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艺术职业院校公共文化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来源 :教育界·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sb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职业学院学生有很强的艺术天赋,对藝术保持着高度的追求,但在文化课堂学习方面却存在很多不足。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艺术类文化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十分重要。提高艺术院校文化课堂教学质量,紧跟新课标改革步伐,促进学生合理发展,有效教学是关键,是学生增长智慧、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艺术职业学院;公共文化课;有效教学模式
  一、艺术职业院校文化课的特性
  艺术类院校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任务,以培养具有扎实的艺术功底、健康人格魅力的人才和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娱乐为目的,是为了培育艺术表演、艺术设计、艺术教育及艺术研究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文化课教学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艺术类院校文化课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方面有个性化的特征。艺术类专业的文化课教学在对象与内容上有着较强的不稳定性和特殊性。如:我院的京剧系和地方系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会大量接触到历史上的典故、帝王将相的各种评说,以及中国古代史的战争、人物演绎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等,他们总喜欢学习中国古代历史;音乐系的学生大多对古典音乐和西方音乐相关的人和事物感兴趣;舞蹈系的学生一般来讲更易接受现代历史学习。学生的逻辑思维——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纯理论思维较少,更多的是讲究浅显易懂、喜闻乐见的形象思维。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情感丰富执着,热情奔放,思想常常呈跳跃性,在艺术方面的天赋很高,在艺术领域具有特殊的创造能力;有时还会“忘乎所以”,缺乏条理性,且情绪容易波动,文化课堂注意力易转移;当遭遇挫折时易一蹶不振或自暴自弃。他们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大多数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对专业课的研习上,无暇顾及文化课,或本来文化课就不好,希望从艺,另辟蹊径。这给文化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文化课是一种由语言来传达信息、交流和灌输的过程,由于学生特定的思维方式与心态,艺术类学生在接受语言信息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
  二、艺术职业院校文化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艺术类学生薄弱的文化课基础、不良的学习习惯、部分突击出的专业知识和强迫出的“艺术天赋”与“灵感”,给艺术职业教育文化课堂管理和教学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第一,教学方式的困惑。几十年如一日的教学方式,老一套的灌输法,学生文化基础差,底子薄,听不进去或不想听,集中精力的时间短,上课效果差。传统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授予,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
  第二,学生的困惑。平时以自身的业务为重,轻视文化课。为了高考,学生多数还是埋头于练习题之中,缺少逻辑分析与判断。很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课堂互动少,线上参与少,惰性与依赖性强。
  第三,教材的困惑。新课标下的教科书内容多,范围广,考点多,课时少,完成教学任务的压力很大。
  第四,教学资源的困惑。新课程对信息量的要求增大,需要多渠道、多途径获得信息,对资料、设备等要求高,如VR眼镜、智慧课堂等。这要求教师的知识储备要多且更新要快。
  第五,考试的困惑。期末考试时间紧,且与专业考试相撞,文化课考试作弊现象普遍,屡禁不止。高考时,艺校和普校试卷相同,对艺校学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虽然艺校学生高考分数要低很多,但能力要求和知识储备并不低,所以用同一张试卷对艺校学生的文化知识进行考查的效果不很乐观。
  三、有效教学的理论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有效教学是通过科学的观察和测量(优化教学过程)来考查教学的效果、效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当今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有效教学在主张教学效益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把有效教学理解为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是较为客观的。这里的“发展”不仅仅是学生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
  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艺术类文化课堂教学特色的有效教学模式,提高艺术类文化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新课程改革进程,促进学生合理发展,有利于师生角色转换、教与学方式转变和专业素质发展,有利于打造氛围民主、充满生机的阳光课堂。
  四、践行有效教学模式:初一评剧班一堂历史公开课
  (一)实验思路、实验对象和研究方法
  1.实验思路。本课题研究采用“先学后教—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问题指导—重复递进—保障学生成功率”的教学模式,强调先学后教理念,贯彻以问题导练为主线,以学生自学为手段,以小组探究为核心,解决学生低效学习、教师低效教学的问题。学生课前自主完成问题,实现自我评价;教师课堂引导,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实验对象。初一评剧班全体学生和历史课任课教师。
  3.研究方法。充分体现实践操作研究理念,本课题将综合运用探究法、行动研究法,采取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研究思路,让学生自主运用学习材料、教学设备和展示方式,挖掘教室空间利用的多样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力和课堂实效性。
  (二)实验的具体措施
  体现新课程改革宗旨和理念的教学模式有很多,为了实现有效教学,而不是教师“自鸣得意、孤芳自赏”的精彩演绎,这堂课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以学生演讲、演唱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
  1.教学目标:《中国历史》七年级下第20、21课(人教版2001年)。
  2.基础知识: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中国的书画。   3.情感培养: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但不故步自封的民族情懷,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及开拓进取的品质。从对文学艺术品的介绍,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4.教学方式:师生共同制作PPT演示文稿,通过学生演讲演唱、教师引导的形式完成。
  本课教学基本采用间接教学手段。“在间接教学过程中,学习是一种探寻活动,结果是对未知的发现;学生通过将刺激物转换为一种回答来获取信息,通过概括和辨别过程,调整和提炼材料,获得概念、模式和理论。”[1]204
