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当重视小组学习中中差生的提高,在小组建设中,营造融洽小组合作氛围,制定恰当的小组制度,使中差生能有序的融入小组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采取一些能给与中差生支持的有效教学策略,评价小组学习成果要重视集体评价。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语文课堂;热闹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合作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学习策略,通过合作互助,达到知识互补、信息沟通、疑难共解、共同提高的目的。尤其是对中差等学生更有助于消除其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和自我实践的机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随着课改的推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得到提高。但是在课改过程中,老师们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学生也一度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现象。譬如:我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过程中,在推进到“合作探究”时,就出现了冷场现象。当时的学习任务是:
1、研读课文,赏美景,悟闲情。
2、分组合作,探究交流。
(1)作者夜游承天寺的心情是怎样的?可用文章中的哪个字来概括?
(2)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闲”在文中除了有清闲之意外,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去理解?
(3)怎样才能“闲”?作者在文中有没有告诉我们?
3、分小组展示探究成果。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发现教室里鸦雀无声,有的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要么自己埋头单干,要么若无其事地做与之无关的事,或者看见老师走过就尴尬地望望老师,虽然组内同学聚在一起,但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使合作流于形式。
如何才能打破僵局,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让语文课堂“热闹”起来呢?为此,我进行了反思。
一、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语文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合作学习的分组一般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分组前,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教师要深入学生的实际,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爱好、兴趣及学习成绩等。考虑到男女生的搭配,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类,每类取一人,让学生自由结合,教师适当调整,组成若干个四人合作学习小组,民主推荐小组组长。教师安排座位时,有意将他们安排一起,前排两名,后排两名,只要前排两名同学转过身,就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十分方便。
二、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恰当
小组合作中成员的分工尤为重要,若组织不好,很容易造成只是一部分学生在独自学习,根本谈不上合作,所以,语文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要有任务。同时,还需注意语文合作学习的任务难易要适当,如果太容易,学生不需要他人协助也能完成,就会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的合作也会失去动力;如太难,小组通过一定的努力仍不能达到目标,便会饱尝失败的苦果,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兴趣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讨论题既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具有挑战性,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以及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才能发挥小组这一“学习共同体”的独创性、创造性。
三、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主导作用
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合作学习,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合作学习。如今许多课堂教学中,学生在一起合作交流时,教师则袖手旁观,将合作学习完全交给了学生,合作学习失去了“教师”这一参与者,学生的思维活动自然不能得到及时的指导。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课堂的主导者,知识的讲解者,更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这样一来,教师上课不是简单化,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程把握。
四、合作学习不排斥竞争
合作和竞争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竞争就必然需要合作。合作与竞争是互为依托的。而合作学习并不排斥竞争活动,而是将竞争活动纳入合作学习的过程之中,使它们融合统整,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各显其能”的格局。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小组互动学习中要做到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有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并在小组互动学习中乐意与他人合作,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
当然这种合作意识不可能一朝一夕习得,要长期培养,潜移默化。
总之,要想让语文课堂真正“闹”起来,需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啟发,情感和认识水乳交融,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作为一名21世纪的语文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着力为学生创造合作的良好机会,培养学生合作的基本素养,本着“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理念去对待每堂课中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让学生在合作中为人!
参考文献:
[1}殷月如.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探析[N].江苏教育报,2010-04-22(14).
[2]刘忠.浅谈新课改下的小组合作学习[J].吉林教育,2011(26).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语文课堂;热闹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合作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学习策略,通过合作互助,达到知识互补、信息沟通、疑难共解、共同提高的目的。尤其是对中差等学生更有助于消除其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和自我实践的机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随着课改的推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得到提高。但是在课改过程中,老师们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学生也一度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现象。譬如:我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过程中,在推进到“合作探究”时,就出现了冷场现象。当时的学习任务是:
1、研读课文,赏美景,悟闲情。
2、分组合作,探究交流。
(1)作者夜游承天寺的心情是怎样的?可用文章中的哪个字来概括?
(2)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闲”在文中除了有清闲之意外,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去理解?
(3)怎样才能“闲”?作者在文中有没有告诉我们?
3、分小组展示探究成果。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发现教室里鸦雀无声,有的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要么自己埋头单干,要么若无其事地做与之无关的事,或者看见老师走过就尴尬地望望老师,虽然组内同学聚在一起,但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使合作流于形式。
如何才能打破僵局,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让语文课堂“热闹”起来呢?为此,我进行了反思。
一、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语文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合作学习的分组一般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分组前,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教师要深入学生的实际,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爱好、兴趣及学习成绩等。考虑到男女生的搭配,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类,每类取一人,让学生自由结合,教师适当调整,组成若干个四人合作学习小组,民主推荐小组组长。教师安排座位时,有意将他们安排一起,前排两名,后排两名,只要前排两名同学转过身,就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十分方便。
二、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恰当
小组合作中成员的分工尤为重要,若组织不好,很容易造成只是一部分学生在独自学习,根本谈不上合作,所以,语文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要有任务。同时,还需注意语文合作学习的任务难易要适当,如果太容易,学生不需要他人协助也能完成,就会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的合作也会失去动力;如太难,小组通过一定的努力仍不能达到目标,便会饱尝失败的苦果,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兴趣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讨论题既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具有挑战性,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以及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才能发挥小组这一“学习共同体”的独创性、创造性。
三、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主导作用
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合作学习,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合作学习。如今许多课堂教学中,学生在一起合作交流时,教师则袖手旁观,将合作学习完全交给了学生,合作学习失去了“教师”这一参与者,学生的思维活动自然不能得到及时的指导。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课堂的主导者,知识的讲解者,更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这样一来,教师上课不是简单化,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程把握。
四、合作学习不排斥竞争
合作和竞争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竞争就必然需要合作。合作与竞争是互为依托的。而合作学习并不排斥竞争活动,而是将竞争活动纳入合作学习的过程之中,使它们融合统整,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各显其能”的格局。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小组互动学习中要做到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有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并在小组互动学习中乐意与他人合作,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
当然这种合作意识不可能一朝一夕习得,要长期培养,潜移默化。
总之,要想让语文课堂真正“闹”起来,需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啟发,情感和认识水乳交融,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作为一名21世纪的语文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着力为学生创造合作的良好机会,培养学生合作的基本素养,本着“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理念去对待每堂课中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让学生在合作中为人!
参考文献:
[1}殷月如.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探析[N].江苏教育报,2010-04-22(14).
[2]刘忠.浅谈新课改下的小组合作学习[J].吉林教育,2011(26).