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要有度 “收”要得当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huyuan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策略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通常我们所说的“放”与“收”,指的就是教学策略问题。所谓“放”,说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放开眼睛去看,放开手脚去做,放开头脑去想,放开嘴巴去说。所谓“收”,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始终围绕目标开展学习活动,并进行课堂调控,保证主体参与、师生互动、知识建构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就“如何实现‘学’与‘导’和谐统一”课题研究中的两个课例实践作些剖析,以期探究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放”与“收”的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一、动手操作中的“放”与“收”
  [片段一]三角形的认识
  师:同学们,你能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小棒、三角板、直尺、方格纸、钉子板等)做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积极动手操作)
  师:下面请大家展示自己制作的三角形,并说说做的过程。
  (学生展示:有的用小棒围三角形,有的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有的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有的沿三角板的边画三角形,有的……)
  师:请大家在头脑中想想三角形的形状,然后把你想象的三角形在纸上画出来。
  (学生完成后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
  师:这些图形大小、形状都不一样,为什么都叫三角形呢?你认为什么是三角形?
  生1:有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生2:我反对,有三个角的图形不一定是三角形,我会画图证明。(学生画图略)
  生3:应该改为“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书上的说法与我们刚才听到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生:书上说的是“围成”,不是“组成”。
  (教师结合图形引导学生辨析“围成”与“组成”的区别)
  【赏析】学生的真正理解与动作相联系。技能的形成需要一个操作的过程,概念的建立需要一个亲历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的发展只有在积极参与建构知识的活动中才能实现。动手操作中的“放”,就是要放手让学生“做数学”;“收”就是要指导好学生“做数学”,引导好学生学会数学思考。上述教学片段中的“放”体现在教师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平台,学生在“做三角形、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等活动中逐步实现三角形概念的主动建构。“收”体现在教师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到学习目标上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后学会数学思考。此时教师得当的“放”与“收”,有利于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数学知识,发展和提高数学能力。
  二、自主探索中的“放”与“收”
  【片段二】小数的大小比较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比较0.3和0.5的大小,看看谁的方法与众不同。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比较)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的?
  生1:我分别给0.3和0.5加上单位“米”,0.3米是3分米,0.5米是5分米,所以0.3小于0.5。
  生2:我用画图法比较,0.3和0.5都是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10份,0.3取其中的3份,0.5取其中的5份,所以0.3小于0.5。
  生3:我先比较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的5大于3,所以0.5大于0.3。
  生4:0.3化成分数是,0.5化成分数是,小于,所以0.3小于0.5。
  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呢?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最适用呢?(学生争论后认为生3介绍的方法较简便、适用)
  师:请同学们用生3介绍的方法比较1.856与1.865的大小。
  ……
  【赏析】数学知识的建构是在理解基础上的建构,是在发现基础上的建构。有效的课堂学习,往往是意义接受学习与意义发现学习的有机结合。可以说,“放”强调的是探索性学习,“收”强调的是接受性学习。探索中的“放”就是让学生大胆地想,寻找自己想要的知识;“收”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数学知识,学会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的“放”体现在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教学流程设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这样“放”的效果让笔者惊讶:学生不仅是一个个发现者、探索者,更是一个个创造者。学生想到的多种方法是我备课时根本没想到的。学生想出了这么多方法,哪一种方法是普遍的、基本的呢?教师的“收”就体现在充分利用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在方法优化上下工夫。这时,适度的“收”“放”實现了对新的知识、方法的有效建构。(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大阿中心小学)■(插图:泽忠)
