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作为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旨在通过“环保”主题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案例与思考,研究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期找到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树之用;树之韵;树之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我们觉得可以从现有的教材入手,选取其中提升文化素养这一点,有效地选择主题进行学习研究。
一、“环保”主题学习之缘起
我们发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六单元是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松林、清泉,这富有诗意的景象常常令人心驰神往,但如今这样的美景却总要到遥远的乡村才能见到,而身处城市的孩子们只能在诗文中领略这自然之景。当今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最大受害者,也是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大受益者,生态环境得好坏,直接影响了他们未来的生存空间,小学生对环境的认识将影响未来的发展趋向。因此,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非常有必要。对此,我们结合了本册教材的这几篇课文,将环保与“树”结合起来做了一次与“树”有关的环保课程。形成“树之用”“树之韵”“树之魂”三个板块的主题学习研究。
二、“环保”主题学习之推进
不同的主题板块,我们进行了不同的语用学习。每个版块找准一点,发散开去,将每个语用知识尽量与生活甚至与其他学科相勾连,将语文生活化。
(一)向读学写,树木作用大汇报
在“树之用”主题里,我们结合了教材中的《沙漠中的绿洲》一文,让学生了解到在阿联酋培植一棵树相当于培养一个孩子,阿联酋对于树的珍惜感染了孩子们,让孩子了解了树木和绿洲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在《云雀的心愿》一文中,我们通过小云雀的所见所闻,加上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环境破坏带来的严重影响,如土地沙漠化、沙尘暴、洪水泛滥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学完课文后,我们还特别通过查找书籍和网络的形式撰写了树木作用大汇报。
(二)调查研究,小报践行大环保
在“树之韵”主题中,我们学习了课文《走,我们一起去植树》,孩子们通过网络了解到植物叶片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PM2.5,还能产生有利气体,植物对于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有着巨大的意义。因此大家决定在植树节这一天去植树,可是该选择什么样的树进行栽种呢?我们又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了校园、小区和公园,做了一次彻底的植物大调查。在此基础上我们撰写了植物调查研究报告,设计制作了植物名片。
3月12日这天,孩子们还分成各个小队分散到了许多不同的地方进行了植树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并以小报的形式呈现出来。
(三)品讀体会,树的魅力我来悟
在“树之魂”的主题学习中,我们主要依托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从文中了解到了樟树四季常青、蓬蓬勃勃和拒虫保香的高贵木质,正象征了宋庆龄女士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高贵品格,原来树也和人一样是有灵魂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延伸开去,研究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诗歌,如《青松》《竹石》《卜算子·咏梅》等,让学生从松竹、梅身上得到启示,充分认识了一些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树的高贵品质,品人物别样的精神。
(四)学科融合,主题学习兴味浓
值得一提的是在做“树——环保”主题学习时,我们特别注重了学科之间的融合,为此我们请教了许多其他学科的老师。如数学老师在开学初教给孩子们平移旋转的知识,大大丰富了学生们的想象力。有的老师成为我们的智囊团,时时帮我们出谋划策,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如,在观察树木之前,我就向美术老师请教,美术老师推荐了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睡莲》,孩子们欣赏了名画的色彩之后再进入校园,对于满眼的花红柳绿更有一番别样的体会。有的老师则亲自走进课堂,为孩子进行生动的示范讲解。我们在撰写植物调查报告之前就把科学老师请进了课堂,让她帮我们讲解了植物的根系、适宜的土壤、光照条件和水源要求等,在科学老师的基础上我再适时进行研究报告的指导撰写,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空前调动起来,各个干劲十足。
三、“环保”主题学习之生长
“环保”主题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让学生通过读、听、看、画、写、体验等不同的方式了解环境,亲近自然,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从中激发了学生大量阅读、乐于表达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在这一主题学习中我们不断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并能够突破学科界限进行多视角的思考和研究,善于利用多门类学科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今后,我们还将在主题学习的道路上不断研究,不断探索,开发更多适宜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新主题。