  (三)实验的具体步骤
  1.启动阶段。分组并领取任务,学生分为六组。
  (1)紫禁城,演讲:刘燕铭、王维、张鹏(3人)。
  (2)明长城,演讲:王鑫瑤、李梦轩、冯小明(3人)。
  (3)科技巨著,演讲:王星朗、茹子龙(2人)。
  (4)古典小说,演讲:艾乐乐、张琢源、王炟(3人)。
  (5)繁荣戏剧,演讲:王一帆、王介甫(2人)。
  (6)中国书画,演讲:陈思宇、彭雅楠 (2人)。
  此阶段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搜集材料,分工协作,加工整合素材。
  2.演练阶段。分组演练,口头复述任务—教师指导,修正任务—学生自我完善—再次排练。各组成员在本组内必须保持信息沟通,分享材料以完成所分配的任务。
  3.实施阶段。课堂演讲—教师引导、点评—学生提问及回答—每组总结—戏曲大联唱。
  作词:王鑫瑶(学生)
  清唱:评剧班大部分学生
  伴奏:张涿源(评剧“秦香莲调、玫瑰调”由地方系专业教师指导)
  (一)
其他文献
【摘要】天等山歌是民间传统文化和精神文化结晶的文化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天等山歌以音乐课程作为主阵地,以其他学科为辅助,以第二课堂为补充,实现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激发了学生民族逻辑思维,改善了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民间传统文化;天等山歌;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
【摘要】初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者在教改的大背景下,在新时代的伟大号召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实践,从研究学生开始去践行初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即思想品德课和道德与法治课)铸魂育人的课程功能。  【关键词】研究学生;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铸魂育人  一、研究学生的原因分析  (一)符合二期课改基本理念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
【摘要】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其中的符号意识既融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又根植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之中。符号无处不在,用活符号经验,引导学生观察符号、创造符号等,不仅能拓宽学习视野,而且能激发学习活力,还能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想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符号意识;符号经验;数学思维;运用发展  符号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号无处不在,既融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又根植于
【摘要】“9的乘法口诀”是表内乘法教学内容中最后一部分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乘法口诀的经验和思路。如果教师仍以熟记口诀为教学目的,学生可能学得淡然无味。鉴于此,笔者对学生的前测进行分析思考,寻找学习起点,精准定位学情;横向、纵向分析比较各个版本的教材,精选教学内容,精准制定目标;最后在课堂教学中聚焦学生生长点,精准施教。笔者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旨在精准施教,让学生学得有宽度、思得有
【摘要】随着我国在经济、文化融合上的加速与放宽,本土传统文化遭受的冲击与偏见越发明显,而文化始终是一个民族存在的精神根本。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对祖国传统文化特色产生认同感、自豪感是极为重要的。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古民居建筑艺术是一项包含了工艺美术、文化信仰、人文历史等多方面的艺术载体。将古居民建筑艺术相关知识渗透在常规美术课程中,无疑是对学生美术文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能提升其精神修养,有
【摘要】对于现代中学语文公开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课教师、学生、课堂内容等方面。但是在公开课中,不可忽视的还有第三方的听课教师。本文探讨了转变听课教师的身份,让他们成为课堂教学参与者的方式方法,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课堂走向深化。  【关键词】中学语文;公开课;变革与创新  中学语文公开课包含了语文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等,是有教师参与听课和评课的一种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交流语文教学思想、优
【摘要】“数学魔术”是行之有效的新兴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并且注重数学知识的内核。本文研究了“数学魔术”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推进意义,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合理使用“数学魔术”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魔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教师要在基本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设计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
【摘 要】英语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它可以被划分为两大类: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它们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特定的历史、文化、民族、地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如果我们仅仅了解其中一种英语的表达习惯,则会误读、曲解一些英语表达的内涵。所以,了解和掌握以上两种不同的英语(语音语调、用词的准确度、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等),有助于我们与对方的口头或文字交流更加便捷,流畅,从而减
【摘要】在大力倡导“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如何依据学科核心素养打造充满思辨性思维的写作课堂成为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们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思辨性写作旨归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我们一定要关注思维发展,让写作表达思想。写作思维的培养和提升,语文大有可为!  【关键词】核心素养;批判性思维;写作教学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務的意见》中指出: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
【摘要】科学概念是建构科学知识的基本要素,是教学过程中通过判断、推理等来揭示事物本质内涵而形成的概念。《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科学教育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围绕有结构、有层次、有联系的概念和模型来进行学习,通过连贯、进阶的系列科学探究活动,掌握概念特征,探究概念内涵,建构概念框架,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大概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概念建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