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独行的王小波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le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忆往昔,曾经的“体制外作家”,“文坛外高手”王小波早已远逝,但他以其特立独行的个性和机智张扬的文字,在当代文坛上赢得了属于自己稳固的地位。本文尝试着以《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为主要文本,在结合着其他一些作品,从特立独行的生命体验和历史感悟、特立独行的叙述视角和叙述结构、特立独行的调侃语言和黑色幽默等方面入手,重温文坛骑士、思想者王小波的独特魅力。
  
   一、 特立独行的生命体验和历史感悟
  
   王小波大概受其经验自由主义的影响,大部分杂文的情节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又以文革时期耳闻目睹的种种荒唐故事为多。文革时代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成为他作品的基本背景或嘲讽对象,是他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历史感悟。
   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王小波以“插队的时候,我喂过猪、也放过牛”这样熟悉的场景为开头,一开始就能把我们读者的感情体验和思维想象拉回到了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中。在接下来的讲述中,王小波也见缝插针似的提醒着读者文本所处的时代。尽管“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英雄事迹贯穿始终,但“插队”、“指导员”、“生产队长”、“破坏春耕的坏分子”等等革命词汇,无不再次提醒读者们这个近乎荒唐的故事恰恰就发生在曾经无比神圣的十年文革其间。
   同样,在王小波其他的文章中,“我插队下乡那年”、“我十四岁那年”、“我小的时候”类似具有时间标志的句子特别多,也非常引人注目。如果对他的生平有所了解,两者如能联系起来,就更能感同深受他缩传达的生命体验和历史感悟。德国的歌德之所以能写出鸿篇巨著,他的长寿,经历过重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能看成是一个原因。而王小波虽英年早逝,但是他经历过文革这个在中国很敏感且很特殊的时代。在王小波上初一时文革开始,他对这一运动的印象可以在《似水流年》等小说中看到,他在云南兵团劳动的经历,成为《黄金时代》的写作背景,也是处女作《地久天长》的灵感来源。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王小波能时刻敏锐地感受到历史和现实对人的处境的压迫,他对文革着魔般地凝视和回望,正是文革这个巨大的阴影曾经的统治和很大程度上的依然存在。对文革决不饶恕的历史回望和痛彻反思,常常使王小波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批判的矛头置于文革的场景之中。事实上,王小波那些看似荒唐有趣的文革记忆里深隐着沉痛的生命体验和历史感悟。
  
   二、 特立独行的叙述视角和叙述结构
  
   王小波之所以能蜚声海内外,与其作品独特的叙述艺术魅力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其特立独行的叙述视角和叙述结构。
   从叙述视角来看,王小波是位儿童视角的叙述高手。众所周知,王小波身高超过190cm,如此高的大男人却能拥有天真的儿童视角,这种强烈的反差本身就是种独特的所在。他的儿童叙述实质是一种拟少年的姿态。它巧妙地将儿童眼光是所具有的好奇、开放性,同经验理性的冷静、宽容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极为独特的叙述视野,即儿童的顽皮率真和成人的理智思考相结合。
   从叙述结构来看,王小波的作品有着十分复杂的叙述结构。包括:“多维叙述时空、时空交错的叙述结构、古今共时的结构、对称式叙述结构、主体式叙述结构、对话体叙述方式等等”,均指向一个事实:王小波作品有复杂的叙述结构。
   而他最擅长且最经常使用的叙述方式,就是先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最后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就讲述了一只猪的故事。这只猪不与别的猪一样,别的猪只是交配或生崽儿,安于人给它们安排的生活。这只猪充满了个性,它并不安于它作为猪的本分,反而像猫一样到处游荡,根本就不在圈里呆着,它甚至学会了汽笛声,这个本领给它招来了麻烦。在逮捕它的过程中,它表现地很镇定,在枪火声中潇洒地跑了。它不但是不听从人的安排,还是无所畏惧。在“形散而神不散”的宗旨下,文章结尾处寥寥数语点明了“神”之所在:“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当读罢这只猪后才恍然发现真正的主题是作者用这只猪来暗示:对于现实环境的制约,人们本来是可以有所选择,甚至是拒绝的,然而人们却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从而引导人们进行深刻的自省。
   在《欣赏经典》里,通过写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个美国外交官在他的回忆录里说他在前苏联欣赏了三百遍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以及作者在文革期间唯一能够欣赏的所谓的经典——八个革命样板戏。传达了这么一个道理:“假如你遇到一种可疑的说法,这种说法对自己又过于有利,这种说法准不对,因为它是编出来自己骗自己的”。
  