  □责任编辑 邓园生
  E-mail: jxjydys@126.com
其他文献
【教学片段】  师:文中有四处语气描写的句子。老师认为,这四处语言描写最能体现人物的思想情感、个性特点。而我们发现,其中有一处“曰”字前用了一个修饰语“大惊”,表现了什么?   生:表现了鲁肃说话时的语气、神态。  师:鲁肃为什么会“大惊”?  生:因为吕蒙原本是个没有文化的人,而时隔不久,才略大长,所以鲁肃感到很惊讶。  师:你怎么知道吕蒙原先是个没有文化的人呢?  生:“非复吴下阿蒙”中的“吴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江苏省特级教师李烽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水》,对此作出了很好的诠释。  【片段一】  师(出示第一自然段):认真读一读这段话,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村子缺水?   生:我从“十公里”“一个小时”
期刊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教学内容。山东省滨州市学科带头人牛一兵老师在教学这节课时,由轻松的谈话揭开序幕,以开放的思维基调引动学生积极参与,打造了一堂灵动的“生本课堂”,让师生的智慧之花在灵动的课堂上绽放。  一、实际问题引领——好玩!  师:同学们,喜欢足球吗?  生:喜欢。  师:以下有关足球的问题能解决吗?  生:能。  师(鼓励+
期刊
要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教师须善于抓住文章特点,让学生品读,加以对比,点燃其思维火花,由此及彼,求同求异,拓展延伸,从而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读物的内容,提高阅读效果。  【片段】  师:我们把这两段话放在一块,一段是廉颇说的,一段是蔺相如说的,这两段话表现了他们的“和”与“不和”。我们来好好探究一下他们说过的话,两人的话有什么不同之处?你看周老师已经帮了大家的忙,
期刊
数学符号化思想是指用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等符号化的语言描述数学的内容。数学的符号化语言能够不分地域到处通用,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符号化思想离小学生们并不遥远,在小学数学内容中随处可见,关键是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如何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符号化思想呢?下面,笔者以 “用数对确定位置” 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片段一】用自己的方法确定位置——萌发符号化的意识  
期刊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长年坚守在库区深山,每天走荆棘小径,趟急流,越峭岭,无论跋涉多么艰辛,无论孤寂多么难耐,在既定的坐标点上,一根教鞭,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这是一群平凡的人。在那个平凡的环境里,他们做着叶的事业,为的是花的尊贵、果实的甜美。他们平凡的故事,在这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演绎为一种平凡然而令人荡气回肠的声音,显示着平凡然而雄浑深沉的力量。  他们就是在
期刊
概况:学校创办于2008年8月,是一所隶属九江市经济开发区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创办两年来,先后被评为江西省文明安全校园、江西省“创新发展年”活动先进单位、九江市校园管理四星级学校、九江市文明单位、九江市素质教育示范校。  理念:构建适合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  感言:校长,既要会管,又要会理,即理清自己的思路、理顺教师的心气。    江南之夏,荷花映日。坐落在九江中心城区波光潋滟的鹤问湖
期刊
最近,笔者观摩了江西省骨干教师李丽娟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特性”一课。在教学中,李老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借助搭图、举图、找高、指高、说高、辨误、画高等有效的数学活动,自主地发现了三角形的特性,真正实现了学习过程的自主构建。  【片段一】  师:写作文时,我们描写人物一般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生1: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  生2:人物的形
期刊
虽然2010年中考早已顺利落下帷幕,但身处赣州市的进城农民工却依旧在街头巷尾津津乐道,分享着当地教育政策带来的濃浓的幸福感。  近年来,一些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到城市就读后,因受户籍限制而不能在流入地参加中考,只得返乡报名参加中考并回原籍读高中,成为众多农民工烦恼却又无奈的问题。为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就读产生的“上得了学却升不了学”的问题,赣州市中招委根据全省中招工作会议精神及有关招生政策规定,制
期刊
有幸聆聽了著名特级教师张敬义先生执教的《明天,我们毕业》一课,张老师针对教材特点,围绕一个“情”字展开教学,和学生一起尽情地感受、动情地朗读、深情地回味,带给我们美好的享受。  【片段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明天,我们毕业》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即将毕业之际,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描述着记忆中的小学生活,情感真挚,语言朴实而优美。每次读这篇课文,总能勾起我深深的回忆。因为,我从小学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