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与边缘学科的学习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1234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也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很多学科之间都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如果学生可以把数学知识学好,其他学科也会学得不错;同样,如果学生的其他学科学得很好,学生的数学也一定是出类拔萃的。本文主要介绍了初中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希望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融会变通,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接受和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边缘学科;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3.6
  各学科之间都是有密切联系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在其他的很多边缘学科中都有涉及和运用,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关注边缘学科的学习,以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和工作实践来谈一下初中数学知识和其他边缘学科之间的联系:
  一、 语数外称兄道弟
  1. 语文与数学打得火热
  语文和数学看似毫无关系的两个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发现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会提高,这对于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样,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题目的理解也会提高,否则,学生连题都读不懂怎么会做题呢?
  在学习学习《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语文知识给学生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感受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
  结合古诗计算,诗人若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需要高度为多少?(一里=0.5千米,地球半径≈6400千米,COS5°≈0.996)学生在解题的时候,首先需要读的就是古诗,当学生读懂古诗后,再结合他们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就可以画出上图:AB是⊙O的切线,B是切点,BC的长是500千米,OC ≈ 6400千米。那么,题目的要求就可以转化为.求AC的长。如果学生可以把题目理解出来的话,学生就很容易通过数学公式计算出诗人需要站在大约25.7千米的高处才能看见千里之外的景色。学生只有很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够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渗透语文知识的学习。
  2. 英语与数学耳不离腮
  英语知识和数学知识的关系更是鱼水情深,密不可分。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很多的圆、线段、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都是用英语字母来表示的。例如⊙O,△ABC,□ABCD等等,还有min(最小值)、 max(最大值)、 sin、cos等等,当学生对英语理解的好了,数学学起来自然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了。教师也可以把英语知识和数学练习题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对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下面这道题:下面各组字母中,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的一组是哪组?
  (A). W.O.E. (B). A.M.O. (C). H.O.X. (D).N.H.A
  学生只要认真观察,把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回想一遍,一定会分析出C项为正确答案。这也是英语和数学相结合的表现。
  二、 数理化唇齿相依
  1. 物理与数学抵足而眠
  物理和数学之间也是存在着很大的练习的,尤其是在学生学习了物理中的力学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后,学生会发现很多受力分析都需要学生把"力"和"三角形"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学生需要借助数学中的几何知识进行分析了,有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等知识。还有在数学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练习题:如图,CD是平面镜,光线从A点出发经CD上点O反射后照射到B点,若入射角为α,AC⊥CD,BD⊥CD,垂足分别为C,D,且AC=3,BD=6,CD=18,则tanα的值为多少?为了解出这道题,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因为通过物理的学习学生会了解到由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A=∠B=α,设CO=x,则OD=18-x,经过数学知识的计算,学生很容易就会算出tanα=2的答案。
  教师也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有兴趣来学习数学,感受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例如"龟兔赛跑"的故事学生们都听过,教师可以用S1,S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行的路程,t为时间,则下列图象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图象是哪个?
  学生们首先会被故事所吸引,紧接着学生结合他们学习过的物理知识,就会得出D为正确答案。物理和数学知识也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2.化学与数学秤不离砣
  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数学同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化学的学习中,学生都知道活泼金属与稀酸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类似的规律也有如非金属单质可以与碱溶液发生反应,如3S+6KOH=2X+K 2SO 3+3H 2O,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推断,此变化中X的化学式为()
  A. KHS B. K 2O C.K 2SO 4 D. K 2S
  学生都知道在化学反应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化学反应应该遵守物质守恒定律,也就是通过配平后,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应该是前后保持平衡的,那么,只要稍加计算,学生就可以得出D为正确答案了。
  总之,学科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数学知识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时其他学科也推动和促进着数学知识的进步,只有学生认识到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学生们才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让学科间的联系可以更加明显和真切。
  参考文献
  [1]李秋菊著《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庞维国《自主谈究学习--学科相互联系的原理和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知识的阐述和理论的建构是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的,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本文是对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应用所做的一些简单分析。  关键字: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一、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征  探究性实验强调获得实验结果和亲身经历实验过程的统一,而且更加注重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这也就决定了探究性实验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自主性  探究性实验是以学生的直接
摘要: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在遵守教育教学原则、学生学习特点和数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教学的步骤设计。同时,还要密切注意分组时的学生情绪问题,执行中的贯彻落实问题,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问题,以及高中数学学科的特色问题。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传统以来,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仍然沿用过去那种素质教育的教学策略,所有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统一授课。这种方式的教学
摘要:语文属于工具性的学科,如果语文基础比较好,对学习其他的学科也会有所帮助。语文教学比较注重听、写、读、说的能力,这些方面的能力对学生走向社会也大有帮助。语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素质教育的教学,注重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的应用比较广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新课标》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要过多地考虑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而是要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关键词:立足于活;落实到动  摘要: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就是要让语文教学"活"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立足于活表现为教学内容活、方法活、气氛活、作业活;落实到动是指教师应该组织能动起来的课堂,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做到脑动、心动、形动,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其它各种能力的关键。  【中图分类号】G623.2  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就是要让语文教学"活"起来,让
【中图分类号】G612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幼儿阶段是语言教育的关键时刻,语言在幼儿的认识和思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出生之后一开始不会说话,但儿童长大之后都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母语。如果孩子的父母说英文,那孩子便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文;如果孩子父母说中文,那孩子便学会复杂的中文。儿童对于外界语言的吸收,无论它们是简单还是复杂,儿童
【内容摘要】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本文着重从心理学的原理分析激发学生兴趣与学好英语的关系,赐教阐述了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目的;激发;活动;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4  一、目的教育,唤起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动机--目标是构成人的积极性行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有了需要才能树
摘要  长久以来,我国一直对于高等职业教育非常关注,中央和地方都大力支持去推动高等院校发展。但是基于各种因素,高等教育面临着各种问题,,在未来的职业教育改革进程中,我们应当重新认识语文教育的应有作用,在对当前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新环境下加强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2  一、职业院校语文教育问题的由来  我国政府一直以来对于高等职业教育都非常关注,
内容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之"情境创设"环节,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境创设"得当,就会把学生的思维直接引入本课要学习的内容之中,学生就会沿着教师创设的"情境"去学习、理解、探究课文内容,这要比不创设情境或者创设不当好得多,其教学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关键词:情境创设;方法途径;激起情趣;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