   三、 特立独行的调侃语言和黑色幽默
  
   王小波的作品,尤其是杂文,绝对没有深奥的、琢磨不透的术语,有的只是俗字俗语以及随处可见的荒唐经历、笑话故事以及各种各样的调侃和黑色幽默。这种有趣平易、近乎口语化的风格使得他的文章拥有广泛的读者。
  王小波文章的趣味性集中体现在俯拾即是的调侃性语言里,艺术手法大致就是以雅喻俗以俗喻雅或者是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作者笔下的表象对象,就有令人大跌眼镜的效果,它就是生活中惯常离不开的而文字中罕见的一个品种——猪。初看这个“主角”,调侃意味已经突显。这头被众多的知青尤其是“我”当作宠儿的猪显然和常人眼中肮脏、愚蠢、懒惰的猪的形象截然不同。它不仅在形象上显得另类:“长得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像山羊一样敏捷,一米高的猪栏一跳就过”,而且在精神生活和爱情生活上也敢于追求自由:“吃饱了以后,它就跳上房顶去晒太阳,或者模仿各种声音。有时整天不见踪影,我估计它到附(下转第18页)(上接第14页)近的村寨里找母猪去了。”这只猪俨然是个干净利落、高傲神气、特立独行、敢于反抗人类强权世界的英雄。作者在文章中不吝对猪的溢美之词,不仅仅把猪称为“兄”,而且还感慨“人和猪的音色差得太远了”。在描写这只猪的时候把猪拟人化了,用了许多只适用于人的词语,比如:“春天来临还要谈谈爱情”,猪肉本来是供人吃的,对猪自身是杀身之祸,文中却将其说成是猪的“主题”之一,还把种猪说成是“花花公子”等等。在这些惊世骇俗无不夸张的调侃里,王小波借一只猪的另类行为消解了冠冕堂皇的革命神圣,反讽效果自然而然就体现出来了。
  这种趣味性还体现在王小波的黑色幽默中。他爱用风趣幽默、反讽调侃的笔调去叙述、塑造黑色幽默的人物,比如王二。王小波曾说:我觉得黑色幽默是我的气质,是天生的。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当写到猪因为模仿汽笛声而被定成了破坏春耕的坏分子,大张旗鼓地对他进行围追堵截:“指导员带了二十几个人,手拿五四式手枪;副指导员带了十几人,手持看青的手枪,分两路在猪场外的空地上兜捕它”。这段描写与《阿Q正传》中对阿Q的抓捕如出一辙:“那时恰是暗夜,一队兵,一队团丁,一队警察,五个侦探,悄悄地到了未庄,乘昏暗围住土谷祠,正对门架好机关枪;然而阿Q不冲出去。许多时没有动静,把总焦急起来了,悬了二十千的赏,才有两个团丁冒了险,逾垣进去,里应外合,一拥而入,将阿Q抓出来;直待擒出祠外面的机关枪左近,他才有些清醒了”。一面仅是只牲畜而已,而另一面是各种各样的专政工具;一面是手无缚鸡之力的阿Q,而另一面是封建社会的势力。就是这种悬殊的、夸张的力量对比,那种讽刺效果也就达到了,这就是所谓的黑色幽默。在《沉默的大多数》里,他就用诙谐的笔调对大炼钢铁时期的种种荒诞现象进行了无情的嘲讽。足以见得,黑色幽默是王小波天生的气质,而这种气质正是通过他的文字的魅力表达出来的。
  在当代文坛,王小波是一位特立独行而且举足轻重的作家。他那特立独行的个性、自由驰骋的思想、科学健全的理性和幽默诙谐的趣味,构成了他经久不息的独特魅力。虽然他英年早逝,但他在短暂的生命里,给世间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让我们快乐并沉思着,痛苦并欣悦着,他留给读者的是一份绵长的思考与怀念!
  
