主线为建构概念的抓手,并从“质量守恒”中剥离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这个进阶变量,从“呈现事实,感知模型”“分析推理,假设模型”“实验论证,验证模型”“分析评估,完善模型”“迁移预测,应用模型
There are seven days of the week. It makes time more easily measureable1. Every day is identifiable2 by special plans.  一周有七天,这让时间变得更容易测量。每一天都可以通过特别的日程计划来区分。  Monday is seemed by many to be the “worst
摘要:批判质疑和创新能力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批判质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并加以落实。文章探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素材资源培养学生批判质疑和创新意识,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钠与氯气反应”实验的评析及创新设计教学为例,通过学生分析评价、体验课本实验现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原实验方案的不足,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创新设计“钠与氯气反
摘要:通过对“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复习课教学与反思,认为复习课教学中,以真实问题为平台,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设计自主活动来引导学生主动梳理、建构知识体系。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发展,又能有效提升复习效率。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学;高效复习;学生发展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6-0051-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
摘要:依据“能力立意”、“自主建构”、“循序渐进”的指导思想,设计“聆听,思考;阅读,提取;分析,归纳;探究,发现;迁移,创新;质疑,小结”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形成观念,体验方法。  关键词:元素周期表;能力立意;自主建构;提取;归纳;探究;迁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2-0000-00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
摘要:新信息材料的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以“神奇的石墨烯”教学为例,探索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科学视野,养成学生化工产业意识,为学生将来从事化工产业打好知识和意识基础。  关键词:科学视野;核心素养;石墨烯;产业意识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1-0076-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
摘要:从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一节教学中出现的科学性问题和异常实验现象出发进行了教学设计的反思与改进,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进行了细化的解读,借助物理知识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修正为有氧化还原反应等电子转移过程的反应、形成闭合回路、两极形成电势差。  关键词:原电池;形成条件;异常现象;电势差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5-0075-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