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曾在一次小学数学观摩活动上观察到《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片断:
在适当的铺垫、引导后,教师让学生用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的方法得出了①号图形的面积(如图,长和宽分别为4厘米和3厘米)。学生在汇报时,除了得出面积是12平方厘米以外,还讲到了各种数方格的方法:画出全部格子、沿边摆格子再数、沿边量长度再数,等等。接着,教师让学生数出②号图形的面积(如图,边长为3厘米)。
再次汇报中,当学生得出②号图形面积是9平方厘米后,教师提问。
师:你是怎么看出面积是9平方厘米的?
生1:我是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这个图形中一点一点画出来的。
师:你还是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比着量画出来的?
生1(自信地):是的。
师(冷淡地):好的。其他同学呢?
生2:我是用尺子量出来的。
师:怎么量的?说给大家听听。
生2:我把尺子放在边上,发现每条边是3厘米,沿边可以摆3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一共可以摆9个,所以是9平方厘米。
师:听懂了吗?都是和她同样的方法吗?(意犹未尽地)不一样的有没有?
生3:我是把②号图形和①号图形进行了对比(学生停顿了一下,用征求的眼光看了老师一眼)。
师(迟疑地):你说说看。
生3:我先量出②号图形的一个边,然后拿去跟①号图形比,发现多了3平方厘米,所以我用12减3得出9平方厘米。(见下图)
师:哦,也可以的。
随后教师就去引导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了。
上述教学片段中,从课堂即时评价的角度看,教师的评价行为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尤其是对于生3回答的应对。生3所用的方法虽然不是教师预设中的计数(或计算)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但这种方法巧妙地借助了①号图形,把需解决的新问题(求②号图形面积)变成了已解决的旧问题(求①号图形面积)的自然延伸,这是转化思想的自发运用。教师只是说“也可以”,虽然没有否定学生,但没有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其方法的数学价值,没有利用契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这不是好的课堂即时评价,或者说这是非专业的课堂即时评价。
课堂即时评价是把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渗透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在微观层面上落实了发展性评价的功能,是一线教师最能长期坚持操作的过程评价。但目前教学中即时评价的非专业性倾向十分严重,如即时评价仅关注学生的学业素养,忽视对其他培养目标的评价;评价语言单一随意,缺少启发性,忽视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目标统一,缺乏层次性,忽视学生的差异性;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多元主体的互动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等等。因此,提高教师课堂即时评价的专业水平是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笔者把专业的课堂即时评价喻为课堂“镶嵌”评价。“镶嵌”一词,意指在一个较大的事物(物体、词句、图形、思想)中嵌入一个较小的事物,并尽量做到无缝无痕,起到联结、装饰等效果。小学数学的课堂“镶嵌”评价,应该具有这样的特征: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教学情境紧密结合,过渡自然,不生硬,不突兀,讲究艺术性;对教师的专业性、教学机智有较高要求,等等。
以上述教学片断为例,教师如何对生3做“镶嵌”评价呢?首先,教师应该敏锐地意识到生3的想法符合转化思想,并给予高度肯定;其次,在具体使用中,这种方法有依赖其他图形的局限性,不利于引导出一般的面积计算方法,因而本课中不能作为常规方法;即时评价的时机稍纵即逝,课堂时间资源十分有限,教师不可能花很长时间去思考和处理这个细节。基于以上思考,教师可以如此评价:
你的方法很特别,利用了已经解决的问题来解决新问题。但如果没数过1号图形,你会怎么数?
