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责任”的叙述者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_19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是具有新时期文学转型意义的一部作品,它打破了传统叙事的时空界限,表现出独特的叙述视角和技巧,并开创了中国小说叙事的新纪元。本文从叙述主体和叙述视角两个方面对《红高粱》的叙述技巧作简单分析。
  关键词: 小说《红高粱》 叙述主体 叙述视角
  
  《红高粱》是具有新时期文学转型意义的一部作品,它不仅描写了“草莽英雄儿女,江湖恩仇血泪”的家族历史,展现了人性的美丽与丑陋、善良与邪恶,更为重要的是它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写作规范,以一种独特而新颖的叙述方式开创了中国小说叙事的新纪元。莫言在谈到《红高粱》时认为:“如果《红高粱》没有这种独特的人称叙述视角的话,写出来就会是一部四平八稳,毫无新意的小说。”①由此可见《红高粱》有着独特的叙述技巧,下面就从叙述主体和叙述视角两个方面作简单分析。
  一、复调叙述——双重叙述主体
  在叙事学中,叙述主体是指文本中的说话者,也就是文本声音的发出者,他不等同于写作主体,因此,他不一定是单一的一个人,在很多叙事文本中,我们都能够听到两个甚至更多的声音。谭君强在其《叙事学导论》一书中相对于不同的侧面,对叙述者作了这样的区分:“根据叙述者相对于故事的位置或叙述层次,分为故事外叙述者与故事内叙述者;按照叙述者是否参与其所叙述的故事并是否成为该故事中的人物,分为非人物叙述者与人物叙述者;根据叙述者可被感知的程度,分为外显的叙述者与内隐的叙述者;根据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关系,分为可靠的叙述者与不可靠的叙述者。”②在《红高粱》中,莫言将“爷爷的历史”、“父亲的历史”与“我的现实”剪碎,重新拼贴,文中出现了“我父亲”和“我”两个不同的声音,它兼具了故事外叙述者与故事内叙述者、非人物叙述者与人物叙述者的双重身份,使写作者“变得博古通今,非常自由地出入历史,非常自由地、方便地出入我所描写的人物的心灵,我也可以知道他们怎么想的,我也可以看到、听到他们亲身经历过的一些事情”。③
  “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④这是《红高粱》的开头。在整部小说中,故事的主体都是由“我父亲”这个亲历者讲出来的,比如罗汉大爷的死,奶奶的死,以及那场轰轰烈烈的胶平公路伏击战。“我父亲”既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一个参与者,又是一个讲述者,他亲身感受和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与血腥,并以孩童的口吻讲述了那段惨烈的历史。这样的叙述不仅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而且使作为人物之一的“我父亲”形象饱满、栩栩如生。
  从整部《红高粱》来看,“我”是一个离开家乡十余年、身上沾染了很多现代社会习气的人,“我”对自己极其不满,从而试图寻找“家族的光荣图腾和我们高密东北乡传统精神的象征”。⑤小说明确地说:“为了为我的家族树碑立传,我曾经跑回高密东北乡,进行了大量的调查……”⑥因此“我”并不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而是处于故事之外的一个叙述者,也即故事外叙述者或非人物叙述者,“我”应该是从现实的角度,通过史书或者幸存者去看那一段已经消逝了的历史。然而小说曾写一个光着屁股的男孩在“父亲”的墓前放羊:“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⑦在对祖辈故事的讲述中,“我”甚至比亲历者“我父亲”知道得还要多:“父亲不知道我的奶奶在这条土路上主演过多少风流悲喜剧,我知道。父亲也不知道在高粱阴影遮掩着的黑土上,曾经躺过奶奶洁白如玉的光滑肉体,我也知道。”⑧我甚至还知道父亲还未出生时的很多事情,比如奶奶的出嫁,奶奶与爷爷的那段爱情,等等,仿佛我又成了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作者在小说中一方面似乎有意处处显示“我”的存在,以强调作品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又以“我”的口吻描述了许多“我”不可能亲见亲历的事,将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幻交融在一起,“我”成了一个不负责任的叙述者,而作品也给人回味无穷的韵味。
  二、叙述视角的越界——零聚焦叙事与内聚焦叙事的结合