编辑 李琴芳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树之用;树之韵;树之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我们觉得可以从现有的教材入手,选取其中提升文化素养这一点,有效地选择主题进行学习研究。
一、“环保”主题学习之缘起
我们发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六单元是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松林、清泉,这富有诗意的景象常常令人心驰神往,但如今这样的美景却总要到遥远的乡村才能见到,而身处城市的孩子们只能在诗文中领略这自然之景。当今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最大受害者,也是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大受益者,生态环境得好坏,直接影响了他们未来的生存空间,小学生对环境的认识将影响未来的发展趋向。因此,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非常有必要。对此,我们结合了本册教材的这几篇课文,将环保与“树”结合起来做了一次与“树”有关的环保课程。形成“树之用”“树之韵”“树之魂”三个板块的主题学习研究。
二、“环保”主题学习之推进
不同的主题板块,我们进行了不同的语用学习。每个版块找准一点,发散开去,将每个语用知识尽量与生活甚至与其他学科相勾连,将语文生活化。
(一)向读学写,树木作用大汇报
在“树之用”主题里,我们结合了教材中的《沙漠中的绿洲》一文,让学生了解到在阿联酋培植一棵树相当于培养一个孩子,阿联酋对于树的珍惜感染了孩子们,让孩子了解了树木和绿洲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在《云雀的心愿》一文中,我们通过小云雀的所见所闻,加上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环境破坏带来的严重影响,如土地沙漠化、沙尘暴、洪水泛滥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学完课文后,我们还特别通过查找书籍和网络的形式撰写了树木作用大汇报。
(二)调查研究,小报践行大环保
在“树之韵”主题中,我们学习了课文《走,我们一起去植树》,孩子们通过网络了解到植物叶片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PM2.5,还能产生有利气体,植物对于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有着巨大的意义。因此大家决定在植树节这一天去植树,可是该选择什么样的树进行栽种呢?我们又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了校园、小区和公园,做了一次彻底的植物大调查。在此基础上我们撰写了植物调查研究报告,设计制作了植物名片。
3月12日这天,孩子们还分成各个小队分散到了许多不同的地方进行了植树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并以小报的形式呈现出来。
(三)品讀体会,树的魅力我来悟
在“树之魂”的主题学习中,我们主要依托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从文中了解到了樟树四季常青、蓬蓬勃勃和拒虫保香的高贵木质,正象征了宋庆龄女士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高贵品格,原来树也和人一样是有灵魂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延伸开去,研究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诗歌,如《青松》《竹石》《卜算子·咏梅》等,让学生从松竹、梅身上得到启示,充分认识了一些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树的高贵品质,品人物别样的精神。
(四)学科融合,主题学习兴味浓
值得一提的是在做“树——环保”主题学习时,我们特别注重了学科之间的融合,为此我们请教了许多其他学科的老师。如数学老师在开学初教给孩子们平移旋转的知识,大大丰富了学生们的想象力。有的老师成为我们的智囊团,时时帮我们出谋划策,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如,在观察树木之前,我就向美术老师请教,美术老师推荐了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睡莲》,孩子们欣赏了名画的色彩之后再进入校园,对于满眼的花红柳绿更有一番别样的体会。有的老师则亲自走进课堂,为孩子进行生动的示范讲解。我们在撰写植物调查报告之前就把科学老师请进了课堂,让她帮我们讲解了植物的根系、适宜的土壤、光照条件和水源要求等,在科学老师的基础上我再适时进行研究报告的指导撰写,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空前调动起来,各个干劲十足。
三、“环保”主题学习之生长
“环保”主题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让学生通过读、听、看、画、写、体验等不同的方式了解环境,亲近自然,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从中激发了学生大量阅读、乐于表达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在这一主题学习中我们不断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并能够突破学科界限进行多视角的思考和研究,善于利用多门类学科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今后,我们还将在主题学习的道路上不断研究,不断探索,开发更多适宜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新主题。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