这样,在肯定独特方法的数学价值的同时,也指出了此方法的不足,引导学生思考更一般的方法,把数学思维推向高层次。这样的评价,在保护学生创新热情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而且花时不多、衔接自然,符合了“镶嵌”评价的要求。
提高教师课堂“镶嵌”评价的专业性,需要做精心的策略预设。
一、精选评价内容,细化评价目标
为了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有所侧重地确定一节课的课堂“镶嵌”评价内容,细化评价目标。
首先,要考虑评价内容是否全面。倡导“镶嵌”评价是课堂教学以评价方式的变革,而不是使教学目标有所转变,因此,评价的目标仍是促进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中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发展,评价目标指向学习结果;二是促进学生良好情感态度的发展,评价目标指向学习过程。选择评价内容虽然不能面面俱到,但也不能偏执一方。
其次,要细化评价内容,对评价要求做准确定位。如针对数学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评价解题思路合理与否,评价解题方法独创与否,评价解题过程简捷与否(哪些繁难的过程是可以剔除的)评价解题结果正确与否,等等。再如对数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评价时,可以具体要求学生:具有运用数学解决问题、交流观点和进行推理的信心;具有探索数学知识的灵活性,愿意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富有挑战的数学任务时有坚持不懈的愿望;对从事数学活动具有好奇心、探索欲,并富有一定的创造性;具有调节和反思自己思维过程和行为的意识,对于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敢于提出质疑;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体会到数学在解决来自其他领域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的应用价值;欣赏数学在促进社会进步和文化中的作用以及作为工具和语言的价值。
二、树立正确的评价态度,预设好评价主体、方式和时机
在课堂“镶嵌”评价中,收集信息、作出判断、行动反馈三个环节发生于瞬间,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语言艺术提出了挑战,如果教师没有充分的评价预设,仅靠所谓的随机应变无法确保其评价的科学有效性,也无法体现其评价的专业性水平。
从评价观念上看,要树立科学的课堂评价意识。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它会有效地使课堂向深层次发展,使课堂的生成性充分地展现,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反之,它必然会制约教学活动的开展,制约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慎重考虑评价的导向,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不但影响着课堂教学能否顺利地开展,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
从评价态度上看,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效评价需要教师对教学有热情、对学生发展负责任,并且善于表达个人的真实感情。课堂上,教师应与学生平等地对话、自由地交流、耐心地协商。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形成,也有利于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顺利开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
对评价主体、方式、时机的预设,主要有以下策略。
1.选择评价主体的策略
镶嵌评价的主体一般有教师、学生个体、学生同伴三种。根据小学生元认知水平低的特点,在镶嵌评价中,应确定不同评价主体的比重,发挥各自的特殊作用。
首先,教师评价是镶嵌评价的“发动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评价要逐步促成学生自身及同伴评价能力的发展。针对学生的差异可采取隐性分层激励策略,提高评价的针对性、有效性。其次,教学需要学生主体的参与,这就离不开学生对其学习的自我审视和自行调控,即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全方位的。如针对知识、技能的自我评价,在课堂小结时自问:“今天老师讲的是什么内容?我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最后,让学生同伴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从外部转向内在,从被动转向主动,通过互评实现教学的发展,开拓彼此思维的广阔性。
2.选择评价方式的策略
常用的评价方式是师生语言、教师体态、物质奖励等。常用的策略以教师语言为主、体态为辅、物质为轻。
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在对课堂进行大量观察的基础上,归纳出教师的7类言语行为,其中4类都属于评价言语行为,可见教师评价言语行为在课堂语言中的重要地位。在运用语言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还应经常使用无声鼓励,即用表示赞许、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例如,用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鼓掌等肢体语言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形象思维突出的特点,还可以巧用有形鼓励,即用象征物对学生作鼓励性评价,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