  “聚焦”这一术语是由热奈特提出来的,他认为人们“混淆了其视点确定叙述透视的人物是谁,与叙述者是谁这一完全不同的问题,或者,更简单地说,就是混淆了谁看与谁说的问题”。⑨受其启发,人们普遍认为,叙事分析涉及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谁说”,这是确认叙事文本的“叙述声音”与叙述者的问题;另一个是“谁看”,这是谁的视点决定叙事文本的问题。⑩聚焦指的是谁在作为视觉、心理或精神感受的核心,叙述信息透过谁的眼光与心灵传达出来,在叙事文本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受到谁的眼光的“过滤”,或者在谁的眼光的限制下被传达出来。热奈特将叙述聚焦分为三类,即无聚焦或零聚焦叙事、内聚焦叙事、外聚焦叙事。
  在《红高粱》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零聚焦叙事与内聚焦叙事的相互越界。“越界叙述是以突破原有某一叙述视角模式的习惯性、固定性使用带来的陈旧感和局限性为前提而形成的。由于它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叙述视角的越界产生的新视角,它在选择越界点与越界幅度时完全可因叙述者的需要而灵活处置,因而它可兼有几种叙述视角的优势与消除其劣势,从而能传达某一原来叙述视角难以叙述的艺术世界的新体验和新感觉”。{11}《红高粱》中的内聚焦是指叙述是以“我父亲”在胶平公路伏击战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的,“我父亲”既是叙述者,又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就像一个取景框,一切外在的事件都是由“我父亲”这个取景框过滤后进入叙述视野的。读者借助于这个特定人物的眼光去“看”出现在他周围的一切,同时,也以符合这个特定人物身份的特征行动并与故事中的人物展开交往。比如在打伏击战时,“奶奶”来送饼却不幸被日本人打死的那一段叙述:
  “飞落的米粒在奶奶脸上弹着,有一粒竟蹦到她微微翕开的双唇间,搁在她洁白的牙齿上。父亲看着奶奶红晕渐退的双唇,哽咽一声‘娘’,双泪落在胸前。在高粱织成的珍珠雨里,奶奶睁开了眼。奶奶的眼睛里射出了珍珠般的彩虹。”{12}
  在这段叙述中,作为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我父亲”以孩子的视角亲眼目睹了“我奶奶”的死,亲身感受了生命与死亡,“叙述焦点与一个人物重合,于是他变成一切感觉,包括把他当作对象的感觉的虚构‘主体’:叙事可以把这个人物的感觉和想法全部告诉我们”。{13}同时,巴尔认为:“如果聚焦者与人物重合,那么,这个人物将具有超越其他人物的技巧上的优势。读者以这一人物的眼睛去观察,原则上将会倾向于接受由这一人物所提供的视觉。”与此同时,“这样一个与人物相连的聚焦者……会产生偏见与限制”。{14}因此,在作品中,作者同时也采用了零聚焦的叙述方式来弥补这种偏见和限制。
  “奶奶”中弹后,零聚焦全知叙述者展示了她的内心呐喊:“这就是死吗?我就要死了吗?再也见不到这天,这地,这高粱,这儿子,这正在带兵打战的情人?枪声响得那么遥远,一切都隔着一层厚重的烟雾。豆官!豆官!我的儿,你来帮娘一把,你拉住娘,娘不想死,天哪!天……天赐我情人,天赐我儿子,天赐我财富,天赐我三十年红高粱般充实的生活。天,你既然给了我,就不要再收回,你宽恕了我吧,你放了我吧!天,你认为我有罪吗?你认为我跟一个麻风病人同枕交颈,生出一窝瘸皮烂肉的魔鬼,使这个美丽的世界污秽不堪是对还是错?天,什么叫贞节?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直没有告诉过我,我只有按着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不怕罪,不怕罚,我不怕进你的十八层地狱。……但我不想死……”{15}
  通过上述内心透视,活脱脱展示了一个敢爱敢恨、性格鲜明的女性心灵。我们从中不仅可以看到她对生命的留恋、对现实幸福生活的不舍,甚至可以感受到她对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的复杂的感受:悔恨,忏悔,无助,不满和反抗,等等。而所有的这一切内心活动,作为亲历者“我父亲”是无法知道的,因此,作者用了无所不知的叙述方式,以一个高于故事之外的人物的身份来叙述,他以上帝般的眼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看到他们心中所蕴含的一切。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红高粱》独特而新颖的叙述手法,叙述主体与视角的变换,使故事时近时远,时真时幻,结构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人物血肉丰满,使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永久的魅力。
  
  注释:
  ①③莫言,王尧.莫言王尧对话录.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155,139.
