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探讨在中职计算机课教学中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课;行为导向教学法;关键能力
近年来,笔者对在中职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情况跟踪调查时,发现了一种现象:某些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但是因为与同事相处、独立解决问题以及岗位转换等方面的能力不足,造成学生不能顺利完成顶岗实习任务或被用人单位辞退。这种现象反映出当前中职学校普遍重视专业动手能力的训练,却忽视了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训练,造成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强,不能很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培养专业能力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一、培养关键能力的重要性
职业能力是指从业人员从事某项职业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它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职业生涯中往往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故称为关键能力,属于内在的隐性能力。20世纪70年代,德国率先在职业教育中提出“关键能力”一词,并在“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践中取得较成功的经验。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也提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关键能力概括为“与人交流” “与人合作” “解决问题” “自我提高” “革新创新”等方面。
目前,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中职学校普遍重视学生专业动手能力的训练,大力购置实训设备,增加实训操作时间,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学校却忽视了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中未明确安排关键能力的培训计划或训练项目,造成大部分学生的关键能力不强,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质量。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形势下,就业竞争激烈,要求中职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即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外,仍需要有较强的关键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中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注重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可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创新活动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着手。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在教学中推行了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本文就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方面,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及其做法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介绍。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心与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它倡导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围绕某一课题、问题或项目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突出学生的“做中学”,教师的“做中教”。行为导向教学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与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在中职计算机课教学中,根据课程的不同,采用相应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如《网页制作》和《动画制作》等采用项目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Visual Basic》《图形图像处理》等采用案例教学法等。它们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关键能力的做法。
1. 注重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21世纪是一个信息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相当迅猛,学生单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只有学会学习,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从教学生“学会学习”目标出发,注重“学法”,采用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计算机课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教学的主持人,通过采用或编写适合学生的项目和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Flash动画制作》课中,笔者设计了十个项目,每个项目都包含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主题和重点,它由目标、方案、决策、实施与评价组成。在教师解释目标的要求和必要的一些信息后,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作出决策和实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先自己通过查阅资料解决,若还不能解决的,可请教小组成员或教师协助解决。经过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反复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较好的提高。
2. 任务驱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项目或案例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导致学生遇难而退,从而影响教学效果。针对此问题,笔者将项目或案例细化为几个任务,通过一个个任务来驱动,确保学生的学习进程顺利进行。如在《VB案例教程》中制作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简易四则运算器的案例,它是一个综合的、难度比较大的案例,贯穿了几章书的知识点。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将它分解成几个相关的小任务,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完成,最后进行汇总。任务一是先制作运算器的界面。任务二是尝试制作加法运算器,学生可以模仿第一章课题2的课题案例,待加法运算功能做出来了,再引导学生模仿制作减法运算器、乘法运算器、除法运算器的任务三至五。完成后,任务六是让学生把完成的四个程序合成为简易四则运算器的程序。通过任务驱动,学生独立完成项目或案例,经过一系列反复的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3. 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行为导向教学法提倡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要为学生组织和编制好小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例如,一般在学期开始2周后,笔者在对学生的情况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编制学习小组,主要将学生按性别、性格、学习兴趣与能力等因素进行组合,每个小组5人左右,小组长轮流担任,小组组合定期调整。这样的组合可以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当教师将学习任务分配后,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共同讨论并完成任务。课堂作业中有些任务是要求人人均要完成,有些任务则要求由小组集体完成,课外作业亦如此。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互相沟通、互相帮助,从而提升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4.多元评价,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中职生在应聘面试或工作等都要求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和锻炼口才的机会。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检查环节,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评价采用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价等形式。对独立完成的作品,一般采取先由学生对自己所做的作品进行介绍,进行自评,然后由小组长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最后教师点评,并填写评价表;对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采用抽查或主动申请的方法,请学习小组的代表上台演示和讲解,然后教师对作品和学生的讲解进行总评,评出小组的成绩和名次。通过课堂提问和多元评价,学生增加了语言表达的机会,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5.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中职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笔者在计算机课教学中,充分运用行为导向教学中的讨论环节、作业设置等来实施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笔者采取在出示项目或案例后,组织学生集体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主要讨论项目或案例中的疑难问题、哪些信息至关重要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作出决策的标准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这给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提供难度分层次的作业,且为优秀学生设计有拓展性的作业。课堂教学中采取以上措施,可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抓好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关键能力的培养,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与人交流以及与人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不断得到提高。从笔者的学校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践情况来看,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均有提高,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关键能力不足的问题。
(作者单位:梅州城西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刘邦祥,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3]周如俊.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我国中职学校的启示[J].福建职业与成人教育,2008,(2).