除了语言、体态、物质这些有形的评价因素以外,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创设、有效的心理暗示等这些无形的评价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
3.把握评价时机的策略
课堂即时评价按相应速度可分为立即评价和延缓评价,总体来说,可采用立即评价与延缓评价相结合并以延缓评价为主的策略。
在学生探究活动后期,学生们思维灵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各不相同,合作表现也各有不同,我们就要采取立即评价,不仅对学业目标,也要对学生良好的合作技能与表现给予肯定和激励,促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更有效。而在学生合作学习初期,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要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或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给予评价,即延缓评价。
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时机的选择往往是被整合在一起的,单个的评价因素在实践中是无法操作的。另外,不同的教学活动环节应采用不同的评价预设,精心的预设才会有高效的目标达成。
三、需要遵循的评价原则
首先,要遵循差异性原则。在实施评价时,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发展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评价的标准上,应强化“自我参照”,即以学生个体原有水平为标准。这样具有个体性特征的灵活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增强自信,发挥其创造潜能。
其次,要遵循客观性原则。即评价的言语行为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评价对象要着眼于具体事例、问题,而不是针对人,并做到恰如其分。课堂教学是以学习某一知识、获取某些技能为目的进行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肯定是对某一问题、事例产生了看法而引起的,然而在现实操作中,我们往往会直接对人进行评价,这种因为一事一例而给一个人定性,未免有欠公允。如一个问题回答得好,就夸“你真聪明”;一个问题回答错了,就变成“笨蛋”了。
再者,要遵循适度性原则。鼓励性的评价语言的强度与效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过多、过少都不能使评价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在镶嵌评价中,还要注意让表扬与客观的批评相结合。表扬与批评是一对辩证的统一体,只有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在实际评价中要少用“最”,应少一点绝对,多一点相对。
最后,要遵循情境性原则。高效的课堂中,学生的反馈信息会不断地涌现,其中不乏鲜活而有价值的资源,这就需要教师有着高度的敏感,用一双慧眼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对学生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抓住其内核进行评价。有效镶嵌评价的实施具有动态性、即时性,因此每一次的镶嵌评价都是与特定情境相关的,具有较强的艺术特点。教师要学会倾听。只有主动倾听学生实际表达的内容,倾听学生话语中的深层含义,倾听学生发言时夹带的内心情感,我们才能准确把握学生发表的观点中的错误与精彩,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决策。
提高课堂“镶嵌”评价的预设水平,还要经常地对课堂“镶嵌”评价效果进行反思,即做“关于评价的评价”。如课后思考:评价的准备是否充分?对评价准备有没有更好的策略方法?评价的目标内容定位是否精准?如果效果未达到预期目标,其原因主要是评价预设问题还是评价操作问题?从评价的操作看,教师是否具备了正确的评价态度、自如的评价能力?需要做哪些弥补和提升?等等。这些思考有利于在下一轮的评价活动中调整预设策略,提高评价有效性。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亦妮)
在适当的铺垫、引导后,教师让学生用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的方法得出了①号图形的面积(如图,长和宽分别为4厘米和3厘米)。学生在汇报时,除了得出面积是12平方厘米以外,还讲到了各种数方格的方法:画出全部格子、沿边摆格子再数、沿边量长度再数,等等。接着,教师让学生数出②号图形的面积(如图,边长为3厘米)。
再次汇报中,当学生得出②号图形面积是9平方厘米后,教师提问。
师:你是怎么看出面积是9平方厘米的?
生1:我是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这个图形中一点一点画出来的。
师:你还是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比着量画出来的?
生1(自信地):是的。
师(冷淡地):好的。其他同学呢?
生2:我是用尺子量出来的。
师:怎么量的?说给大家听听。
生2:我把尺子放在边上,发现每条边是3厘米,沿边可以摆3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一共可以摆9个,所以是9平方厘米。
师:听懂了吗?都是和她同样的方法吗?(意犹未尽地)不一样的有没有?