   参考文献:
   [1]刘承云.论王小波小说语言的狂欢化风格,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张川平.“性”的扭曲与“人”的异化——论王小波小说的“性叙事”在主体建构中的意义,商洛学院学报,2010(1).
   [3]孙伟达,王小波.<革命时期的爱情>解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
   [4]王勇,崔永锋,高政锐.新潮小说中的生存意识以王小波小说《黄金时代》为例[J].世纪桥,2010(3).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分院。)
其他文献
一、中学化学教师赋予的使命    我国未来的教育趋势,是着眼于发展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着眼于提高劳动者技术水平,改变当前的教育格局,完成新世纪的教育任务,教师界的考验尤为严峻。培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目前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课题、当今素质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而教师资源的优化,综合素质的提高,专业知识的加强,是全面改善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在当今世界的许
期刊
一年级小学生见多识广,虽然识字还不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产生强烈的表达和写作的欲望;一年级的孩子想象力特别丰富,敢想敢写,充满了童真童趣,别具韵味。  我在一年级的写话起步教学中作了以下的尝试。    一、一句话起步,逐步提高要求,循序渐进    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结束后,为了巩固所学汉字,并同时巩固汉语拼音,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用当堂学的生字先口头组词,再用组的词口头造句,然后将造的句子写出来。写
期刊
据美国《时代》周刊引用最新的脑部研究报告指出: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并非智商,而是情感。因为能善于控制自己情感的人,拥有更多的成功机遇,较易做出成绩。情绪是以人的需要和主观态度为中介的心理活动。因此体育教学应满足学生的正常心理需要,使学生在活动中有积极的情绪体验。    一、建立和谐课堂,使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过:“教育正像其他的社会过程一样,它的成效依靠交往。”兴趣是一种先
期刊
一、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概述    课程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程资源的定义是:“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从定义来看,课程资源所包含的内容和范畴日趋广泛,这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
期刊
国际犯罪是国际刑法历史演进的“原动力”,是因为打击国际犯罪的需要促进了国际刑法的产生和发展,因此国际犯罪是国际刑法产生的根源,也是国际刑法发展完善的根本性推动力。1998年《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的通过开启了国际刑法发展和国际研究从发展到繁荣的阶段,各种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林欣和李琼英老师著作的《国际刑法新论》一书,对国际刑法问题的研究也有了新的创新。    一、《国际刑法新论》的创新之处   
期刊
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到我国现代化文明监狱中,分析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现代化文明监狱绩效管理框架,从社会公众、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以及财务控制等四个维度来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给现代化文明监狱的绩效管理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工具和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监狱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既有监狱机关,又有监狱企业;既有对罪犯的监管系统,又有对罪犯的生产管理系统;既要完成惩罚、教育、改造罪犯的职责,同时又要
期刊
程序正义是这几年颇为走红的一个名词,社会上和理论界对此都有很多争议,但其内涵大部分人也不甚了然。本文试图从程序正义的形成与发展、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 刑事诉讼中程序正义的价值等角度来谈谈我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一、程序正义观念的起源    “程序正义”(Procedural Justice)观念最早导源于英美法中的“正当程序”(due Process)思想,它是与“实体正义”(substa
期刊
通常人们认为,艺术与数学是人类所创造的风格与本质都迥然不同的两类文化产品。两者一个处于高度理性化的巅峰,另一个居于情感世界的中心;一个是科学(自然科学)的典范,另一个是美学构筑的杰作。然而,在种种表面无关甚至完全不同的现象背后,隐匿着艺术与数学极其丰富的普遍意义。   数学与艺术确实有许多相通和共同之处,例如数学和艺术,特别是音乐中的五线谱,绘画中的线条结构等,都是用抽象的符号语言来表达内容。难怪
期刊
语言与性别的研究,作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受到了普遍的关注。性别差异在语言中的差异体现有许多方面,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我们会发现男女两性在言语交际中分别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一些语言学家的调查研究表明,两性话语风格上更多,更深刻的差异表现在话语方式与策略方面,而这种话语风格差异在言语的得体性方面有显著的体现。本文将探讨分析一下性别差异在言语的得体性方面所表现风格差异。   言语的得体性关
期刊
虎年春晚,广告成灾,备受争议。一方是广告商处心积虑的广告植入,一方是部分消费者的公开抵制,可是闹腾。然而,无论如何近年来各种方式的植入式广告策略的广泛存在,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关注。  所谓植入式广告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服务内容策略性融入媒介(如电影、电视、报纸、杂志、广播)内容中,通过场景、人物、故事情节等方法再现,让受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的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的目的。  植入式广告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