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考试成绩成为评价一所学校优劣的唯一标准,学校教育的重心落于文化课,劳动课则名存实亡。《劳动与技术》课不是被“非法挪用”,就是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便开铺”,照本宣科。在学生看来,劳动课是紧张的文化学习后的轻松课、休息课,是可有可无的课。如此的劳动教育现状不得不令人担忧。要改变重智轻劳的片面做法,我认为可以从健全劳动课评价机制人手。
一、劳动课评价内容求细
大纲规定,对小学生劳动课的成绩应进行全面考核,既要考核学生对劳动知识、技能、方法的掌握情况,又要对学生的智能、体能、劳动态度、劳动观点、行为习惯、道德观等进行综合考查。这也是素质教育对劳动课提出的现实要求。
二、劳动课评价方法求活
劳动课评价内容全面而具体,这就决定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从评价形式而言,有书面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必须掌握的劳动知识,既要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水平,又要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也有操作考核:对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有实践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以及简单的生产劳动中表现出的劳动态度、观点、能力、习惯等。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劳动与技术教学参考书》(三年级)“教材总体介绍”里详细介绍了本套教材的体系结构:本套教科书是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技能训练为主要目标的教科书体系结构,构建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活动,以技术探究为主线的劳动与技术教科书新体系。它采用统一的单元结构,每册均分为“编织”“种植与饲养”“科技制作”“手工制作”“家政”“职业”“OM”七个单元。单元的分工之细之明朗,评价的形式也相应的多样化与合理化。
(1)书面考核:
对于一些必须要掌握的简单的劳动和技能可用书面测试,逐题评分的方法。例如:《面包里的劳动》、《洗衣机的使用》、《微波炉的使用》(职业单元)等课就可以通过书面测试以强化学生对劳动知识,劳动技能的学习和巩固。
(2)操作考核:
操作考核是考察学生实际操作的程序、技巧、熟练程度以及操作姿势和工具的使用,当面检验,当面评分。像编织单元、科技制作单元、手工制作单元等都可以采用操作考核。其次,一些简单的生产劳动也可以采用操作考核的方法,如缝布袋、钉纽扣、缝香袋等等。
(3)实践考核:
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劳动的教育和实践,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逐步培养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等诸方面优良品质,说穿了就是指学生劳动态度、劳动习惯问题。这里的劳动,不再单单指的是《劳动与技术》课的劳动,而是广义上的劳动,包括班级劳动(包括值日劳动)、公益劳动、家务劳动、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假期活动等等综合性的活动。在诸多活动中,是否积极参加?在劳动中是否怕苦怕累?是否爱惜劳动成果?相互比较了解,教师拟好评议标准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取小组评议的方法评议各组内各位学生的优劣,教师根据学生的评议,结合自己对各个同学的观察,给予评定分数。
2、从评价者而言,有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社会群体评价、家庭评价。有针对性的示范操作可采用教师评价,课堂中的成果展示可由学生自评互评,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时可试着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小结学习内容,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价,同时也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概括总结。这就充分强调了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内驱力,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质量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完善,从而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3、从受评价者而言,有针对性集体评价和个人评价。对于一些操作的难点或学生共性的不足可进行集体评价;对个别学生的不足应施以个体评价。
三、劳动课评价原则求发展
1、贯彻激励性原则,实行分层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力求使每个孩子在自己的劳动中体验到自己的荣誉、自尊,能为自己的成果而自豪。”即多鼓励,少批评,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做人。于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可分为三个评价层:
◇初级(学生个体发展的纵向评价):根据学生进步的大小分等级评价,分别为一般、良好、优秀三级。这种评价使每个学生都了解自己,给自己确定努力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中级(全班学生问的横向评价):这种评价能有效掌握学生问的差距以及和总目标的差距。根据各自的水平优劣分三级:一般、良好、优秀。被评为优秀的可参加晋级评定。
◇高级(班级中优秀人才间的横向评价):被评为中级优秀的学生自愿申请参加高级评定,其中三分之一的比例可评高级。
2、贯彻长效性原则,放眼于未来
劳动将伴随着人的一生,我们开设劳动课的目的便是要学生学会劳动,热爱劳动。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多方面的评价,激活了学习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交往的能力,激励了学生奋发向上,互相合作与竞争,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尤其促进了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化品质,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会合作与交往,促进学生在新型的人际关系与学习交往中得到和谐的发展。所以,实施评价时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着重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健全劳动与技术评价机制,使评价氛围。更开放、宽松,利于学生的发展。健全劳动与技术评价机制,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帮助他们有效调控自己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正确的评价机制下学生和教师都能获得不同层次的进步和发展。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的最终目标。
