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讲评课与新授课、复习课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课型。高质量的高中历史讲评课,不但是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提高学生应试技能与素质的重要步骤,可目前高中历史讲评课的现状不容乐观。要改变这一现状,应在讲评目标、讲评内容和讲评策略上进行充分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讲评课 优化设计 高中历史
一、目标的优化设计
1.准确定位。
审视每一堂优质的历史讲评课,不难发现都有其共通之处,那就是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学生始终能全心投入,思维活跃。目前部分教师讲评课指导思想不明确,因而在行动上表现为:教师自顾自地讲,学生反应如何懒得去关心。笔者认为,教师在设定讲评目标时应从学生的需要着眼,从学生的可能入手,即充分依据学生的学情和学力。这里的“需要”指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包含历史高考的需要,即考试要考可学生还没有掌握的内容;这里的“可能”指的是讲评目标的预设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俗地说就是“跳一跳,摘得到”,与讲评目标无关的内容一概不说。
2.精心准备。
对教师而言,必须认真做好细致的考情分析工作。如小题得分率、总得分率,试卷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别典型错误,解题方法和技巧方面的问题以及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等,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要对试卷整体进行综合分析,找准倾向性错误的原因,列出正确的解题方法,确定讲评的重点,并编制好变式训练题。同时,下发调查表让学生根据自身试卷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讲评需要,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认真的筛选和归类,明确讲评目标,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确保教师的讲评目标能始终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步,以确保讲评课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评前的自我纠错工作也是必须做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自主性,教师课前要把试卷(含作业)发给学生,先让学生自己分析错因,找出不足,并认真做好自我纠错和查漏补缺的工作。
3.优化目标。
讲评目标是在对测试结果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目前,讲评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讲评目标不明确。笔者以为,讲评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订正答案,纠正错误,对所考知识(即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系统建构和巩固提高。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总结解题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如如何审题、如何阅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如何组织答案、如何规范答题等,实现“讲一题,会一类,通一法”的讲评目标。以审题能力的培养为例,让学生明确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审问题。明确答什么、怎么答、答多少。第二步:审引导语。有的材料解析题在题目前面往往有几句导入性的话,看似多余,实际上却包含着主题等一些对解答问题有用的信息。第三步:审读材料。材料的类型多样、来源广泛,无论是什么材料都要仔细阅读,了解材料的出处、作者等,把握材料中的史实与观点,厘清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与问题的关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对作业和练习的态度、答题的规范、书写的习惯等要进一步明确要求。
二、内容的优化设计
1.讲错例与错因。
讲评课不能从头到尾面面俱到,而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否则既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又难有成效。教师在每次阅卷后讲评前都要认真检查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各题的错误率,细致诊断学生的解答,找出错误的症结,弄清哪些题目错得多,错在哪里,学生需要何种帮助等等。这样,习题讲评就可以建立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上,用于学生遇到困难等待教师帮助之时。集中学生的易错处和典型错例,切实中肯地分析,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印象,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同时,也大大缩短了练习讲评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内化提高。
2.讲拓展与变化。
讲评课要讲拓展和变化。一是要拓展讲评课的宽度,扩大知识量,不能就题论题,应根据知识点间的联系,不断启发学生。二是要挖掘讲评课的深度,引导学生在知识层次、能力深度上进行重点突破。每道题按原题讲完之后,教师还要对重点题型借题发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将问题纵向延伸和横向展开,形成网络,可采用变情景、变条件、变要求、变题型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变换后的试题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各种条件下正确运用该知识解题的方法,从而逐步形成对该知识题型不同变换形式的常规解题思路。
3.讲思路与方法。
讲思路即讲试题题型的特点和解题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评中不能简单地对对答案或订正错误,而要指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即思考试题是在考查什么知识点,对这些知识点理解时有哪些注意点,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等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在讲评时应时刻做好思路思维的示范,要将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解题规范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语言与板书也应力求简洁扼要。讲方法即讲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并从中总结出解题规律。例如,选择题中如果问的是“根本原因”“最重要”等等,若是经济方面的内容,解题思路就应以“经济”为主,“经济”又以“生产力”为主,“生产力”又以“科技或工具”为主。
4.讲技巧与规范。
