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习的主动精神。本文将在自身教学的实践基础上,运用任务驱动型理念,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例,探究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使辉煌的中华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而且对学生有着很好的启蒙作用,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任务驱动”,就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探讨在任务驱動型理念下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人为本,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任务驱动型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着学习任务开展学习。在任务驱动型初中语文课上,老师不能像过去那样始终让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而要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而并非为老师或家长学习。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不断努力和积累,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老师也要转变思维,将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要意识到老师并不是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的辅导者和监督者,同时对待学生需要一视同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平等,从而逐渐培养自主意识。
二、情境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情境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学生的实际年龄和身心特征,通过建立师生之间、认知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情感氛围,从而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足够的情感关注和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和情境思维,从而在既定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需要视、听、触等多种知觉的结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鼓励学生进行思考、表达和创造。我们现在的教学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多媒体设备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具有传统教学方法不具备的很多优势,能够通过视、听、画面的结合给学生全方位的知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现情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是《济南的冬天》,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给学生积极、正确的引导。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提问:“哪位同学去过济南?”这时有一部分学生会主动回答,而大多数学生因没去过而沉默,老师继续问:“那有谁在电视或者书上见过济南?”此时所有的学生都非常活跃,都表示自己见过,最后老师让一部分学生起立讲述自己看到的济南是什么样,以及自己对济南的印象等情况。这样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引导进入本课的主题,让学生提前就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感知,这对于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有重要意义。
三、创新模式,激发学生语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好,当他们对一件事情有兴趣时,就会将精力和时间集中在此,并且积极主动去思考和探索。一直以来,应试教育体制过于注重考试分数,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很多学生的兴趣都遭到了压抑。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改变创新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全面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的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
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老师会简单地给学生介绍一下贝多芬的基本生平情况,让学生知道他的出身、成就、作品等内容,然后就是让学生跟着老师读课文、练生字,虽然很多学生掌握了知识,但却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创新模式,比如运用电化教学,给学生播放一段贝多芬创作的作品,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贝多芬的才情,特别是通过后期作品感受他那种“扼住命运的喉咙”的呼喊。同时还可以通过声、画、讲解等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这位音乐巨人,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印象,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大胆想象,发散学生语文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过于依赖老师,不愿意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思维逐渐僵化,这不利于语文学习。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制作动态的图像演示,将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降低了难度,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同时,促进了他们知识的建构。
比如《楚辞两首》是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离骚》节选对于学生了解屈原以及楚辞有重要意义。然而它本身是“骚体”,词语晦涩,而且里面有很多的意象,所以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离骚》的内容与白话翻译对应起来,让学生能够容易理解其中的内容。在学完课本知识后,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拓展,比如播放一段与屈原有关的赛龙舟、吃粽子的视频,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课的理解,并且能够发散思维,跳出课本去学习语文。
五、联系生活,提高学生自主能力
课堂的学习能够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于初中语文有更多、更全面的认识,然而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它绝不仅仅是纯粹的理论知识,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每一个生字、发音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当联系生活,鼓励学生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并且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新闻两则》,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文体,也是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发现新闻,写新闻,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实际生活,更要让学生将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自己去面对存在的问题,并且不断探索,寻求突破,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自主能力。
总之,任务驱动型理念是一种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让他们自主探究,积极探索,在学习中自主解决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任务驱动型理念,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并引导学生积极发问、深入探索,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许梅波.任务驱动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7(45).
[2]何香源.论任务驱动型课堂下的初中语文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
[3]李芳英.初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研究与应试策略[J].课外语文,2016(16).
[4]韩亚南.任务驱动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作业的设计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6(12).
[5]韩亚楠.任务驱动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J].西部素质教育,2015(18).
[6]石忠.任务驱动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与思考[J].中学时代,2014(24).
[7]黄彬.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初探[J].中国高新区,2018(11).
[8]王淑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8(16).