【作者单位:温岭市大溪小学、台州市路桥区春晖小学浙江317525、318050】
一、劳动课评价内容求细
大纲规定,对小学生劳动课的成绩应进行全面考核,既要考核学生对劳动知识、技能、方法的掌握情况,又要对学生的智能、体能、劳动态度、劳动观点、行为习惯、道德观等进行综合考查。这也是素质教育对劳动课提出的现实要求。
二、劳动课评价方法求活
劳动课评价内容全面而具体,这就决定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从评价形式而言,有书面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必须掌握的劳动知识,既要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水平,又要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也有操作考核:对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有实践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以及简单的生产劳动中表现出的劳动态度、观点、能力、习惯等。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劳动与技术教学参考书》(三年级)“教材总体介绍”里详细介绍了本套教材的体系结构:本套教科书是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技能训练为主要目标的教科书体系结构,构建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活动,以技术探究为主线的劳动与技术教科书新体系。它采用统一的单元结构,每册均分为“编织”“种植与饲养”“科技制作”“手工制作”“家政”“职业”“OM”七个单元。单元的分工之细之明朗,评价的形式也相应的多样化与合理化。
(1)书面考核:
对于一些必须要掌握的简单的劳动和技能可用书面测试,逐题评分的方法。例如:《面包里的劳动》、《洗衣机的使用》、《微波炉的使用》(职业单元)等课就可以通过书面测试以强化学生对劳动知识,劳动技能的学习和巩固。
(2)操作考核:
操作考核是考察学生实际操作的程序、技巧、熟练程度以及操作姿势和工具的使用,当面检验,当面评分。像编织单元、科技制作单元、手工制作单元等都可以采用操作考核。其次,一些简单的生产劳动也可以采用操作考核的方法,如缝布袋、钉纽扣、缝香袋等等。
(3)实践考核:
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劳动的教育和实践,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逐步培养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等诸方面优良品质,说穿了就是指学生劳动态度、劳动习惯问题。这里的劳动,不再单单指的是《劳动与技术》课的劳动,而是广义上的劳动,包括班级劳动(包括值日劳动)、公益劳动、家务劳动、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假期活动等等综合性的活动。在诸多活动中,是否积极参加?在劳动中是否怕苦怕累?是否爱惜劳动成果?相互比较了解,教师拟好评议标准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取小组评议的方法评议各组内各位学生的优劣,教师根据学生的评议,结合自己对各个同学的观察,给予评定分数。
2、从评价者而言,有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社会群体评价、家庭评价。有针对性的示范操作可采用教师评价,课堂中的成果展示可由学生自评互评,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时可试着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小结学习内容,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价,同时也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概括总结。这就充分强调了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内驱力,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质量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完善,从而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3、从受评价者而言,有针对性集体评价和个人评价。对于一些操作的难点或学生共性的不足可进行集体评价;对个别学生的不足应施以个体评价。
三、劳动课评价原则求发展
1、贯彻激励性原则,实行分层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力求使每个孩子在自己的劳动中体验到自己的荣誉、自尊,能为自己的成果而自豪。”即多鼓励,少批评,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做人。于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可分为三个评价层:
◇初级(学生个体发展的纵向评价):根据学生进步的大小分等级评价,分别为一般、良好、优秀三级。这种评价使每个学生都了解自己,给自己确定努力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中级(全班学生问的横向评价):这种评价能有效掌握学生问的差距以及和总目标的差距。根据各自的水平优劣分三级:一般、良好、优秀。被评为优秀的可参加晋级评定。
◇高级(班级中优秀人才间的横向评价):被评为中级优秀的学生自愿申请参加高级评定,其中三分之一的比例可评高级。
2、贯彻长效性原则,放眼于未来
劳动将伴随着人的一生,我们开设劳动课的目的便是要学生学会劳动,热爱劳动。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多方面的评价,激活了学习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交往的能力,激励了学生奋发向上,互相合作与竞争,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尤其促进了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化品质,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会合作与交往,促进学生在新型的人际关系与学习交往中得到和谐的发展。所以,实施评价时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着重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健全劳动与技术评价机制,使评价氛围。更开放、宽松,利于学生的发展。健全劳动与技术评价机制,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帮助他们有效调控自己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正确的评价机制下学生和教师都能获得不同层次的进步和发展。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的最终目标。
【作者单位:温岭市大溪小学、台州市路桥区春晖小学浙江317525、318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