责任编辑朱守锂
关键词:计算机课;行为导向教学法;关键能力
近年来,笔者对在中职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情况跟踪调查时,发现了一种现象:某些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但是因为与同事相处、独立解决问题以及岗位转换等方面的能力不足,造成学生不能顺利完成顶岗实习任务或被用人单位辞退。这种现象反映出当前中职学校普遍重视专业动手能力的训练,却忽视了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训练,造成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强,不能很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培养专业能力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一、培养关键能力的重要性
职业能力是指从业人员从事某项职业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它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职业生涯中往往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故称为关键能力,属于内在的隐性能力。20世纪70年代,德国率先在职业教育中提出“关键能力”一词,并在“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践中取得较成功的经验。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也提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关键能力概括为“与人交流” “与人合作” “解决问题” “自我提高” “革新创新”等方面。
目前,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中职学校普遍重视学生专业动手能力的训练,大力购置实训设备,增加实训操作时间,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学校却忽视了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中未明确安排关键能力的培训计划或训练项目,造成大部分学生的关键能力不强,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质量。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形势下,就业竞争激烈,要求中职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即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外,仍需要有较强的关键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中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注重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可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创新活动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着手。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在教学中推行了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本文就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方面,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及其做法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介绍。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心与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它倡导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围绕某一课题、问题或项目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突出学生的“做中学”,教师的“做中教”。行为导向教学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与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在中职计算机课教学中,根据课程的不同,采用相应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如《网页制作》和《动画制作》等采用项目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Visual Basic》《图形图像处理》等采用案例教学法等。它们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关键能力的做法。
1. 注重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21世纪是一个信息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相当迅猛,学生单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只有学会学习,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从教学生“学会学习”目标出发,注重“学法”,采用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计算机课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教学的主持人,通过采用或编写适合学生的项目和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Flash动画制作》课中,笔者设计了十个项目,每个项目都包含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主题和重点,它由目标、方案、决策、实施与评价组成。在教师解释目标的要求和必要的一些信息后,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作出决策和实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先自己通过查阅资料解决,若还不能解决的,可请教小组成员或教师协助解决。经过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反复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较好的提高。
2. 任务驱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项目或案例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导致学生遇难而退,从而影响教学效果。针对此问题,笔者将项目或案例细化为几个任务,通过一个个任务来驱动,确保学生的学习进程顺利进行。如在《VB案例教程》中制作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简易四则运算器的案例,它是一个综合的、难度比较大的案例,贯穿了几章书的知识点。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将它分解成几个相关的小任务,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完成,最后进行汇总。任务一是先制作运算器的界面。任务二是尝试制作加法运算器,学生可以模仿第一章课题2的课题案例,待加法运算功能做出来了,再引导学生模仿制作减法运算器、乘法运算器、除法运算器的任务三至五。完成后,任务六是让学生把完成的四个程序合成为简易四则运算器的程序。通过任务驱动,学生独立完成项目或案例,经过一系列反复的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3. 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行为导向教学法提倡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要为学生组织和编制好小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例如,一般在学期开始2周后,笔者在对学生的情况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编制学习小组,主要将学生按性别、性格、学习兴趣与能力等因素进行组合,每个小组5人左右,小组长轮流担任,小组组合定期调整。这样的组合可以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当教师将学习任务分配后,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共同讨论并完成任务。课堂作业中有些任务是要求人人均要完成,有些任务则要求由小组集体完成,课外作业亦如此。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互相沟通、互相帮助,从而提升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4.多元评价,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中职生在应聘面试或工作等都要求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和锻炼口才的机会。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检查环节,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评价采用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价等形式。对独立完成的作品,一般采取先由学生对自己所做的作品进行介绍,进行自评,然后由小组长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最后教师点评,并填写评价表;对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采用抽查或主动申请的方法,请学习小组的代表上台演示和讲解,然后教师对作品和学生的讲解进行总评,评出小组的成绩和名次。通过课堂提问和多元评价,学生增加了语言表达的机会,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5.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中职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笔者在计算机课教学中,充分运用行为导向教学中的讨论环节、作业设置等来实施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笔者采取在出示项目或案例后,组织学生集体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主要讨论项目或案例中的疑难问题、哪些信息至关重要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作出决策的标准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这给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提供难度分层次的作业,且为优秀学生设计有拓展性的作业。课堂教学中采取以上措施,可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抓好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关键能力的培养,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与人交流以及与人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不断得到提高。从笔者的学校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践情况来看,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均有提高,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关键能力不足的问题。
(作者单位:梅州城西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刘邦祥,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3]周如俊.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我国中职学校的启示[J].福建职业与成人教育,2008,(2).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