附 注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2016年度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名称:“任务驱动型”课堂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201554499)。
作者简介:龙菁,女,1986年生,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任务驱动型”课堂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初中语文;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使辉煌的中华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而且对学生有着很好的启蒙作用,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任务驱动”,就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探讨在任务驱動型理念下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人为本,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任务驱动型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着学习任务开展学习。在任务驱动型初中语文课上,老师不能像过去那样始终让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而要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而并非为老师或家长学习。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不断努力和积累,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老师也要转变思维,将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要意识到老师并不是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的辅导者和监督者,同时对待学生需要一视同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平等,从而逐渐培养自主意识。
二、情境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情境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学生的实际年龄和身心特征,通过建立师生之间、认知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情感氛围,从而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足够的情感关注和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和情境思维,从而在既定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需要视、听、触等多种知觉的结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鼓励学生进行思考、表达和创造。我们现在的教学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多媒体设备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具有传统教学方法不具备的很多优势,能够通过视、听、画面的结合给学生全方位的知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现情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是《济南的冬天》,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给学生积极、正确的引导。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提问:“哪位同学去过济南?”这时有一部分学生会主动回答,而大多数学生因没去过而沉默,老师继续问:“那有谁在电视或者书上见过济南?”此时所有的学生都非常活跃,都表示自己见过,最后老师让一部分学生起立讲述自己看到的济南是什么样,以及自己对济南的印象等情况。这样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引导进入本课的主题,让学生提前就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感知,这对于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有重要意义。
三、创新模式,激发学生语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好,当他们对一件事情有兴趣时,就会将精力和时间集中在此,并且积极主动去思考和探索。一直以来,应试教育体制过于注重考试分数,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很多学生的兴趣都遭到了压抑。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改变创新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全面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的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
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老师会简单地给学生介绍一下贝多芬的基本生平情况,让学生知道他的出身、成就、作品等内容,然后就是让学生跟着老师读课文、练生字,虽然很多学生掌握了知识,但却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创新模式,比如运用电化教学,给学生播放一段贝多芬创作的作品,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贝多芬的才情,特别是通过后期作品感受他那种“扼住命运的喉咙”的呼喊。同时还可以通过声、画、讲解等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这位音乐巨人,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印象,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大胆想象,发散学生语文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过于依赖老师,不愿意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思维逐渐僵化,这不利于语文学习。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制作动态的图像演示,将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降低了难度,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同时,促进了他们知识的建构。
比如《楚辞两首》是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离骚》节选对于学生了解屈原以及楚辞有重要意义。然而它本身是“骚体”,词语晦涩,而且里面有很多的意象,所以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离骚》的内容与白话翻译对应起来,让学生能够容易理解其中的内容。在学完课本知识后,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拓展,比如播放一段与屈原有关的赛龙舟、吃粽子的视频,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课的理解,并且能够发散思维,跳出课本去学习语文。
五、联系生活,提高学生自主能力
课堂的学习能够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于初中语文有更多、更全面的认识,然而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它绝不仅仅是纯粹的理论知识,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每一个生字、发音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当联系生活,鼓励学生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并且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新闻两则》,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文体,也是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发现新闻,写新闻,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实际生活,更要让学生将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自己去面对存在的问题,并且不断探索,寻求突破,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自主能力。
总之,任务驱动型理念是一种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让他们自主探究,积极探索,在学习中自主解决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任务驱动型理念,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并引导学生积极发问、深入探索,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许梅波.任务驱动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7(45).
[2]何香源.论任务驱动型课堂下的初中语文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
[3]李芳英.初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研究与应试策略[J].课外语文,2016(16).
[4]韩亚南.任务驱动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作业的设计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6(12).
[5]韩亚楠.任务驱动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J].西部素质教育,2015(18).
[6]石忠.任务驱动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与思考[J].中学时代,2014(24).
[7]黄彬.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初探[J].中国高新区,2018(11).
[8]王淑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8(16).
附 注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2016年度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名称:“任务驱动型”课堂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201554499)。
作者简介:龙菁,女,1986年生,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任务驱动型”课堂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