  ②谭君强.叙事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58.
  ④⑤⑥⑦⑧{12}{15}莫言.红高粱家族.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1:1,8,3,51,56.
  ⑨⑩{14}谭君强.叙事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83,93.
  {11}李江梅.叙述视角越界的“陌生化”创作效果.批评与阐释·当代文坛,2007,(4):126.
  {13}刘俐俐.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2.
  
  参考文献:
  [1]谭君强.叙事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2]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3]莫言.红高粱家族.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1.
  [4]刘俐俐.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
  [5]王耀辉.文学文本解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们开始打破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模式,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但这些手段只是外因,本文作者认为最终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要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学习、思考和实践也即是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对一节物理课感兴趣进而发展到对物理这一学科感兴趣,由“要
摘 要: 作者以《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的教学案例为例,认为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应该以诵读为主,让孩子在读中理解、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应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孩子挖掘出字里行间的情感,感悟诗的意境,使孩子读懂诗,爱上诗。  关键词: 诗歌教学 《植物妈妈有办法》 语言实践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小学语文s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科学知识用韵文的形式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打造有实效的课堂教学。据不完全统计,小学数学教学时间中整理和复习约占了五分之一。因此,开展好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中本文作者作了以下尝试: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把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分类,把知识条理化,使学生对本章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认识,同时对教材中的整理与复习的练习内容进行灵活大胆的改
摘 要: 语言是知识的载体。数学语言是传授数学知识、锻炼数学思维的工具。心理学的研究和数学教育的实践都已表明,要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必须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无论从学习数学的角度还是使用数学的角度看,数学交流都有极重要的作用。而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敢说话、多说话、会说话、爱说话,并不是乱说,而是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
摘 要: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设身处地从情境出发,感到新奇,产生兴趣,以学为乐,可使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增长,达到“其进自不能已”的境地。关键是为学生创设“乐写”的情境,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会写自己生活、参与实践活动、创设评价平台、创造展示空间,使学生设身处地地从情境出发,进行作文,真正让他们在作文中快乐起来。  关键词: 写作教学 “情境作文” 快乐写作    情境教学法开创了情境作
很多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因为家庭的经济问题,外出打工,奔波忙碌,沒有时间顾及孩子的教育教学情况,多是将孩子放在家里,让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监管。然而,年迈的老人们疼爱孩子,心疼孩子,认为现在的孩子“贵”得很,舍不得骂,更舍不得打和罚,所以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老人们大多不会放在重要位置,只要孩子吃得饱、穿得暖,他们就很满足了。这就给农村教师无形地提出了相当棘手的难题。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
成功始于习惯,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说明了国家把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经常发现许多学生对一些知识点掌握不牢,遇到难题束手无策,写作业时不会审题,错误率较高。部分教师却认为这是学生粗心所致,其实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普劳图斯说过,习惯是在习惯中养成的。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
每次作文课当我捧着一摞整齐的本本进班时,学生们就会送给我一声“唉”。我知道,除了几个文笔较好的,学生们最怕写作文。这个学期,我进行了调查,原来大多数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素材可写。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对生活的真善美缺少发现的目光,如果对人生的感悟如此苍白,生活的情感如此荒漠,那么行起文来怎么会有怦然心动、一吐为快的冲动呢?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课堂作文要放手  
摘 要: 目前的试卷讲评大多是教师包堂讲评,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现成答案,紧跟老师思路去领悟问题,少有机会参与或独立解决某一问题。本文主要从讲评前,师生共同研究试题,为有效讲评储备资源;讲评中,师生共同参与评议讨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讲评后,及时矫正补偿,教与学的缺憾同时改进等三个方面谈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化学 试卷讲评课 探索 有效性 策略    一、探索缘起:一堂原生态的试卷
情感教育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一项教学目标,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纽带。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情感教育落实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从而实现他们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呢?  一、倾注热情,以情育情,以情激情,达成师生间的信任。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