具体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答案要做到“两化”,即要点化、系统化。要点化是指在组织答案时,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分辨能力,能根据赋分迅速作出要答几个要点的判断;系统化是指要从多个角度和层次来考虑问题,尽量做到答案的系统化。二是语言要做到“两化”,即简洁化、专业化。简洁化是指在组织答案时,尽量做到高度概括、语言精练。专业化是指要尽可能地用历史学科语言组织答案。三是书写要做到“三化”,即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即在组织答案时,要把每一大问的答案单独作一段,每一大问的答案要点要用序号标明,而且还要注意问题的先后顺序和答案要点的次序。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总结失分的原因。由于细心、冷静、时间安排、解题速度、书写和规范性等非智力因素会导致学生的失分,教师应要求学生减小或控制这样的失误,并作必要的指导。 三、策略的优化设计
1.讲评主体由“教师为主”变为“学生为本”。
讲评课起着温故知新的作用。可有些教师往往要上讲评课了,觉得特别轻松,带着一张卷子或一份作业走进教室,“就题讲题”“一讲到底”,其结果是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苦,讲评效果很差。笔者在多年的实践思考基础上总结出了“试卷分析——学生纠错——学生讲评——教师拓展——学生小结——强化练习”的高效历史讲评课模式。学生在认真纠错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错误率高的题,启发学生踊跃上讲台讲评,这样的课堂不再是只有教师在讲的教学的情形,而是依靠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生本教育。学生自己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整理、综合和再运用,课堂成了师生共赢的天地。学生在讲评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加以提示和指导,如指导学生抓住提示关键,选准解题突破口,引导学生归纳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技巧等。学生讲评要体现自己阅读能力的提高,清楚解题思路,建立正确的解题思维模式,提高运用历史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讲评手段由“机械单一”变为“生动多样”。
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高中历史讲评课也需要教师运用一些辅助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多媒体等。这些教学手段直观、形象、生动,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有利于学生纠正错误、理解题意,而且能增加课堂容量。对于主观题,教师在批阅过程中对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做好记录后进行分类,在讲评过程中,用视频展示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对于存在的问题,通过大家共同诊断,进行优劣比较,对于被展示问题的学生来说,优秀的则受到激励,对其他人也是一种借鉴;欠缺的则吸取教训,对其他人起到了警戒作用。
3.讲评方法由“单纯的评”变为“评练结合”。
为了将讲评课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趁热打铁,进行变式训练,这一环节实际上是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学生消化讲评内容。教师应当围绕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再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矫正练习与变式练习,让学生再做一遍,加深印象,达到及时巩固与提高的目的。对于某些复杂问题,教师可从技巧、技能、思维、方法等多个角度编制练习,使学生从各个角度来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只有把握好最后这个环节,才能形成试题讲评的闭合系统,才能圆满完成讲评课的任务,真正达到讲评课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
【关键词】讲评课 优化设计 高中历史
一、目标的优化设计
1.准确定位。
审视每一堂优质的历史讲评课,不难发现都有其共通之处,那就是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学生始终能全心投入,思维活跃。目前部分教师讲评课指导思想不明确,因而在行动上表现为:教师自顾自地讲,学生反应如何懒得去关心。笔者认为,教师在设定讲评目标时应从学生的需要着眼,从学生的可能入手,即充分依据学生的学情和学力。这里的“需要”指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包含历史高考的需要,即考试要考可学生还没有掌握的内容;这里的“可能”指的是讲评目标的预设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俗地说就是“跳一跳,摘得到”,与讲评目标无关的内容一概不说。
2.精心准备。
对教师而言,必须认真做好细致的考情分析工作。如小题得分率、总得分率,试卷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别典型错误,解题方法和技巧方面的问题以及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等,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要对试卷整体进行综合分析,找准倾向性错误的原因,列出正确的解题方法,确定讲评的重点,并编制好变式训练题。同时,下发调查表让学生根据自身试卷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讲评需要,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认真的筛选和归类,明确讲评目标,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确保教师的讲评目标能始终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步,以确保讲评课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评前的自我纠错工作也是必须做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自主性,教师课前要把试卷(含作业)发给学生,先让学生自己分析错因,找出不足,并认真做好自我纠错和查漏补缺的工作。
3.优化目标。
讲评目标是在对测试结果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目前,讲评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讲评目标不明确。笔者以为,讲评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订正答案,纠正错误,对所考知识(即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系统建构和巩固提高。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总结解题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如如何审题、如何阅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如何组织答案、如何规范答题等,实现“讲一题,会一类,通一法”的讲评目标。以审题能力的培养为例,让学生明确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审问题。明确答什么、怎么答、答多少。第二步:审引导语。有的材料解析题在题目前面往往有几句导入性的话,看似多余,实际上却包含着主题等一些对解答问题有用的信息。第三步:审读材料。材料的类型多样、来源广泛,无论是什么材料都要仔细阅读,了解材料的出处、作者等,把握材料中的史实与观点,厘清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与问题的关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对作业和练习的态度、答题的规范、书写的习惯等要进一步明确要求。
