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课标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得不符合要求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等要求后,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过去了,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设定朗读时间
本学期,我将“课前三分钟时间”换名“课前朗读时间”,形式不变,但提醒了孩子要求美文美读。找一些精彩段落,优美短文,趣味儿歌,在课前三分钟进行演读,比赛读,评价读,以美读为主题,在相互欣赏中提高孩子的朗读欣赏水平,近而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二、注重个性展示读、议、评
早读时间,孩子们在大声诵读之时,我要求他们在每一篇文章中要挑選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段落,反复练习,自己在练习中找到轻重之分,快慢之别,并且做上记号,在早读的后面个性展示读时间进行展示,并说出自己在读时的感受,为什么要这样读。同时接受同学的评议,挑战。
三、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优势
在课堂中,文章的字、词、句、段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不应是我们强加给孩子,而应是他们自己通过揣摩、品味,自己感悟出来的。因为孩子在参与活动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亲自体验过程,这样获得的经验,比被动地从我们这里获取现成的结论要深刻得多。而小组合作,可以更加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
小组合作,我开展了一些组和组之间的朗读竞赛。每组合作,理解品味训练出一个段落的朗读。他们自己在小组里就要讨论出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语气的轻重,读中的停顿等等,而后各组推选一位同学或两位同学到全班参赛读,选出来的同学可以是朗读基础好的,也可以是朗读基础较差的,读完了再互相提意见。通过这样的朗读竞赛,同学们对朗读开始认真起来了,无形中也提高了自己的朗读能力。特别是一些适合表演读,分角色读的课文,他们总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商量角色的分工,设计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有的小组还有小导演。
四、多引导,让学生学会朗读方法
学生有了朗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朗读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上需要,有选择性地朗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这种朗读法就是在朗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朗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平时要求学生不拿笔不读书,不动笔不读书。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5.写读书笔记。教师要鼓励学生朗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五、多服务,为学生创设更优的朗读条件
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要多做一些服务性工作,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朗读的条件,让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朗读。
1.学校办好图书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有了图书室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朗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
2.班级办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朗读作业,为学生课外读书提供空间和时间。
六、精心指导,抓实训练,积极开展朗读教学研究
1.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
2.立足课堂,针对问题精心指导朗读,强化朗读训练。
(1)保证读书时间。(2)调动全体学生参与(3)让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4)精选练点,锤锤有声。(5)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我们课堂上经常采用的朗读形式有以下几点:美读,即表情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教师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比照感悟。首先放录音,要求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朗读,比照两者的朗读情况,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读,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
诵读,即背诵。这种朗读方式也适合于古诗文教学。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这样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3.组织朗读竞赛,促进朗读教学。结合课题研究,我们每学期坚持开展一次朗读竞赛活动,进一步促进朗读教学。
总之,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要持之以恒地朗读,坚持不懈地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设定朗读时间
本学期,我将“课前三分钟时间”换名“课前朗读时间”,形式不变,但提醒了孩子要求美文美读。找一些精彩段落,优美短文,趣味儿歌,在课前三分钟进行演读,比赛读,评价读,以美读为主题,在相互欣赏中提高孩子的朗读欣赏水平,近而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二、注重个性展示读、议、评
早读时间,孩子们在大声诵读之时,我要求他们在每一篇文章中要挑選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段落,反复练习,自己在练习中找到轻重之分,快慢之别,并且做上记号,在早读的后面个性展示读时间进行展示,并说出自己在读时的感受,为什么要这样读。同时接受同学的评议,挑战。
三、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优势
在课堂中,文章的字、词、句、段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不应是我们强加给孩子,而应是他们自己通过揣摩、品味,自己感悟出来的。因为孩子在参与活动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亲自体验过程,这样获得的经验,比被动地从我们这里获取现成的结论要深刻得多。而小组合作,可以更加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
小组合作,我开展了一些组和组之间的朗读竞赛。每组合作,理解品味训练出一个段落的朗读。他们自己在小组里就要讨论出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语气的轻重,读中的停顿等等,而后各组推选一位同学或两位同学到全班参赛读,选出来的同学可以是朗读基础好的,也可以是朗读基础较差的,读完了再互相提意见。通过这样的朗读竞赛,同学们对朗读开始认真起来了,无形中也提高了自己的朗读能力。特别是一些适合表演读,分角色读的课文,他们总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商量角色的分工,设计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有的小组还有小导演。
四、多引导,让学生学会朗读方法
学生有了朗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朗读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上需要,有选择性地朗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这种朗读法就是在朗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朗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平时要求学生不拿笔不读书,不动笔不读书。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5.写读书笔记。教师要鼓励学生朗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五、多服务,为学生创设更优的朗读条件
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要多做一些服务性工作,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朗读的条件,让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朗读。
1.学校办好图书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有了图书室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朗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
2.班级办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朗读作业,为学生课外读书提供空间和时间。
六、精心指导,抓实训练,积极开展朗读教学研究
1.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
2.立足课堂,针对问题精心指导朗读,强化朗读训练。
(1)保证读书时间。(2)调动全体学生参与(3)让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4)精选练点,锤锤有声。(5)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我们课堂上经常采用的朗读形式有以下几点:美读,即表情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教师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比照感悟。首先放录音,要求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朗读,比照两者的朗读情况,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读,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
诵读,即背诵。这种朗读方式也适合于古诗文教学。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这样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3.组织朗读竞赛,促进朗读教学。结合课题研究,我们每学期坚持开展一次朗读竞赛活动,进一步促进朗读教学。
总之,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要持之以恒地朗读,坚持不懈地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