生3:我是把②号图形和①号图形进行了对比(学生停顿了一下,用征求的眼光看了老师一眼)。
师(迟疑地):你说说看。
生3:我先量出②号图形的一个边,然后拿去跟①号图形比,发现多了3平方厘米,所以我用12减3得出9平方厘米。(见下图)
师:哦,也可以的。
随后教师就去引导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了。
上述教学片段中,从课堂即时评价的角度看,教师的评价行为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尤其是对于生3回答的应对。生3所用的方法虽然不是教师预设中的计数(或计算)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但这种方法巧妙地借助了①号图形,把需解决的新问题(求②号图形面积)变成了已解决的旧问题(求①号图形面积)的自然延伸,这是转化思想的自发运用。教师只是说“也可以”,虽然没有否定学生,但没有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其方法的数学价值,没有利用契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这不是好的课堂即时评价,或者说这是非专业的课堂即时评价。
课堂即时评价是把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渗透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在微观层面上落实了发展性评价的功能,是一线教师最能长期坚持操作的过程评价。但目前教学中即时评价的非专业性倾向十分严重,如即时评价仅关注学生的学业素养,忽视对其他培养目标的评价;评价语言单一随意,缺少启发性,忽视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目标统一,缺乏层次性,忽视学生的差异性;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多元主体的互动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等等。因此,提高教师课堂即时评价的专业水平是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笔者把专业的课堂即时评价喻为课堂“镶嵌”评价。“镶嵌”一词,意指在一个较大的事物(物体、词句、图形、思想)中嵌入一个较小的事物,并尽量做到无缝无痕,起到联结、装饰等效果。小学数学的课堂“镶嵌”评价,应该具有这样的特征: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教学情境紧密结合,过渡自然,不生硬,不突兀,讲究艺术性;对教师的专业性、教学机智有较高要求,等等。
以上述教学片断为例,教师如何对生3做“镶嵌”评价呢?首先,教师应该敏锐地意识到生3的想法符合转化思想,并给予高度肯定;其次,在具体使用中,这种方法有依赖其他图形的局限性,不利于引导出一般的面积计算方法,因而本课中不能作为常规方法;即时评价的时机稍纵即逝,课堂时间资源十分有限,教师不可能花很长时间去思考和处理这个细节。基于以上思考,教师可以如此评价:
你的方法很特别,利用了已经解决的问题来解决新问题。但如果没数过1号图形,你会怎么数?
这样,在肯定独特方法的数学价值的同时,也指出了此方法的不足,引导学生思考更一般的方法,把数学思维推向高层次。这样的评价,在保护学生创新热情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而且花时不多、衔接自然,符合了“镶嵌”评价的要求。
提高教师课堂“镶嵌”评价的专业性,需要做精心的策略预设。
一、精选评价内容,细化评价目标
为了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有所侧重地确定一节课的课堂“镶嵌”评价内容,细化评价目标。
首先,要考虑评价内容是否全面。倡导“镶嵌”评价是课堂教学以评价方式的变革,而不是使教学目标有所转变,因此,评价的目标仍是促进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中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发展,评价目标指向学习结果;二是促进学生良好情感态度的发展,评价目标指向学习过程。选择评价内容虽然不能面面俱到,但也不能偏执一方。
其次,要细化评价内容,对评价要求做准确定位。如针对数学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评价解题思路合理与否,评价解题方法独创与否,评价解题过程简捷与否(哪些繁难的过程是可以剔除的)评价解题结果正确与否,等等。再如对数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评价时,可以具体要求学生:具有运用数学解决问题、交流观点和进行推理的信心;具有探索数学知识的灵活性,愿意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富有挑战的数学任务时有坚持不懈的愿望;对从事数学活动具有好奇心、探索欲,并富有一定的创造性;具有调节和反思自己思维过程和行为的意识,对于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敢于提出质疑;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体会到数学在解决来自其他领域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的应用价值;欣赏数学在促进社会进步和文化中的作用以及作为工具和语言的价值。
二、树立正确的评价态度,预设好评价主体、方式和时机
在课堂“镶嵌”评价中,收集信息、作出判断、行动反馈三个环节发生于瞬间,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语言艺术提出了挑战,如果教师没有充分的评价预设,仅靠所谓的随机应变无法确保其评价的科学有效性,也无法体现其评价的专业性水平。
从评价观念上看,要树立科学的课堂评价意识。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它会有效地使课堂向深层次发展,使课堂的生成性充分地展现,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反之,它必然会制约教学活动的开展,制约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慎重考虑评价的导向,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不但影响着课堂教学能否顺利地开展,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
从评价态度上看,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效评价需要教师对教学有热情、对学生发展负责任,并且善于表达个人的真实感情。课堂上,教师应与学生平等地对话、自由地交流、耐心地协商。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形成,也有利于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顺利开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