二、内容的优化设计
1.讲错例与错因。
讲评课不能从头到尾面面俱到,而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否则既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又难有成效。教师在每次阅卷后讲评前都要认真检查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各题的错误率,细致诊断学生的解答,找出错误的症结,弄清哪些题目错得多,错在哪里,学生需要何种帮助等等。这样,习题讲评就可以建立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上,用于学生遇到困难等待教师帮助之时。集中学生的易错处和典型错例,切实中肯地分析,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印象,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同时,也大大缩短了练习讲评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内化提高。
2.讲拓展与变化。
讲评课要讲拓展和变化。一是要拓展讲评课的宽度,扩大知识量,不能就题论题,应根据知识点间的联系,不断启发学生。二是要挖掘讲评课的深度,引导学生在知识层次、能力深度上进行重点突破。每道题按原题讲完之后,教师还要对重点题型借题发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将问题纵向延伸和横向展开,形成网络,可采用变情景、变条件、变要求、变题型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变换后的试题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各种条件下正确运用该知识解题的方法,从而逐步形成对该知识题型不同变换形式的常规解题思路。
3.讲思路与方法。
讲思路即讲试题题型的特点和解题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评中不能简单地对对答案或订正错误,而要指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即思考试题是在考查什么知识点,对这些知识点理解时有哪些注意点,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等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在讲评时应时刻做好思路思维的示范,要将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解题规范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语言与板书也应力求简洁扼要。讲方法即讲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并从中总结出解题规律。例如,选择题中如果问的是“根本原因”“最重要”等等,若是经济方面的内容,解题思路就应以“经济”为主,“经济”又以“生产力”为主,“生产力”又以“科技或工具”为主。
4.讲技巧与规范。
具体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答案要做到“两化”,即要点化、系统化。要点化是指在组织答案时,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分辨能力,能根据赋分迅速作出要答几个要点的判断;系统化是指要从多个角度和层次来考虑问题,尽量做到答案的系统化。二是语言要做到“两化”,即简洁化、专业化。简洁化是指在组织答案时,尽量做到高度概括、语言精练。专业化是指要尽可能地用历史学科语言组织答案。三是书写要做到“三化”,即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即在组织答案时,要把每一大问的答案单独作一段,每一大问的答案要点要用序号标明,而且还要注意问题的先后顺序和答案要点的次序。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总结失分的原因。由于细心、冷静、时间安排、解题速度、书写和规范性等非智力因素会导致学生的失分,教师应要求学生减小或控制这样的失误,并作必要的指导。 三、策略的优化设计
1.讲评主体由“教师为主”变为“学生为本”。
讲评课起着温故知新的作用。可有些教师往往要上讲评课了,觉得特别轻松,带着一张卷子或一份作业走进教室,“就题讲题”“一讲到底”,其结果是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苦,讲评效果很差。笔者在多年的实践思考基础上总结出了“试卷分析——学生纠错——学生讲评——教师拓展——学生小结——强化练习”的高效历史讲评课模式。学生在认真纠错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错误率高的题,启发学生踊跃上讲台讲评,这样的课堂不再是只有教师在讲的教学的情形,而是依靠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生本教育。学生自己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整理、综合和再运用,课堂成了师生共赢的天地。学生在讲评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加以提示和指导,如指导学生抓住提示关键,选准解题突破口,引导学生归纳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技巧等。学生讲评要体现自己阅读能力的提高,清楚解题思路,建立正确的解题思维模式,提高运用历史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讲评手段由“机械单一”变为“生动多样”。
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高中历史讲评课也需要教师运用一些辅助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多媒体等。这些教学手段直观、形象、生动,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有利于学生纠正错误、理解题意,而且能增加课堂容量。对于主观题,教师在批阅过程中对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做好记录后进行分类,在讲评过程中,用视频展示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对于存在的问题,通过大家共同诊断,进行优劣比较,对于被展示问题的学生来说,优秀的则受到激励,对其他人也是一种借鉴;欠缺的则吸取教训,对其他人起到了警戒作用。
3.讲评方法由“单纯的评”变为“评练结合”。
为了将讲评课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趁热打铁,进行变式训练,这一环节实际上是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学生消化讲评内容。教师应当围绕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再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矫正练习与变式练习,让学生再做一遍,加深印象,达到及时巩固与提高的目的。对于某些复杂问题,教师可从技巧、技能、思维、方法等多个角度编制练习,使学生从各个角度来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只有把握好最后这个环节,才能形成试题讲评的闭合系统,才能圆满完成讲评课的任务,真正达到讲评课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