对评价主体、方式、时机的预设,主要有以下策略。
1.选择评价主体的策略
镶嵌评价的主体一般有教师、学生个体、学生同伴三种。根据小学生元认知水平低的特点,在镶嵌评价中,应确定不同评价主体的比重,发挥各自的特殊作用。
首先,教师评价是镶嵌评价的“发动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评价要逐步促成学生自身及同伴评价能力的发展。针对学生的差异可采取隐性分层激励策略,提高评价的针对性、有效性。其次,教学需要学生主体的参与,这就离不开学生对其学习的自我审视和自行调控,即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全方位的。如针对知识、技能的自我评价,在课堂小结时自问:“今天老师讲的是什么内容?我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最后,让学生同伴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从外部转向内在,从被动转向主动,通过互评实现教学的发展,开拓彼此思维的广阔性。
2.选择评价方式的策略
常用的评价方式是师生语言、教师体态、物质奖励等。常用的策略以教师语言为主、体态为辅、物质为轻。
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在对课堂进行大量观察的基础上,归纳出教师的7类言语行为,其中4类都属于评价言语行为,可见教师评价言语行为在课堂语言中的重要地位。在运用语言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还应经常使用无声鼓励,即用表示赞许、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例如,用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鼓掌等肢体语言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形象思维突出的特点,还可以巧用有形鼓励,即用象征物对学生作鼓励性评价,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
除了语言、体态、物质这些有形的评价因素以外,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创设、有效的心理暗示等这些无形的评价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
3.把握评价时机的策略
课堂即时评价按相应速度可分为立即评价和延缓评价,总体来说,可采用立即评价与延缓评价相结合并以延缓评价为主的策略。
在学生探究活动后期,学生们思维灵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各不相同,合作表现也各有不同,我们就要采取立即评价,不仅对学业目标,也要对学生良好的合作技能与表现给予肯定和激励,促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更有效。而在学生合作学习初期,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要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或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给予评价,即延缓评价。
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时机的选择往往是被整合在一起的,单个的评价因素在实践中是无法操作的。另外,不同的教学活动环节应采用不同的评价预设,精心的预设才会有高效的目标达成。
三、需要遵循的评价原则
首先,要遵循差异性原则。在实施评价时,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发展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评价的标准上,应强化“自我参照”,即以学生个体原有水平为标准。这样具有个体性特征的灵活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增强自信,发挥其创造潜能。
其次,要遵循客观性原则。即评价的言语行为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评价对象要着眼于具体事例、问题,而不是针对人,并做到恰如其分。课堂教学是以学习某一知识、获取某些技能为目的进行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肯定是对某一问题、事例产生了看法而引起的,然而在现实操作中,我们往往会直接对人进行评价,这种因为一事一例而给一个人定性,未免有欠公允。如一个问题回答得好,就夸“你真聪明”;一个问题回答错了,就变成“笨蛋”了。
再者,要遵循适度性原则。鼓励性的评价语言的强度与效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过多、过少都不能使评价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在镶嵌评价中,还要注意让表扬与客观的批评相结合。表扬与批评是一对辩证的统一体,只有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在实际评价中要少用“最”,应少一点绝对,多一点相对。
最后,要遵循情境性原则。高效的课堂中,学生的反馈信息会不断地涌现,其中不乏鲜活而有价值的资源,这就需要教师有着高度的敏感,用一双慧眼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对学生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抓住其内核进行评价。有效镶嵌评价的实施具有动态性、即时性,因此每一次的镶嵌评价都是与特定情境相关的,具有较强的艺术特点。教师要学会倾听。只有主动倾听学生实际表达的内容,倾听学生话语中的深层含义,倾听学生发言时夹带的内心情感,我们才能准确把握学生发表的观点中的错误与精彩,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决策。
提高课堂“镶嵌”评价的预设水平,还要经常地对课堂“镶嵌”评价效果进行反思,即做“关于评价的评价”。如课后思考:评价的准备是否充分?对评价准备有没有更好的策略方法?评价的目标内容定位是否精准?如果效果未达到预期目标,其原因主要是评价预设问题还是评价操作问题?从评价的操作看,教师是否具备了正确的评价态度、自如的评价能力?需要做哪些弥补和提升?等等。这些思考有利于在下一轮的评价活动中调整预设策略,提高评价有效性。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亦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